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教案

时间:2024-06-21 16:29: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标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新课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新课标教案锦集(15篇)

语文新课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抓住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全神贯注》的主要内容。

  2.运用联系文本资料、生活经验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观点。

  3.运用结合课文内容的方法,评价文章标题。

  教学重难点:

  运用抓住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全神贯注》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前检测题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出课题味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全神贯注》。把你们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到这个课题上,读出它的意思。

  (二)学习概括内容的方法

  1.从昨天大家的课前检测题当中,老师发现了大家都预习得很充分,今天我们将在大家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相信你们全神贯注地学习,可以在这节课上有所进步。

  2.我们先看看昨天大家的概括,请你们拿出刚才下发的印有三位同学作答的作业纸,思考三位同学的概括中都讲到了哪些事情?

  (1)交流:三位同学都讲到了以下三件事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里做客。

  罗丹修改女像

  罗丹把茨威格忘了。

  (2)B同学还写了什么?

  罗丹带茨威格参观时发现女像有毛病。

  C同学还写了什么?

  茨威格感受到做事要全神贯注才能做得好。

  3.我们班,像A同学这样概括的有5人,像B同学这样概括的有31人,像C同学这样概括的有4人,还有7个同学把上面全部事情都概括了。

  4.到底怎样概括,才是最好的呢?我们请微课小博士来解答。(《抓住人物和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微课》指导学生明确概括内容的要求,指导如何做到正确、全面、简洁、通顺,指导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必要事件进行概括。)

  5.指导学生简洁地概括

  6.现在拿出你们的课前检测题。对照我们的概括要求,自己检查一下你之前的概括,你觉得自己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

  7.回顾一下,刚才小博士教给我们怎样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体会观点的方法

  1.茨威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后,深有感触。他说:“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再读一遍,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很好,抓住要点,才能体会得准确。

  3.那怎样谈会更深入呢?课前一些同学谈得不错。请他们来示范。

  (1)先请:陈宇昊、陈沐子、林昱菲。请你们自豪地站起来,按这个顺序,你们一个一个说,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们联系什么谈体会的。

  像他们这样联系课文谈体会的还有以下同学:叶晨希、林艺鸿、黄群富、高旭。掌声送给他们。

  (2)再请耿彬、候璟昊、范钧富。你们一个一个说,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们联系什么谈体会的`。

  像他们这样联系生活经验谈体会的还有以下同学:卓昕宇、邱宇弘、邱子轩、苏宜欣、蔡晏滢、杜家莹、陈婧怡、魏枫萍。掌声送给他们。

  (3)联系文本,这个文本除了是课文,还可以是什么?

  (4)谁能联系你课外书上看到的与“全神贯注”有关的事或者课后的资料袋罗丹的简介来谈谈,你对“全神贯注”的体会。

  4.师小结:回顾一下,我们要怎样体会观点?

  (四)学习评价课题的方法

  1.我们看看课题,这篇文章以“全神贯注”为题,你们觉得好不好?

  2.师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学习,结合课文的人的特点,事情的线索,文章的主要观点,做到有理由据地评价。

  (五)布置作业,检测所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概括课文,如何体会观点,如何评价课题。现在请大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全神贯注》课后检测题: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为文章拟个题目:《 》

  (2)抓住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语文新课标教案2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有着较为独特的个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交流讨论,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快速读课文,正确读记“编造、饶有趣味”等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特森先生独特教学方法,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学习具体事例说明道理(一事一议)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一事一议)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指名答,揭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自主学习

  1、学生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朗读,认读词语。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板书:0?

  4、看屏幕填空,总结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编造猫猬兽的做法使我们测验得零分的故事。

  过渡语:怀特森先生让我们测验都得零分,为什么我还说他是我最好的老师呢?

  四、小组合作 4

  1、为什么说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可概括,也可找原文语句。

  2、4人1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五、交流释疑 14

  班内交流,教师补充。

  过渡语: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好老师。

  1、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很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0?! 1

  2、PPT出示: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板书:思考、判断“ ?板书:0 ?!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语重心长教导的语气。

  3、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书本、权威 板书:0 ?!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4、PPT出示: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挑战权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比萨斜塔上用试验证明重铁球和轻铁球同时着地。

  5、交流打破常规的事例。

  (1)《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

  (2)哥白尼、布鲁诺挑战权威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布鲁诺因此被烈火烧死,成了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3)爱因斯坦,挑战牛顿力学,提出相对论。

  (4)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上,察觉出乐谱中的'错误,他两次停下指出了这个错误,最终获得金奖。

  6、小结:这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怀疑书本,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社会才不断进步。原来,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节课启发我们学会怀疑,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他的教训真让我受益终身啊。齐读第7自然段。

  7、学生填空,燃情导读,学习写法

  过渡语:这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让我们和他一样喜欢上了怀特森先生?

