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5篇(经典)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4、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自由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2、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把事物当人来写。
3、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4、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习。
5、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鼓励学生多写。全班评议。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歇后语?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一读这则笑话。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笑话。
3、笑话不仅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好的笑话还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你们还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哪些有趣的活动吗?
2、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在过去几年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们的?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你们的呢?
3、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本次交流的两个小话题,学生自由选择。
话题一: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话题二: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习上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2)根据所选话题,自由组成小组。先想一想,假如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办,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要求: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
(3)小组商议,找出几条最佳方法。要求:在商议时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的启示。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人交流时要大胆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练习,成为能说会道的人。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全班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说说自己得到别人送来的掌声后的心情。
4、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试着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⑴ 在小组内展示。
⑵ 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⑵ 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⑶ 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⑷ 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⑴ 自己练习读诗句。
⑵ 指名读。
⑶ 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⑷ 男女生比赛读。
⑸ 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⑹ 抄写诗句。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目标】
1.会书写“凑、沾、形、纤”4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描写燕子的语句。
3能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学习第4-5自然段,能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描写燕子的语句。
【教学难点】
学习第4-5自然段,能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晰脉络
1、复习背诵:“春光燕子图”(第2自然段)
2、导入新课:走进“燕子飞行图”。
二、品读词句,想象画面
(一)体会燕子飞行美
1、边听老师范读第4自然段,边想象燕子飞行的画面。
2、理解词语,体会飞行。
(1)查字典理解“横掠”,体会燕子飞行。
①查字典理解横掠”。
①掠夺(多指财务);②轻轻擦过或拂过;③用棍子或鞭子打。
②比较“横掠”与“横飞”:强调“横掠”是擦着湖面飞过去。
③小结:“横掠”让我们体会到燕子飞行速度快,动作轻快灵活。
(2)比较词语,体会用词生动。
比较"沾"与"碰": “沾"的'意思是轻轻的碰,程度比"碰"要轻。一个"沾体现出燕子姿态的优美与轻盈。
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请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图片补充完整。将课文理解和将图补充完整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感受小圆晕"翼尖"剪尾”。为学生想象画面提供台阶。
(2)配乐朗读,领路燕子的飞行美。
(二)体会燕子休憩美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燕子动作的词语。
2.理解"休憩、闲散",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
(1)休憩:休息
(2)闲散:空闲、悠闲、清闲、自由自在等等。
3.体会"几痕",感受画面美
(1)出示: 组词:伤痕、疤痕、痕迹、几痕。"痕"做量词。
(2)出示:课文插图。
作者向远处的电线杆看过去,那美丽的图画变得隐隐约约,只有淡淡的痕迹。
4.再次朗读,体会图画美
(1)填词读,体会画面美
出示:嫩蓝的(),几支(),几痕()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2)合作读,体会喜爱之情
出示:嫩蓝的--,几支--,几痕--,线上停着--,那便是一。多么有趣的--!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录音、写有生字的蘑菇小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 14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
二、揭题引疑
1、读课题。(指名读)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认真思考,大胆提问,问得真好!课文到底讲的是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111页,边听录音边想一想。
生边听录音边想。
师:录音里的.叔叔朗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读。
生自由读。
师:下面同桌互读互评。
生同桌互读互评。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在读课文,到底读得怎样呢?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好小评委。
指名3个同学分小节读,而后师生共评。
师:同学们已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是否也能学好生字。
出示小黑板(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请大家自己读读小黑板上的生字,边读边想想这些生字的读音有没有要提醒在家注意的地方?
生边读边想,而后提醒并带大家读。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厉害,已经能读准生字的音,许多蘑菇宝宝忍不住跑了出来想考考你们。
贴出小蘑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采蘑菇的游戏。请大家听好,你认识哪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请采下蘑菇告诉大空。
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便把蘑菇采光光了。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蘑菇上的字就是隐藏在课文里的生字。接下来,请大家在学习小组里互相说说你会用哪些字组词、说话?
