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训练内容: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如校园的一个花坛或一片田野、一块菜地等,并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文题,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彼此交流感受。
二、学习例文,讨论明法
仿照本课第五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把一处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要点讨论,写法
讨论如何确定中心句,以及打算用哪些方法写哪些景物。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要先引导学生口述,然后相机点拨,最后拓展到动笔。
课 题:15、小露珠
训练内容:
留心草丛、树林等,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为习作插图。
教法提示:
一、激趣交流,导入新课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的插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这次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学习例文,讨论明法
学习描写植物们喜欢小露珠的自然段,感悟把新发现写得有意思的方法。就是仔细观察,而且学会选择典型的素材。
三、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要引导学生学会口述,抓住“先…接着…然后…”的顺序。实现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
四、修改文稿,分享快乐
修改文稿不仅关注修改的方法,更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修改中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 题:16、石榴
训练内容:
借鉴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从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具体描述。
教法提示: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前让学生猜关于水果的谜语,让他们在上课前思维就活跃起来,为上课热热身。
二、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即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写水果。
三、写法,提出要求
在描写水果的形状时,我们可以用打比方的手法,在写水果的味道可以尝试运用学过的自己感觉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学生写稿,讨论交流
学生相互修改的过程,不仅为了共同提高彼此的水平,而且促进友谊的交流。
课 题:17、石头书
训练内容:
请你以“某某的自述”的形式,介绍“石头书”,要写得具体、生动。
教法提示: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出示石头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的奥秘,为本次习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听读,模仿起步
抓住石头书的特点,即石头书里有字、画,还能知道地壳的变化。
三、练写自述,感悟写法
改变常规的描述方法,用拟人体童话的方式写。要把自己就想象成石头书,写己的个性特点,抒发自身的真实感受。
四、修改评议,相互提高
要鼓励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时,对同学说己的最真诚的意见,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就是诚实和信任。
课 题:18、小稻秧脱险记
训练内容:
回顾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要让人感到它生动、有趣。
教法提示:
一、重温“卡通”人物,激发习作兴趣
让学生畅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应说明理由。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说话条理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激发了期待。
二、欣赏“卡通”故事,感知故事情节
让学生欣赏搜集“卡通”故事,感知精彩情节,体会丰富的想象。沐浴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研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要写出个性化的,但是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课 题:19 、航天飞机
训练内容:
请你也用“某某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下航天飞机,要写得具体、生动。
教法提示: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用课件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做到了“未成曲调而先有情”!
二、听读,模仿起步
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中感受到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功能更强的特点。
三、练写自述,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就把自己想象成航天飞机,写出个性化的,一定要写身的真实感受。心中涌起自己给人类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飞跃所产生的自豪感。
四、相互修改,分享快乐
在引导学生修改文稿时,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课 题:20、军神
训练内容:
模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把人物高贵的品质说具体、生动的方法,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身旁的同学。
教法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引导学生联系旧的知识经验,说说刘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出理由。
揣摩作者的手法,即通过对刘先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的描写表现他那钢铁般的坚强的意志。
二、说练结合,交流评议
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身旁的同学。要抓住细节。
三、学生习作,相机点拨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时空,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在巡视指导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四、相互修改,共同提高
修改文稿的时候,要关注全体,还要珍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那些特别有困难的孩子,我们应“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灵。
课 题:21、掌声
训练内容:
小英在赢得大家的掌声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激发兴趣,揭示文题
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丰富的想象,激活文本的灵性。
二、放飞想象,搜集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学会选择典型的素材。感受的掌声时小英所带来的.快乐、自豪。
三、学生练写,交流评议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时的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
四、修改文稿,关注过程
引导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修改氛围中,共同成长!