  PPT出示:现在我全明白了:课文通过讲述”我“六年级的时候,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编造猫猥兽使我们测验得零分的故事,让我们明白: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和怀疑的能力。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所以,他是我最好的老师。

  (1)教师引导学生填空,指名答,齐读。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表达方法,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堂关于猫猬兽课的事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叫做运用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总结板书:事例、道理。 2

  六、巩固延伸

  过渡语:那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练一练笔吧。

  1、指向写作。请看白板,仿照课文中运用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以《我最好的老师》为题,写一段话。提示:

  (1)我最好的老师是谁?

  (2)他/她是什么样的老师?

  (3)请用一件小事来说明。

  2、学生练习。

  3、学生交流。

  4、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十分独特的老师,他用猫猬兽课的具体事例,让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本句)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方法教会了我们学会思考,学会怀疑,不愧是--齐读课题。

  七、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0分?!

  思考、判断 “

  书本、权威

  事例 ‘ 道理

  八、作业设计

  收集敢于怀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名人名言。

语文新课标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在教材的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旨在学生利用自己的语文能力独立学习,充分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了解意思,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我校孩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平时古诗词的阅读量较少,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

  【设计理念】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本课的编写依据以上理念,旨在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联系背景资料,在读悟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

  3.通过自主、比较、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古诗中比喻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风雷”的含义以及了解古诗中比喻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看图猜古诗

  一、联系资料,理解诗题

  1.读题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后,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疑问吗?生:在己亥年写的诗

  师:中国自古就有天干地支纪年法,己亥年是哪一年?那一年中国是怎么样的?请看图片

  2.再读诗题

  二、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一)读通古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二)读出节奏

  1.出示画停顿线读

  师:读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读诗要注意节奏,出示标识停顿后的古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指名读。

  小结:七言绝句一般都是四三停顿,特别是后三个字可以读得慢一些。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师读前四个字,生读后三个字,强调后三个读慢一些)

  2.出示竖行诗句读。(学习古人用竖行读)师:同学们,古人写诗都是竖着写的。读一读

  3.出示没有标点的诗句读。

  师:古人写诗不仅是竖行而且没有标点的,现在的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读一读。

  4.出示草书诗句读。

  师:书法也是我们国家独有一门艺术奇葩。写诗时,很多诗人会用各种书法字体来体现。来读一读。

  (三)多元整合,读出诗意

  师:同学们要了解古诗的意思,有什么好的方法呀?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的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一读,你能读得更好。板书:联系注释

  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交流。师:你刚才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师:请看资料袋--龚自珍简介,“风雷”的含义就藏在里面,你能找到吗?师: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改革或变革呢?

  小结:这是运用比喻的写法,能够是语言更加委婉生动。板书:比喻师:还有一些著名诗人也运用了这些写法来写诗。出示毛泽东梁启超诗句齐读

  三、以读为本,感悟诗情

  (一)对比朗读,想象当时现状师:在诗中还有一个词也用了比喻?生:万马齐喑

  师:诗人写诗往往是把看到的画面写成一个个简练的词,而我们读诗刚好相反,要把一个词读成一幅幅画面。想象一下,万马齐喑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师:看到此情此景,龚自珍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心情。

  师:正因为“哀”、恨,所以此时诗人龚自珍所盼望的国家是怎样的呢?师:这一切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生:九州生气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龚自珍心里的愿望,内心的渴望,为官二十余载的深深的期盼

  生:一生读,齐读

  师:从大清朝的万马齐喑到九州的生气勃勃,形成了什么?生:对比

  师:这种强烈的'对比,你能读出来吗?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师:这不仅是诗人对大清朝的现实和理想的对比,更是诗人的内在的情感的强烈的对比,九州生气诗人期盼呀--女生读,万马齐喑,诗人悲痛呀--男生读

  师:国泰民安、国运昌盛,诗人是多么的盼望呀--全班读,但看到大清朝的现实又是--

  (二)“劝”中演读,感悟变革举措

  师:诗人南下还乡,一路思索,怎样才能使国家要由万马齐喑到九州生气,诗人龚自珍想到了什么办法吗?齐读最后两句

  生2:天公重抖擞、降人才生3:劝(板书)

  师:南下还乡,一路所见所闻所感让诗人内心澎湃不已,假如诗人再一次返回朝廷面见皇帝会怎么劝的?用什么心情去劝呢?

