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7 10:39: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必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必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会课文中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各写一句话。

  4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悠悠、柔光、炊烟"等词语的理解。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看图认识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捕鱼。它的喉下的皮肤能扩大成囊状,把捕得的鱼放在囊内。课文就是写鸬鹚捕鱼的经过。

  2、听课文录音,听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检查正音,正确书写。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垠,yín炊chuī,柔rón

  注童以下字的书写:

  喉:右边不要多一竖。

  囊:书写笔顺,共22面。

  4、学习生字词。

  夕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一望无垠:一跟望不到边。堰:边界;边际。

  船舷:船两侧的边。

  抹:轻轻地擦。

  柔光:柔和的光线。课文指夕阳在湖面上的反光。"柔"的反义词是"刚"。

  喉:咽喉,喉咙。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袅袅地:动作直观。

  拣:动作直观。

  抛:动作直观。

  痕:痕迹。波痕,指波浪的痕迹。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自由读课文,按提纲把课文分成3部分:

  (1)鸬鹚等待渔人捕鱼的命令;

  (2)渔人指挥鸬鹚捕鱼;

  (3)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指导学生用"//"在书上做记号。

  6、齐读课文。

  7、作业:(作业本)第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找出第1自然段的重点词句,能复述第1自然段。

  2、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第1自然段。

  (1)用"——"划出这一段写了哪些事物。

  (2)用"——"划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1)着重解释几个比较难的生词。"一望无垠"形容一大片的稻田;"悠悠"写出了渔人悠闲舒适的神情。

  (2)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填表。

  事物描写事物的重点词句

  夕阳湖面岸边稻田渔人鸬鹚照在小湖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垂柳一望无垠船尾悠然像士兵等待命令

  4、学生再读课文,看板书和挂图试背课文第1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作简略点拨。

  (1)读准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

  (2)说一说"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一抹"是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轻轻一擦。说明渔人的动作十分轻巧,而鸬鹚则训练有素,"一抹"便成了命令鸬鹊下水捕鱼的.信号。)

  {3}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事物?与第1自然段相比、都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板书。)

  事物第1自然段——静第2自然段——动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站起来一抹

  鸬鹊站在船舷等待命令钻进水里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荡起波纹

  6、作业。

  (1)朗读第1、2自然段,利用板书背诵第1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第1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渔民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读生字卡片,完成(作业本)第2题。

  2、默读3、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逐题讨论。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写鸬鹚和渔人怎样捕鱼。)

  (2)从什么地方看出渔人捕鱼动作十分热练?(一把抓住,挤出,甩进。)

  (3)从什么地方看出鸬鹚训练有素?(鸬鹚不断地跳上船。)

  3、学习课文第5至?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5自然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食前,为什么要写"炊烟"?(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渔人该收工了。)

  ②"波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波痕"这个词语?(渔船渐渐地远去,在湖面上激起的波纹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用"波痕"。)

  ①找出全篇课文中四次写到期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话要用"恢复"这个词语。

  课文中的四句话是:

  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苗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从中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由于鸬鹚捕鱼,使湖面不平静,捕鱼结束后,湖面又变得平静,所以用"恢复"一词。

  4、把3至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朗读全文,试背第1自然段。

  6、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2至4自然段。

  7、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题。当堂反馈,纠正错误。选做第7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

  还有吗?

  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兴奋!

  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

  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

  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生:……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

  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

  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

  生:做窝……

  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侦察:

  谁再来读读?(指名)

  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

  生:……

  师;是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师:“突然……”

  师: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很焦急

  师: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生:……

  师:着急啊!谁再来!

  生:……

  师:万分焦急!再来!

