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2 11:42: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

  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钉

  衤 被 裙 裤袄

  疒 病 疼 痛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

  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

  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一座( )

  一本( )

  一幅(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

  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

  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莺的特性。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听写课后生字词

  莺 阴霾 栖息 千呵万护 恬静 轻盈 迁徙 无忧无虑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古代诗歌五首》时学过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同学们还会背诵吗?(学生齐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的生动描绘去一起认识一下莺这种小动物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给方法找中心句或关键词)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2、说说莺的特点(筛选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但无忧无虑;歌声美妙动听。

  四、细读赏析

  1、比较阅读。

  雀形目鹟(wēng)科的1亚种。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有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大百科全书 · 生物学》

  这段文字与课文相比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本段:典型的说明文 语言严谨科学 知识性

  课文:文艺性小品文 语言优美生动 趣味性

  既然同学们觉得本文语言优美,接下来就让我们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以你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精读、选读)找出文中你认为语言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采集”、“摇晃”、“洗淋浴”这几个词将莺的行为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莺活跃好动、无忧无虑的特性,体现了文艺小品文的语言优美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莺的文字,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了莺的特点、习性,突出了莺的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爱歌唱,有感情,惹人喜爱等特点。整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莺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传神,形象地表现了莺的特点,在使读者获得有关莺的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这种融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确实是说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业布置

  《语文同步训练》自主学习和体验探究部分。

  板书设计:

  《莺》布丰

  活泼好动 生性胆小 善于唱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

  2.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二、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指名朗读第1段。想想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

  三、细读分享,深入理解

  1. “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2. 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

  农民拿来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这与“龙鸟之争”有什么关系?

  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的词句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四、整体感悟,交流启迪

  引导学生读最后部分。科学家取得了这样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回顾过去,他们经历了无数冷嘲热讽,在100多年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终于取得了成功。读这一部分,你会和科学家们一起激动、一样快乐。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迪。

  此时,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

  2.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

  二、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略)

  (二) 阅读要求:1.找同学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用声音刻画人物,让学生感觉到情节的紧张与震撼。2.结合思考与练习,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 字、词的落实,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勇气》教案5》。

  (四) 分析课文层次和题目的含义

  老师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已给我们划分层次段落的提示,我们给这三个层次概括一下内容。

  开头(第1自然段):在一个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美国伞兵并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中间(第2——18自然段):法国妇女两次救助美国伞兵,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被杀害。

  结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军将领评价两种“勇气”。

  提问: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个部分的人称不一致,谁来回答一下?

  回答: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变换人称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学关键;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说说等待的经历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三、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惆怅倚门萌生希冀蠢人魅力

  链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胜不速之客

  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2、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义。

  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

  5、“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有瀑布……”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

  五、学生探讨后,教师明确。

  六、课堂练习:

  1.课后思考与讨论三。

  2.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朗读课文,题为作者的语言特点。

  提示:

  ①文字简练,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

  ②借用中外的谚语及俗语。变抽象为通俗。

  ③语言生动、跳跃、鲜明、空灵。

  七、小结: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业:片断练习

  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间百味学会等待

  等待的况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引入新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课件2)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读课题。(课件3)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课件4)

  3、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课件5、6)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你从简介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点击课件6下的播放器)

  你概括得很准确,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这是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分不开的。希望大家能向他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范成大,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课件7)

  2、生自由读,指名读。

  这首是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回答。(课件8)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我是从“桑阴”这个词看出来的。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在南方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你说的很正确,懂得在学习古诗时查阅资料帮助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课件9)

  3、在读诗时,我们发现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出示两个字“供”“兴”)选择正确的读音。

  (课件10)通过查字典我们了解到,第一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n, 一个是òn,这个字在读第一声时表示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用,例如:供给,供不应求;这个字在读第四声时作动词用,在新华字典中 有从事,担任的意思。例如:供事、供役。在我们的诗中供耕织表示从事耕种、织布这些农活。所以,它应读作òn。

  (课件11)第二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ng一个是xìng,在做xng时,它表示举办、发动、旺盛等意思;在做xìng时,它表示兴趣、兴致等意思。在诗中,杂兴表示随着自己的兴趣、雅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所以,它应读作 xìng。

  请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字的读音,再来读读古诗。(课件12)

  4、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5、交流学习方法:

  生1: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查阅,并结合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课件13)

  生2:遇到个别难懂的词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把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不理解,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课件14)

  生3:对于诗中特殊的字词,可以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中的意思来加深理解。(课件15)

  生4: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把古诗中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课件16)

  师: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既全面,又实用。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可以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由学习这首诗。

  5、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7)

  6、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刚才,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句?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课件18)

  (2)你理解这两句诗吗?