  师:引读,南下还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心中悲伤呀,我劝___________;南下还乡看到官吏们醉生梦死,不思朝政,心中愤怒呀,我劝___________;南下还乡想到虎门销烟烟未尽,但帝国主义就要来侵略了,诗人担忧呀,我劝___________。

  师:再次引读(两次鸦片战争)

  师:一个劝字既是血又是泪,更是一位老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呀,带着你的感受,配乐读一读

  小结:诗人以“劝”字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从古至今,有着许多的爱国的仁人志士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词,让我们一齐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请看大屏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首也是诗人在己亥年写的,诗人以落花为喻,希望能再为国家作贡献。师:再读一读这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爱国诗。师: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也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读一读。

  五、激发情感,背诵古诗

  诗人在写下了己亥杂诗的第三年,也就是1841年9月26日,离开了人世,带着无奈、愤恨、遗憾永远地走了,但没有走的是他留下的一首首闪着金色光芒的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带着你们的感受。背一背。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龚自珍的其他诗篇读一读。

  2.有感情的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听。

  七、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比喻万马齐喑(哀)

  劝九州生气(盼)

语文新课标教案4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

  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并注音:12、雨点儿)谁来试着读读课题?(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喜欢的那一节多读几遍。

  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2、指名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帮助正音纠错。

  3、随着读文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三)、看挂图,学习课文

  1、第一节 :

  〈1〉〈图一〉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样?〈很小、很多〉多到怎样?〈数不清〉

  〈2〉理解“数不清”,指导朗读第一节。

  练习用“数不清”说话。

  〈3〉“飘落”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飘落下来?

  创设情景,练习用“飘落”说话:秋天到了,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小雨点儿要去哪儿?(板画: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男女生扮演大雨点,小雨点读对话。

  3、第五节

  〈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自由大声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画)。

  (配乐图三)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配乐图四:荒地—有花有草)

  〈4〉师: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看图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一课,知道了大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小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你们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

  回家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有花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

  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雨点儿》这篇课文,这节课继续,老师请这一行的同学一人读一段。再认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数不清 云彩 飘落(生认读)

  2、出示生字。

  (二)、学习生字

  这些字你们在课文中已经认识,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拿出字卡老师读一个生字,你们找一个。

  1、指名一组上台。找到领读,并贴黑板上。

  2、生字“找朋友”(从12个生字中找,找字摆词,并领读)

  (三)、“我会读”生自由读课后三个句子,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把这三个字写均匀。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反馈,再练写。

  4、口头组词。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的任务

  课余时间,请学生在家里的小花盆里栽花种草,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或浇水后,花草有什么变化。

  (六)、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钩。

  cai( ) shu ( ) fan( )

  彩 数 方

  chai( ) su ( ) fang( )

  2、想一想,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五、作业布置:

  课间观察:下雨或浇水后,花草有什么变化?

  六、板书设计:

  在田字格中写“方、半、巴” 三个字。

语文新课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语文新课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3.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4.认识“爸、妈”2个生字,正确读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声母b、p、m、f,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ɑ、 o、 e、i、 u、 ü),我们一起读读吧。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2.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b、p、m、f。(用时:15分钟)

  1.引导图画与字母结合,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指导读音:广播的“播”就是b的读音。师范读,指名读,引导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强调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4)引导学生书空,再练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p、m、f。检查学习情况。

  三、学习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声母b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1)课件出示拼音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推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

  (2)小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指导学生练习拼读。可以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出示插图,引导交流,练习认读bɑ四声。

  2.引导学生用bɑ组词或说句子。

  3.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声母p、m、f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4.组织展示。

  四、认读字词。(用时:10分钟)

  1.过渡:小朋友们,学会了拼音,我们就可以用拼音来认字了。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引导拼读。指导轻声的读法。

  3.引导学生去掉拼音读词语。

  4.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你能给这幅图编个小故事,再说给大家听听吗?组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教学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母和韵母相拼音节的起始课,刚开始我就出示小朋友在推卡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体会“推”就要用力。再结合“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一口诀引导学生拼读,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拼读练习。认读字词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音节认字,着力让孩子认识到拼音的用途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字。

语文新课标教案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石灰吟》。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默写《石灰吟》。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5课石灰吟。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作者是(明)于谦(板书)。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吟咏石灰,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物诗。

  2、出示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石灰吟》。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2、师: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凿(záo)。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指名说)

  师出示诗句意思: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生齐读巩固

  师:前两句写出了石灰的品质。师板书:坚贞不屈

  2、出示后两句(出示课件)(指名解释)

  师:谁来解释?指名生说。

  师出示意思: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

  生齐读巩固。

  师:后两句暗示了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师板书:堂堂正正

  3、总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读一读诗句。要求:注意诗中重读的地方、停顿和语速。

  5、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有感情背-指名背

  六、拓展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回想一下借物言志的古诗或句子(出示课件)。

  指名说一说--师出示答案: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默写

  大家背得可真好,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八、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九、板书设计

  5、石灰吟

  特征 坚贞不屈

  情操 堂堂正正

  借物喻人

  教后记:

语文新课标教案8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 “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 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 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语文新课标教案9

  教材简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我认为,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该营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来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学习重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资源哈默的简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

  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瘦骨如柴

  2、我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能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4、我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文中年轻人哈默的有关资料。

  二、各组讨论交流

  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第二课时

  一、讨论展讲

  1、对前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展讲。

  二、拓展延伸

  搜集几条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板书设计:

  仰起头

  尊严“不能不……!”态度真诚

  站起来品格高尚

  7、《尊严》问题导读--------评价单

  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难点:

  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1、形近字组词

  尊()沃()堪( )例()

  奠()袄()甚()倒()

  瘦()喉()捶()僵()

  搜()候()锤()缰()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改为反问句)

  3、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渴望-----()轻蔑-----()

  (2)写反义词。

  争辩-----()果然-----()

  4、读课文,填空。

  课文以“尊严”为题,一方面概括了▁▁▁▁▁▁▁是一个自爱、自强、▁▁▁▁▁▁▁的人,同时也反映了▁▁▁▁▁▁▁是一个▁▁▁▁▁▁▁的长者。

  评价:

语文新课标教案10

  一、创设情景,寻找知识

  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化。那就把我们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吧!去寻找科技的存在吧!(大屏幕展示,教师穿插引导性语言)

  2.同学们,正因为生活中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而亮丽,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也有了更大的进步。那么,你能说出这些物品都有哪些相同点呢?(引出:不锈钢。并板书)

  3.不锈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用你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他们的足迹吗?(让学生在吃说出生活中的不锈钢,注意引导的顺序)

  4.人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电子时代,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许多发明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学家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巨人,的金属专家布诺雷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发明的不锈钢是有用途非常广泛的工业材料,我们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它。同学们,你们对不锈钢又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材料)同学们知道的可真是不少啊!那么老师想知道不锈钢是怎么发明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答案吗?(补充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

  要求是:1.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自学生字。2;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动笔画一画。3.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那就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了解不锈钢的发明过程吧!老师跟着你们学好吗?

  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同学们刚才课文读的那么详细,那么你们愿意告诉在读课文的时候你都知道了什么好吗?抓住重点:“它是一种防腐蚀、耐高温的`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物质。合金的金属特性并不消失,但是物理性质不同于原来的基础)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 (铬是金属元素,是银灰色的结晶体,质硬而脆,是制造不锈钢,高速钢的重要原料。铬,铁、锰都是黑色金属,也叫克罗米。) “从宇宙飞船到钻探石油的井架,不锈钢的用途非常广泛。” (说明实用性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墙角的废钢越积越大,越积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伟大的发明往往都处于好奇心,新的发现引起了助手和专家的兴趣,这位不锈钢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有些冶金学家也炼出过这种铁铬合金,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它抗腐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关注新现象,缺少好奇心。布诺雷发现“怪钢”之后不怕困难和麻烦,反复对照记录查配方,反复试验最理想的不锈钢,他的行为说明他的发现创造并非是命运女神的眷顾,而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一项发明.”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里指起初的目的和左后的结果不一致)

  四、写作特点

  1.“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

  2.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为了避免枯燥,课文运用了生动的描述语言,如:锈迹斑斑,亮晶晶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五、课外拓展

  1.正因为有科学家门不懈的努力,一项项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同学们你能说出20世纪中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吗|?幻灯片展示

  2.同学们他们是大发明家。我们是小发明家。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也亲自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吗?快说给我们听听、(说生活中自己的小发明)

  3.时代的进步是飞速的,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我们小脑瓜种一个个跳跃的想法变为现实。记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相信自己!

语文新课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里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浅显易懂,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宠儿,唯我独尊,缺乏教养。相信学习完本篇文章,孩子们会有所感悟,懂得做认真、实在做人的道理,并使其心灵受到洗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

  教学难点: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冰糖葫芦图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2、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新凤霞的父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永远坚固、永远结实)

  2、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生字词)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相应的语句。3、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拿出笔来,做相关批注。

  师: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句子,交流后并读读。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

  4、深入品析这三个句子。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a、指名读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b、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c、这样好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请你小声读课文2、3、4自然段。

  选好料之后,父亲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读文章第3、4段)(生:闷火、擦石板、削竹签、煮糖、蘸糖葫芦……)

  d、这么复杂的工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做工细)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第一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工艺高,品质好。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认真,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所以父亲的糖葫芦才如此的经久不衰,因此称它为“万年牢”是当之无愧的。(板书:产品)

  e、再读第一处万年牢的相关语句。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a、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生读第二句话)

  b、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生谈看法)

  c、什么是“正道”?(预设:不骗人,不掺假,不干坏事,做生意不会缺斤少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意经是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

  d、谁再来谈谈你对第二句话中的“万年牢”的理解?(生说)指父亲做生意讲究实在,这样做生意必然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当然是“万年牢”啊!(板书:生意)

  (三)理解第三个“万年牢”。

  a、它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齐读第三句

  b、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板书:做人)

  c、你认为怎样的人就是万年牢的人?(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四、随文延伸,升华情感

  1、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结: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做人实在、可靠,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五、拓展练习

  1、多音字组词

  bǎ(把手)mēn(闷热)xiāo(削笔)