  生:……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说)

  师:(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生:……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声音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犝饨诳畏噶朔较蛐缘拇砦蟆N颐窃谑导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声音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驴伪曛赋觥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牪⑶艺庋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完成练习:

  ①、看拼音写词语。

  qīngxīshēngshūtúànqiáoyiqiáoxúnguīdǎojǔ

  ()()()()()

  gǎnchùlányāochuàngzàomèilìxiǎnwéirénzhī

  ()()()()()

  ②、比一比,再组词。

  析()疏()拒()按()

  晰()蔬()矩()案()

  ③、查字典、词典,并答题。

  1.“鲜为人知”的“鲜”是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成下列词语:、。

  2.“循规蹈矩”是的意思。它在文中具体指的做法,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

  二、学习研讨:

  1、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通顺,并能互相正音。

  2、检查预习作业,并结合学习难点进行指导。

  3、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做批注。

  2、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并完成练习:

  ①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熟悉()暴露()别出心裁()

  ②填一填。

  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

  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指导朗读:你从小男孩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读给小组内成员听一听。

  二、学习研讨:

  1、解决预习中的难点。

  2、学习最后一段:

  a、自渎这一段,思考: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有“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的现象吗?请举些例子,和同学们交流。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7个字,会认“话、让、进、屋、香、起、双、就”8个字,认识新笔画“了”(横撇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书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多媒体导入新课:

  1、放PPT:早晨美景

  2、师:缓慢讲述:早晨,太阳慢慢升上了天空,把它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大家看--PPT:早晨美景。

  3、师:同学们,早晨的世界美吗?那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这么美呀?

  4、出示小黑板:

  yáng

  阳

  5、指名读“阳”,正音后鼻音“ang”。

  6、范写“阳”字。

  ①师:“阳”是我们新学的生字,左边是偏旁双耳刀,右边是学过的“日”字。

  ②师:双耳刀里有一个新的笔画,出示小黑板:

  héng piě wān gōu

  横 撇 弯 钩

  ③学生书空横撇弯钩。

  ④师:“阳”字第一笔横撇弯钩在田字格左上格稍高的位置起笔,二笔竖写到左下格一半的位置,这就是偏旁双耳刀,和我读“双耳刀”。

  ⑤学生齐读“双耳刀”。

  ⑥师:右边的日字竖从右上格稍低的`位置起笔,要紧挨竖中线,日中间一横要压横中线。日字要写短一点。

  7、板书:“太阳”

  指名读,齐读。

  8、师:太阳可喜欢我们小朋友呢,它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板书:“话 “

  指名读、齐读。

  9、 指名读课题:13、太阳的话

  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生字:

  1、师:太阳到底和我们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自读生字。

  4、同桌互查生字。读得全对画小太阳评价。

  (三)创设情境识字

  1、师:早晨的太阳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座座漂亮的小屋,它多想进去呀!

  PPT:进→进去→让→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指名读,齐读、练读。

  2、师:一座座小屋可漂亮了,让我们去看看吧。

  PPT:屋→小屋 指名读,齐读。

  3、师:小屋还有一扇扇窗子呢。

  PPT:窗子 指名读,齐读。

  4、师:小屋不仅有窗子,还有房门呢!

  PPT:门→房门 指名读,齐读。

  5、一座座漂亮的小屋,门窗还是紧闭的,快打开去迎接太阳吧。

  PPT:打→打开→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房门吧。

  指名读,练读、男女生读,老师引读。

  6、师:打开窗子和房门,让我们来到树林间。

  PPT:间→林间

  7、师:树林间开满了金黄的花束,嗯,似乎还闻到了一阵芳香呢!

  PPT:香→芳香→林间的芳香

  金黄的花束

  指名读,练读,老师引读。

  8、师:树林间的景色这么美,可人们还在睡觉呢,我们一起去叫叫吧。

  PPT:起→起来→快起来

  指名读,齐读。

  9、师:还在睡觉的人们,快起来吧,快睁开被睫毛盖着的双眼,看看树林里美丽的景色吧。

  PPT:毛→睫毛→双→双眼

  被睫毛盖着的双眼

  就会

  指名读,练读,齐读。

  10、师:睁开你被睫毛盖着的双眼,就会看见太阳的到来。

  (四)再读课文

  1、师:刚才,这篇课文里的生字词语同学们读得可真准,如果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2、指名读课文的三个小节。

  3、师:同学们,听,太阳正在召唤大家呢!

  4、师配乐朗读全文

  5、学生配乐朗读全文,思考:太阳和我们说了哪些话?

  (五)、学习第1小节

  1、师:清晨,当太阳带着光明温暖来到小屋前,看到所有小屋的门窗都紧闭着,它会说些什么呀?

