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常识。
2.了解作家及作品的相关内容。
3. 能正确认读、运用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5.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介绍小说的文体常识(小说定义、三要素及作用)
2.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简介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梗概。
3.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自助探究,小组合作
1、了解课文内容,标出小节数,标出生字词,思考:哪段说明了生命的意义?
2. 想一想: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想到生命的意义的?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说明此地散发出什么气息?说说环境描写渲染了哪两种不同的气氛? 在通往墓地的路上,作者经过了什么地方?环境如何? 这又渲染了什么气氛?这两次的`景物描写分别还有何作用?
学生探究后展示结果,教师补充:
渲染了肃杀气氛。
. 前者同时也透露出保尔沉郁、悲愤的情绪;后者又隐喻着烈士们的牺牲换来了新生活的景象。作者独具的匠心,显示了烈士生命的意义,也为下文引出保尔凭吊烈士时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做了有力的铺垫。
五、拓展延伸
写一处景物描写的片段,要求能够渲染出某种气氛。
六、总结归纳
七、作业积累:
1、背诵第七段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研析课文第七段。
纵观全书全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背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小组合作,班级交流
1、属于人物哪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2.文中哪些词语能说明生命的宝贵?(最宝贵 只有一次 仅有 )
3.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抒发了保尔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革命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4."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是一个什么句式?作者是如何自答这个问题的? 设问学生找出读出所找之句,教师板书:不为......,不因......
5.到底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呢?(可以引文中的文字)
把生命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
6、如何理解“人,应当赶快生活?”
齐读这一节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平平凡凡的人,或工人,或农民,或做小生意的人,他们在为生计忙碌,他们似乎也没有保尔一样的崇高理想,你们说他们是“虚度年华”和“碌碌无为”的吗?
(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提问,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总结归纳
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不辜负生命,让生命绚烂光彩。
六.作业: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你准备怎样渡过你的一生呢?试着写一份“我对未来的设想”的计划。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要求读通顺。
(2)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说得好
小燕子,第二次,绿,紫
很好
第三次,皮有细毛,柄有小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高尚”等词语,理解“高尚、精美”等词语的意思。
2、能依据问题理解难句与重点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3、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4、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5、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茶是茶的故乡,的茶具质地好,造型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教学准备:
歌曲《采茶舞曲》磁带、录音机、白纸数张、水彩笔一支、茶及茶具、热水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课文“说”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2、研读第三段,了解茶具的特点,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
1、歌曲引入,解题设疑。
师:同学们,少年宫组织的“五小星”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老师从中了解到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唱歌、听音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听听吗?(仔细听好了!)
欣赏歌曲《采茶舞曲》
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谈略)
:一首优美的《采茶舞曲》仿佛使我们看到了茶农们在谷雨时节采茶的忙碌的场面。同学们,茶是现代文明的见证,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揭题:《说茶》
理解“说”—估计生(介绍、讲)
问: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
如:还有哪些名茶?
茶叶的制作有哪些工艺?
泡茶时先放茶还是先倒水?水温要几度?
人们常说的茶艺是指什么?……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的问题有些课文中能直接解决,有些学了课文后到课外去探究。这节课让我们先接触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回忆初读课文的四步法---圈、划、标、记
学生自学
小组对话、交流(生字组词读三遍,提醒大家的内容。)
全班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小黑板(带拼音的词语),请2号同学齐读,全班巩固词语齐读。
师:各组有没有提醒大家的地方?(交流)
yinbeishushangxiangtongbeixia饮料一杯解渴消暑高尚享受传统玻璃杯呷cihangyigancengyiqinshou瓷杯杭州清香飘逸甘甜曾经友谊飞禽走兽
3、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真不简单。老师相信下一步学习中还是能够通过同学们的愉快合作,自学探究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
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有困难的同学请课后题2帮助。(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出示)
出示:(1)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很多。(2)喝茶的好处很多。(3)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
师:老师建议快速阅读,先试着分段,再在每一个自然段中划出能够具体说明每一段意思的一个词语或短句,小组合作写在纸条上。(学生自学争取时间上台贴纸条。)
读后问:有何感觉?---估计学生(没有顺序,重复,很乱!)
理清顺序,存优去粗,纸条(再师生引读0
:到底从几方面介绍了茶(生归纳后标上分段记号“//”)
最早发现四千年前
我国是茶的故乡,(1-2)
茶叶的种类很多。茶可分为绿茶、红茶等6大类。
解渴消暑帮助消化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饮茶好处很多(3-5)讲究色、香、味清水绿叶清香飘逸回味甘甜
增进人们的友谊一边品茶,一边交谈
各种质地造型优美
品茶讲究茶具(6)
值得观赏的艺术品更有趣味
4、品读课文,了解茶具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细读第六自然段,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班内对话、交流。{如课后题4(2)理解后朗读训练}
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造型:形状、花纹、颜色等角度)
5、延伸作业
(1)说说今天学了课文,知道了有关茶的……(看板书)
(2)格推销员。-如何使你设计的产品很快上市,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产品说明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一、二两段,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按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作业巩固,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深入阅读课文,自学探究。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是茶的故乡?
最早
四千年前(两方面理解)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总分段结构。
不懂提问。
学习第二段。
默读比较相似之处。(总分段)
学习第4自然段。
(1)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选择好词好句朗读。
交流:
总起句(过渡句):饮茶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理解:品茶“与”饮茶“不同?饮茶即喝茶,品茶讲究茶具,讲究用水,讲究程序,讲究茶叶的色、香、味,须细细品尝,是享受。(举“西湖龙井”说明)
尝茶体味。
朗读训练。
自学3、5段。
轻读,同桌说说从几方面讲茶的好处多。
汇报板书:解渴消暑
帮助消化
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用“既……又……”造句。
小组交流怎样用茶增进友谊。
模仿第三段写法,写一段话。(自说—交流)
3、作业:
《作业本》7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数
一、导入: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二、介绍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四、赏析课文细节之美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五、学生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六、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这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找出诗歌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八、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原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三课时√√(二课时) √(会员)
2.芦花荡√ √(原创 四课时)√ √(长、详)
3.蜡烛√详案 √√(原创) √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简) √ √探索型√
5.亲爱的爸爸妈妈√① √② √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三则
7.背影√ √ √
8.台阶√(Doc版,一课时) √ √二则
9.老王√简案 √(详) √
10.信客√(简)(详)各一份 √ √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简案 √ √二则
12.桥之美√两则 √(创新研究) √
13.苏州园林√ √
14.故宫博物院√ √ √
15.说“屏”√(简) √ 名师√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简详各一则 √ √
17.奇妙的`克隆√ √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
19.生物入侵者√(简) √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 √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 √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 √ √√陋室铭2课时
23.核舟记√详案√(详)第二课时 √ √
24.大道之行也√优化教学方案 √ √(简)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
第六单元
26. 三峡√①√珍藏版 √ √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
28.观潮√(2课时) √详略各一则√(名师)
29.湖心亭看雪√① √② √ √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登岳阳楼√√ (名校资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