  把闷削

  bà(伞把)mèn(烦闷)xuē(剥削)

  2、近、反义词

  近义词:有名--著名耽误--耽搁

  均匀--平均邀请--约请

  反义词:耽误--及时漂亮--丑陋

  满意--不满熟练--生疏

  六、板书设计

  6、万年牢

  产品:工艺高、质量好

  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

  人品:诚实、守信

语文新课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学会说、写有关农村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2.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从而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体会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中的佳句

  师:我们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了解到了古中外今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纯朴、清新美好的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回味吧!(出示图片),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语句?(根据生的回答,出示本组课文中的佳句)

  2.过渡: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让人身临其境,带我们走入未曾到过的风景之中。今天,就让我们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分享我们各自眼中的美景吧!

  二、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1.师:我们之前进行了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收获满满。谁愿意分享分享?

  2.指名生分享

  3.师:同学们都意犹未尽,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交流。但是刚才同学们的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交流时要注意(出示“温馨提示”)

  (1)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2)注意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板书:按一定顺序、语言清晰、学会倾听

  4.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5.小组代表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交流时做到了按一定顺序表达,同时语言清晰,也能够认真倾听。

  三、创设情境,完善表达

  师:但是我们的语言还不够优美,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完善我们的表达吧!

  出示要求:根据刚才我们交流的内容,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活动:

  1.出示“小导游”活动:交流田园风光内容的.小组参加“我是最佳小导游”活动,每个成员都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你搜集到的风景,其他的组员作为游客,可以向导游进行追问。最后推选出小组的“最佳小导游”。

  2.出示“故事大王”活动:交流乡村生活趣事的小组进行“故事大王”活动,每个成员都分享一件自己的乡村生活的趣事,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追问。最后推选出小组的“故事大王”。

  3.追问法:

  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完善我们的表达,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个神奇的方法--追问法。副板书:追问法。下面哪位同学愿意配合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这个方法呢?

  师生配合演示。(学生先表达,教师进行追问,追问还没有说具体的内容。比如:景物的颜色、形状、所在方位,故事有趣之处等等。学生根据教师的追问完善自己的表达。)

  4.回顾课文中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板书:运用修辞

  回顾了课文中的这些修辞方法,同学们现在有没有信心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呢?好,下面就请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5.各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展示

  师:同学们的讨论真热烈,我相信现在各个组的小导游一定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了,下面有请各小组展示。

  1.各组代表分别进行展示。

  2.说感受:听了小导游和故事大王的分享,说一说你的感受。

  3.评选出“最佳小导游”和“最佳故事王”。

  4.小结

  师:我相信同学们现在都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分享。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进一步领略了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更学会了用追问法、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完善我们的表达。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走进田园

  按一定顺序语言清晰学会倾听运用修辞

语文新课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理解梦想

  (一) 板书“梦想”。什么是梦想。

  1.教师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源于梦想。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 的实现作出努力。

  2.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 激情入文

  教师: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二、感知梦想

  (一)请走进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并读一读。

  (二)说话练习,整体感知

  1.出示文中重点词: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钻井机 瑞恩的井

  攒钱 募捐 流泪 放弃 簇拥 辛辛苦苦

  指名读词、纠音 齐读!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三)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 ~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五、课堂小练笔。

  如果瑞恩被推选为“感动世界”十大人物,向全世界征集颁奖词时,要求你为瑞恩写颁奖词,你该怎样去写?现在就让你心中涌动着的敬意和感动喷薄而出吧!练笔—交流!

  六、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师总结: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更是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与其说是瑞恩筹钱挖井,还不如说是瑞恩在凝聚加非人民的心。这正是梦想的力量!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宽,天空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精彩!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吧!

  七、作业(伴随着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筹集70元

  为非洲的孩子挖井 筹集20xx元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语文新课标教案14

  【教材分析】

  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都潜藏着“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马斯洛),可以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3.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教学难点】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2.关于本文是否写实的浅层研究性探讨。

  【设计思想】

  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用“五读法”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2.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第三条中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为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特采用对话法和探究法以完成教学任务。

  3.辅助手段:幻灯片投影仪投影胶片

  4.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收集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有条件的也可网上查阅,制作“作者挡案”若干,课堂上交流。

  3、收集陶潜的相关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陶渊明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潜的《桃花源记》,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板书课题、作者)

  现在先让我们看一看同学们制作的“作者挡案”卡片,比一比谁与陶潜走得最近?(师生交流,选择的投放)

  (解说:解读文学作品,离不开知人论世,用师生同背和制作卡片的形式既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督促学生关注文本尤其是注释,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三得。)

  二、走进陶渊明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意

  过程: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一字一词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教师循环指导。

  ③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

  2.交流体会,思路提示(幻灯片1)