生先讨论、后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就好像小鸭、小鹰它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很多东西。谁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些什么?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表演一下课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和动作。
小学语文教案6
1新设计 2新设计 3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阶
jiē
J
阝
4
台阶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登、厅、党”是后鼻韵母;
“灿、烂、宾”是前鼻韵母;
“敞、饰”是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登”上下结构,左上角是“ ”,不要写成“ ”;右上角是“ ”,不要写成“ ”。
“厅”半包围结构,外围是个“厂”,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
“席”半包围结构,里下方是“巾”,不要写成“又”。
“敞”左右结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变形的“ ”字,不要写成“ ” 。
“内”独体字,注意里边是“丶”,不要写成捺。
3.难以确定的部首。
“登”应查“豆”部。
“内”应查“|”部。
“党”应查“小”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席( ) 党( ) 敞( ) 内( )
度( ) 赏(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庄严:庄重而严肃。
国徽:代表国家的标志。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红底;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宽敞:宽阔、宽大。
繁星:许许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电灯很多。
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审美观点安放。
晶光闪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厅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缭乱:看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参观顺序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参观记;题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内容命题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文章,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壮丽
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芒( ) 坊( ) 班( ) 宫( )
茫( ) 仿( ) 斑( ) 官( )
冽( ) 笼( ) 腾( )( )
列( ) 龙( ) 入( )( )
二、把下面的词分成3类写下来。
轮船 面条 赛跑 包子 火车 游泳
米饭 飞机 大饼 跳高 汽车 打球
面食
交通工具
体育运动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 ()
2、特别引人注意。 ()
3、形容自以为了不起,很得意的样子。 ()
4、天气很冷,地上都结冰了。 ()
5、形容东西不断地、杂乱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四、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巍巍田野|刮雪人
茫茫群山|飘雪球
北国图画|堆雪花
喜人风光|掷寒风
五、划出句子中写错的字和用得不合适的词,改在( )里。
1、凛冽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
2、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不这么喜欢他,后来,老师和同学都改正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
3、公园里一坐坐冰雕晶莹透亮,闪动着五彩的光。( )
4、在学习课文时,小明发明了一个问题。( )
5、我一定接受大家的批评,改进缺点。( )
六、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老师们立即将同学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立即――
2、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一望无际――
3、公园门口,“冰雕游园会”五个冰雕大字闪闪发光,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
七、请在()里填上你知道的电话号码。
火警电话( ) 报警电话( )
急救电话( ) 电话查询( )
天气预报( ) 时间查询( )
交通事故( ) ( )
八、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 )马路也白了。
(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着。
( )整个大地好象盖上了一条白棉被。
( )雪停了,小明和小刚拿起扫帚扫雪。
( )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
九、读一读。
傍晚时分,雪片开始稠密起来,雪花也似乎大了起来,仿佛梨花瓣儿,一片跟着一片,不紧不慢,下得稳稳的,百片、千片,漫天飞舞。不一会儿,高楼戴起了白帽儿,大树穿起了白袍子……
天愈来愈黑,雪越下越大。天空黑沉沉的,大地白茫茫的。在路灯的光照下,雪花犹如吐絮的棉朵,千朵、万朵,纯白、晶亮、闪光……
十、听写本单元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学语文教案8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嚢樽啵桓丛拥矫扛鼋巧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9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四、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3、朗读表演对话。
拓展延伸: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4、收集一些陆游的其它作品。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
示儿
悲不见九州同
望北定中原日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猜字、表演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情境识字等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初步了解汉字的变化,感受汉字之美,喜欢学习汉字。
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看图猜字,在表演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情境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喜欢学习汉字。
难点:学生能在观察体验和实际的情境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孩子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玩“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我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大家的反应真快,现在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4.齐读课题。引言: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汉字王国,去认识6个汉字宝宝。来,和老师一起读--识字一,天地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活动2【导入】二、多种方法,认识“天、地、人”
(一)看图猜字
1.课件出示“蓝天图”。学生猜字,教师相机出示“天”字的演变过程。
师:嗯,都猜对了。其实呀,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我们的祖先为了创造汉字,想了许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天”字的演变。我们的老祖先是多么聪明啊!其实,只要我们肯懂脑筋,那么,我相信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难倒我们的。
2.课件出示“大地图”。学生猜字,教师相机出示“地”字的演变过程。
3.课件出示“小孩图”。学生猜字,教师相机出示“人”字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做一做动作,识记生字。
师:来,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个鞠躬的.动作。平时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刚才通过看图猜字认识了3个汉字宝宝。平时,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汉字。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5.出示“天、地、人”,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读得都很棒,声音好听,字音准确。这些字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跑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啦。来,看看。
