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迷宫,迷宫中有许多生字,只要学生读对了读音就可以顺利地走出迷宫了。
2、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课文?
(生读文)
二、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思考:
通过读,你们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了吗?
(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词语)
2、这就是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
3、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是──非;长──短;虚心──骄傲;诚实──虚伪)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热”字中间一点不能丢掉。)
2、教师示范书写,注音提示容易写错的'笔顺和笔画,如:
“淡”右上的“火”要捺变点;“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笔是竖,不是撇等。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对子,请把它写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收集一两条对子,读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 盛开 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n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 峭壁断崖 银链 鳞光 绚烂 无边繁花
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它们有什么特点?(3)抄写优美的语句。
8.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1),教师帮助学生缩减语义并训练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读,解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依次交流: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子伸展语义,教师相机挑选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导朗读并分析写具体的方法。
10. 学生借助课件帮助小结所学:《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来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11、教师小结:(1)理解反问句,抄写好的句子;(2)积累词语练习:。
教学反思:
以分解对零散,以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语文教案 篇3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习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习。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习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习: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⑵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法⑶阅读成语故事⑷写写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部分
2.阅读两首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卡片
2.大家读一读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又拿到一把怎样的金钥匙
三、成语故事
1.教师出示成语:胸有成竹
2.教师讲述:成语的来历
3.学生自读
四、教师介绍诗人,学生自读古诗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反馈理解诗意
3.提升体会情感
4.对比找出异同点五、课堂小结:写作文就像画竹子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记下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收集成语 3.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学习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引起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同时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米老鼠、赞叹、敞开、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的路”,(学生边看边说)路有很多种,我们今天再认识一种新的“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为什么加了引号?(不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路,而是指电脑网络)
4.同学们,你们平时跟电脑打过交道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信息高速路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注意翘舌音:“鼠”“敞”。 “恋”的读音是liàn,不读niàn。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拼音是否标注正确。
(3)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下面我就来学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我”家里能上网了,我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的?
2.指名读。
3.齐读,体会“我”的心情。
(二)第二自然段
1.这是作者家第一次上网,他都了解了关于网络的哪些知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学生汇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电脑网络。
出示: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一起。
a.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作者把电脑网络比作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你们能理解吗?(学生说)
b.为了让大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老师把这个蜘蛛网图给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配音蛛网图)
c.谁想来谈谈感受?(我觉得网络真了不起)那你们能用了不起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吗?(学生齐读)
(2)难怪小作者说,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出示)
a.小村庄有什么特点?
b.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
(3)这样神奇的信息高速路,我们能在上面干些什么呢?
(可以查阅信息,可以用自己的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可以参加网络购物
拍卖等活动。)
师相机板书: 查阅信息
发送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
(三)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我”听到电脑网络的这些用途,反应是什么?怎么做的?默读第三~五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全班交流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 “我”听到电脑网络的这些用途,是怎么做的?
b.“我”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c.大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网时的感受吗?(自由分享)
d.有感情的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 “我”还上网做了什么?(有( ),有( ),有( ),还有( ))
b. “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
c.省略号起什么作用?体会网络中内容的丰富与网络的神奇。
d.“我”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出示: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抓住两个“一下子”领会网络的快捷方便,从网络的广泛联系领会“地球变小”,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领会“知识的大门敞开”。)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 “我”还上网做了什么?(发邮件)
b.电子邮件有哪些优点?(便捷、快速、节约纸张、保护环境)
c.你发过电子邮件吗?谈一谈感受。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网络的用途以及它的方便,快捷。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亲身体验了,上网了就不想离开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 网络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它的用途广泛,也很神奇,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正像爸爸说的那样:“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
(1)出示: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
(2)谁愿意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给大家介绍电脑网络的其他用途。
(3)小结: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有机会的话,更多地去了解,去感受,去体验网络的更多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学这篇有什么收获吗?
2.同学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预料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希望大家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去探知科学更神奇的领域,去发现世界的神奇奥秘。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信息
电脑网络 发送电子邮件 神奇
网上购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学习了这篇,现在大家谁来说说,讲了什么?(电脑的用途,“我”的第一次上网做了什么事?)