  ①第一段:归--悲――追――非。

  ②第二段:衣--微/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

  ③第三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④第四段:之――期――耔――诗――疑。

  3.学生根据思路韵脚提示,朗诵诗歌,初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二)读:教师范读课文,理清层次脉络

  过程:

  1.朗读指导,利用诗体“辞”的特点,帮助诵读,注意

  ①诗与文不一样,诗中每停顿一处即为一句,不管是逗号还是句号。本诗除去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独立处理外,共有60句。两句为一组,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据此理清全篇层次脉络)

  ②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读,比如:舟/飘飘/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2.教师范读,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3.交流体会,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幻灯片2)

  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情感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解说:整理“情感线索”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学生预习充分或理解程度较好,可顺势引导;若预习不够充分或对作者情感一时不能把握,则可将这一环节放到“悟读课文”后顺势引出。)

  4.学生根据诗体“辞”的特点及脉络线索尝试背诵,进一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三)读:学生悟读课文,领悟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一,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教师追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教师追问,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幻灯片3)

  4.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5.小结:鄙弃-,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之一。(板书)

  (解说:学生在回答时,不求答案,意思对即可,下同)

  ⑵、涵咏(缓慢的吟诵)第二段

  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二,对一个厌倦-束缚和世俗条框的人而言,如今终于可以摆脱了,如果你处在这种情景,你有何感受?

  2、涵咏本段,要求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最后达到当堂成诵。

  (解说:这一环节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指导。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诗人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对语言涵咏品味得渐熟后,便脱离书本,试着背诵,直至能当堂成诵。)

  3、师生对话,学生畅谈感受。

  (解说:对话时要求学生依据文本作答,不能大而无边,可隐含如下思路展开:归途中的归心似箭——抵家时的欣喜若狂——室内中的舒适安逸——园中时的流连往返)

  4.教师追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归隐情结?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幻灯片4)

  5、小结: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之二。(板书)

  ⑶、角色朗读第三段

  过程:1.男生朗读此段,女同学注意听,男同学的朗读感情处理恰不恰当?

  2.男同学朗读,女同学评价。评价要点,若好,好在哪里,若不好,纠正,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

  3.创设问题情境三,细读该段,你读出了什么?请用“从……中我读出了……”句式回答。

  4.师生对话。

  5.小结,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琴书诗酒的归隐情结之三。(板书)

  ⑷、默读第四段

  过程:1.默读本段。创设问题情境四,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学生讨论交流,允许互相质疑。

  (解说: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答案不求,能自圆其说即可肯定,但要注意依据文本作答,若学生能够联系陶潜的其他作品,则更应肯定。因有一定的难度,故而采用默读的方式,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3.小结: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是他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陶潜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是他痛苦诀择后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获得的人生真悟,此乃其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归隐情结之四。(板书)

  (四)读:学生分组竞赛朗读,体会感悟诗人的形象。

  过程:1.学生分组竞赛按序朗读一段,比一比哪一小组读的。评比标准

  ①读准字音句读,读出一定的语气、语调和语顿,不能读破句。

  ②声音要整齐清脆响亮,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③情绪饱满,读出一定的情感、气势。

  2.顺势引导,梳理诗人形象的结构层次:呼唤归去——闲适生活——隐逸情怀——抒怀言志(板书)

  (五)读:学生齐读全篇,要求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三、课堂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归隐情结,了解中国文人精神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布置探究性作业:提供两个探究性题目,以供参考

  1.参照序言(以讲义形式印发)和文本,比较本文注释①和20xx年版注释①,推敲本文的写作时间,并思考编者如此改动,是否合理?

  2.重读本文,你又读出了什么,请以“我眼中的陶潜们”为话题写一篇随笔或提纲式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走出陶渊明

  一、导入过渡:上一节我们以“五读”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今天再让我们以“探究”的形式走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了解更多的陶潜们。现在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研究成果。

  二、探究性学习交流(一):参照序言和文本,比较本文注释①和00年版注释①,推敲本文的写作时间,并思考编者如此改动,是否合理?

  1.学生研究成果分类、展示。

  (解说:这一过程“分类”是关键,教师可在课前先调查了解,以掌握课堂的研究走向并消除对话中的无序状态。)

  2.师生∕生生对话。

  (解说:为使此题的探究能更深入,教师要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以备对话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象而言之。但从问途以下,都是直叙的话,显得自相矛盾。即所谓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

  ②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③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

  3.小结: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说,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很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因此,本文注释①的改动体现了编者精益求精、科学理性的精神,就这点而言不也正是我们探究此题的又一收获吗?

  (解说:若学生有不同见解,能自圆其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探究性学习交流(二):重读本文,你又读出了什么,请以“我眼中的陶潜们”为话题写一篇随笔或发言稿。

  1.激情引读: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篇美文吧,初读的时候,也许我们读到的只是陶潜,我们再来读,展开来读,细细读,用心读,还可以读到什么?

