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8 10:34:0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华【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认识其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xx的年央视春晚上,歌手周杰伦和大美女林志玲联袂演唱了方文山古文新歌《兰亭序》,其唯美绚丽的舞台设计,行云流水的舞蹈表演以及极富中国古典特色和韵味的歌词,令我们惊艳之余,沉醉不已。古文新唱尚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可见,时至今日,《兰亭序》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那么,《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它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其文的精美绝伦。

  (二)整体感知

  1.昨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预习,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结合导学案在文中做了标画,非常的不错。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首先关于作者王羲之。大家一起来答。王羲之的字是?又称为?“书圣”“王右军”他尤其擅长?

  2.现在请3位同学分段朗读一下课文,其余的同学我们来做大众评审,过会儿给他们点评一下。读得都不错,但是其中出现了一些读音方面的小瑕疵,我们一起来落实一下相关字音。

  3.作为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是对字词句的梳理。我这里有几句非常重要也是同学们难理解的句子,一起来解决一下。(学生回答)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①虽:虽然、尽管。②热闹、盛况。③曲水流觞: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是一边饮酒一边作诗,还有饮一杯酒作一首诗?前者更有悠闲雅致的气氛。全句: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音乐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优雅的情怀。)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①广大、繁茂是什么词性?形容词,我们看到的应该是物象,所以这句话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是倒装句,定语后置句。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天空,低首俯视兴盛繁茂的万物,②用来,表凭借。这样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挑战最长的一句话:过去感到高兴的事顷刻间变成往事,对此不能不因此而触发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造化而定终有穷尽的一天。)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①本来②一、齐: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③彭殇:长寿、短命。我本来认为把生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刚才我们给大家梳理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希望通过这几个点可以帮助大家从面的角度更好地来理解、把握全文。

  4.现在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思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变化的,也就是说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

  明确:(很好找,直抒胸臆的.句子,即直接表现喜怒哀乐的词眼,往往后面还会带有感叹语气的标点符号)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聚焦点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足以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后人看今天,也正如今人看过去,悲叹呀!)

  乐痛悲 好了,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女同学们来读一下第一句话,用你们清澈甜美的嗓音读出快乐的味道。好,咱们男生们来读第二句,用你们深沉浑厚的嗓音读出生之悲痛。大家齐读最后一句。……大家都读得一级棒,那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来深入文本,感悟其情感的变化。

  (三)走入文本

  1.赏析第一段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作者的“乐”在何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事物或景物引起了他的乐呢?)

  【学生:时节:暮春之初(阳春三月);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景色: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所以人的心情好不好也决定于我们跟谁在一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多的贤士在一起,他们在一起有着同样的志趣爱好,可谓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之乐。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呀?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心理感受: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总结:在暮春之初、阳春三月的一天,天气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乃良辰;景色如何呢?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飞花溅玉,此乃美景;把这清泉水引过来,贤士们三五成群坐在弯弯曲曲的水边,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或低头捋须或双眉紧缩,呼之欲出之中斟酌词句,以诗言志、以诗会友,当真是不亦乐乎!此乃乐事。处于这方天地之间,大家游目骋怀,尽享视听之娱,此乃赏心。至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了,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我们虽然没有身临其境,那想想也是醉了。那么乐由何生?聚会之乐

  作者眼前的景,不是阳春三月、姹紫嫣红、浓墨重彩的油画,而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所以他的乐,是气度从容的乐,而不是喜形于色的乐。“信可乐也!”的诵读情感把握(读出气度从容、气定神闲的乐)。

  齐读第一段,读出作者“气度从容的乐”来。让我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一起感受诵读的快乐!

  2.赏析第二段

  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然而到了下文却乐极生痛、兴尽悲来。其实,这样一种情感结构模式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我们学过的《赤壁赋》《滕王阁序》大底都是如此。对生命的慨叹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怀。这一段当中的“痛”,究竟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呢?先不忙作答,我们首先要看一看作者究竟是因何而痛?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要点。

  (同学小组代表交流发言)【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生命短暂、时光易逝,一抬头一低头,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这是痛,痛惜生命短暂。

  ②“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但是尽管每个人的爱好不同,静躁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当大家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快乐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视时间的存在,却没发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应过来时,也许早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朽之人了。这也是痛,痛惜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等到欢喜变成厌倦,人事变迁,物是人非,事物变化之快,人的欲望永不得满足,怎能不感慨万分。这还是痛,痛惜人事变迁。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寿命的长短随造化而定,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我们无法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痛惜终期难测。】

  生命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终期难测,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里,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他们都在做什么呀?“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宅,清心寡欲,整天在家谈玄悟道,无所事事,"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则游山玩水,玩世不恭,过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的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那他们为什么不去社会上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社会背景:王羲之所处的两晋时代,朝代更替频繁,政治恐怖、社会极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对生命常常有恐惧之感。因此,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崇尚老庄(一种十分虚无的人生观),大谈玄理,思想虚无,不务实际,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所以,真正令王羲之感到痛的并不是生命与时光的易逝,也不是死亡的来临,而是人们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虚掷了光阴,蹉跎了岁月,选错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比如在麻的烟雾缭绕中迷失方向的某些明星们。他们沉醉于一时的快乐与满足,最终功业无成。所以这一段的“痛”是为虚度人生之痛。

  那这一段的诵读,应该用怎样的一种音调和语气呢?低沉的、慨叹的,悲痛的。尤其是那句“岂不痛哉!”大家齐读!