  2、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

  3、师:如果你是太阳,你会说些什么呢?PPT:“打开”变红。

  4、师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前两行。

  ①师:人们睡得太香了,门窗关得太紧了。人们都没有听到太阳召唤的声音呢?谁来读读?

  (大声热情地呼唤)指名读、男生读、全班读。

  ②师:太阳已经升上天空,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它多想进去呀,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着急)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③指名读第一小节三、四行。PPT:“让我进去”变红。

  ④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⑤全班齐读第1小节。

  学生背诵第1小节。

  (六)背诵第1小节

  ①师:下面,谁能看着老师的提示,来背背第一小节?

  PPT出示:

  ②指名学生背诵。

  (七)、学写生字

  1、多媒体出示四个字:阳、打、门、开。

  2、师:“打”字怎么记?(偏旁“提手旁”+熟字“丁”)

  3、师:“门”:门上一个小门铃,门框直直真漂亮。

  (引导学生看看教室的门和字的联系)

  4、师依次指导书写“打”“门”“开”。

  5、学生书写。

  六、结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听听太阳和我们说了什么话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别人介绍学校情况,并能说出别人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哪些地方介绍得好、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从几个方曲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

  教学难点:抓住学校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组织学生观察校园,了解学校,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1)今年的九月一口,我们将迎来又一批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学校将这次迎接新同学,介绍学校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年级、

  (2)该怎样有条理地介绍我们熟悉的学校,让新同学在第一就喜欢上我们的学校呢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揭题:介绍我们的学校)通过学习,我们将选派合格的讲解员去完成迎新生的任务、

  2、自读课文,明确说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要求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学校

  (2)讨论,明确说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尝试介绍,一下,说说介绍中遇到的困难、

  3、听录音,讨论学习、

  (1)带着课文中的两个讨论题仔细听录音、

  (2)第一遍听,用"先介绍……再介绍……最后介绍……"说说这位同学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学校的、

  (3)第二遍听,说说这个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4)小结:这位同学先介绍学校的概况,再介绍学校校舍,最后详细介绍校园的花草树木,条理清楚,突出了校园景物优美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名称,而是用方位词说清各种树木的位置,抓住树木不同的特点具体介绍、尤其是自然地介绍了同学们装扮校园的行为,表达了大家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4、指导介绍自己的学校、

  (1)讨论: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优点举例说说、

  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老师可亲,敬业,同学勤学守纪,在讨论中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详细介绍J

  (2)按照三个要求,各自准备介绍、

  (3)指名介绍、(说前出示评价标准:条理是否清楚;内容是否抓住特点介绍具体;声音是否清楚响亮、)

  (4)根据评价标准评议、

  5、四人小组介绍,推荐优秀讲解员和合格讲解员、

  6、抽代表介绍,集体评议、

  7、总结、(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

  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三、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2、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3、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

  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选文:

  《五彩池》《莫高窟》《迷人的春天》

  教学目标:

  1.单元整合,复习排比,巩固排比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排比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排比具有可描绘景物各方面的特点。

  4. 习得方法,尝试写排比句。

  教学重点:

  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发现排比绘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写写排比句。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合,聚焦排比

  1.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师:本册书中第一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文章,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随着作家们的足迹,领略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风光,充满传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奇特的新疆天山,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走进了祖国的万水千山。

  其实,我们在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内心更多的是对作者妙笔生花的敬佩。作家们是如何人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呢?第一单元的课文中就呈现了一大秘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预设:排比(板书:排比)

  师引导复习排比的特点: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

  意思相关或相近。

  结构相关或相似。

  2.出示课文中典型的排比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生读三组排比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排比句的组成及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二、群文阅读,感悟特点

  师:像这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文章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群文阅读,继续感受排比的特点。

  1.阅读《五彩池》,勾出排比句。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2.发现特点,感受排比的语言魅力

  师:(PPT出示第一句排比)这个排比句怎么组成的?