  2.师生∕生生对话。

  (解说:学生可能会找屈原、李白、苏轼等文人学士素材;也可能从李乐薇、霍金等现、当代知名人士甚至学生自身入手。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尤其是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更要深入。)

  3.重温经典,温故知新:表情朗读全篇,让审美愉悦在读声中升华。

  四、课堂小结

  对本文,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五、布置情感性作业

  1.一诗一文一世界,就让这些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心底吧,做到没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2.在这堂课中,是否有什么触动了你的心弦?那么赶紧记下来吧,把它整理到你的“素材库”中去。

语文新课标教案15

  【设计理念】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文章以“美丽”为主线,着眼于形象的塑造,将形象、事情、道理交错运用,情感贯穿其中。作者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借一段关于“提炼镭”的事情的叙述,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坚定、刚毅、执著的居里夫人。本课教学抓住提炼镭的片段深入品读,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置境有悟。再迁移练笔,品味“美丽”的内涵。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关注语文学习。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追求“本色语文”,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已经基本掌握了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但理解还缺乏深度,需要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写法。

  【问题对策】

  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互评价、以读为本来达到学生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学习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1)借助本组“导语”和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2)针对自习提出问题。(3)读课文,自主查找资料。

  2.教师教学准备: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问题预设: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把居里夫人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连在一起?……

  2.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这篇课文;2.掌握品读重点句段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抓住“美丽”这条主线入课,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感知课文

  学文方法:从课题入手质疑,归纳问题,研究问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思考: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并用横线画出表现美丽的句子。可以参考自己的预习笔记。

  (二)反馈效果。

  1.读表现“美丽”的句子,相机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及难读句子。

  2.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及预习能力,课堂上,着重抓易错字的读音及难读句子的指导,扫清阅读障碍,为下一个环节再深入的研读做扎实的铺垫。】

  三.精读1.2段

  学文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一)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二)交流分享,品味领悟。

  1.交流反馈:课文第1.2自然段,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2.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并领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丽”的。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中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段时,着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指导书写

  (一)指导读帖。

  (二)指导运笔。

  (三)练习书写。

  (四)互评自改。充分肯定,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为了落实新课标的写字要求,要求学生下笔前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关键笔画,在范写时对关键笔画做重点的指导,并给学生练字的时间,写后再让学生互评自改,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

  五.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二)推荐阅读《居里夫人传》。

  (三)摘抄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课前:走近居里夫人。

  【课件出示:玛丽?居里,1867年生于波兰。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25岁来到法国留学,住在学校附近一间阁楼上,没有灯,没有水,只在屋顶上开了一个小天窗。她一心扑在学习上,2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学校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玛丽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使她赢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在荣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她来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科研活动。1898年,31岁的居里夫人与丈夫发现了钋,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居里夫人36岁时,与丈夫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39岁时,丈夫不幸遇车祸身亡。这一沉重打击,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居里生前的嘱咐激励着她。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

  44岁时,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67岁时,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

  一.提出目标,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品读重点句段,感悟人物形象。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三个方面:外貌美、科学精神美,还有淡泊名利的人格美。这美丽确实不简单。爱因斯坦说过:任何科学研究,相对于过程来说,结果是微不足道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居里夫妇研究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提炼镭的片段,从作者描述的具体事例中,找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美的句子,看看句子中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画下来,读一读,写上你的体会。

  二.品读第3段,感悟“美丽”

  (一)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提炼镭的.片段,画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美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和课外资料在书上批注,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个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课文,感知语言表达的内涵,体会人物可贵的科学精神。】

  (二)交流分享

  汇报交流自读成果,师相机引导。(依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一:“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抓“一锅一锅”等关键词体会地实验过程的漫长、艰辛、枯燥,从而感受居里夫人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师引导:学会抓关键词进行品味,这不失为一个理解句子的好方法。同时,它之所以成为关键词,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它有特殊的含义,能够影响文章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由此可见作者在行文中用词的严谨,这也告诉我们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用词的准确达意。

  预设二:“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理解“烟熏火燎”、“点点烧痕”

  (1)观察字形,想象“烟熏火燎”的画面。

  你从哪些词中获得了环境恶劣的信息?“烟熏火燎”这个词很有意思,你发现了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四个“火”——“熏”的四点底也是“火”字旁的变形。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出来吗?(体会实验室环境的恶劣,体会居里夫人不惧危险,执着追求,甘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居里夫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2)品味“点点烧痕”,读出自己的感动。

  2.理解“废弃的破棚子”。(可结合课外资料《居里夫人传》里关于“破木棚”的描述来理解。)

  【补充资料(摘自《居里夫人传》):

  资料一:这是个没人用的棚屋,屋顶的天窗玻璃早已破碎,一下雨就漏。以前医学院把这地方用作解剖室,但是长久以来,人们觉得这地方就是停放死尸也不合适了。棚屋里没有地板,地面上铺着一层不平整的沥青,家具只有几张破损的厨房桌子,也不知道这里为何会挂着一块黑板,还有一个旧的铸铁火炉,上面的烟筒已经生了锈。

