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作文指导课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找寻生活记忆,使他们产生写的冲动。本设计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真实的生活打动学生,使他们真情流露,乐于表达。
二、教材简析。
“成长的烦恼”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成长的烦恼”大胆倾吐自己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因此习作指导时应创设一种宽松氛围,使学生乐于将烦恼倾诉,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及情感体验。
三、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文风,明白只有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五、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让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打开心扉,实话实说,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我今天想先来个民意测验,大家可得说真话哟。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烦恼的事情啊?如果有,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呢?说出来大家听听,看看能不能帮助你化解一下?[学生说,师生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种成长的烦恼,指导学生调适心理,化解烦恼的方法:读书法、注意转移法、运动法、倾诉法、休息法等]
(二)畅谈讨论,尝试写作。
1、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
(2)今天,让我与在座各位同学一起,真心地分担彼此的烦恼吧!至少可以分掉一半的烦恼,或许还会烟消云散呢!
(三)出示写作要求:认真读一读要求,边读边仔细想一想,要求告诉了我们什么?
归纳:烦恼来自学习、家庭、同学、身体……
板书:大胆地说心里话,说真话、表真情
(4)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先回忆、整理一下生活中、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曾经发生过哪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挑一件感受最深的想一想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学生回忆思考。)
5、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写作之前,我们应确定一个题目呀!根据刚才自己脑海中想到的烦恼,再推敲一下,取个你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最有创意的题目写下来。有的题目一看就知道小作者烦恼什么,有的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出示参考题目)
(四)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为了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困扰你的最深刻的烦恼写下来吧!
2、构思酝酿,自由习作。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例文对比赏析)
(六)交流评比,修改完善。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四大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本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注重语言的积累,训练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带“束”和“朿”的字本义上的差别,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仿写句子,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把话表达得既形象又生动,发掘想象力。
3、背诵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诗句,积累语言。
4、阅读短文感受想象的丰富。
5、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花的世界的美丽,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资料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汉字,激起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束”和“朿”字部在本义上的差别。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策、枣、棘、刺”和“速、赖、懒、剌”两组字,进行区分。
4、读对话框里的对话,加深理解,教师归纳:一个字的偏旁的本义与这个字的字义是相关联的。
5、拓展: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一反三。)
二、品读句子,仿写句子
1、读句子,对比,思考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归纳。
(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具体可感。第二组中的第二个句子展现了水花四散时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水花的美。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3、学生用“……仿佛……”和“……如……如……如……”造句。
4、指名回答,师生点评。
三、背诵词句,积少成多
1、读背成语,了解大意。
2、指名背诵成语。
3、学生举一反三,说说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意盎然、春色无边”等。)
4、读背诗句,了解大意。
5、指名背诵。
6、学生补充其他描写美景的诗句。
四、阅读短文,自主感悟
1、读短文,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作者希望
一年四季的风是什么颜色的?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汇报成果。
(作者希望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能把花儿衬托得更美;希望夏天的风是浅蓝色的,让人感到凉爽;希望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使人有丰收的感觉;希望冬天的风是鹅黄色的,令人觉得暖和。)
5、有感情朗读短文,体会想象的丰富及其强大的感染力。
6、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
1、把成语及诗句背给父母听。
2、写三个比喻句。
第二、三课时
教育目的: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探寻花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活动准备:
1、举行一次班级春游活动,搜集表现春天百花盛开的素材。
2、春游时,爱画画的,准备一个速写本;爱照相的,带上相机;爱写作的,带上笔和本子。
3、春游回来后要求把画和照片整理一下,写上说明;把记录下来的景物写成文章;通过查找或访问,搜集你喜欢的一种花的照片、图片和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乙上场。)
甲: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探寻花的世界”的春游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为了让春之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中盛开,今天我们举行“花的世界”的主题展示活动。现在,我宣布活动开始!
乙: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重要的季节,春天是无限美好的,百花竞相怒放,到处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通过春游,同学们一定收获了很多。今天,就让我们把收获展示出来。
(各小组长分别向大家汇报活动概况。)
(各小组表演节目。)
1、音乐表演。
全班齐唱《春天在哪里》。
2、书法、图画现场表演和部分书画作品展览。
请小书法家、小画家上场,现场书写和作画。
3、摄影展。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对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并说明和介绍其内容。
4、写作汇报。
请各组的小作家上台表演朗诵。
5、总结,颁发奖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不锈钢的发明》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金属布诺雷发明“不锈钢”的过程,指出了各种不同类型“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成为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
设计理念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铬、迄、冶”,会写“宇、宙、途、诺、冶、废”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3.初步体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在生活中“不锈钢”的用途,收集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疑导入
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一些用不锈制成的器物,你知道它是怎么发明的吗?这节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不锈钢的发明》。(板书课题)
(通过简洁而富有悬念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读书的活动当中。)
二、初读明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初读中了解到什么是“不锈钢”,并有可能说出布诺雷在研制耐磨、耐热的枪膛用钢时,发现了一种不生锈的.钢。对于学生的一些疑问,可以适当由学生相机讨论解疑,也可留作问题在下面的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三、研读理解
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找出这个自然段,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
1.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速读。
(2)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
(3)讨论:你觉得,不锈钢能被发明出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指名读“为了查清它的成分,……这是世界上第一件不锈钢产品。”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5)出示句子:“在此之前,有些冶金学家也炼出过这种铁铬合金。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它抗腐蚀的特点。布诺雷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发现加12%的铬炼出的合金钢是最理想的不锈钢产品。”
学生默读体会。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读中通
过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使他们感悟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来自不懈的质疑和反复的研究试验。)
对于布雷诺的发明,人们是怎么的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齐读
(2)学生质疑、讨论:“戏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布雷诺的发明是“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教师追问:“歪打正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歪打正着”加了双引号?
