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4 15:27: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感的报酬”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游戏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理解巴罗先生付给作者报酬的方式如何“特别”

  (4)思考:从“不是…就是…甚至…”所连接的这个句子中你感觉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小气)

  (二)学习第二——第九自然段

  1.默读解决问题:找出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在自然段前面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2.学生汇报

  (三)学习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在这段中你认为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有关的词语吗?(热情)

  (2)学生汇报。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3)通过看图体会“到处”,体会巴罗先生的藏书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段中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师板书:大方。从哪里能看出巴罗先生的大方?

  (3)指导朗读此段。

  3.学习第五、七、九自然段

  (1)默读思考:巴罗先生的大方还表现在哪里呢?

  (2)学生汇报。(厚厚的、微笑)

  (3)再读第五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通过理解句子“这些还是我保留下来的,值得的第二遍的书”体会巴罗先生不仅藏书多,读过的书也多。通过理解“沉吟”体会巴罗先生选书时用心良苦。

  (4)思考:巴罗先生用心良苦的选书,又慷慨大方的送书,你认为他还是个小气的人吗?说说理由。

  (四)学习描写“我“的.段落(4.6.8)

  (1)指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在巴罗先生送书前爱读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遗憾”和“钦佩”.指导朗读

  (2)自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在巴罗先生送书后“我”爱读书吗?从哪里能看出来?(不爱读书——爱读书)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本《正义永存》使作者爱上了读书,那么那本关于人类学的书又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学生汇报,思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这是谁的功劳?为什么?

  3.思考讨论:如何理解“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的报酬”?把其他邻居和巴罗先生给作者的报酬比较。

  4.巴罗先生是作者永远感激和怀念的人,指导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二到九自然段

  四、你想对巴罗先生和“我”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文章叙述顺序

  六、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文中好词好句。提出希望,全课结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howareyou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amfine,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病在皮肤热水敷烫病在皮肉扎针病在肠胃服汤药病在骨髓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解释]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缺点和错误。防微杜渐[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五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三、词句段运用

  (一)照样子写片段。(课件出示)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课件出示)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象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象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课件出示)

  (2)下面的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请用修改符号改一改。(课件出示)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板书: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二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课件出示)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课件出示)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板书:标有节奏的古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片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检索关键词,尝试概括小刺猬“偷枣”过程。

  2.体会“小刺猬偷枣真高明”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刺猬偷枣真高明”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围绕目标,预学关键处,了解学情(检索、提取、质疑)

  课文题目是“带刺的朋友”,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刺猬偷枣”的故事。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1.微课理解刺与枣的区别

  2.辨析刺猬偷枣的内容(2、5、7、8、10自然段),体会“我”的描写(3、4、6、9自然段)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预学单,让孩子们提前自主阅读,明白“刺”“枣”这两个容易混淆的字,并通过微课明白区分之处,掌握要领。检索、提取“刺猬偷枣”的这个过程,则为课堂让出空间,节约时间。质疑课文段落的合理性,了解“我”这个旁观者的重要性,有目的性地指导。】

  二、聚焦动作词,设计阅读流程图,尝试概括过程(检索、提取、创新)

  1.圈出动词,并将这些动词放入流程图中

  2.练习复述层次一:将动词连起来说一说

  (这只刺猬先往树上爬,接着爬向老树杈,爬向伸出的枝条。后来,停下脚,用力摇晃,又掉下来。赶紧起来爬来爬去,逐个归拢,就地打一个滚儿,扎到背上,驮着枣子,跑走了。)

  3.教师示范,授予方法,尝试将12个动词概括成四个画面

  爬树摇枣——掉下归枣——打滚扎枣——驮枣逃跑

  4.练习复述层次二:用关联词将四个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尝试概括偷枣的过程。

  (这只刺猬,首先爬到树上把枣子摇下来,接着从树上掉下来归拢枣子,然后在地上打滚把枣子扎在背上,最后,驮着枣逃跑了。)