  预设:有像+的。

  师:运用排比写出了什么特点? 预设生:写出了水池不同的形状。 读读这个句子。

  3.第二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组成,写出的特点,再有感情读读。

  同桌互相交流第二句,“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突出了形状多。

  4.再看看这两句排比,描绘了出了( )的五彩池,你此刻有什么想法。

  5.小结学法:浏览文章,勾排比,找组成,想特点,美美读。

  三、合作学习《莫高窟》

  1、学生阅读《莫高窟》,按照刚才的学法完成合作单: 勾排比,找组成,想特点,美美读。

  2.学生小组内或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四、求同比异,发现特点

  师:现在排比罗列出来,你们纵向地比较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描绘的景物不同排比的组成不同 可描绘出景物的不同特点

  师小结:排比可描绘景物颜色、姿态、状等方面的特点。

  五、自主学习,补充排比句

  1.忽然,音乐响起,所有五颜六色的喷泉拔地而起,喷射出千奇百怪的样子: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霎时间,使人眼花缭乱。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喷泉喷射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2.生交流并评议

  出示评价标准:

  (1)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2)符合排比句的特点。

  小结:孩子们的排比句写得真美,其实排比句不仅仅可以为写景服务,还可以运用于写人,写事。播放微课。

  3.课后咱们再去找找其他的文章来读读吧,下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课题

  《中彩那天》

  课文主要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贫困的父亲帮库伯捎了一张彩票,中奖了,可库伯并不知道。父亲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要不要把中奖得来的奔驰汽车给库伯?最后父亲做到诚实、守信,把汽车给了库伯。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感悟,了解父亲的情感世界,感受父亲诚实的心胸和守信的襟怀,通过对父亲行动、神情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精神世界。

  三、教材分析

  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尤其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情的刻画逼真传神。《中彩那天》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直观教学。

  (2)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

  题。

  3,情感与价值

  (1)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对“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关于《中彩那天》的相关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中彩那天》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父亲、母亲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更深刻了解他们。

  四、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的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观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相关材料,体会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2,互动教学的策略: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合作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提示下,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教学环境和资源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PPT,准备相关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观看课前在百度网上搜索到的关于《中彩那天》的视频。

  2,谈话导入: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

  指导读好课题,注意“中”的读音,解释“彩票”和“中彩”。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组课文学习的起始,从观看视频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组课文的专题和学习方法,为本组课文特别是这篇课文的阅读导向。为理解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粗略初读,自主感知

  1,读通全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流畅。要求读得准确、流利。读的时候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和段落。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3.交流感受: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读读特别令人感动的句子。

  出示在百度网上搜索的课件: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成年以后,我领会到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读课文这一环节容易疏忽。我试图把通读课文和感知文意、感受文情相结合,使学生不是为了通读课文而通读。

  (三)详细默读,梳理文络

  1.默读课文,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同时播放在百度搜索到的'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3.提出疑问,教师随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梳理共同性的问题。

  4.预设:这些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母亲教诲的含义是什么”和“父亲为什么要把汽车给库伯先生”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培养梳理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一)回顾内容,深入感受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贫困的父亲帮库伯捎了一张彩票,中奖了,可库伯并不知道。父亲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要不要把中奖得来的奔驰汽车给库伯?最后父亲做到诚实、守信,把汽车给了库伯。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中彩”,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生活拮据——母亲教诲——中彩——道德难题——彩票痕迹(k)——拨打电话——最富有的时刻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提问不浮、不泛,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他们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研读课文,挖掘精华

  1.面对极具诱惑的奔驰汽车,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获奖汽车是留下自己用,还是还给好友库伯。)

  2.父亲能留下心爱的奔驰汽车吗?如果父亲选择留下汽车,有哪些理由?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理由一:生活拮据需要汽车。

  百度搜索语言材料: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我们家生活穷困,缺钱?(“六口人”和“一人”的对比以及“全靠”可以看出父亲维持全家生计的压力特别大,“维持”表示我们家生活只能勉强继续下去。)

  (2)播放在百度网上搜索的录音,让学生带着“父亲维持全家生计的压力特别大,我们家的生活勉强维持下去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理由二:父亲酷爱汽车。

  百度搜索语言材料: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1)怎样的“喜爱”称得上“梦寐以求”?

