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0 11:31: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1.本文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20xx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生命之杯》乐曲,喧染气氛,创设情境)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本文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全班交流。)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2.中国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中国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中国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练习

  写一个人的传记,有时需要叙述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个或几个生活片断,如《第一千个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试模仿《第一千个球》,用一两段文字,叙述对自己或他人影响深远的一两个生活片断。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

  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感知全文: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1:这首词好像也在写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写作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乱石

  生4:惊涛

  生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久远的历史),再写赤壁(特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师:我们说,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我问,这首词的`上阙,作者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气势

  生3:气势宏伟

  生4:雄伟壮丽

  师: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师: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由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 (板书)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称呼为"周郎",这"郎"显得他特别年轻潇洒,不仅因为羡慕他年轻,而且还有更让他崇拜的呢

  四,鉴赏下阙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生:"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师:这句写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爱情甜蜜,婚姻美满。

  师:对。

  生2:写他潇洒。

  师:也不错。

  生3:写他年轻。

  师:也很有道理 (板书:年轻)

  师:还有哪方面的 找具体的语句。

  生: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师:这句在写什么

  生:写他有指挥军队,战胜曹军。

  师:指挥时,他的神态怎样

  生:"谈笑"。

  师:说明什么

  生:指挥若定,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师:想看看周瑜指挥大军和火烧赤壁的情景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瑜,体会周瑜的卓越才能。

  (播放《周瑜点将和火烧赤壁》)

  师:到这里,即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不仅浮现在作者眼前,也出现我们眼前。

  (板书:年轻 有为)

  师:这是作者在咏史。

  师:回顾历史,回到现实,作者却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画像,从这画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出示课件——画像)

  生1:郁闷

  生2:身体欠佳 (笑)

  师:也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

  (出示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的文字)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多情应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大都督,我一个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无成

  师:都有道理,是吗

  师:同学们,面对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无成,联系自己的政治处境,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师:同学们,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生:1,我认为,苏轼如此地执着,到头来也老大无功,壮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轻有为,功勋卓越,太伤感了。

  2,即使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这"大江"的"浪"淘尽,淹没了吗 所以说,"人生如梦",所以说有消极的意味。

  3,苏轼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豁达的,"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与明月吧",还是把这苦闷,这压抑寄情于这滚滚长的长江 ,高悬的明月吧!

  师:同学们,这首词虽有消极的意味与成分,但,它并没有影响全诗的格调与意境,这豪迈,雄壮的意境和略带消极(伤感)的情绪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同出一辙,两词都写到了长江,也发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都用酒表达了豁达的心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同样豪放的歌曲。

  (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提示学生关注歌词)

  (五)拓展训练:

  师:这豁达其实在苏轼其他的词都能表现出来,包括同一时期的作品,如:他在黄州的第四年写的《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有对快哉亭周围美丽环境和悠闲生活描写的基础上,他用"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作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

  (出示苏轼图像与《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六)课堂小结:

  师:好,到这里,我们的上课即将进入尾声,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让我了解了宋词另一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风格——雄壮,豪迈。

  生2:让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词人苏轼,尤其是他写这首词时壮志雄酬又不失豁达的胸襟,太让人感动了。

  生3: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生4:让我在课后会更深入地讲究宋词两派别的风格,也让我在今后的业余时间有方法去鉴赏宋词————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很有体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学生背诵全词,播放音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语文教案 篇3

  第 一 单 元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村晚无忧无虑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祖父的园子

  难忘童年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xx),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2.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胜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月是故乡明

  赞美月亮,思念故乡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

  (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

  (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3、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

  (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

  (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4、 交流。

  5、 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6、 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

  2、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 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

  (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

  2、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

  (媒体选项一)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 )。

  (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

  (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

  ▲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愉悦、快乐、享受……)

  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

  (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

  (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

  (媒体选项三)

  ▲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

  (2)理解“赏心悦目”。

  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

  (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著名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

  ▲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

  ▲读书丰富我的人生

  (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齐读第10节。

  课后小结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

  2、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2、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PHOTOSHOP、FLSH、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 有的……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课题3、荷花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①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②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③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的?(出幻灯