  5.通过这三幅画面,你看到了一只()的小刺猬呢?——高明

  【设计意图:把书由“厚”读“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学生的预学,学生检索出关键信息,提取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语是概括刺猬偷枣过程的核心信息。但同样的,完成流程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这些信息提取、概括,回扣文本,才能准确地概括构建出刺猬偷枣的场景图。在历经“连动词说”——“连画面说”这样尝试概括“偷枣”过程中,引导孩子走在“爬高”的路上,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必然有着显著地提高,为下文第三次复述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聚焦阅读流程图,体会“高明”,复述故事(评价)

  1.再读四个画面,寻找“高明”

  2.预设交流

  (1)爬树摇枣——用力摇晃:熟透了的的枣一摇就会掉,这样摇下来的枣既多又快,既快又好。

  (2)掉下归枣——掉下来远远比爬下来速度快得多,归枣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收集枣子做准备。

  (3)打滚扎枣——这一滚、一扎,看出了刺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快地将枣收集。

  (4)驮枣逃跑——快速将枣带走,以免被发现。

  这一系列的体会,都指向一句话,那就是“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呀!”。

  3.练习复述层次三:根据体会到的高明,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呀!”为开头,复述故事。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它先是悄悄地爬到树上摇枣子,这样又快又多,比一个个去摘便捷多了。接着,它又快速地从树上掉下来,虽然有点疼,但为了快点,估计也顾不上疼了。然后,赶紧把地上的枣子归拢起来,打了个滚儿,嘿,满地的枣子一下子全扎到它背上去了,这一招可真好用,给它点个赞!最后呀,它驮着满身的枣子急火火地跑走了。)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个环节,此环节让学生把书再从“薄”读“厚”,在整体把握偷枣过程的基础上,品读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刺猬偷枣的本事之高,并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同时,在刚才二次提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再次练习较完整地复述故事,突破本课难点】

  四、抓住关键点,疏理流程图,总结学法(提取、创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利用阅读流程图既理解了课文,概括画面,又复述课文,这阅读流程图的作用可真大,我们以后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多用上这种方法哦。

  2.拓展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

  孩子们,这么有趣的课文你们知道出自哪本书吗?出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这本书除了讲刺猬的故事,还收录《鸟腿上的秘密》、《蜘网上的谜》等故事。

  【设计意图:学完本课后,帮助孩子梳理出本节课的重点——抓关键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把前进的“拐杖”予学生。同时,适时抛出“又一个枣”(本书出处),及时引导孩子们的关注点,将本课所学再次运用,巩固其效】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6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把玩得最开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2.选定内容:确定好习作内容,是写帮助别人,还是写一起玩滑梯,还是写一次郊游……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前后呼应、开门见山。

  5.结构顺序:可以开门见山式的交代童年开心的事,然后具体写事情发生的始末,最后点题。

  下水文:

  那次玩得真高兴

  ①童年如同一场五彩斑斓的梦,在每个人的童年中,一定会发生不计其数开心的事,我也不例外。

  ②那是一天阳光明媚的早上,小鸟站在枝头歌唱。

  ③我和妈妈拿了一个沙包和一只粉笔便出了门。我们用粉笔在地上划了几个方块,准备玩跳房子。

  ④我把沙包扔进了第一个方块,然后身轻如燕地接连跳过了第一个和第二大方块,又跳进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返回时,跳过第二个方块时,我先稳住身子,慢慢地弯下腰,捡起沙包来,再跳回起点。这样跳了几个来回,我真的很累。由于我心里着急,结果没有瞄准,扔出了方块,只好把沙包递给妈妈。我“悲喜交集”,高兴的是我可以休息一会儿,不高兴的是,只要妈妈一上,我胜利的机会几乎就要消失。我心里默默的祈祷:老天爷,赶快让妈妈扔不准吧!老天爷好像听到了我的“祷告”。这一轮,妈妈果然没扔着。我站在起点,静下心来,瞄准方块,一扔。后面几次,我全部都扔进了方块。

