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
第2课 家乡的古建筑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难点: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法学法
欣赏、讨论、讲解、自主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解决疑难
对比上节课的学生尝试作业进行讲解:
1、一幅画疏密关系恰当,给人的是一种美感。
2、一幅画没有疏密关系的处理,刻画也不细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二、讲解作画步骤及方法?
提示步骤(整体到局部):?
1、构图:在描绘之前,先在纸上大致比一下,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画线条轮廓。构图要饱满,不能画散了。
2、表现:画出主要的建筑及场景,进行细致描绘。刻画物体要注意细致,有细节才能打动人。用线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
3、添画:完善画面,添画背景并落款
三、欣赏范作,提供作业参照。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2、小结:通过线条的组织和疏密的对比来表达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强调:勾画线条轮廓,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添画细部,细致描绘及添画背景。
学生欣赏画面, 比较哪一幅的线条组织更能表达琉璃瓦的感觉?
听讲、领会、感悟。
1、发表自己的看法。
2、领会、感悟。
尝试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
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利用国庆节搜集资料,调查、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资料整理成PowerPiont讲稿或将小组资料整理文字材料。
活动方法:竞猜
活动手段: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见课件)
二、小组确定活动目标
1、从媒体学语文2、从名字中学语文3向人民群众学语文4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5从广告中学语文
三、小组成果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五作业(见课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
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
传授佩服纳闷止境
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五.作业
作业本第1、2、3、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拜师有什么认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那么老子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
二.自主研读
(三)、感悟老子的品行
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
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小结:
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孔子文化交流
1.你知道关于孔子的什么资料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2.学习课文后的选做题。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老子)
学诲
而学无止境人
不不
厌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学习生字词,认识新的偏旁"禾"。
2、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点:掌握朗读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创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听,听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大自然有各种神奇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能听到最美的声音。在清朝有位伟大的诗人--涨潮,他被称为"听声大师"。他特别喜欢倾听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好听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听声》。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那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自己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读好了吗?画出生字,每个字大声的读3遍。
三、练读课文
1、老师引读
2、男女生读
3、出一对代表来读
4、汇报读
四、深入读文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描写了哪几种声音?
1、出示第一句话: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1)指名读,这里有哪几种声音?(鸟声、蝉声、虫声、鸟声)出示蝉的图片,认识"蝉"
这个生字。
(2)秋天来了,田地里的蛐蛐啊、蝈蝈啊这些小虫子开始低声的呢哝。认识"秋",认识禾字旁--"禾"。
(3)冬天我们听什么?雪声。怎么来记"雪"这个字?
(4)指导语气:这句话里写了4个季节里听到的不同声音,谁能读一读?怎么读?
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最喜欢听那个季节里的声音?
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一边想象着这4个季节里的美丽景色,一边读课文吗?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琴声"、"箫声"。琴和箫是什么东西?认识"琴"和"箫"
课文里还写了哪些声音?
3、出示第三句: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瀑布声、松林声。瀑布的瀑是三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三点水旁?还有涧字也是三点水。课文里描写了这么多声音,你觉得怎么样?是啊,这么多你听在耳朵里,心里觉得怎么样?
4、出示最后一句:觉耳中别有不同。
你觉得怎么了?那么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传进耳朵里,心里很舒服,觉得很美。
5、全文出示: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大家再来读一读,听一听这些美妙的声音。
五、品读课文
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多么清静幽远的画面啊,蝉声、鸟声、虫声、雪声,涧边的瀑布、松间的风声,这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音乐,使人忘记生活中的喧嚣和烦恼,那就让我们沉浸到大自然中,入情入境的诵读,美美的诵读,全班跟着老师的手势再读
六、总结收获
1、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出示识字歌。
2、 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业,把文章读给家长听,并且把今天老师教的这几个字多些几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难点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课堂练习]
1、 读,背。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涨潮 (状) 情
水战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观潮 (盛) 融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袖、恕、吩”等七个生字。理解“气急败坏、风吹雨淋、屈服”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理解神话故事内容。有感情朗读中,表达独特的感悟。
3.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种的伟大壮举与英雄品质。感受神话的艺术魅力,产生对神话的阅读兴趣。
教学程序:
1.走近神话,引发阅读期待。
2.走进神话,引导阅读感悟。
3.走出神话,引领阅读超越。
一.走近神话
今天,我们阅读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
读课题: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五个字时,是怎样的感觉?
