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气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三、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有关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缠足的图片、资料,孙中山塑像,重点语句。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这几个词语大家一定能读好,谁愿来读?
喜欢缠足痛苦总统废除陋习
3、哪位同学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姐姐,看到姐姐被缠足受尽了痛苦,他当上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二、精读感悟:
(一)1、缠足之前姐姐是怎样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
2、指名谈体会:
(1)生1:我看到了一个能干的姐姐。从“不怕吃苦、烧饭、插秧、挑柴、样样能干”看出的。
师:哪个词最能看出?
生:样样。
师:“样样”是说哪些活?
生:烧饭、插秧、挑柴。
师:仅仅这些吗?
生:还有担水、扫地、喂鸡……
师:真是一个能干的姐姐。板书:能干。还有吗?
(2)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开朗、活泼、快乐的姐姐。从“陪孙中山玩、唱歌”看出的。
师:活泼快乐的姐姐平时有哪些表现?陪弟弟玩哪些游戏?
生:走路连蹦带跳,跳舞、唱歌;爬树、游泳、捉迷藏……
师:姐姐不仅能干,还那么活泼、快乐。板书:活泼。
3、师总结: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能干、活泼,孙中山小时候才特别喜欢自己的姐姐。如果你有这样的姐姐,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把这种喜欢通过你的读书体现出来。
4、指名读,及时评价。
5、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对这位姐姐的喜欢。
(二)1、师:从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位姐姐的喜欢。可是好景不长,这样活泼能干的姐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七自然段,想想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姐姐再也不笑了,再也不唱歌了。
师接:姐姐变得——生接:忧郁了、痛苦了。板书:痛苦、忧郁。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姐姐的痛苦。
(三)1、师:此时你脑中肯定出现了大大的问号,指名质疑。
生:是什么是活泼能干的'姐姐变得这样痛苦、忧郁?
师:谁知道?
生:缠足。师板书:缠足。
师:哪一自然段写了缠足?
生: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
生:我体会到姐姐非常痛苦。
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从“痛苦极了”,就是痛苦到了极点。
生:从“眼泪直往下流”,就是眼泪一直往下流,连续不断的往下流。
3、师:确实非常痛苦。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的缠足怎么这么痛苦,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缠足的情况。
师总结补充,加上动作渲染:资料1: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五个脚趾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四到五米的布条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
师:看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疼了。
师:“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4、师出示课件,配乐叙述:大家看,这就是一只被缠后的小脚。你们看,脚已变形,脚趾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失去了作用。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你觉得缠完足的女子怎么样?
生:太痛苦了。
师:那小脚含着缠足女子的泪,带着缠足女子的血,简直痛苦极了。
5、师:此时的姐姐仅仅痛在脚上吗?
生:还痛在心里。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知道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跑了,再也不能跳了,再也不能干活,再也不能陪弟弟玩游戏了。
6、师:此时姐姐真是身心剧痛,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姐姐的痛苦?
生:抓住关键词语。(生说不出来时,教师可引导: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诀,要想读出姐姐的痛苦,必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
师出示课件:读读屏幕上的话,看应抓住那些关键词语来读?
生:长长、一道又一道、痛苦极了、直往下流。
师出示标有关键词语的段落,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四)1、师: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真是又生气又心疼,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各抒己见,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用“——”标出孙中山的话,用“﹏”标出妈妈的话,反复读,结合提示语、人物神态边读边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2、分组交流,互相提建议,看哪小组读得好。
3、全班交流:
(1)师:孙中山的话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用“心疼、生气”的语气读。
师:为什么用心疼的语气?
生:看到姐姐那么痛苦,他非常心疼。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思考,不简单。为什么用生气的语气?
生:明知缠足不能下田干活还让姐姐受罪,明知不好还这样做。所以他非常生气
师:此时孙中山对缠足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痛恨。
师:他认为对于不好的就不应该去做,不能怕别人笑话。这说明他从小怎么样?
生:敢于抗争。
师:请大家用心疼、生气、痛恨的语气再读一读孙中山的话。
(2)师:妈妈的话应怎样读?
