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2、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第一部分
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指名读。
3、你对“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最会说的未必是本领最高的.;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是话说得最多的人;从说与做来看,做比说更重要,只说不干的人,将一事无成。)
4、小结:要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
二、教学“语文与生活”第二部分
1、出示图:说说图上分别画的是什么?
2、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它们都是航天器。)
3、在这些航天器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诵读与感悟”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其他同学用笔划出浪花和礁石说话时的语气。
礁石吼道浪花笑了笑
讥讽()
有气无力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提示语
3、小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一组同学读,大家评议。
4、读了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指导
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2、练习
描红,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这时,你就可以做他的健康小顾问。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学生针对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作介绍。
三、练习
1、指名上讲台当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小顾问”接受咨询。
四、反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㈡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㈢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 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⑴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⑵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⑶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⑷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⑸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4.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 )结构,左边是( ),右边笔顺是( )。“舒”( )结构,右边笔顺是( )。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 )( )和( )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5.作业 :抄写出本节课学的生字。
总评:
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本教案能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富有童趣。首先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XX)”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字词教学、句式训练、朗读练习较为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 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值得改进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课堂上对“舒、挺”等重点字的教学,尤其是书写教学还需加强,指导需细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的倾向是什么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探究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⑤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⑥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吗?
(展示PPT)
讨论明确:
文章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这种说明顺序称为逻辑顺序。
(四)情景再现
通过对文章的理解,组织同学们对恐龙灭绝的场景进行故事复述。
(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五)课堂拓展
(1)作者为什么要探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否偏离主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亲密接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学以致用。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2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7个认读的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上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7个要求认读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是公鸡的叫声,再听听。
⑵点击“鸟”的声音,学生猜答。
⑶师:这个呢?(点击“风”的声音)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先生的简笔画)
2、揭题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出示“丹”的错别字图,让学生进行纠错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乌云图,让学生认读(老师故意把“乌云”写成“鸟云”)再进行纠错
⑶范写“丹”和“乌”
注意:“丹”的“一”要写在横中线;“乌”的“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读完评价)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个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⑴指名回答(出示课件6),再指名读
⑵用动作表现“眨”字,注意正音。
⑶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⑷师示范三种“我能!”的读法,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⑸全班表演读
(6)出示课件7,问: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7)指导朗读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⑴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贴出旗子、风车图)
⑵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8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贴出小树图)
②再指导朗读
⑶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9)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10)
3、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4、说说风,培养想象力
过渡:让我们把风车转起来!
⑴指名玩风车,在玩中观察风
师: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风?
⑵想象风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别的地方找找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风来时你看到什么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课件11)
师口述:风先生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他躲在我们的教室里,他藏在小朋友的身上,他在你家的阳台上,他走在碧绿的田野上,他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⑶说说风,指名回答。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12)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观察的你:找一找生活中的风。
喜爱想象的你:想象一下风还会是什么样的?
