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5 09:08:4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合集4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今天,我们来写故事。把课文中读到的故事写下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先自己练习说说其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将要写下的故事题目和主要内容。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2、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写出了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编故事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

  3、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写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4、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写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5、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编故事,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编故事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

  6、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编故事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提供好方法。同桌互相讲编出的故事。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

  直入文题并板书。复习本课的生词,认读词语。

  质疑课题,教师问:

  “我指的是谁?“

  老奶奶。

  “你指的是谁?

  小男孩。

  二、整体导读

  教师引导:

  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

  指名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深入研读

  1、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

  (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

  (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2、教师引问:

  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3、教师引导:

  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这时,一个学生问:“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教师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换算,一学生算出折合人民币60多元。老师再让学生体会60多元的价值。

  4、教师继续引导:

  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5、引导:

  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四、归纳领悟

  教师小结:

  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五、巧妙拓展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这时,一学生提出要给老奶奶回信。一学生提出写信要把字写好,要求老师指导写字。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 这一首诗,还记得吗?请大家背一背。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出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这些 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⑴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反馈,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⑴ 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⑵ 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⑶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养花》 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