生:应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心疼”的语气读。
师:从哪儿看出?说说理由。
生:因为妈妈也不想为姐姐缠足,可那是祖宗传下来的。从“叹了口气”可以看出妈妈的无奈。
生:从“含着眼泪”可看出妈妈的心疼。
师:请大家用“无奈、心疼、痛苦”的语气再读读妈妈的话。
(3)想不想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练读,一人当妈妈,一人当孙中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5)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孙中山的话。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五)1、师:缠足陋习已有一千多年了,缠了一代又一代,残害的妇女数不胜数,母亲也是受害者之一,但为了不让别人笑话,只得含着眼泪把又气又急的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师出示课件:请看图,妈妈和姐姐在屋子里干什么,此时孙中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妈妈在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的为姐姐缠足。师:你很会联系上文想象
生:听到了姐姐的哭叫声。
生:想到了一定要废除缠足这个陋习,使姐姐不再痛苦。
3、师:当时不管孙中山怎么想、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姐姐照样被缠了小脚,那小脚含着姐姐的泪,带着姐姐的血。因此,以后的几个月——生齐读大屏幕上的话: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听到姐姐的歌声。
4、师:此时,孙中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那幼小的心。从此,他就有了一个坚定的决心,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生接:废除缠足这个陋习。师板书:把“破”和“缠足”连起来。
5、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的目标更坚定了。经过努力,他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他鼓掌。
师:被缠足这个陋习残害了上千年的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小节,领略着大快人心的事。
三、拓展延伸
师: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老师也许早已被缠足。面对孙爷爷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生:孙中山爷爷,是你废除了缠足这个陋习,解除了中国妇女的痛苦,你真了不起。
生:孙爷爷,要不是你,我也许正在被缠足,正挣生活在痛苦之中,谢谢你。
生:孙爷爷,你敢于和封建势力抗争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四、教师总结:
孙中山不仅废除了缠足陋习,还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他的形象将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永远记住这位伟人。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不同时期孙中山的故事、图片,做一期手抄报。
2、询问周围老人其他的习俗并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概括课文。
2、 了解“苦”与“乐”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3、 品读精彩句子,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写柳的诗还有很多,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柳是报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离别思念的寄托。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却别有一种情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文中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书空、齐读)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讲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里,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3、本文回忆了关于柳叶儿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动词来概括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4、听了文章,你听出了作者对柳叶儿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品味。
(开头1-3、结尾14-15、标题“儿”)喜爱、感激(首尾呼应)
文章以柳叶儿为线索,写了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抒发了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感激之情。
三、品读课文,探究苦乐
听过课文,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苦不苦?
1、跳读课文,找出体现生活之苦的句子或语段。请你有感情的朗读并分析。
(分析4、9、10、11、12、13小节)
(景物描写: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心头:在万物还没醒来之际,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把这段景物描写和下面抢柳叶儿的艰辛放到一起来读,景物描写之中就自然而然透出一丝丝淡淡的哀愁。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以美景写哀情。)
2、当时的生活是极苦的,可作者却说“全家最乐的是我”,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小组讨论)
可以逞能,可以吃饱。
儿童顽皮的天性、积极乐观的心态、少年不识愁滋味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作者回味童年那段艰难岁月时是苦中有乐的,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吃柳叶儿之乐,苦与乐是相依相伴的,有苦才有乐,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绝对的乐。苦乐相依,而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还是苦涩。作者用快乐的口吻来叙述艰辛苦涩的往事,实际上是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苦。
四、扩读课文,延伸生活
儿时的作者苦并快乐着,我们作为现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呢?
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柳叶儿》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儿时的.生活,领会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也明白了苦乐相依的道理,悟到了对待苦乐的正确态度。让我们时刻铭记:乐观面对苦难,倍加珍惜幸福。
教后反思:
《柳叶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饥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叶儿活命的故事。内容很简单,但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家可说是集很多人宠爱于一身的。他们根本就体会不了在那个时代的艰苦生活。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基本能体会“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
从这堂课中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恰当的点拨。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决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作基础的,而真正起到导航作用的就是教师。
语文教案 篇3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1、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贴近学生的在本课
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处: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铃、响、请、讲、束、争、演、滑、梯。临写左右结构的字4个:请、讲、滑、演。
2.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字形相近的字。
3.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熊猫妈妈和孩子打电话的语气。
4.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和同学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5.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熊猫玩具或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介绍一下吗?