  (2)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白天想、晚上想,甚至连做梦也想的呀!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理由三:儿子迫切希望留。

  百度搜索语言材料:中奖了!我兴奋极了!父亲却不高兴:

  (1)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2)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3)“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理由四:无人知晓可以留。

  百度搜索语言材料: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穿行,了解父亲留下奔驰汽车也是有理由的,从而衬托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三)发现亮点,共同收获

  1,正像同学们刚才谈的一样,已经领来的奖品──一辆奔驰汽车,生活拮据需要它,自己酷爱它,儿子支持留,无人知晓可以留,好友富有可以留……理由似乎很多,最后,奔驰汽车留下了吗?(还给了好友库伯。)

  2.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理由一:善良母亲支持还。

  百度搜索语言材料:

  (1)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3)“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在百度网上搜索视频音乐《念亲恩》给学生听,指导学生反复读这三句话,感受母亲的善良。

  理由二:诚实本性使他还。

  语言材料:母亲让我仔细……是打给库伯的。(第8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父亲的诚实?(“有淡淡的k字、留有淡淡的痕迹和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感受父亲的诚实。)

  (2)抓“擦”感受父亲的矛盾心理,感受父亲的诚信。

  这个“k”是谁用橡皮擦过的?为什么父亲会去擦“k”字?擦掉“k”字父亲能心安理得吗?擦掉“k”字就是擦掉什么?(起码的道德、良心、诚信、志气、比金钱还贵重的财富……)

  设计意图:“擦”字的深究很有必要,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父亲的矛盾心理,感受父亲做出选择的不易。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必须做出选择,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四)随文练笔,升华感受

  1,理解感悟:“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是啊,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最富有的时刻”的含义。

  2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善良纯朴的母亲,我们忘不了诚实守信的父亲。读了《中彩那天》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你一定有话想对这位父亲(或母亲)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结:让我们像文中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多一份诚实的品德,多一点守信的品质。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富有;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灿烂。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的随文练笔,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搭设了平台,也可以检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是得到了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是有所发展。

  附板书设计:中彩那天

  留?

  中彩(奔驰汽车)——道德难题——诚实守信===财富

  还?

  (六)推荐观看,诚实守信电影

  《美丽的故事》(中国)《阿甘正传》(美国)

  告诉学生,如果想观看这两部电影,可以通过百度视频来搜索观看。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将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这一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仅从文本上理解,还是容易的。但要教育孩子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我想并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此,于是在阅读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百度搜索相关信,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课文中,围绕解决一个个难题,进行探究解决:例如,道德难题是一个什么难题?获奖汽车是父亲自己留着呢,还是给库伯?就此,我让他们展开讨论,这样课文中有关“我”家经济状况与妈妈对我们的告诫全引出来了。如有同学说,我同意留下,毕竟库伯已经忘记了这件事。而且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要穷;又有同学说,再穷也不应该留下,妈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呢,你忘了?中奖的那张彩票是给库伯买的,怎么能占为己有?诚实、信用是一笔看不见的人生巨大财富……。学生进行了充分争论,才能有共鸣,才能有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练习,续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规则的不良心态的准确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2、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小学生的感情,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重视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其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采用“读―议―创―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无效成分,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从而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不遵守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2月23日,在北京动物园里,发生一件惨不忍睹的悲惨事件。一个名叫刘海洋的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恶作剧地把硫酸当作饮料喂给了黑熊,一瞬间,可怜的黑熊倒在地上,一边翻滚着,一边发出悲惨的叫声。等公园的管理人员赶到时,已经有五只黑熊被硫酸烧得面目全非,其中一只双目失明、危在旦夕……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

  2、是啊,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电视节目和一些数据,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仔细的看看吧。(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鱼类无法生存……

  师:听到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谈各自的感想。)

  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师:(小结学生的感想后提问)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

  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师:(小结交流情况)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大屏幕出示生词:投喂、狗熊、饼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满不在乎、

  (1)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2)提问:谁知道“垃圾”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师:字形、字音相近,一个词的两部分一般不能分开解释,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为连绵词。

  (3)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让学生观察“明明白白”一词说说它的构词方式。(AABB)

  (5)师:请同学们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学生写在积累本上)

  (6)全班汇报交流。(稳稳当当、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四、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喂”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是 。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种有大致了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脏()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02-27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1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02-04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08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优秀教案03-08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