(二)生活中识字
1.出示在生活中带有“天”字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生字。
2.出示在生活中带有“地”字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生字。
3.出示在生活中带有“人”字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生字。
4.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天、地、人”这三个字呀?来,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5.教师小结:孩子们,很多小朋友都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去认识字。希望更多的孩子像他们那样,都能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宝宝。
这3个汉字宝宝又给我们带来了3个好朋友。(咦,他们藏起来了。你们准备好和他们打招呼了吗?)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并让孩子初步感知汉字的美,从而喜欢学习汉字。
活动3【活动】三、多种方法,认识“你、我、他”
(一)情境识字
1.PPT出示故事《小兔子乖乖》。(大灰狼来到小兔家门口,他说:“小兔子乖乖,你把门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听见了,他说:“不开,不开。你不是妈妈,我不开。”)
2.学生尝试在故事中找到生字:你、我、他。
3.再读这个故事,尝试区分故事中的“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4.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二)生活中识字
1.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2.出示在生活中带有“你、我、他”字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生字。
【设计意图】故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在口头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
活动4【活动】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一)摘苹果
(二)捡树叶
(三)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让我们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我们下节课再去发现更多的和汉字有关的秘密吧。下课!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游戏巩固6个生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15个,写字8个。
3、利用信息卡学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出示实物地球仪)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首都、家乡在哪,谁能指出来吗?(学生动手指出)
有一位和你们一样眼睛尖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倾听他的叙述《祖国在我心间》。
[通过学生直观形象地动手操作,既很快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说出:
我好像看到一位小朋友站在地球仪旁,聚精会神地找中国、找北京、找福建。
我知道中国位于太平洋边上。
我了解到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一只金鸡。
我发现福建与台湾一海相隔……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三、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你们听得可真仔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想办法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请教同学、老师)。
2、哪些同学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请同学读。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学生自学生字
你们课文读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一起步入“识字王国”,这里有15个生字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认识它们,记住他们,了解他们。(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识字、记字方式来学习)
2、小组交流同学补充
四人一小组:每位同学把你记得最好的字,讲给同学听。每位同学讲时要读字音、说记法、再扩词,最后说写时应注意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你觉得他说的对,或比以前有进步就为他竖大拇指鼓励他。如果有错请你帮他改正。
3、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哪位同学,把你们组记得最好的字,讲给大家听?(学生讲字,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祖:(课件演示这个字,左边示补旁用红笔突出出来。)这个偏旁是“示补旁”。
夸:(电脑提问:“夸”这个字最后一笔是什么?竖折折钩。)
建:(电脑演示建字的书写顺序,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出现“建”“道”两个字,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电脑演示笔画顺序,请学生一起书空。)
·你们可真棒!我们做一个扩词游戏吧!
(填词参考:平台平原平地平日平常平坦平面建树建立建国东京南京京城个人人口)
[学生字分成三个过程:自己学习、小组互学、全班交流。通过有层次的学习,记字——说字——辨字,使学生对生字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对重点字的指导,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区分。扩词的练习生动多样,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四、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1、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我们可以求助信息博士赠送的信息卡和小地球仪。
(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并且,大胆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卡”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
——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
·请学生看多媒体演示(在地球仪上,一个突出的红笔沿中国海岸线走动,最后形成金鸡的外形,给人昂首的气势。)
·在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昂首”,昂首——是高高的仰着头。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说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高高仰着头的金鸡,同时,也指出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
·请同学再读句子,其他同学评议:哪读得好?说说为什么?
——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辽阔的版图上那红色的星点。
·理解——辽阔。你想像中的辽阔的版图会有多大?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说出:(比我们所看的天空还有大。我去过大草原,一定是漫无边际。我觉得大海宽阔无比,还有比大海大。要是让我们步行走遍大江南北,一生也走不完。)
·教师课件演示突出“辽阔”:
点击中国地图北方城市哈尔滨,出现雪花纷飞,有人在滑雪;点击南方城市昆明,这时却百花盛开。
老师请同学看地图:我国周围有大大小小的15个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它们都是我们的近邻。
·请同学说一个词,把祖国版图辽阔的意思表达出来。(如一眼望不到边、广阔、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小结:同学借助信息卡,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语句,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里有很多平凡的人,你们的父母,你们身边的叔叔阿姨,数以亿计的人默默地建设着她。我们不仅要建设她,还要保护她,赞美她!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阅读作品,积累语言
老师被你们读课文的声音吸引了,也被这篇课文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其实古今有很多名篇佳作,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里就有两篇,我们尝试着读一读、一同去欣赏它们——《我们的祖国真大》、《望庐山瀑布》。
[这两篇文章选自“语文天地”,在学生高涨的爱国情怀激励下,阅读这两篇文章是很合时宜的,有助于学生继续延伸这种情感。]
六、语文实践,课外延伸
如果有一名外国记者,想采访你,让你介绍一下你的祖国,你会说什么?