课 题:22、金子
训练内容:
彼得的“金子”是用勤劳才能采集到的。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金子”呢?展开你的想象,试着写一段话。
教法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你看来,“金子”可能会是些什么东西呢?怎样才能获得“金子”呢?请学生说一说。
二、放飞想象,捕捉灵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请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素材。
三、相互交流,学生练写
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因为这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
四、修改草稿,共同提高
最好采用面批的形式,因为孩子的眼神、表情可以让彼此感受友谊的气息。
课 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练习内容:
每逢佳节来临之际,你一定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吧!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教法提示: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联系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打工的现实,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让成为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二、读懂例文,感悟写法
通过对例文的品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王维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作者敢于表达自身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三、诉说情感,相互交流
学生在表达的同时,情感的火花在不断地迸发。教室里折射出耀眼的人文光芒。
四、学生练写,交流评议
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信的格式,以及要表达真情实感,抓住典型的素材。
课 题:24、孙中山破陋习
训练内容:
借鉴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描写人物的品质的方法,去写你最熟悉的人,学会选择典型的事例。
教法提示:
一、创设情境,揭示文题
用课件出示孙中山的塑像,让学生去他的为人,并说明理由。从而感受作者的方法。
二、说练结合,典型事例
迁移作者的写法,联系自己最熟悉的人,并选择典型的素材去描写这个人的品质。
三、学生写稿,教师指导
教师在巡视指导的时候,对个别的学生进行面批,促进批改形式的多样化。
四、交流评议,减少争议
在指导学生修改文稿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修改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修改的情感态度。使我们的教学目标体现“多元化”。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由选读课文有关章节,并说出选读的理由。(可让喜欢同一部分的学生齐读,然后评一评。)
(二)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重点语句,通过教师分析句子结构和范读、领读、引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根据下列学习提示,背诵文章的`这一部分。
先写荷花开了不少____;再写荷叶____;最后写三种荷花:刚开时____,全部绽开时____,未开时____。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教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浓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师:是谁用她温柔的风,温柔的阳光雨露抚摸着大地,滋养着万物生灵,是谁造就了这活生生的美丽的画卷?作者惊叹:
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读过渡: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感情等处理,也可以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说说如果你来朗读,将会怎样处理。
2.全班交流: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学生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按自己的理解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二)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
2.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著地热爱生活、热爱美。
●教学重点
1.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2.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采用追加问的方法,层层激疑,在师生的问答中,掌握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讨论法(给学生留出讨论时间,在自由讨论中,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维纳斯塑像”挂图一张;多媒体投影;课文朗诵带及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出示“维纳斯塑像”挂图
美,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那到底什么是美呢?怎样才算美呢?“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人,我们说她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人,我们亦说是一种美;建筑史上的奇迹,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我们说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在人们的眼里而是一种美的展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揭开谜底吧!
二、解题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相传是古希腊艺人雕刻的。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引人注意的是她双臂的残缺,虽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但同时又成了历代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永谈不衰的话题。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以其独到新颖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飞想象,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精湛的艺术创造力。
三、研习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具体研习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提问: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
板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了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3.具体研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2)提问: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的极端厌恶。
(3)提问: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板书:复原双臂 受到限制 失去“丧失”美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部分内容。
明确:作者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
4.具体研习第三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
(2)提问:假如说维纳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那么她的艺术效果又将会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3)提问:为什么只有失去“双臂”,才会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
明确: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
板书:必失双臂 生命光彩 才能有梦幻曲
5.学生讨论:文章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能带来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反而不会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则用雕塑美学理论来侧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可能存在梦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产生此效果,也就是说并不是随意的缺失都会形成“美”。这样更增强了作者观点提出的坚定性。
6.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明确:文章通过多方面(正面、反面、侧面)的论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这意在说明双臂的失去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更能给人带来一种真正的艺术魅力——“缺憾”美或“丧失”美。同时,作者的新颖观点也触动开阔了人们对美认识的新视野。
四、结合语境,探讨和欣赏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
学生质疑,教师激疑,师生共同探讨下列句子含义。(用多媒体投影句子)
明确:结合下文来看,“美术作品命运”是指观赏者留下回味余地和想象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某些东西”应指欣赏者对残臂造型的美丽想象,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后文所说的“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这句话的含义主要是,由于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残缺造成了神秘的气氛,种种虚像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这种“丧失”的美感与创作者是毫无关系的。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
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
明确:这是一句哲理性的阐释,如果手臂完好无损,无论多么美妙,也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3.如何理解“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含义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具有“丧失”的美感。迷人的神迷气氛,如果一旦复原,就没有这种美感和气氛了,欣赏价值差远了。
4.解读“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
明确:作者认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维纳斯,远没有双臂残缺的维纳斯那样富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从艺术性上说,应该肯定的应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
5.解读“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讽刺。”一句。
明确:从前文看,人们很着重“手”的作用。而维纳斯却是因双臂的残缺才有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这样看来似乎可以说是对上述观念的嘲讽。
五、拓展
1.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物之象”“大象无形”。这些哲学性的语言指一个“有”“无”相生的道理。试从本文来说说这个道理。
学生讨论后,明确:维纳斯双臂的残缺可以说是“无”,但“无”又相当于“有”,因为她“有”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作家清冈卓行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眼光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2.中国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举几例。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涉及内容很广,学生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即可。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画家在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画面上不出现一朵花,而只画马蹄的周围跟了许多蜜蜂;齐白石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却能让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的神境。
六、课文总结
清冈卓行以其敏锐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历来为人称颂但又难以从正面述尽其美的维纳斯,阐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可以说这篇文章真正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何以有“断臂美神”“美的缺憾”“残缺美”等神秘的雅称。同时,文章也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七、布置作业
假如你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试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的教案【精】03-14
【精】语文的教案03-15
【荐】语文的教案03-14
语文《口技》教案02-27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