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
(1) 翻译文言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 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 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
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作者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通过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感受纸版画的形式美,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粘贴时的前后遮挡关系。
教具准备:
范画数张、白版纸、剪刀、油墨、油滚、胶水
学具准备:
白版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携带情况。
二、导入新课
出示范画,让学生感受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回答
问题:
1、这几幅画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以往用的表现方法有哪些不同?
2、谁能看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3、这些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些画是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纸版画──动物
三、讲授新课
1、定义:纸版画是用硬一点的各种纸版,通过画、剪、然后把剪下的各部分粘贴在有衬版的纸版上,最后滚油墨印出的伤口即是纸版画。
2、工具材料:硬纸版、手工刀、圆珠笔、剪刀、铅笔、乳胶钢勺、印刷工具
3、纸版画的艺术特点:提问2-3名学生,教师归纳总结:造型概括。夸张、颜色只有黑白两色,对比强烈,单纯明快。题材广泛,通过绘画、制版、印刷三个基本过程完成。
4、纸版画的制作步骤:(教师演示、以《鱼的一家》为例)
⑴设计画稿
⑵分版
⑶剪板
⑷粘贴(注意遮挡关系)
⑸剪版
⑹拓版
提问3-4名学生回答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学生结合自己要制作的内容回答问题)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参考资料
2、辅导要点
(1)对于构思与众不同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教师强调粘贴时的前后遮挡关系
(3)注意粘贴时保持画面整洁,使用剪刀时的安全
(4)着色均匀等
五、总结学生作业,进行课堂小结
把完成的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小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布置下节课所需学具,师生道别,下课。
语言活动: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中班语言活动:让座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让座
设计意图:正值各地争创首批文明城市之际,对幼儿进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动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幼儿在出游时多以乘座公共汽车为主,为此选择<让座>这个古老而又洋溢着热情的儿歌为主线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目标: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文明礼貌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并体验到互敬互爱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材料准备:小椅子若干 小娃娃一个 自制方向盘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星期天去了哪里?乘什么去的?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讲出公交车上拥挤的情况及所见所闻)
(二)进行部分
1.象表演:公交车上的故事
幼儿分别扮演司机售票员\乘客,教师自告奋勇扮演老奶奶.
2.讲评:车上出现了什么情况,乘客们是怎么做的,你怎样看这件事?
3.教师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公交车上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热情和再进行表演的愿望.
4.师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组合成三组进行表演游戏. 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不拘泥于儿歌的内容,尽情想象,扮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将公交车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动活泼,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
散文欣赏--橘子花
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绪。
2.愿意并大声说出自己体验和学习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师的提醒下,学习安静地倾听。
准备: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树,音乐录音
过程:
1.运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
(1) 师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请幼儿说说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橘子花,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闻一闻橘子花,闻起来怎么样?(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每人拿一个橘瓣,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可以请幼儿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散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请幼儿说说“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听”。
(2) 教师手托橘子花,配以体态动作,再次朗诵后请小朋友讨论: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颜色.(金黄的)
橘子脱下金黄的外衣,橘瓣就会怎么样?(害羞的,紧紧地抱在一起。)
闻一闻橘子花,怎么样?(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象小姑娘的手。)
尝一尝橘子花,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同伴说说,然后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发言,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3.教师与幼儿手托橘子花,共同倾听散文录音。
讨论:你喜欢《橘子花》这首散文吗?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树,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感。
放配音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挂到背景大树上。
自由自在的电线活动目标(中班)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教学反思: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观摩意见和建议: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
建议:在“看一看”这个环节中,教师只需要变一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
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时间分配的技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课堂举例的技巧
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举例也不能太随意,以免得到相反的效果。
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课堂提问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讲课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成具有特色的讲课方法。
(摘自《教师报》)
语言活动:不乱扔垃圾
语言活动: 不乱扔垃圾 (小班)
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
2.通过活动懂得不乱扔垃圾。
准备:木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宝宝:你想到那里去玩?妈妈带你去(幼儿自由讲)
2. 律动:跟着妈妈走走(边开边自由讲讲看到了什么?可讲教室环境)
公园到了,我们到草地上坐会。
(二)基本部分
1. 小朋友猜猜,今天会有什么小动物到公园里玩?幼儿自由讲各种动物
2. 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到公园去玩,这个香蕉真好吃”(吃香蕉,随手一扔,下场)
b.小兔“公园真好玩,唉呦!谁扔的香蕉皮呀?摔交
提问:a 小兔怎么了?
B 怎么会摔交的?
(快帮小兔揉揉)幼儿自由对小兔讲讲安慰的话
C 是谁扔的香蕉皮?
D 那,香蕉皮应该扔那?
快把小猴叫出来对他说(小猴,不要乱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幼儿学说。
木偶表演
现在小猴怎样了?(不乱扔垃圾了)
3. 分糖 幼儿每人一颗 观察是否有幼儿将糖纸扔到地上
(三)结束部分
不早了,我们开汽车回家了
音游《汽车开来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养花》 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