  ⑤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这就是我玩得最开心的.事。

  ①开门见山,交代童年让我开心的事。

  ②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当时愉快的心情。

  ③指出事情的主要任务:“我”和妈妈。

  ④详细记叙了“我”玩跳房子游戏的过程。

  ⑤前后照应,紧扣主题。

  你平时最爱玩什么呢?把你玩游戏过程中最开心的片段写一写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重点:

  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诚信”名言

  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

  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渡园地的“诚信”诵读,进入本单元的园地学习。此设计实现“温故知新”的过程。】

  二、生字认读。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海边上给你们带来几个生字朋友,相信其中有你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你先看,你认识几个?

  出示:旭、屿、瞭、巡、逻、缆、锚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提出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办法能认识它?

  学生复习回顾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第一次自主识字,回顾自己曾经积累的识字方法。】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课本83页的生字。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第二次自主识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知新。】

  3.(1)卡片识记法

  老师拿出卡片,要求学生自己默看,自我检测,巩固生字记忆。

  (2)同桌合作学习。两分钟检测同桌都认识了么?

  学生自由合作巩固识记。

  (3)老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读出来,老师要看谁的反应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自主识字的本领越来越强了。相信以后用你自己的本领,会认识更多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卡片认读、同桌指认、做游戏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识字兴趣,丰富学生的第三次自主识字的深入。)

  三、交流汇总句子中词语的理解方法

  1.老师出示其中一个最难认最难写的字,出示“瞭”,组词“瞭望”。

  请同学生们集思广益,通过“猜词”的方式,(教师板书:猜词)

  总结出了“瞭望”的意思: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里的“瞭望”一词,让学生自主“猜词”,引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带领学生找出“瞭望”的近义词,出示“眺望”。

  老师总结: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其实,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多词一义”引出“一词多义”,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1)出示①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②我想尝尝在台上表演的味道

  指引学生默读句子,分别指名交流两个“味道”的意思。

  学生交流并提出“词语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板书:词语替换)

  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词语替换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理解这两个“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网查等)。

  (教师板书:查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交流总结“词语解释词语”、查阅资料的方法,在思考中总结了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2)出示: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教师引领学生,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看这两个句子中的`“熟”,你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理解的?

  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之前交流汇总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理解“熟”的一词多义。夯实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

  (3)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所有的句子

  师:如果,现在有个不熟悉的词语,摆在我们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词语替换,周围也没有可查阅到的资料。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理解这词语?

  生:可以请教周围人,同学,老师或家长。

  师:请教他人,也是种办法。(教师板书:请教他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学会学习。】

  四、体会“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与不同

  1.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句子,最后句子消失,屏幕上只留下“味道味道热热”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寻找发现。

  教师总结:

  词语,离开句子是不行的。只有放在句子里,才能让我们理解它最准确的意思。同样的,一个句子单独地拿出来,我们也不会知道它的完整意思。

  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词语和句子是相连的。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一些是一样的。(指一下黑板的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老师语言的点拨中,体会“词语”和“句子”的相关性。引导理解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两者理解方法的相似之处

  预设

  小组讨论相似之处:请教他人,查查资料。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同样能运用到理解句子上面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之处。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3.引出“理解句子”的其他方法。联系上下文走进句子理解

  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自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江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此句单独地出现,你知道什么意思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寻找文章的词句:“笑哈哈,一双双小手,一阵水花两对虎牙”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原来,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难懂的句子。

  (教师板书: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让学生逐步地开始呈现从“理解词语”延伸到“理解句子”的阶梯性学习过程。】

  4.出示“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选自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你有没有和小作者这样,经历过特别紧张的事情?谁来聊一聊