2.过渡: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那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注意翘舌音:“鼠”“敞”。 “恋”的读音是liàn,不读niàn。
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2.识记字形
(1)让学生说出难记的字,全班讨论。
(2)全班交流(写出难记的字的方法)
3.书写指导
(1)指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盯”“眯”的左半部分是“目”。
“秒”的左半部“禾”的最后一笔是点。
“警”的下半部“言”的第一横最长。
“恋”的上半部不是“亦”,笔顺。
“鼠”的笔顺。
“览”的下半部是“见”,区别于“贤”。
(2)教师范写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都上网吧,我们交流一下上网的收获。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有没有给我带来危害?
3.总结:同学们,“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十分丰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的好处说不完;当然,网络也有它的害处。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让它为我们发挥有益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做基础训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3、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性格”,说说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书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性格,你们知道吗?
二、初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作者围绕课题,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然后填空:本文记叙的是关于 书的各种性格,告诉我们不同的书有 不同的性格,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的各种乐趣。其中第1节是讲了家有藏书,那么寓所就不会让人感到寂寞;第2——9节具体写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及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10——11节主要写了与书为友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书的性格和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请你用“因为……所以……;所以……是因为……”说说第一节的内容。
2、从这一节中找出一组反义词,试着利用他们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可以解决的小组初步解决,不能的存疑,学完课文后再解疑)。(寂寞指什么?热闹又指什么?……)
▲学习2---9节
1、齐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它在2---9节中起什么作用(总起)
2、那么书有哪些性格呢?先读课文3—5节,划出这里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有什么阅读方法?(书后练习3)
3、交流: 神情倨敖的书----先沐浴焚香,通常绕道而过。(理解:沐浴焚香、绕道而过)
性格严谨的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读
性情开朗的书-----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理解:信手)
小结:这三节,作者在介绍他们时用直接的词语概括,但课文的6---9节介绍了书和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在表达方式上与之不同,请你认真阅读,和小组成员一起朗读理解来概括书的性格及阅读的方法。
▲学习6——9节
1、课文的6---9节介绍了书和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在表达方式上与之不同,请你认真阅读,说说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的结果:
读与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温情幽默) 的书--------(个人独享);
读有人赠送(静歇)的书--------(读后再留心看 );
读神态矜持的书--------(上门求教);
读不了解的书--------(期待邂逅);
▲学习第10—11节:
引读:是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它(从不失信),总是在那儿(耐心地等待我),况且,书又没有( ),我可以( )有时书( ) 如同( )也有些书( ),他们因( )。它们不仅( )而且( ),所以说,以书为友( ),家有藏书,( )。(理解:回心转意、悄然归来、变卖、倾囊相助。)
四、再读课文第一节,解决“寂寞、热闹”。
为什么说“家有藏书,不亦乐乎。”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也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说。
说话: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本课生字、认清字形。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词句。
3、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词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2、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播放课件、配乐朗读2—5段,学生欣赏后,师问: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行)相机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异兽珍禽、人间仙境
6、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一句话来集中表达了他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是哪一句?请画下来。(出示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给予充分的时间读词、读句、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同时积累语言。]
三、品读感悟、想象创造。
1、师:在这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里,你最喜欢哪?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黑点或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划完后再放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划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和句子?
3、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图片,指导朗读(自由读、赛读等)、背诵。
[设计意图:在宽松的自读自悟、生生交流的氛围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教师只是一个桥梁作用;在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背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的积累。]
[想象说话练习:]
第一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就像。
第三句: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有色、有色、还有色,。
湖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到。
第五句:当天气晴朗时,的天空,的云朵,的雪峰,的森林,都倒映在的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想促悟、以想促读,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四、小结。
走进九寨沟,看到高耸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茂密的森林、高低错落的瀑布,这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就好象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你还想继续往纵深行进吗?那好,我们先休息一会,再接着去感受大自然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杰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桥》教案02-25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