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重难点
1、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2、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乐学善思
办法争当小导游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播放或学生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
谈感想,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迷人的天山牧场》。
二、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
(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运用“把……比作……”和“用……比
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3)组内赛读,选派小导游介绍牧场的迷人景色。
2、小组汇报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1、听了以上导游的介绍,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游客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各地都有。我们看到牧场的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的赞美呢?
2、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
板书设计:
晴天
迷人的天山牧场 雨天
黄昏
傍晚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平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语文教案 篇3
[备课思路]:
第十二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所以我在设计此教案时,试图扣紧这一主题,先用《找朋友》这首歌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一种友好快乐的氛围中,在读课文这一环节则力争创设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师生比,有生生比;在识记生字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或自学,或猜字,或请教他人;在检查生字的识记时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习12个副词时,不是去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力求使学生通过读进而悟,最终能使用;对于如何理解课文,我则试图创设请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又通过表演,自己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
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ào(教室),教jia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jià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四、小结全文,并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制作朋友卡片(P75)
五.板书:冬冬读课文
讠:读、课、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
5、雨后。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体验有感情朗读的乐趣并背诵这首诗歌。在读的同时展开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并能仿写一段。掌握本课生字,积累喜爱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生字是重点;仿写一段是难点。
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我对本课教学的指导思路即一切在读中进行,老师范读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想象。另外,本单元的主题为“色彩”,开课之初便把“碧绿、火红、蔚蓝”置于黑板之上,如果有条件的话将教师内悬挂彩色气球或绸缎,营造出彩色的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
与诗歌匹配的音乐。发动学生搜集各种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思考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喜欢这种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书写“碧绿、火红、蔚蓝”于黑板左上角)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几个词吗?因为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色彩”。请同学们听老师背诵一首诗。(放音乐)
学生活动:听,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目的:以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并首次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2、怎么样?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目的:引出课题
二、朗读(正确流利)
1、学生活动:默读,边读边查字典解决生字。
2、学生活动:自愿为同学们朗读这首诗。选取读得最好的同学领读。(老师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
目的: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初步感受诗歌透过色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第一小节
目的:
重点指导第一小节的学习,为自学做准备
1、老师引读:我爱~的颜色,因为~~,我~~,连我的~也是~的。
学生活动:边读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
目的:
通过引读,揭示诗歌的框架,为仿写做准备。
2、读了这一小节你认为作者在诗歌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家乡)
3、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配乐)
四、自学第二三小节
学生活动:
合作学习。各小组长可按照“边读边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的步骤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当然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学生活动:
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目的:
这是自学的反馈,看学生是否理解了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有感情)
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
目的:
再回到整体,品味全文。
六、仿写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颜色?“我爱洁白的颜色,因为粉笔是白色的,教室的墙壁是白色的,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校服上衣也是白色的。”
目的:
老师做仿写示范,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的事物写出有意义的诗句。
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
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美好的、高雅的事物)
目的:
充分想象,充分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去写。
那么大家能不能结合刚才大家讨论的,仿照课文也来写一段小诗?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起草。
学生活动:
读自己写的诗,互相评判。(表扬好的创意)
七、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把生活涂上碧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爱涂上火红的颜色,把我们的理想涂上蔚蓝的颜色,愿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热爱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发挥想象,为你课堂上完成的诗配一副画,制作成精美的图文作业(可打印)。
板书设计:
1色彩 碧绿、火红、蔚蓝
爱什么颜色
我爱……
因为……
我……
第2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而优则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当堂背诵。
二、出示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第1行的词语:碧绿、蔚蓝、辽阔、威武、乘风破浪
学生活动:
复习读准字音——抄写——任选一词造句
老师巡视,表扬坐姿端正书写正确的同学,将学生在抄写中出现的错字连词板书,集体改错,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怎样记才不出错。
目的.:
生字紧密结合词语,不单独认字,做到“字不离词”。词语会写之后还要会用,造句练习为避免习作时用词不当。
三、出示一段小短文: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黄金海岸;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的纱巾……你瞧,海滩上的小朋友,原先他们那样的白,可你把他们粉刷得像两块黝黑黝黑的岩石。
学生活动:
找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目的: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为语文天地的练习3做准备。
四、自主学习:(视时间灵活安排,不做全班性的任务布置)
A自由进行课文背诵或字词书写练习
学生活动:
针对刚才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向老师提问,消灭对课文的疑问。(一对一进行)
B选择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篇目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
独立默读(查字典识字)。
目的:
二者任选其一自由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将课堂交给学生。也适合老师进行分层教学,特别对语文天地抄一抄练习没有掌握好的同学进行督促。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背诵全篇诗歌,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词语抄一抄。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第 一 课 时
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地质 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雨痕
去掉拼音读词语。
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全体学生读一读)
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朗读感悟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感知内容。
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指导写字
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
第 二 课 时
朗读感悟
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
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
总结谈话
回读全文。
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
老师重点指导、范写“质”“厚”“底”三个字。
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
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积累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免费资源站: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此剧一播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冯远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读第1----4自然,理清事情发生过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
(小伙从侧面撞问路又问别人表情复杂惊讶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叹帮助热情带路理解体谅叮嘱)
3、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悬念、对比、伏笔)
4、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悔)
6、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悔)
7、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8、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9、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
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各抒已见)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写手法并说明作用)
(老人:热心、善良、纯朴、高尚;小伙:堕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费资源站:
讨论: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也看作送礼,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礼送到了吗?
(十二万分的善意)
六、教师总结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说”。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诚感化他人,社会才能真正达到文明和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猫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