课下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信息,比如:名胜古迹的图片,中国的世界之最,中国的与众不同的饮食,中国的珍禽异兽,中国传说故事等。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整理好之后,下次课,让我们介绍可爱的祖国。
[本课的作业别出心裁,由课内阅读引申到课外阅读,在轻松的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祖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一个初步渗透,以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
教学反思及点评: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于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次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关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难点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会进行选择和整理,另外有些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信息始终充斥着课堂,浪费了课堂的大量时间,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的发生。老师先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学生信息分类,同时要求学生甄别与课文关系紧密的信息,这就做到信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三、关于学生对语言积累。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如理解“辽阔”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模拟,学习请教的礼仪,勇于表达内心的困惑。
2.通过刻意练习,运用请教的方法,学会向不同的人进行请教。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请教的礼仪和方法,学会向他人请教。
【教学过程】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向别人请教是一个好办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请教别人?请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和交流。
一、出示图片,情境思考。
师:瞧,三1班的同学分别遇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烦恼吧。
1.
出示两幅图片。
图片1:请教爷爷下棋
图片2:请教同学改变丢三落四的习惯
(播放学生录音)
2.
讨论交流。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烦恼,你能给出一些建议吗?他们可以怎样请教别人呢?
(播放学生录音)
二、模拟请教,学习方法。
1.模拟请教一:发微信请教长辈
师:瞧,小刚正准备发微信给找爷爷请教下跳棋,你觉得在哪个时间找爷爷比较好呢?是的,我们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让我们来听一听,小刚是怎样请教爷爷的吧。
(播放学生录音)
2.模拟请教二:面对面请教同辈
师:听了小刚的请教,你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小天的请教吧。
3.对比交流,小结方法。
师:你发现小梅和小刚的两次请教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怎样请教了吗?老师把大家的建议编成了请教礼仪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请教礼仪歌:遇到困难不气馁,请教他人学方法。
选择时机很重要,忙碌时候不打扰。
尊重他人讲礼貌,眼睛看、耐心听。
要把问题说清楚,及时问、随时记。
三、刻意练习,角色扮演。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请教礼仪,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1.
出示图片。
图片3:小红最近的'烦恼是邻居小辉常常借东西不及时归。上周借去的足球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自己小气;不提醒他吧,又担心他一直不还……她想向妈妈请教,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图片4:小风的数学作业终于得了一次全对,那是因为老师没有发现他作业上的错误,打了满分。小风很犹豫,是告诉老师改回来,还是保留这个可贵的满分?他想请教姐姐,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
展示汇报。
师: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展示,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请教的吧。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请教的方法。知道请教别人的时候要讲礼仪,有不清楚的地方还有及时追问。现在请你再复习一遍请教礼仪歌,把请教的方法记在心中吧。
师: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选择一个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或者长辈们进行请教。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小学语文教案13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1)珠串一亩见方咕嘟咕嘟(2)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设计意图:课伊始,老师联系学过的课文,唤醒孩子的记忆,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完全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首先请学生找到这四处泉所在的自然段(2——5)自由读,划出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我们理想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的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直奔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写批注的方式初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此时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你们的想象化为文中的词语,那就是(课件出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和变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让孩子们将这几个词送入句子中去读,让优美的景色吸引学生的视线,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魅力无限的母语中熏染,拔节……
2、感悟了珍珠泉“涌”字的精妙,老师请孩子们接着交流描写趵突泉的句子:说说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流”呢?
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泛谈。学生有一些认识之后,老师播放趵突泉的美景图,这时,老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这趵突泉正不断地往上冒呢,孩子们让我们仔细地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交流的时候,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咕嘟咕嘟”,一个孩子“咕嘟咕嘟”,两个孩子“咕嘟咕嘟”,当所有的孩子都“咕嘟咕嘟”响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快乐不就是趵突泉的生机和活力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有声音,当然还得有画面,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再去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深入品读句子: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延伸,课件出示金代《名泉碑》中记载的七十二泉,学生快速浏览泉名,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老师质疑: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在交流中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泉城天下闻名济南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中心词进行板书,简洁明了,加深学生对泉城济南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14
深入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阵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写教案。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案的书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性,最终达到教学成果的提高。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性格、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哪些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让知识掌握更好哦。
学会对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教学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学重难点然后各个击破,从而将其更好地分配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后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注重研究其他教案参考书。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时时学习的过程,教案书写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才考其他教案书籍,采用别人更好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促使自己完成更为精美的教案。
严谨的教学态度尤为重要。
教案书写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更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通常教师都是照搬照抄,缺乏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但是教案是教学的基础。所以树立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写好教案尤为重要,时时刻刻谨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基础扎实了,课堂才能更好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例1
《少年王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
教学重难点: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谦逊识礼的林冲,今天我们认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位名人——(板书):他就是王冕。2、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王冕的资料,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
师补充:王冕是一位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他更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图片课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墨梅》,谁来背诵一下?