  (课件19)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并结合画面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昼”是白天的意思。“耘”是除草。“耘田”就是在田里除草。“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在夜里搓麻绳。“各当家”的意思是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就是白天在地里干活,夜晚在家搓麻绳。村庄里的人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

  (3)你采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很恰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两句诗。(课件20)

  (4 )谁读懂了后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课件21)

  (5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课件22)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知道了, “童孙”指小孩。“未解”是不懂的意思。“供”的意思是参加。“耕织”指耕田织布。“傍”表示靠近的意思;“桑阴”就是桑树的凉阴下。我把古诗中的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虽然不懂得参加耕田织布的事,也在桑树的凉阴下学种瓜。

  (6)你学习古诗的方法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课件23)

  (7)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课件24)

  (8)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我认为他说的句子不太生动,也有的地方语句不流畅。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你说得真生动。刚才,我们就借助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请同学来读一、二两行诗。(课件25)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录音)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读了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课件26)

  预设:

  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辛苦,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他们真辛苦啊!

  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忙碌:(课件27)你看,各当家,男的耕地,女的搓麻,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他们还要干什么呢?

  他们有的人白天要喂鸡、喂鸭、养猪。晚上还得纺线、织布。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学生录音)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课件28)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和朗读,我看到庄稼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各有各的事做。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快乐。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啊!

  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课件29)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 (课件29)

  4、品读第二句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课件30)

  (指名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31)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快乐。(课件32)

  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可爱。(课件33)

  瞧,他们的动作,一手撒种,一手洒水,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诗中一个“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请你读一读吧。

  孩子们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这两行诗。(课件34)

  5、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课件34)有的同学觉得很高兴,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时兴致勃勃,还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乐不知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呢?对,他和我们一样。让我们很高兴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兴致勃勃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乐不知疲的读一读吧。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对了,他看到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学写诗句。

  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课件35)请同学们仿写诗句:“童孙未解供 ,也 。”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6)(童孙未解供渔猎,也拉弹弓射鸟雀。)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7)(童孙未解供放牧,也拉黄牛去吃草。)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8)(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

  还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生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课件39)

  童孙未解供桑蚕,也摘嫩叶入盒中。(课件40)

  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种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

  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一读!(读)(课件41)

  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配乐朗读、背诵)(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42)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读后有各自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仿写诗句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激活求异的思维,燃起创新的火花最终获得言语经验和语感的内化积累。)

  四、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课件43)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围绕单元主题“话说北京”安排了4项内容:练——通过辨析形近字组词,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写比喻句,体会分号的用法等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日积月累——通过读《故乡是北京》这首歌词,进一步激发对北京的深情,鼓励学生多积累;知识窗——通过阅读简介北京的文字,丰富对北京的了解;大家一起来——通过办墙报,让学生把与北京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通过4个板块(即“语文七色光”训练场、音乐厅、知识窗、实践园)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科整合,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字组词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形近字并学会使用;学习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使用分号。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强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北京的桥》。

  2.同学们,听了这首美妙的乐曲,我们仿佛又走进了那充满古老色彩和现代气息的北京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乐园,学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领略首都北京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训练场

  1.今天的“训练场”为同学们准备了3项内容,相信通过下面的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2.练习一:辨字组词。

  (1)4人一组,完成填空练习。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归纳辨字方法。

  (4)依据方法,进行拓展练习。

  3.练习二: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课件出示3个比喻句。)

  (2)读了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3)体会比喻句。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的好处:

  ①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我非常沮丧。

  ②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比喻句,认真读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沮丧的心情)

  (4)学生读第2、3两个比喻句,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体会比喻的效果。

  (5)拓展练习:

  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学写比喻句:补充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略)

  4.练习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句1,认识分号,学习体会分号的用法。

  让学生认真读句子,思考这段话中描写了冬暖夏凉的新型面料的哪两个不同的`方面?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思考、体验的过程后,很快就能捕捉到信息,找到正确答案。分别是面料又轻又薄时会感到凉爽和面料蓬蓬松松时会感到温暖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在写几种相类似的内容或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时,就应该用分号。教师板书分号,并让学生将分号填写在句1的相应位置。最后,让学生将其他标点符号也填写完整后集体订正。

  (2)自学句2,学习使用分号。

  让学生自由读句2,试着加上标点符号。

  汇报填写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号的用法。

  (3)在本单元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用到了分号,用心读一读。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音乐厅

  在训练场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佼佼者,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七色光”音乐厅轻松一下。

  1.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

  2.多美的歌曲啊,这首歌和我们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北京的桥》都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写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3.多种形式朗读歌词。

  4.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再次欣赏歌曲。

  四、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办一期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话说北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继续漫步在“七色光”乐园,进一步了解北京。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知识窗

  1.自由读“知识窗”中的短文。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实践园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组合作办的有关“话说北京”的手抄报,在墙报栏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巡回欣赏墙报,加深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评选“最佳小组”奖。

  4.写一篇关于“话说北京”展览活动简介,写完后与同学年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四、小结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不但有中外闻名的皇家园林,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在“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北京,了解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让我们共同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