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7 09:40: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喜欢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4、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边读边积累词句,学习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读懂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3)思考:“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油菜花?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油菜花?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象,将课文中不懂的地方用笔标记。

  3、交流汇报。

  (1)“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油菜花开?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蓬蓬勃勃”“浩浩荡荡”等词语。(那浓郁的生气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

  (2)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油菜花?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的?

  ①指名学生读出有关部分,全班交流。

  ②齐读第4-6自然段,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句段,全班朗读。

  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抓住了油菜花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方法,从颜色、气味、花期等方面具体描写。

  5、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答,全班交流。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为油菜蓬勃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独特的充满青春气息的色彩,是因为它开得灿烂,是因为它们不畏风雨的精神感染了“我”。作者借油菜花提醒自己,提醒读者:只要你心中充满阳光,乐观地面对生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作者收获的“遍地黄金”。

  四、拓展延伸

  课后思考题第二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分享一下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让作业富有游戏形式,但必须将基本方法和要求渗透于造型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接受到美术知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札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美丽的景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 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初读课文 ,观察看图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 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 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 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 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 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 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 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 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 和“召”一样长。

  3、师范写

  4、生临摹

  5、展示写得比较好的同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池- 课堂实录小池- 教学设计,小池-教案,小池-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文感知: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三、课前二分钟:

  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四、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五、朗读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六、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七、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八、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九、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十、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并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能力目标——加强朗读教学,提高诗歌朗读水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及豪迈情怀。

  2学情分析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初见泰山高兴,兴奋、惊叹、仰慕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是品味诗中的美点,把握诗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特别是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领会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岳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的沉郁顿挫的历史鸿音。

  二、杜甫简介及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特点。这些诗篇像一面面镜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朗读,赏析诗歌意境

  1、听录音范读(以乐配诗),注意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韵味。

  3、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小组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可适当归纳总结:四联要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诗歌炼字、写作艺术点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要动辄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诗歌主旨归纳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诵、吟咏全诗,进一步领会诗歌精华。

  望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望岳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岳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的沉郁顿挫的历史鸿音。

  二、杜甫简介及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特点。这些诗篇像一面面镜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朗读,赏析诗歌意境

  1、听录音范读(以乐配诗),注意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韵味。

  3、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小组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可适当归纳总结:四联要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诗歌炼字、写作艺术点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要动辄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诗歌主旨归纳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诵、吟咏全诗,进一步领会诗歌精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8个,书写汉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续编。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感受艺术之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的作品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录音跟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再到文章中找一找这些生字。

  3.学生提出学习生字时难认的生字,全班一起交流识字好办法。逐渐渗透根据汉字的结构来认字的方法。提醒多音字“藏”。

  4.同桌两人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给予星星奖励。

  5.回文识字,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在初步感知的前提下同桌、小组内合作学习,可以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可以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三、感悟课文,合作交流

  1.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这首小诗都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让我们跟着小作者的画笔也去画画我们多彩的今天和美丽的明天吧!

  (一)学习第一节:美丽的今天

  1.在这幅画里面我们都要画什么?怎样画的?再读课文第一节。

  2.解决“挂”在课文中的意思,中秋的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山尖?连绵起伏的山是怎样的?该怎样画?

  3.请问所有的`小画家,你还想为这幅画添上什么吗?你来说一说!

  (二)学习第二节:明天的理想

  1.今天的很美丽,但是更加精彩的明天还需要我们去建设,小朋友眼中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读一读。

  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3.你心中的明天是这个样子的吗?还有什么呢?

  4.小作者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有的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有的为了让夏天凉爽……那么你想为什么而画呢?用“为了”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在学习课文时不止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解,而是大家一起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可以发表不同看法,畅所欲言。]

  四、激发情趣,拓展升华

  相信用了这盒彩笔你会把你的明天勾画的更加美丽,你喜欢这盒彩笔吗?想怎么表达呢?

  五、巩固识字

  1.同桌两人玩照镜子游戏。

  2.同组四人玩扑克牌游戏,并互相帮助。

  [玩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巩固识字。]

  六、指导写字

  1.让学生找出认为难写的字,其他组进行互助指导。

  2.由写的比较好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字型和要提醒的笔画。

  3.区分“优”、“伏”,注意“荒”的写法。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独立书写的习惯。]

  七、作业

  1.续写诗歌。

  2.画出你心中的今天、明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桥》教案02-25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