  网

  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①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出幻灯句)

  1、荷花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①给“冒出来”换个词。

  ②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③导读。(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揭示三幅图画)

  ①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②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③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出幻灯句,齐读)

  5、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①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②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③(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齐读第三句。

  ④导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①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②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①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②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荷花

  (清香)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活的画

  花:有的……有的……有的……

语文教案 篇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却不然。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否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学生理解起来是否就十分容易呢?我想到以前人教版教材中有篇《詹天佑》的课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时候,表面看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他们会很自然地以“代词法”将“否则”解释为“不然”。学生在说出这个答案以后,是否代表着他们已经完全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个词语了呢?从以往的教学来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我让学生说出“否则”(或者“不然”)在课文中的意思时,他们大多无所适从;让学生运用这个词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中,“否则”是以生字组成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我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更加注重了这个词语的教学。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否则”的语境是这样的:“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是这样教学这个词语的。

  像以前教学《詹天佑》一样,我先让学生对“否则”一词有个比较模糊的理解,这个层次的理解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或者联系语境,或者借助工具书,将“否则”解释为“不然”。我让学生以“不然”替代“否则”读读句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

  在精读课文的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否则”一词的环节。在和学生围绕“为什么要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时,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正面的阐述,但对于作者反面的论述,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会因为对“否则”这个词语不够透彻的理解而忽视。在这关节眼上,我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否则”。学生当然还是只能以“不然”来解释。我进一步问学生“不然”的意思,学生就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了。我指导学生理解“则”和“然”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句来说说“这样”是指怎样。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到了“这样”是指“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明白了“否则”是指“没有健康的身体”。联系具体的内容,学生透彻地理解了“否则”,同时对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方法也就有了感性认识。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结构提出了四个问题,因为结构相同,因此在设计“否则”一词教学的时候,当学习到第二问的时候,我安排了让学生用“否则”说话的环节。作者在说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他只从正面进行了阐述:“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读了这一段阐述以后,我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用“否则”说话。其他两问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词语运用的训练,另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对正反两方面阐述的说理方法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7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到来会使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因此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的困惑,处理不好这些矛盾,解除不了这些困惑,将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青春期,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呢?怎样才能使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呢?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一、青春的误区及其调适措施

  (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春期里我们喜爱谈论却又很难正确把握的一些话题,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1、在青春期里,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

  如:经常谈论和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经常谈论和猜疑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喜欢以各种方式逞强,表现自己的个性

  总觉得父母和老师太罗嗦,爱管闲事,总是和自己过不去

  总喜欢和“哥儿们”、“姐儿们”在一起,常常为“哥儿们”、“姐儿们”两肋插刀。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上述种种误区?

  该不该谈论我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

  (学生讨论)

  对于青春,我们充满了好奇,因此,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不应该的,这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教师举例说明)

  我们再来看看小刚的情况(学生看书)

  (讨论交流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真正的个性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也不是发型上的烫卷染色,更不是姿势上的千媚百态,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美丽和魅力,真正的'独立和长大应该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分清美丑,是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学会有效的保护自己,自觉地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应该如何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交往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团结合作的氛围。(教师举例说明)

  “哥儿们义气”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我们有些青少年同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又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和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老师和父母总爱和自己过不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其同接受成年人的正确教育对立起来。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连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都听不进去,我们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甚至会误入歧途。

  二、全面理解青春的内涵,让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

  1、关于青春的诗歌欣赏

  青春是花(诗歌)

  你的笑脸,是最美的花朵;

  你的声音,是最动听的乐曲;

  你的明眸,是闪烁的星星;

  你的微笑,能使人感到浓浓的春意;

  你的举止,使人觅得春的信息。

  春夏秋冬,你一年都是花季。

  好年华,好飘逸,好浪漫,好美丽。

  你真诚、热情、单纯、敏锐,但又免不了有点冲动和偏激;