  资料二:棚里有好几个天窗,夏天阳光直射进来,里面闷热得像个蒸笼一样。天一下雨,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居里夫人就把漏雨的地方用粉笔圈起来,不敢把仪器和笔记本放在禁区里。冬天天寒地冻,即使生上一炉子炭火也无济于事,因为四处漏风的木棚根本不能保温。木棚里连个烟囱也没有,有害毒气弥漫整个屋子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3.理解“终日”“可能”。(联系上下文等理解)

  承接“烟熏火燎”、“破棚子”带给学生的感受,体会“终日”、“可能”。

  终日是什么意思?(一天从早到晚)居里夫人这样工作,仅仅是一天两天吗?(不是)那是──(三年又九个月)从文中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即使他们付出这么艰辛的劳动也不见得就能提炼出镭?(可能)但是他们还是继续努力,直到实验成功。

  预设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抓住“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来体会语言的魅力)

  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时间很长,成吨的矿渣,只有0.1克镭。)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从三个数字的强烈对比中,你感受到这0.1克镭来得──(很不容易)你们知道0.1克镭是多少?它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可就是这点镭的发现,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她为人类开启了原子核研究的大门。此时,你们还觉得这0.1克镭小吗?它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到居里夫人愿意为之付出──(三年又九个月时间、美丽的容颜、青春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三个数字的强烈对比,就包含着这么多的内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简约、清晰地直捣重点——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大胆取舍,集中精力,聚焦“美丽”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展开教学。着重抓住“烟熏火燎”、“终日”、“成吨的矿渣”、“0.1克镭”、“三年又九个月”等关键词句细细品读,同时习得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等写作方法。】

  (三)领悟“美丽”的表达内涵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还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等,从不同角度品味居里夫人的美丽。学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居里夫人?(坚定、执著、刚毅)

  小结作者的表达特点: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迁移练笔,实践运用

  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课文提供的信息,抓住人物的衣着、长相、动作等,写写你脑海中出现的“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的形象。

  【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三年又九个月,1360多个日日夜夜,居里夫妇进行数百次的分离,数千次的实验。在烈日炎炎的夏日,______________;在大雪纷飞的冬天,____________;在倾盆大雨中,____________;在狂风怒号时,____________。】

  学生写片段,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发挥想象,写一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这是想象的过程,书面练笔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而学生的练笔,也是在感受汉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实现言语意义的再次建构的过程。】

  三.自读4—6段,自主品味“美丽”

  1.回顾学法:边读边想,发掘问题。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2.用刚才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4—6段,品味“美丽”,感悟写法。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运用之前的学法自读,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拓展,既促进了学法的迁移、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又很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五.播放录像,升华美丽

  同学们,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力量有如此的坚定与执著?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的讲话。

  (播放录像)

  结合板书小结:同学们,这就是居里夫人美丽的一生,她的美丽是融(美貌,精神,人格)于一体,正是这样的美丽,它定格在历史上,也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正是这样的美丽才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相信,这份美丽,不光会跨越百年,甚至会跨越千年、万年,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居里夫人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好好品读。

  六.回顾总结

  1.体会文章写法。

  为什么课文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写了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

  2.回顾学习方法。品读重点句段主要方法有边读边想、发掘问题、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上,了解课文内容只是阅读的开始,引导深入探究作者如何写的才是学习文本的重点。从某个角度而言,学习策略,就是那钓鱼的方法,就是那只会生金蛋的“鸡”。】

  七.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部分,抄写喜欢的句子。

  2、推荐阅读书目《居里夫人传》。

  3、运用学到方法读课后“阅读链接”,将体会到的感悟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从背一背、读一读、写一写三个方面给学生做了提示,让“美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阅读的广度和宽度,增加教学之厚度。】

  【板书设计】

  四.回旋读文

  同学们,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我们。文中像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回味着她一生的美丽,我们仿佛又看到一百年前,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图片):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怎能忘记,三年又九个月,一千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化验室里──

  【(居里夫人在化验室的图片):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我们又怎能忘记,她获得了许许多多荣誉,但是──

  【(居里夫人年老的图片):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作者梁衡在记事的过程中,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所以当叙述了居里夫人据两位科学家发现X光后提出新的思考,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当叙述了居里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花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发现了镭之后,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当叙述了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奉献了美貌、健康后,又情不自禁地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最后,作者觉得他的评价力度还不够大,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高度评价了她的淡泊名利——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决不排除教师的积极引领和智慧唤醒。此环节,“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师的引领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这样回环照应的读文中,促进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也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教案06-20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05-20

语文新课标教案15篇[经典]06-21

语文新课标教案锦集(15篇)06-21

《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04-19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02-08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03-03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03-05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