(以语言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不锈钢的发明并不是布诺雷“意外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理解
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它是一种防腐、耐高温的合金。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学生讨论。
(通过读句析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学生对这段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二、扩展延伸
1.学生交流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不锈钢”的广泛用途。
2.学生介绍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将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读写结合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自学交流会认会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任选其一)
1.试一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找一找:搜集有关科学方面的名言(至少两条),和同学交流。
3.小练笔:以“×××的发明”为题写一短文。
板书设计:
13不锈钢的发明
用途广泛
反复实验
“歪打正着”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
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 (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第二课时:
导语:上次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学。
我们知道文学是感性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让我们发掘文学的契机,而想象却可以让我们飞翔。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字,看看通过 “水”这个字你都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八、那么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被套板反应套住的经历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学以致用: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骄傲 , 自豪 , 令人叹服 。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明确:“眩晕”
总结:眩晕,简单的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么?想到的东西要向有创意,前提是要脑子里要有东西,有东西可想,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连陈词滥调都想不起来,还提什么创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又价值的东西,都记在本子里,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背下来,要用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啊。
回顾课文内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广射虎 咬 联 想
要 文 要
嚼
韩愈推敲 字 套板反应
-------------------------------------------------
↓结
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古人咬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四、朱先生主张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全班分组讨论:对朱光潜和马南村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总结:
1、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而已,没有对和错之分。有的书有的知识必须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而有的书则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在读书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筛选和区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开始的,陶渊明,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决定的,有些知识他们可以作到一目了然,不必细细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谛,而我们的还没有到达那样的水平,所以,还要以咬文嚼字为主。
五、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文艺随笔,以漫谈的方式,与读者促膝而谈。运用了举例子,做比较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六、质疑:
学完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不确定的地方?
老师质疑:
1、朱先生对一个词非常的钟爱,让大家找一下,并查查是什么意思。
明确:玩索。
2、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等。
七、总结重点字词:
援例 斟酌 词藻锱铢必较 蕴藉付梓尺牍 陈言务去
八、随笔练习:
1、任选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要求:标新立异,避免套板反应。
题目自拟,300—500字。
2、、考点分析:扩展语句
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①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②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3、课堂作业,课堂小结
假如你的同学现在在日本留学。你打算给他(她)写一封信,以寄思念之情。你会选择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你的情感。请写在作业本上。
分析:作业的开放性很大,这是对《咬文嚼字》一课最好的总结。通过这种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领略“咬文嚼字”的深刻含义。
语文教案 篇7
13、《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清故事内容,正确,流得要朗读对话。
2、 过程与方法:结合识字经验认字,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词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初步认识到青蛙的错误。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理清故事内容,了解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是难点。
教法
朗读感悟、自主识字
辅助工具
字词卡片
学情分析
听故事、讲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事情,教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故事,吸引孩子们来学习。在识字写字方面,低年级孩子独立识字和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课堂的大多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利用旧知学新知。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青蛙 不过井口那么大
作业设计
课外实践;选择三处不同地方观察天空的大小,比较看的结果。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师:在《识字4》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喜欢的'成语朋友。它们告诉我们了一些道理,还记得它们吗?请看大屏幕一起再来读一读。
2、这节课李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13《坐井观天》质疑:观是什么意思?在哪儿看天呢?贴出井的图片。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根据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师:你们想不想读这个故事呢?(想)在学习故事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一遍)我们上每一节课,只有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有方向。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预习
师:刚才孩子们朗读课文时非常用心,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孩子们的生字也会认的很好。请看大屏幕
井沿 无边无际 不信
指名读 齐读
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鸟的这个位置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井沿)井沿也就是井的边沿。
在师的启发之下说出黑板沿、床沿、帽沿、桌沿等词语。
男女生分开读词语。
理解无边无际,齐读,听老师讲解字典中际的解释: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大家想一想还有无边无际的(),男女生合作读词语
学习信字,看字形,交流发现。交流积累的词语。同桌合作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师:我们的生字学的很棒,把生字送回课文,我们一定也能读好它,有没有信心。现在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分段朗读课文,思考: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2、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3、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回答,师板书:小鸟 青蛙 讲解蛙交流蛙的识字方法,如水洼、挂住、娃娃 生齐读词语。指名说如何写好,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问:青蛙在井的什么地方?小鸟呢?生答老师贴图片。
师:课前,老师给大家进行了对话,大家还记得吗?下面大家可以小组合作,请看合作要求:1、用小鸟和青蛙进行了几次对话?2、用画出小鸟说的句子。用﹏画出青蛙说的句子。把句子读熟。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好标记。
出示所有对话,齐读,男女生朗读。师生对读。
三、学习生字词
师:大家学会了这三个字,会把他们写正确吗?观察占格的位置,师板书,生书空。
打开书翻到62页,书写生字。
展示,交流。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选择三处不同地方观察天空的大小,比较看的结果。
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齐读
学生朗读课文
指名回答
学生书空
学生一起回答
指名分段朗读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齐读
男女生朗读
学生交流
书空
小组合作学习
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
学生观察、描红书写
展示交流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中的《坐井观天》。这节课下来,我第一感觉就是不太满意。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是为学服务的,没有让学生很投入地来学习,这就反映出了课堂上存在不少问题。反思一下,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找对话定为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课件设计主要就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同时 课前我还跟学生进行了谈话但课堂上学生还是表现出了为难情绪。细细想来,在这一环节上,如果再加上多种形式的合作朗读可能学生就容易理解一些。另外,在时间的分配上还有一定的失误,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第三,课堂上我的语言应该再具有一些感染力,就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了。
语文教案 篇8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草原教案02-13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