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读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4、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1)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2)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 齐读诗句。
(4)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里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5)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6)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7)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也可播放的的范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4、评价、指导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笋娃娃》是一堂识字教学课,这节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中,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把字、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拼读。
二、重点突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时,我针对每个字的不同情况,教学各有所重。如“哭”字,学生很容易读准字音,弄清字义,在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字形;如“身”字,对于方言区的孩子来说,要同时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我就着重指导读音。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和字宝宝交朋友,送字宝宝上火车游戏等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堂识字课中,还指导学生书写了“泥”、“呢”两个生字。写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再弄清楚两个字的笔画顺序,最后还强调了重点笔画的书写方法。
总之,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学会写“泥”、“呢”2个生字。
3.初步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泥”、“呢”两个生字写正确、美观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竹林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读题,指导“笋”(sǔn)的读音。
二、创设情景,识记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出示生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笋娃娃?
(2)课件演示竹林中发生的`变化,随机出示生字词:
ní泥土ne呢 草cóng丛 大声hǎn喊 shǔ数shēn身边
kū哭 nǔ努力挺zhí直 到chù处dōu都是
2.识记生字,和字宝宝交朋友。
(1)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2)指名认读生字。
3.坐火车游戏,分清生字的结构,巩固生字的读音。
4.生字回到课文中,学生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
(2)指名学生合作读文。
三、重点指导,探究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泥”、“呢”两个生字的字形,比较异同。
3.指导“泥”、“呢”两个生字的笔顺。
4.强调书写“泥”、“呢”两个生字的重点笔画。
5.学生练习写生字。
6.自我评价。
四、生谈收获,课堂总结。
1.学生自由说说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小结下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白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得不论做啥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懂得“铁棒、诗人、艰苦、进步、更加、工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啥地点赶啥”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工夫。”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懂得的词语较抽象,学生懂得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懂得词义。
教学预备:
CAI、生字卡片、一根铁棒、一根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懂得课题的意思。
2、学习、懂得第1、7自然段,教学生字:铁、棒、磨、针、诗、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啥?说说针和铁棒的模样。
2、问:特别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3、揭示课题2 铁棒磨成针读题,标题里的生字想个方法记住它。
教学:铁:金字旁,为啥用金字旁?与“秩”比较。
棒:书空右边的“奉”,组词。与“捧“比较。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空。
针:与“叶”比较,为啥也是金字旁?
二、自学课文,懂得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啥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啥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明白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懂得“大诗人、唐朝”懂得多音字“朝”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朝:朝霞zhao(早上),唐朝chao(朝代)。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1000多年,唐朝除了许多驰名的诗人,李白一定是其中感觉驰名的诗人。“诗人”是指专门写诗,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为啥用个“大”呢?
教学:唐:半包围结构,书空里面的笔顺。共10画。
诗: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与“持、等”比较。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个地点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啥?文书们李白读书进步不快?懂得“贪玩、艰苦。”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啥艰苦?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小孩。他后来纠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明白的?
这部分能够放到第二课时去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如何会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他回如何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啥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棒、磨、诗”,接着学生抄写生字。
2、自由读课文。(机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学习懂得2-6段,重点懂得“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道理。
2、学习生字:更、加、功、夫,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因( ) 工( ) 比( ) 轮( )
困( ) 功( ) 此( ) 论( )
3、说说李白小时侯不同的表现,他是从啥事中明白应当刻苦学习的呢?
二、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头儿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惊奇”,感到惊奇的是谁?他为啥感到惊奇?
(1)看到头儿娘在磨铁棒,不明白为啥。(不明白)
(2)听说头儿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惊奇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头儿娘是再如何答复的呢?
为啥头儿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啥是“工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教学:更:去偏旁记,与“便”比较。
加:组词。
功:力字旁,工的横改成提。
夫:编顺口溜。
5、听了头儿娘的话,李白明白了啥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答复,有啥不明白的地点,请学生释疑。
教学:论:换偏旁记,与“轮”比较,组词。
此:认识止字旁,书空笔顺。
6、从此以后,李白怎么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啥时候起?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预备。
2、男女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对话。
3、决定喜欢的角色读读。
四、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更、功、此”,学生写3个。
2、完成《课堂作业》的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明白得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事情就会做好,学习也会进步。
3、能用“谁看见谁在啥地点干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词语。
2、完成课作第2题。
(1)李白是我国唐朝(chao zhao)的一位大诗人。
(2)春季,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chao zhao)。
3、看拼音写词语。
tie bang shi ren kun nan ke ku geng jia
( ) ( ) ( ) ( ) ( )
gong fu bu lun cong ci
( ) ( ) ( )
二、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当读出惊奇的语气。头儿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艰苦会如何想,如何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假如遇到艰苦应当如何做?
4、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指导。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在说的基础上写句子。
(谁正在哪里干啥)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 成功
下苦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㈠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㈢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且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教学重难点
O的读音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口型圆,保持不变,发出声音。拼音的书写在本课是一个起点,要在正确细致指导的前提下教会孩子如何书写工整、规范。
教学准备:课件、汉语拼音卡片、四线格黑板等。学生准备汉语拼音小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说出发音方法。
2、了解并能准确说出单韵母的特点。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能准确书写a、o、e。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认识很多的汉字,读很多的书,学很多的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二、指导看图,引出字母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 瞧,这是谁?大公鸡什么时候会叫啊?怎么叫呢?(大公鸡,oo啼)
对,这是公鸡叫,oo啼。出示:o
2、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队,这是一只大白鹅。大白鹅什么样子啊?