  你乐观、洒脱、自信、进取,但有时也免不了感到困惑和迷惘。

  你初涉尘世,你风华正茂,你给大地以蓬勃的生机,你给宇宙以生命的涌动。

  你的生活是这样的色彩斑斓,处处都可以展示你的力与美的风采

  青春的梦

  青春的梦,

  像大海激起的浪花,那样美丽;

  像巴金笔下的日出,那样奇妙;

  像傍晚的火烧云,千变万化;

  像海滩上的贝壳,千奇百怪。

  青春的梦,

  她更像一道菜,色香味俱全,

  只有细细地品尝,才能知道它的美味

  (播放相关歌曲)

  青春ABC…(诗歌续写)

  A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B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C青春是一弯新月,是缺憾。青春总是不完满的。正因为不完满,就多了一份不同的体验,多了一种美好的希冀。

  D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

  E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实的花。

  F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

  G青春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朝气+勇气+灵气

  H青春是单杠,是运动。青春的第一标志是健康,而健康来自不懈的运动。

  ……

  2、关于青春的名句欣赏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流。——高尔基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苟安。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倒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古稀,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深植一片追求,只要你从天上,人间追求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追求消失,锐气如同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老矣。然坚持追求,你就有望在百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我们要知道,信心、爱、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能让枯枝长出鲜果,能让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探索,不倦的思索,不停的追求,这才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

  3、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内涵的?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

  青春不仅仅意味着秀丽的容颜、优雅的气质、和健美的身姿;它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青春是我们拥有克服困难和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是我们欣然接纳欢喜与忧愁,是我们能够尽情的享受人生竞争的种种乐趣。

  4、(教师进行归纳点评,结束教学)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决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青春永驻心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板书设计:

《【优】语文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1.本文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20xx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生命之杯》乐曲,喧染气氛,创设情境)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本文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全班交流。)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2.中国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中国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中国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练习

  写一个人的传记,有时需要叙述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个或几个生活片断,如《第一千个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试模仿《第一千个球》,用一两段文字,叙述对自己或他人影响深远的一两个生活片断。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

  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

  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感知全文: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1:这首词好像也在写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写作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乱石

  生4:惊涛

  生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久远的历史),再写赤壁(特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师:我们说,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我问,这首词的`上阙,作者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气势

  生3:气势宏伟

  生4:雄伟壮丽

  师: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师: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由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 (板书)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称呼为"周郎",这"郎"显得他特别年轻潇洒,不仅因为羡慕他年轻,而且还有更让他崇拜的呢

  四,鉴赏下阙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 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生:"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师:这句写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爱情甜蜜,婚姻美满。

  师:对。

  生2:写他潇洒。

  师:也不错。

  生3:写他年轻。

  师:也很有道理 (板书:年轻)

  师:还有哪方面的 找具体的语句。

  生: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师:这句在写什么

  生:写他有指挥军队,战胜曹军。

  师:指挥时,他的神态怎样

  生:"谈笑"。

  师:说明什么

  生:指挥若定,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师:想看看周瑜指挥大军和火烧赤壁的情景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瑜,体会周瑜的卓越才能。

  (播放《周瑜点将和火烧赤壁》)

  师:到这里,即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不仅浮现在作者眼前,也出现我们眼前。

  (板书:年轻 有为)

  师:这是作者在咏史。

  师:回顾历史,回到现实,作者却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画像,从这画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出示课件——画像)

  生1:郁闷

  生2:身体欠佳 (笑)

  师:也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

  (出示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的文字)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多情应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大都督,我一个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无成

  师:都有道理,是吗

  师:同学们,面对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无成,联系自己的政治处境,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师:同学们,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生:1,我认为,苏轼如此地执着,到头来也老大无功,壮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轻有为,功勋卓越,太伤感了。

  2,即使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这"大江"的"浪"淘尽,淹没了吗 所以说,"人生如梦",所以说有消极的意味。

  3,苏轼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豁达的,"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与明月吧",还是把这苦闷,这压抑寄情于这滚滚长的长江 ,高悬的明月吧!