  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能用自己的心情理解作者表达的心情,或者把自己就当做作者,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事情。这样理解句子的方法,叫“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让学生和文字走得更亲近。初步教授“感同身受”这个词语,让孩子们领悟“用心领悟”的重要性。】

  五、品味句子

  1.师:如果我们不仅能理解句子,更能很巧妙地运用句子,就更好了。

  (1)出示: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学生默读,指名交流这句描写“小球”的精彩之处。

  老师总结:像的样子+自己对小球的感觉,(适当板书)就有了一段美妙的语言。

  (2)渲染引雨

  师:学了这么久,相信同学们都有点累了,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美美地享受一下。

  学生静静聆听。

  师生交流:在刚才的享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出示“夏雨”的图片

  继续交流雨的样子和自我感受。(老师适当板书)

  (3)仿写

  出示妈妈的手

  引导学生根据“小球”和“夏雨”的描写手法,适当加入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妈妈的手”。教师巡视。

  指名读一读。

  教师鼓励语:你一定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回去一定念给妈妈听,她一定会从你的语言中感觉到温暖。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呀,让老师也感动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无论怎样去写事物的特点,都离不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说,咱们自己心里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把感受表达出来,你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最精彩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段句子的“品味”——“仿写”——“创作”,循序渐进地体会两种修辞手法,并针对三年级的小朋友初写作文的特点,降低难度,让孩子体会修辞手法不难,凭借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此浅入浅出,为今后高年级的写作打基础。】

  教师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品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发现生活中更美妙的语言魅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践练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分学习9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2.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3)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是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这时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

  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板书: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

  5.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学生掌握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准备。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课件出示4)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小组用实物投影汇报交流。

  (4)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5)形容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含苞待放 春光明媚

  (课件出示6)形容夏天的词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浓阴蔽日

  (课件出示7)形容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秋雨绵绵 天高云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课件出示8)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天寒地冻 粉妆玉砌

  (板书:春夏秋冬的词语)

  (5)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9)

  (1)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字典理解词语。(课件出示10)

  ①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设计意图】

  (三)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11)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板书:横平竖直)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板书:规范 正确 整洁)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12)文中的词语。

  shuǎng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

  秋天的成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13、14)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规范 正确 整洁

  秋天的成语

  春夏秋冬的词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一个重点是学会理解词语。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书写提示”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生:……(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

  生:多音字。(板书)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

  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你来解释。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

  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②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师过渡: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情,我们来看课后一题。请同学们说说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读。

  教师引导:经过这样一件事,青头和红头可以称得上是“患难”之交了,他们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板书:(惊险之旅

  情谊深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7)

  富饶优美瑰丽岩石海参大龙虾

  划过来挺威武鸟粪祖辈建设

  有深有浅交错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

  (1)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

  “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

  形近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

  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

  “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

  “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

  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4)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5)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①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8)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②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种各样

  ①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②问:怎么读?

  ③学生读词后,(课件出示9)各种各样的珊瑚的画面和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再读。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瑰丽”的“瑰”应读作“guī”,不要读成“guì”。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交流探究: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短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5、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海水、海底、海岛。)

  6、小组交流给短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岛上是海鸟的天下。树上栖息着海鸟,树下堆积着鸟粪,遍地都是鸟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7、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

  四、拓展延伸,介绍西沙群岛。

  1、介绍西沙群岛(课件出示10)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南330公里。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鸟粪、海参、海龟等。每到鱼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课件出示11)西沙群岛图片,让学生观看。

  五、学习新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2)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

  1、指名认读。

  2、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展示:

  “优错虾挺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鼓数”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岩、宝”上窄下宽。

  师重点指导“挺”。

  “挺”左右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右边的“廷”,先写“壬”,再写“廴”。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4)“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

  (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3、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引导,谈话导入课堂学习。“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二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课件出示15)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板书:海水五光十色)

  5、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6、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7、(课件出示16)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8、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