2.对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经常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把人民的友谊带到各个国家。熊猫妈妈的`孩子们就出国演出去了。今天,她接到了孩子们从国外打来的电话。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熊猫妈妈和小熊猫们都说了些什么。
3.出示课题:23熊猫妈妈听电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部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谁打的?
2.他们和妈妈说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指名读第1节。
4.小组学习5个生字。
5.交流:零—铃,形声字。
请,换部首。
请、讲,都是言字旁,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响,找朋友。
6.齐读第1节。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这是谁的电话呢?指名读第2节,其他学生思考:谁打的电话,他在什么地方,说了些什么?
2.根据学生板书:丽丽日本一束樱花
3.学习生字:束,翘舌音。
4.指导朗读,高兴的语气。
5.那么,明明和林林在什么地方呢?他们会告诉熊猫妈妈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课文3—6小节。
6.交流,补充板书:明明法国巴黎照相
林林美国纽约滑滑梯
7.学习生字:争、演、滑。
8.同桌读一读,演一演。
9.熊猫妈妈听完电话,心情怎么样?他说了什么?齐读课文第7小节。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弟弟照相请讲丁零零
滑梯想法友情电话铃
表演响亮铃声演讲
扶梯光滑争先恐后
3.读句子:
(1)妈妈,我是丽丽。我来到了日本横滨。朋友们送给我一束雪白的樱花。
(2)妈妈,我是明明。我来到了法国巴黎。一群黄头发的娃娃,争着和我一起照相。
(3)妈妈,我是林林。我来到了美国纽约。小朋友们看我表演滑滑梯,都笑个不停。
4.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5.想像一下,熊猫妈妈的孩子还会在哪里给妈妈打电话?和同桌合作玩打电话的游戏。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请、讲、演、滑。
2.词语:雪白照相表演滑梯友情。
语文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同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同学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同学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同学自学
三、课时布置 三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
师生一起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同学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考虑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和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和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考虑: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同学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同学质疑
(1)同学自由读课文
(2)同学质疑
考虑: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同学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同学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干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示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安排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同学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依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考虑: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同学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先引导同学概括出这一节给我们的感觉是瀑布的声音很大,瀑布很壮观。然后引导同学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响亮。教师引导同学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 (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
(在理解到“叠叠”和“阵阵”这两个重点词语时,播放瀑布落下进的声音的录音,协助同学理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并让同学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3.指导朗读
(1)复合投影片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教师范读。
(3)同学练习读。
(4)揭去复合投影片中的朗读提示
5.同学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
(三)总结学法。
师生一起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
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依照刚才学习自学第二、三小节。
(四)自学二、三小节
1.让同学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投影为学困生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默读两小节,考虑: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干表示出瀑布的特点?
(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同学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同学中间去讨论。
3.同学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2)同学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同学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运用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协助同学理解,没条件的可以用投影。)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
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
(引导同学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继续运用计算机软件)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计算机软件协助理解)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说明:同学理解到哪,教师就随着同学指导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同学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
(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4)引导同学说出这几个打比如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同学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雄伟,美丽。
(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同学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五)计算机软件播放整首诗。让同学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澎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实际。
(七)作业。
板书: 瀑布
叠叠
声音 阵阵
一道 白银 ] 雄伟壮丽
珍珠的屏
样子
如烟 如雾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鲤”。
2、理解部分字的字义并会运用。
能力目标:
会用“告诉,一边……一边……”说话。
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鲤”。
2、理解部分字的字义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教学手段:
影视,电子幻灯片,音乐。
教学方法:
个人探究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脑筋急转弯小游戏,我要考考聪明自信的你,什么河里没有水?(银河)(板书:银河)
那银河里为什么没有呢?老师这有一段录像,我想看后你会更明白其中的原因。(播放录像)看了银河,你想说点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眼里,银河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有许多小朋友对银河充满了好奇,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看了美丽神秘的银河后,提出了许多问题,并把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就叫“问银河”。
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问。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第一个生字,指名读,齐读。你是怎么认识它的?那你都什么时候才问别人呢?(有不知道,不明白的地方请人解答就是问)
那小朋友为什么要问银河,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请你们快快打开书翻到50页。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圈出自己的生字,然后学一学。
2、再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通顺句子。
3、指名读文,其它同学听他读得对不对。
4、生字在课文中你读准了,看,他们都带着帽子跑出来了,你还能把它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5、摘掉帽子你还认识吗?齐读,开火车读。
6、小组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随文讲字。
1、指名读文,思考:小朋友都问了银河哪些问题?