  3.赏析第三段

  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作者的感情由“痛”转为?悲。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这一段,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生死观、人生观的句子。

  【学生回答“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作者说,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看成是一样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没有根据的。】

  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中,很多人就好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无所谓生死,十分的虚无、无所作为。是为“一死生”“齐彭殇”。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作者对这种人生观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显然是否定的。

  作者认为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大大夫就应当胸怀抱负,“兼济天下”,有所作为。因此,他把眼前所看与心中所想都记录了下来。并生发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学生翻译: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比如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作者在这里询问古今,叹息着前人的叹息,感慨着前人的感慨,发出千古以来共同的悲叹。是为千古同悲。

  文章虽已“悲”字做结,但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是对短暂生命的珍惜与热爱。王羲之虽然没有在文中直接给我们点出来这一点,但他究竟有没有积极地对抗这种生命的虚无?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他的作品流传千古,他是天生如此的么?他肯定经历什么?刻苦的磨练。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时间久了,身上的衣服都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久了,整个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可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这种悲叹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而王羲之以他文采和书法上的卓越成就向我们证明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方式,那就是?珍惜生命,抓住我们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正因为他珍惜生,所以他才直面死。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四)拓展延伸

  纵然我们无法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把握?生命的过程、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我们可以活的如秋叶般静美,也可以活得如夏花般绚烂。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那么,年轻的你们不更应该珍惜时光,增加生命的厚度么?

  (五)小结作业: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有五项练习,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这些内容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学会收集词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制作贺卡材料和工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

  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

  学习重点

  1.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学会写祝福的话语。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

  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

  (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

  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

  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

  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

  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的提示和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贺卡制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点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其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前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预习提示:初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感知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古诗中含有我国一位现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谁吗?

  教师:你能知道她名字的深刻用意吗?

  教师:冰心的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作家。谁还了解更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介绍。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二、检查预习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岩chán羞怯qiè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

  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丛莽mǎng

  ②词语积累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惊骇:惊慌害怕。休憩:休息。

  荫遮:枝叶遮蔽。骄奢:骄横奢侈。

  喧闹:喧哗热闹。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云翳:阴暗的云。

  三、研读课文

  教师提问:

  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①“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四、拓展延伸

  启发学生谈话与想象,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还象什么?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小结:我的阅读体验是:(学生谈收获,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学反思:

  《谈生命》一文是冰心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本文着力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生命体验。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无不在本文有充分的体验。本文的设计既立足于此,但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没有随文章展开,而是机械地分析出来,没有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

  《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来自网!

  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疼她一样,疼爱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插图,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人人发言,推选说的最好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小组练习→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

  仔细、疼爱、平平安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和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关怀。

  4、学会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4.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摄影”,指导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补写板书“师”,“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补写板书“小”,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小摄影师指谁?(小男孩)他要给谁摄影?(高尔基)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 “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板书:小男孩 高尔基)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自由读读1——5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见到高尔基的。

  2.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话,并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鞠躬”)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相机提示注意人物对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自己认读生字,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指名读,强调字音:准、社、侧、杂。

  3.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5、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练写其余的生字。

  2.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2.指名分角色朗读1——5段。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过渡: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在上节课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A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C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读文质疑,深入理解。

  1.读读12——15段,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高尔基为什么没有时间不见记者一定却要见小男孩?

  2.引导解疑、体会关键: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3)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3.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四、发挥想象,学习续写

  过渡: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再读课文,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2.尝试续写。

  3.交流写话,鼓励创新。

  五、作业

  1.接着续写故事。

  2.选做:读高尔基的《童年》、摘抄并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板书设

  6 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佳词妙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用平实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5.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平实的语言中体会浓浓深情。

  2.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浓浓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字幕:作者简介;《我的老师》中写另两位老师的片段;生字新词;练习题;第8自然段;《我的老师》原文结尾;伴读的轻音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能说说原因吗?

  二、介绍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后进入简易乡村师范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让我们去中看看作者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哪两个词最能表现蔡老师的品格?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芸yún痣zhì阀fá褪tuì(卜bǔ)

  3.请个别同学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抽查生字新词较多的段落)。

  4.“难忘”最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温柔”“美丽”概括了蔡老师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围绕着“难忘”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其中,哪几件事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注意说清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

  (本文共记叙了7个生活片段: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课外,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平时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⑥校内,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假日,我梦里寻师。

  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了蜂蜜。(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①假生气——真爱学生;②教跳舞——关系密切;③观蜜蜂——良师益友;④教读诗——影响深远)

  4.小结: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字幕。)

  你能用上关联词“即使……也”“连……都”赞赞蔡老师或你喜欢的老师吗?

  “是啊,这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再读第8自然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

  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

  老鹰捉小鸡

  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

  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

  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

  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

  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

  当然不能一个一个地写,要选择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可以写两个,也可以写三个,但不能面面俱到。

  (2)活动中有很多人物,怎么写呢?是不是一个一个地写呢?

  也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写,应该注重写场面的方法,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可以对整个人物活动场面进行概括地描写,然后具体描写一个或两个同学的具体活动以及表现。

  6、在老师点拨基础上重新构思。

  三、学生编写活动作文。

  1、根据自己的感受理清活动的顺序。

  2、选择印象深刻的活动写具体。

  3、老师适时点拨。

  4、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多彩的活动

  活动规则

  印象深刻的过程点面结合

  活动的体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