喜爱画画的你:把你找到的风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等词语,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叙述的写作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优美段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写。
三、教学策略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性格的古怪鲜明生动。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读促悟,以悟促情。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猫的特点和可爱,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的方法。
2.读写结合。带领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建立情感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2.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各种形态,可以使学生感受猫的可爱。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语句自己做上记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指导方法: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
4.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审美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句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2.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课件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出示课件图片: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师:无忧无虑。
出示课件图片: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出示课件图片: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师:尽职。突出:非……不可……
(1)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连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2)比较读,体会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①说它老实吧。②它很老实。
第二组:
①说它贪玩吧。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3)小结: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5)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这几组关联词的关注,使学生懂得它们可以把猫的“贪玩、尽职、不高兴”的特点表现到极致,也正是这些矛盾的表现才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猫的性格古怪。
2.继续学习,猫又怎么古怪,第二自然段中,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段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己讲一讲。
这一自然段读读、想想、讲讲。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用词和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等都可以挖掘。
学生交流: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时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
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5)指名读第二节,把冒号、层次、感情等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批,深刻感悟到大猫的古怪,将“古怪”这样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感受古怪一词运用得如此恰当。老师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老师做方法的整体回顾和梳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和仿写练习打下基础。此外,句式训练,让学生明白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为学生打好语言运用的基础。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害怕、勇猛。
(3)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4.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
课文中哪些方面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
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第二,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5.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段首概括)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从“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感觉到了吗?谁来讲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浅显,大部分情景学生都亲眼见过,或能想象出来。主要通过自读、评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作者是依然是运用了具体事例和拟人写法写出小猫活泼可爱的特点,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练习背诵
1.巩固词语理解。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词语,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2.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完成教学目标。
(五)口语练习
过去我们写动物,只会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实现课内学习的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小练笔:试着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写出来。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积累,学习写法。
语文教案 篇6
第四单元复习
一、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士——土以——已井——金
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先……再……”写话。
三、《奶奶的白发》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完——玩怎——什
2、回答问题:奶奶的白发怎样来的?
四、《陈毅探母》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五、《好学的爸爸》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进——近吃——气
3、多音字“好”辨析。
六、《练习4》
1、了解动物的叫声,会填空;拓展掌握一些动物的叫声。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咏鹅》,会填空。
3、会说写一些道歉的话。
第五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
一、《识字5》
1、知道夏天台风、雷雨的特点。
2、说、写出夏天的水果、动物、花儿;也可拓展一些。用“……有……有……还有……”将图意说说。
3、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4、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逃——桃——跳瓜——爪蛙——娃河——荷
5、多音字“了”辨析。
二、《识字6》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上词串中的词组合成句。
3、仿“亮晶晶”的形式写几个词。
三、《识字7》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积累“品”字结构的字。
四、《识字8》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选字填空。
五、《练习5》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北、奶”等。
2、换偏旁汉字归类复习。
3、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伞花》,会填空。
第六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鲜花和星星》
1、背诵课文,会填空。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真——正
棵——颗
二、《放小鸟》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着”辨析。
3、抄写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三、《这儿真好》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坐——座向——象——像
3、想象填空:
“这儿有……有……还有……,真好!”
四、《世界多美呀》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呼——乎他——她——它
4、仿“蓝湛湛”的结构写几个描写颜色的词。
五、《我叫足球》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根据课文填空:足球出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时只有()过生日时才踢。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运动。
六、《练习6》
1、背诵四个成语和谚语,会填空。
2、用几句话说说“六一”那天的活动。
第七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三个小伙伴》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吧——巴——把半——伴火——伙
二、《蚂蚁和蝈蝈》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有——由东——冬汗——汉
2、想象填空:冬天到了,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有的……有的……个个……
三、《古诗两首》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多音字“种、子”辨析。
四、《练习7》
结合课文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江上渔者》,会填空。
第八单元复习
从后往前复习,抓住重点复习
1、练习8
(1)重点抓住动物的家在哪里,首先要学生知道各种动物的家在家里,其次,学生在写的时候不能写错字和拼音。
(2)读读背背里,已经学过的字要会写,防止要求填空。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
(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小松鼠找花生果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油——由 结——洁 流——留 每——母 直——真
(2)课文中容易要求天空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让学生听写句子。
(3)注意填空(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3、咏华山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间——问 与——语 代——带
(2)重点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诗,以及每句诗在课文中所对应的句子。
4、乌鸦喝水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渴——可 渴——喝 办——为 终——中 于——干
(2)量词:一只乌鸦一个瓶子一颗石子
(3)背诵课文,重点字的填空
5、鲁班和橹板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已——己往——住往——网身——声、生、升
(2)反义词:吃力——省力前——后
(2)重点字也会填空
6、司马光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司——同候——后流——留园——元
(2)量词:一个花园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
(3)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4)句式:渐渐……(造句)
(5)句式:终于……(造句)
(6)重点字的填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