但当你预习时,读了这篇神话故事后,重新来面对课题,又有怎样的感觉?
师:让我们呼唤英雄——(生)普罗米修斯
二.走进神话
这节课,我们可以讨论什么?(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与痛苦。我们读课文时的感动。)
(一)研读课文,感悟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形象
师:哪些地方表现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让我们深深感动?
1.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景象,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读这句话时,我们能感悟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善良、勇敢)
师导:我读到了他的与众不同?谁来说说他与众不同在哪里?
(看到人类的不幸与痛苦,没有一笑而过,或一叹而过。本来与已无关的事,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
多么伟大的普罗米修斯呀。让我们满怀敬意地朗读这句话。
2.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那里拿取了火种,他拿到的是什么?
连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引:火使人类从黑暗走向——
从寒冷走向——从痛苦走向——
从疾病走向——从野蛮走向——
如果没有普罗米修斯,结果会怎样?
是呀,普罗米修斯的伟大正在于造福人类!
让我们再带着全人类的感激之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3.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你们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宙斯为什么要惩罚普罗米修斯?
从火神的“悄悄”能想到什么?
师导:我读到了选择!你们讨论一下,普罗米修斯面临怎样的选择?
自己自由——自己痛苦
人类的幸福——人类痛苦
人类幸福——自己幸福。
人类痛苦——自己痛苦
普罗米修斯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这是怎样的回答?(理直气壮、毫不犹豫、惊天动地、愤怒)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一次朗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二)感受普罗米修的痛苦,为他的伟大作证
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还在于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那么他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呢?
1.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谁能通过朗读把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表达出来?朗读练习。
从句中,普罗米修斯遭受哪些痛苦?
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
炎炎夏日,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
寒冬腊月,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
漫漫长夜里,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
4.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他的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承受的痛苦,就永远没有尽头了。
你读这段话时是怎样的感受?再读读,说感受。
(无法想象、生不如死、惨无人道)
最痛苦的是哪一点?(没有尽头)
在这样的痛苦面前,如果火神或其他天神再来劝他承认错误,归还火种,他会怎样回答?
激情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5.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这是怎样的悬崖?(恐怖的、地狱般的)
6.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尽管悬崖如此可怕,尽管痛苦如此巨大,但普罗米修斯——
读这句话。
问:你读时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敬佩、肃然起)
激情引导:
一年了,普罗米修斯没有向宙斯屈服。
一百年了,————
一千年了,————
几千年了,————
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
让我们再来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三)拓展,再次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与伟大
出示:“在看不到光明的夜里想念着光明,在危机四伏的时刻憧憬着生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提香,在自己的一幅作品《微笑的普罗米修斯》上题下的一句哲理。为人间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天父宙斯缚在高崖上,日夜不停地遭受着雷劈头颅、鹰啄肝腑的折磨,但他依然微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机还在。
讨论:普罗米修斯为什么微笑?(战胜了宙斯。造福了人类)
普罗米修斯还可能有哪些表情?为什么?
(四)感受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的欢欣
1.教师激情,学生朗读
同学们,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天神永远承受痛苦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寒冷带来温暖的天神永远承受苦难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痛苦带来幸福的天神永远遭受不幸吗?
不,不能!好人一生平安,好神也应该一生平安。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2.再次朗读
我们应该感谢善良勇敢的大力神,让我们全人类的恩人脱离痛苦,重新获得了自由。让我们再次为他的自由而欢呼: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3.讨论:
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后的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三.走出神话
1.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仅仅是读这一则神话故事吗?当初作者仅仅是为了写一个故事让人们消遣吗?
出示:一位作家的话: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给人类带来火种而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后,年复一年历尽折磨,完全凭借着忍耐和意志而坚持不屈服于主神宙斯的威吓。如果有人具有这样的睨视命运的勇气和抗争的意志,他也可以成为鼓励整个人类更有意义地前进和生存的永恒精神。
你理解到什么?(普罗米修斯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永不屈服,勇敢抗争。勇气、忍耐、意志。)
2.拓展阅读:诗——《普罗米修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