看,她张着嘴巴在ee叫呢!
出示:e
3、 看看插图中间是谁?小朋友跟着谁去哪里?
出示:a
4、 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谁能把你在图上看到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
(指导说图:把图内容说完整,说通顺)
现在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把这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大公鸡oo啼,阿姨带我到村戏,大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5、 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老师来念一念。
6、 你们在跟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把今天要学的三个汉语拼音字母aoe的音发好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学好。
三、学口诀,记字音
1、学习单韵母a
看图:这位是谁?我们怎么称呼她?
看看老师发a这个音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动不动?声音怎么样?
学生自己练习发音。
你在发这个音的时候想到的是谁?怎样记住他的?
学口诀:嘴巴张大aaa
2、 学习单韵母o、e
看图:看到这两个字母先想到画面上的什么?
看看老师发o、e这两个音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动不动?声音怎么样?
学生自己练习发音。
你在发这个音的时候想到的是谁?怎样记住他的?
学口诀: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我的十分钟:
1、(出示:a、o、e)反复认读,能正确区分,并读准三个字母。
2、拿出小镜子,自己读读这三个拼音,看看口型有什么变化?(从大到小)
同桌互相读一读,检查一下,你的'小同桌的口型对不对,是不是从大到小变化的
3、这三个拼音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征?(看老师读,听声音)
* 口型保持不变,声音又响又长
3、 小结:像这样发音时口型不变,声音响而且长,我们都把他们叫做单韵母。
4、 游戏:看老师口形(不发音),你知道老师要发哪个音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学习规范书写
1、教学四线格
出示:四线格 认识四根线、上格、中格、下格
2、 教学a的写法:
师范写:先写一个左半圆,左半圆要写得远而饱满,占满整个中格。再些小竖弯,注意是向右弯。
看看这个a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3、教学o的写法:
师范写: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看看这个o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4、教学e的写法:
师范写: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看看这个e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5。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2、能准确并较为美观地书写a、o、e
3、完成《补充习题》《1、a、o、e》
一、复习a、o、e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汉语拼音,还记得吗?(出示)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说一说,你是怎么发出这个音的?(复习发音方法,回忆口诀)
2、读他们的时候,口型保持不变,声音又响又长,像这样的拼音叫什么?(单韵母)
二、学习四声
1、知道吗?这三个汉语拼音可爱漂亮了!他们每人都有四顶漂亮的小帽子!
出示:
我们把他的这四顶小帽子叫做四声,他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学习四声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出示a的四声:āáǎà
每当a戴上它漂亮的小帽子时,她都会大声地唱起歌来。师范读
学生跟着读
给四声扩词 打乱顺序认读
3、你们想不想给oe也戴上这四顶漂亮的小帽子?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教四声的读法。
ōóǒò,ēéěè。自己读。 扩词说话
1、 出示:āáǎà,ōóǒò,ēéěè
学生跟着读,开火车读,小组内相互检查,指名打乱顺序读
我的十分钟:
三、游戏巩固
1、“听声辨音”老师读拼音,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看谁举得又快有准确
同桌互相玩游戏
2、 加大难度:老师读一个词,举出其中含有的读音,说说他是第几声。
例:阿姨 白鹅 喔喔啼 肚子饿
3、 最终挑战,仔细听老师读的词语,里面有没有今天我们认识的拼音朋友,有的话高高举起它。
例:火把 爸爸 外婆 山坡 恶心 额头
四、总结全课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汉语拼音中的三个单韵母,谁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
这三个韵母朋友手拉手,做游戏了,瞧,他们站在不同的汉字中,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出示小儿歌。
* 哪个小朋友认字多的,能带着大家读一读吗?
* 读小儿歌,认识其中简单的汉字。
五、练写字母,完成练习
1、复习四线格
出示:四线格 认识四根线、上格、中格、下格
2、复习aoe的写法:
在拼音本上每个练习2个(展示一本较好的)
评写:说说他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可以将一些重点题目放在课上完成)
板书设计:
a o e 单韵母
语文教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
(三)德育渗透点
1.激发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要勤勉,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从作者以美好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联想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二)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
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
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
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
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全文质疑,释疑
(六)情感迁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我的心理活动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2.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板书:别了,语文课)
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
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也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文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3.存疑总结: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时,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
备课拓展 《别了,语文课》作者简介 何紫(1938—1991),生于澳门,广东顺德人。在香港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教师。后任《儿童报》编辑、《华侨日报》编辑、《幸福画报》特约撰稿人。1971年办儿童图书公司。1981年创办山边社,出版普及读物和儿童图书。曾任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出版有《四十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二十六短篇童话集》《我的儿歌》《那一棵榕树》《我的童话》等。在大陆出版的作品集有《别了,语文课》《臭水沟旁的城堡》《何紫作品选》等。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gng)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17
语文劝学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