  (课件出示17)一,知道有几句;二,知道句意;三,知道怎样写;四,知道句间联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

  4、注意加点字,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18)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3、教师评议,进行总结: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4、(课件出示19)“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2)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5、课件引读:

  (课件出示20)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有的,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6、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7、练习说话。

  (1)“有的……有的……有的……”

  (2)自由练习,用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

  (3)师生评议。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

  3、指名发言,课件提示。

  (课件出示21)这一段共有________句话,是以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

  4、教师小结:这一段共有3句话,是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的。

  5、指导朗读,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在朗读中把鸟的“多”读出来。(板书:鸟的天下)

  6、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7、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指名读课文。

  2、(课件出示22)重点句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指名读句子。

  4、课堂讨论: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23)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6、(课件出示24)重点句2:“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3、指名读句子。

  4、课堂讨论:说说自己读句子后的体会?(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这是第六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6、指导朗读。

  三、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写法。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2、让学生练习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25)要求:西沙群岛的海里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观察下面的图画,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3、引导学生再读第四自然段,认清段式(即: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展评优秀作品。

  5、范文引导:

  (课件出示26)西沙群岛海里的鱼真是千奇百怪。成群的扁鱼游来游去,它们的眼睛长在背上,尾巴像把剪刀,这些家伙全身都是肉,几乎没有什么骨头。还有一种五彩缤纷的鱼,它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它的身体比所有我看到的其他鱼要大一倍,像一本打开的语文书,它的花裙子是透明的,在海水里漂动,美极了,像一位小姑娘在跳华尔兹,真是独一无二啊!那条鱼真漂亮,它披着蓝色的大衣,只有背上有*的条纹,这是大嘴鱼吧。这千奇百怪、五彩缤纷的鱼简直成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主人。

  6、(课件出示27)段式练习:

  (1)给总述句和总结句,让学生练习口头说分述句。

  操场外有一排挺拔的小白杨。_______;________;我爱校园里的小白杨,我愿和它一起成长。

  (2)给总结句,说分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爱美丽的校园。

  (3)给总述句和总结句,让学生说分述句。

  校园里的生物角可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生物角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给我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乐趣。

  7、学生独立练习写一段话。

  8、让学生读自己写的一段话,请同学评议。

  四、总结全文。

  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全文的内容。

  2、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28)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的();潜入海底,发现了(),(),(),();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链接诗人,激趣导入

  (一)谈话引入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变成了金色花,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二)链接诗人

  1、出示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读句子。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交流读后感受:把人当作花来写,想象奇特。

  3、揭题引入

  如果把花当作人来写,又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怎么会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呢?

  (二)检查朗读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字音字义

  读准多音字“假”:让学生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放假”的意思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读准轻声词:“衣裳”读音“shang”,拟声词:“簌簌”读音“sù”。

  2、指导读好长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读好短语

  先指导学生读好“无人知道的地方”“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来”等短语。

  (2)指导把短语连成句子读。

  (三)了解大意

  1、读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示范圈划词语:跳舞狂欢

  3、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说画面,圈划词语:关门做功课、放假了、扬起手臂。

  4、自主概括,串说大意,连起来说说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三、情境朗读,想象画面

  (一)情境创设,想象“狂欢”

  花孩子们是怎样跳舞狂欢的呢?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一: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字理识字:舞

  甲骨文:一个人两手舞动花枝,后来加双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

  书写指导:四竖要均匀,第二个长横要舒展。

  2、根据“舞”字的意思,交流:花孩子们会怎样跳舞呢?(摆动身体、摇晃手臂)花儿们会从哪里跑出来?周围环境如何?