3、那么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吗?(生交流应该是有详有略来写)
2、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不写了几岁,为什么要详写那两个年龄段?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词并思考。
3、检查词语
出示:耽误 秦家 晶莹 明媚 载着 (强调“载”的读音和部首,介绍部首的甲骨文及字的引申义)
师:还有一些字也和“载”字一样也有两种读音,你能找出正确的读音吗?出示:供不起( gōng gòng )挣钱 (zhèng zhēng)
倒不如(dào dǎo )闷得慌(mēn mèn)
出示:腌鱼腊肉 攒钱 葱茏 诸暨 七泖湖 孝敬 高手 贴补
开火车读并齐读。
4、生交流问题师小结:作者详写了10岁,因为10岁时王冕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详写13、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会画画,人生有了改变。
5、接下来让我们沿着课文顺序也就是王冕的成长历程来进一步认识王冕。
三、精读课文,体会品质
1、分析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a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写出了王冕的朝代、籍贯以及家境贫寒)
b古人写书惜字如金,这也算是一个例证,但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十岁辍学”中,作者又用三个自然段来写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a自读这一节并思考:谁“眼看”?为何要用“眼看”这个词语,能不能改成第五自然段那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是母亲“眼看”,不能改成“不知不觉”,因为这一年日子不好过)
b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联系上下文,从“母亲”的角度去,夫丧子幼,年成不好,只靠针线活勉强维持)
c母亲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哪些词特别能表达出这种心情的?(只靠、这点、实在、只好)
d完成填空,入情朗读: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地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难过、无奈、愧疚)
e母亲是眼巴巴希望儿子早日能够长大些,做点事啊,日子的艰辛,全在其中。那么,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此时,王冕看到 的母亲,想到母亲平时 ,他 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预设:瘦弱、饱经风霜、憔悴的母亲,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熬得通红的双眼,故作轻松)
f(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王冕说闷得慌,王冕说的是不是谎话?
(出示)原文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修改后的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仔细读读,想想破折号的作用,这两句话意思有何不同?
(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
王冕为什么要说“带几本书去读”?(因为前面母亲说“不是我想耽误你”,只能让你辍学,现在王冕如此懂事地说:娘,我带几本书去读,耽误不了的。)
师:哦,原来王冕是怕母亲担忧,安慰母亲才故意这么说的,好一个 的.孩子。(板书 孝顺懂事 勤奋好学)
g分角色朗读,指导母亲的话应该语速慢一些,王冕的话应该语速快一些。
3、分析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a齐读第三自然段,提问:这母亲好吧?好在哪儿呢?
b对比句子: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安全,每天晚出早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一处是“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一处是“小心”后面,多了一个“安全”。“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哪个母亲更好?那么处处小心的,是安全吗?是秦家?秦家人这么坏,要小心提防么?
( 原来啊,这个“小心”的“小”,是“细小”的“小”,小心也就是细心,这里母亲在叮嘱王冕,做事,要认真细心啊。)
c小结:看来,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认真的母亲,因为孩子没了父亲,她不得不同时担任父亲的角色啊。而同样是这个母亲,她又处处流露出对王冕的慈爱:替王冕理理衣服,含着热泪……
d个别读并齐读
4、分析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来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a自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出现的“舍不得吃“和”舍不得花“各表现出了什么品质?
b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师: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
生: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师:王冕当时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小小年纪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总是先想到谁?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师:那么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
c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抓住“舍不得”、“积攒”“偷空”体会王冕买书的不易)
说话:
身上的衣服破了,他
肚子饿的咕咕叫,他
伙伴们簇拥着去买新奇的玩具,他
师:同学们,这些钱是秦家给的点心钱。小小年级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过分吗?自己挣的钱买件新衣服,新玩具过分吗?
