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2 14:03: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

  2、学习以“悔”贯穿全文的写法。

  3、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母子深情。

  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并品味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季羡林

  (请您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唾手可得懵懵懂懂

  (2)解释下列词语

  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

  背乡离井:懵懵懂懂:寄人篱下:

  3、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4、梳理结构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请你边读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边朗读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及结构,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朗读课文

  本文题为“永久的悔”,朗读课文,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

  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思想感情。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试说说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小组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默写字词。

  2、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是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人动情?(小组讨论交流)

  2、想一想

  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知情的语句。朗读品味。)

  3、本文描绘了最普通的事件,却感人至深。找出最感人的语段并赏析。

  4、人世间,没有什么感情比母爱更博大,更无私,更圣洁,更令人难以忘怀

  怎样体会文中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2、查找一篇描写母亲的文章,课后小组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受或体验到秋天的自然美。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向学生进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动要点:

  这个活动是从“寻找秋天”开始的。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

  在校园内选择要观察的花草树木,其中有自然变红的叶、变黄的叶等等;

  校园里杂草丛生、经常发现蟋蟀出没的地方。

  学习过程:

  1.质疑激趣

  放一段秋天景色的录像,内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在秋天里的行为。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寻找秋天。

  2.赛诗会:美丽的秋天

  让学生看书。以书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说说“我”心中的秋天。

  组织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小组预赛,每个小组选出1名优胜者;

  (2)班级赛诗会。赛诗会结束后,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诗句中的亮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到“收获的季节”上来。

  (3)秋天的景色确实与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吗?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话“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访秋天吧!”

  3.探访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园里。

  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变化,什么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变黄的是什么树?地上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师要适时进行评价:如,叶的美丽靠自己留心欣赏,我们感受到叶的美好,就会喜欢它、爱护它。

  仔细观察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活动方式,鸣叫声等等。

  4.讨论与交流

  我们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样的吗?谁写的诗更贴近真实的秋天?每个小组挑选1-2篇,由一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报。

  教师提出下一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与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树叶变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节课探究的主题。

语文教案 篇4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

  瞩()脉()沧()贞()

  给带着重号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

  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山海关

  城楼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的的建设,但这种建设是不能抛开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运用而存在的。

  设计特色:

  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顶碗少年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7个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

  3、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5、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0月9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

  2、过程方法;对重点语句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2)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孩子们,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健儿取得了三十二块金牌的骄人成绩。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中,哪一位健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谈一谈吗?(学生谈)今天吴老师再带领大家去观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相信也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呢?

  请同学们打开第一课《顶碗少年》,快读一读,一会告诉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看看这场演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惊险、难度大、少年勇敢等)

  三、默读课文

  你从哪可以体会到这场演出惊险、难度大、这位少年又是怎样做的呢?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边做批注。

  四、集体汇报

  第一自然段

  1、这位少年表演的难度大吗?你从哪看出来的(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惊羡的词意,忽而…忽而…还可能怎样…摇摇晃晃,骑,大幅度(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动作的惊险)评读

  2、第一次表演是否成功,你有何想法,当时观众的态度如何,这位少年是怎样做的?(板书:没有慌张)(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你觉得这位少年怎样?

  第二自然段

  1、第二次表演结果又失败了,这时少年的处境怎样?(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有些不知所措。板书:不知所措)

  2、结合课文,说说少年的处境。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

  第三至五自然段

  1、少年两次败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有感情地读读6、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受。

  A、联系上下文,理解“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中的情境。

  B、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如生活中、学习中)来谈一谈。

  C、结合自身联想,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2、学习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解答。

  六、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没有惊慌不知所措镇静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10月10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会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背诵课文6、7自然段。

  一、学习生字、生词

  1、指导字的正确读音。

  2、分析生字,说说易错的字。

  雅右边“隹”不是“住”碗右边是“宛”“夕”不是

  疚里边“久”不是“夂”颓左边“?”不是“秃”

  3、学习新词

  (1)指名读。

  (2)结合课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6、7自然段。

  三、交流学习后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抄写新词。

  二、选做题:

  1、形近字组词。

  雅碗胛撼魄颓

  难蜿胆感魂颌

  2、造句。

  三、(选做)兴趣: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从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在写读后感时,学生的内容只停留在书中,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加强指导,继续练习,在全班中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 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一) 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 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 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 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

  2、 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

  3、谁回答第3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热】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繁星教案03-15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