2、汇报。
(1)一阵风吹过,你可起浪?你可生波?讲阵:组词。一阵在这里是什么词?(数量词)还可以说一阵什么?像这样的数量词你还知道哪些?(一个,一些,一双)
(2)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小虾你们都见过,喜欢吗?为什么?最可爱的是它还有胡子。出示虾,组词,除了小虾,你还知道什么虾?
(3)可有爱钻洞的泥鳅?出示鳅,指读并组词。看,(出示泥鳅的图)这就是泥鳅,它有什么特点?爱钻洞,爱在有水的地方钻洞,一想到这些我们就可以巧妙的记住洞有三点水。你能再说几个带三点水的字吗?这些字都跟水有关。你能用洞再组一个词吗?
(4)可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出示鲤,组词:鲤鱼。见过鲤鱼吗?吃过鲤鱼吗?那我们要学会写鲤字。出示田字格鲤,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示范写鲤字。学生练写鲤字。小鲤鱼很淘气,在水里一刻也不闲着,总是快活地游来游去,你能学一学小鲤鱼游吗?书上用了哪个词?(摇头摆尾)你能做一下摇头的动作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做动作,你们猜和摇有关的词语。(摇绳,摇摇晃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摇是一个动词。
(5)可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出示螺组词。今天老师把可爱的小田螺请来了,(出示图)看他的.硬壳衣服多漂亮。你们摸过它的硬壳吗?有什么感觉?(很硬)那摸摸你周围的物体看看什么是硬的?摸摸你的衣服是硬的吗?硬的反义词是软。那我们能说我们的衣服是软壳吗?(不能)硬的物体外皮才能称之为壳。那你还知道什么壳?老师告诉你壳是一个多音字,在贝壳、鸡蛋壳、硬壳这些口头语中念壳,它还有一个音念壳组词地壳。
(6)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出示划组词。你们喜欢划船吗?划一下试试。你们喜欢唱歌吗?那我们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唱小星星)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7)小朋友一口气问了银河那么多问题,谁能都读一遍。评价,再读,齐读。
(8)那小朋友为什么要问银河这么多问题呢?(喜欢,好奇)再读,读出喜欢,好奇。
(9)小朋友怀着喜欢,好奇的心情问银河这么多问题呢?那他是怎么问的?(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一听这句话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有礼貌,用了请字)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要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这样你们才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这句话中出现两个本节课我们要学的生字。出示银和诉。组词。
四、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1、文中的小朋友有礼貌地问银河这么多问题,那是因为银河美,他喜欢,银河神秘,他好奇。你们喜欢银河吗?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银河吗?快和你的学习伙伴说一说吧!
2、你能向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问问银河吗?你们提的问题真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解答;有些问题,不用说你们,连老师还得想一想,查一查呢。因为宇宙中的奥秘实在太多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亲自到银河去看一看,揭开这谜底,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3、下课的铃声正在催促我们呢?让我们一起和银河里的小星星们说再见吧。让我们一齐再大声叫他们的名字。
板书设计:
问银河
美丽 喜欢
神秘 好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精选)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精选)10-24
语文古诗教案10-17
(经典)语文教案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