师:每天的点心钱,虽然微不足道,但今天积攒一点,明天积攒一点,后天积攒一点,一两个月下来,就多了。用成语来形容就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只为了-----(省吃买书)
为什么要勤奋好学?(因为他想读书。)
他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他想改变命运.)
e是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替秦家放牛一辈子。所以啊,这背后,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啊。(板书:自强不息)
师:你能读出这份不容易吗?
f师总结: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都用来买书。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好好的赞赞王冕。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少年王冕离开学堂去放牛,有好吃的省给母亲吃,有零用钱宁愿饿着攒钱买书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生回答)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一个对联,上联是穷孩子勤读诗书变诗人,下联是放牛娃孝敬母亲成孝子;横批:少年王冕。不知不觉又几年过去了,王冕读了很多书,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更知道怎样孝敬母亲。他懂得什么道理,又如何孝敬母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每个两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六、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15
一、抓住词语,突破课题
1、从“壮、状”的区别开始启航。
上课伊始,我首先说:“同学们经常写错这样两个字,请大家看我板书。”我把“壮、状”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其中,我把“壮”字写在黑板的中上部,把“状”字写在黑板的左上侧。接着,我说:“我们知道,‘状’字是形状的状。大家想一想,‘壮’字能组成哪些词语呀?请大家说一说!”
我一边听同学们发言,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说了很多:
壮汉壮丁壮年健壮壮士雄壮壮实粗壮壮丽
壮胆壮观壮美壮大茁壮肥壮壮举悲壮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志凌云老当益壮豪言壮语身强力壮
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分类:
(1)可以用来写人的词语: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志凌云老当益壮豪言壮语身强力壮
壮汉壮丁壮年健壮壮士强壮壮实壮举悲壮
(2)表现美的词语:
壮丽壮观壮美雄壮
(3)表示心情的词语:
悲壮
最后,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分好的类别读一读,记一记。
2、理解课题
(1)谈话导入新课:
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课题之中就含有这个‘壮’字。下面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
我先引导学生说说“歌”字的意思,然后,我向同学们问道:“课文要写的什么方面的歌呀?”同学们看着课题,有的说:“是赞美生命的壮歌!”有的说:“是关于生命的悲壮之歌!”
二、初读课文,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过程如下:
1、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
①、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②、有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做上记号。
③、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生命的壮歌”里是几首歌?概括起来说,这“生命的壮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同位讨论,相互交流。
3、大组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书,老师分别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好以下问题:字音,个别句子的读法,把初步的感受读出来。
②、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简单的问题当时就引导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就集中起来,记住,告诉学生那些问题将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
③、回答“初读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再次默读或者浏览课文,再一次思考,感受,归纳,总结,使自己的感受更加明朗化。
然后,我组织学生们谈谈读完课文以后的感受。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而且在第一个同学的表述方式得到我的肯定以后,自觉地学会了表达。我把他们说的全都板书在黑板上了。
同学们说出来的词语是:
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
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我的思考及认识】:
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一个老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最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在随着教学环节的转换和阅读的一步步深入而逐步沉浸到了课文之中,从轻松到沉重,从喜悦到悲壮,学生逐步从课文之外深入到了课文之中,心在读中感受,心在悟中感化。我在课堂上触摸到了学生的心,感受到了我的收获。
1、引导学生从分辨入手,激活了学生储存在大脑之中的词语,让他们在表达、分类之中加深认识了“壮”,为后面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设下了伏笔,让教学活动先入同学们的心。入心方能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投入。
2、在对“壮”有了温习、加深和拓展之后,有了这个基础,老师的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壮”就有了新的思考,也就说,把学生的思维延伸了,拉长了,一环扣一环,波澜不断,信息不断地撞击着学生的大脑。
3、在初读阶段,学生再一次抓住“壮”字,在游历课文的`过程之中,围绕着“壮”字,积极思索,深入思考,潜心会读,用心感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鲜明的主题,那就是生与死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之中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感受到了死的伟大,死的哲学意义。所以,在学生有了这些较为深入地思考之后,自然就唱起了生命的颂歌——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4、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关于三维目标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抓住“壮”字,先入情入心,然后通过知识的学习,课文的阅读,大脑的思考与感悟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抓住了知识学习这个“把手”,在扎实的研读过程之中,借助了思维、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生成了,感受如有源之水,从学生的嘴巴里自然唱出了对生命的赞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08-1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9
小学语文《桥》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