  3、雨中“Party”:儿歌律动

  抬起头,向上看,对着天空招招手;低下头,地上看,对着草地抖抖手;

  抬起头,向前看,对着蝴蝶点点头;转过身,向后看,对着蜜蜂握握手。

  4、想象画面

  情境创设:小朋友们,我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蜜蜂,刚才没赶上舞会,谁能向我介绍一下刚才花宝宝们开舞会的情景啊?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述看到的画面。

  5、朗读品味。朗读重音指导:突然、跳舞、狂欢。

  预设二: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从哪里感受到花孩子们在“狂欢”?(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

  借助图片理解:白色的是谁?紫色的是谁?黄色的是谁?从哪里冲出来?出示梨花、薰衣草、紫云英、紫藤、迎春花、油菜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开在树丛里、草地上、墙上、田野里的花朵。

  2、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3、朗读品味。读出“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重音指导:冲了出来。

  (二)引导发现,关注表达

  1、再读句子,联系生活,思考:作者写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植物生长,花开了。)

  2、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花当作人来写的表达特点,感受这样的表达特别地有意思,特别有新鲜感。

  3、尝试仿写。

  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清风一来,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蜜蜂一来,他们……

  ……,他们……

  你能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花孩子们的表现。

  学生练习,交流小结。

  四、学写生字,积累词句。

  1、“荒”“笛”书写指导

  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如“荒”字声旁是“亡”,所以没有一点;“笛”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

  2、积累语句。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huāng()野,在竹林中吹着口dí()。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wú()狂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回忆雨中“Party”的情景,用文中的词句填一填。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来参加舞会了。

  花孩子们(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来参加舞会了。

  设疑:还有谁也来参加舞会了呢?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一)想象品味,体会把万物当作人的写法。

  1、划出描写“雷云、树枝、东风、绿叶”的句子,读一读。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划出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联系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吹着口笛”

  “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的意思。

  3、情境朗读,想象雷云、树枝的动作,读出轻松快乐的心情。

  4、思考:这样写为什么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5、交流:把自然万物当作人来写。

  (二)联系生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1、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

  预设1: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学生质疑:花孩子们做什么功课呢?

  (1)联系植物生长知识,想一想。通过交流,明白花孩子们做的功课是吸收营养、吸收阳光雨露、努力往上、顶尖冒出、努力往下,扎根生长……

  (2)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花孩子的心情:植物从种子到开化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呢,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这么漫长的时间,花宝宝们都要待在黑黑的泥土里,心情怎么样?(厌烦、想透口气、想偷偷溜出去玩)

  (3)结合生字“罚”的教学,体会花孩子厌烦的心情。

  上面的.四:就像一张网,表示逮捕,抓住;言字旁:表示审讯;利刀旁:表

  示用刑惩治处罚。

  (4)联系自己经历,说说被罚的滋味。老师顺势引导,做功课时不能贪玩。(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预设2: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1)提出疑问:花孩子的家为什么在天上?他们的妈妈是谁?

  (2)联系自然现象理解:他们的妈妈可能是阳光、雨露、大自然,所以他们的家在天上,是在天堂里。

  (3)联系自己放学后找妈妈的情景,进行想象写话:花宝宝们会怎么找妈妈呢?请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

  (4)渗透母爱教育:在小朋友的笔下,花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妈妈。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再读最后三段。

  (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三、回顾写法,聚焦想象

  (一)着眼全文,回顾写法

  提问:你觉得花的学校有意思吗?你知道泰戈尔成功的小秘诀是什么吗?

  (二)交流总结,聚焦想象

  小结:把花当作人来写,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我们以后要像诗人那样,多观察大自然,当我们的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这种智慧,就叫想象力!

  四、链接文本,推荐阅读

  (一)链接文本

  出示泰戈尔散文诗《榕树》片断,读一读,体会奇特的想象。

  妇女们常到池边来汲满水罐,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蠕蠕而动,仿佛睡眠挣扎着要醒过来似的。

  (二)推荐阅读《新月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5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六上语文教案12-16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案02-0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02-09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0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05-26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04-17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02-19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一》教案02-19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7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