  师:同学们,这首词虽有消极的意味与成分,但,它并没有影响全诗的格调与意境,这豪迈,雄壮的意境和略带消极(伤感)的情绪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同出一辙,两词都写到了长江,也发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都用酒表达了豁达的心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同样豪放的歌曲。

  (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提示学生关注歌词)

  (五)拓展训练:

  师:这豁达其实在苏轼其他的词都能表现出来,包括同一时期的作品,如:他在黄州的第四年写的《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有对快哉亭周围美丽环境和悠闲生活描写的基础上,他用"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作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

  (出示苏轼图像与《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六)课堂小结:

  师:好,到这里,我们的上课即将进入尾声,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让我了解了宋词另一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风格——雄壮,豪迈。

  生2:让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词人苏轼,尤其是他写这首词时壮志雄酬又不失豁达的胸襟,太让人感动了。

  生3: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生4:让我在课后会更深入地讲究宋词两派别的风格,也让我在今后的业余时间有方法去鉴赏宋词————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很有体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学生背诵全词,播放音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语文教案 篇3

  第 一 单 元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村晚无忧无虑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祖父的园子

  难忘童年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xx),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2.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胜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月是故乡明

  赞美月亮,思念故乡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

  (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

  (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3、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

  (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

  (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4、 交流。

  5、 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6、 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

  2、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 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

  (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

  2、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

  (媒体选项一)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 )。

  (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

  (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

  ▲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愉悦、快乐、享受……)

  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

  (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

  (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

  (媒体选项三)

  ▲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

  (2)理解“赏心悦目”。

  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

  (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著名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

  ▲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

  ▲读书丰富我的人生

  (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齐读第10节。

  课后小结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

  2、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2、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PHOTOSHOP、FLSH、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 有的……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课题3、荷花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①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②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③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的?(出幻灯

  网

  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①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出幻灯句)

  1、荷花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①给“冒出来”换个词。

  ②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③导读。(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揭示三幅图画)

  ①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②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③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出幻灯句,齐读)

  5、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①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②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③(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齐读第三句。

  ④导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①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②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①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②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荷花

  (清香)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活的画

  花:有的……有的……有的……

语文教案 篇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却不然。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否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学生理解起来是否就十分容易呢?我想到以前人教版教材中有篇《詹天佑》的课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时候,表面看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他们会很自然地以“代词法”将“否则”解释为“不然”。学生在说出这个答案以后,是否代表着他们已经完全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个词语了呢?从以往的教学来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我让学生说出“否则”(或者“不然”)在课文中的意思时,他们大多无所适从;让学生运用这个词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中,“否则”是以生字组成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我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更加注重了这个词语的教学。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否则”的语境是这样的:“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是这样教学这个词语的。

  像以前教学《詹天佑》一样,我先让学生对“否则”一词有个比较模糊的理解,这个层次的理解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或者联系语境,或者借助工具书,将“否则”解释为“不然”。我让学生以“不然”替代“否则”读读句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

  在精读课文的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否则”一词的环节。在和学生围绕“为什么要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时,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正面的阐述,但对于作者反面的论述,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会因为对“否则”这个词语不够透彻的理解而忽视。在这关节眼上,我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否则”。学生当然还是只能以“不然”来解释。我进一步问学生“不然”的意思,学生就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了。我指导学生理解“则”和“然”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句来说说“这样”是指怎样。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到了“这样”是指“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明白了“否则”是指“没有健康的身体”。联系具体的内容,学生透彻地理解了“否则”,同时对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方法也就有了感性认识。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结构提出了四个问题,因为结构相同,因此在设计“否则”一词教学的时候,当学习到第二问的时候,我安排了让学生用“否则”说话的环节。作者在说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他只从正面进行了阐述:“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读了这一段阐述以后,我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用“否则”说话。其他两问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词语运用的训练,另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对正反两方面阐述的说理方法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7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到来会使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因此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的困惑,处理不好这些矛盾,解除不了这些困惑,将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青春期,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呢?怎样才能使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呢?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一、青春的误区及其调适措施

  (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春期里我们喜爱谈论却又很难正确把握的一些话题,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1、在青春期里,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

  如:经常谈论和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经常谈论和猜疑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喜欢以各种方式逞强,表现自己的个性

  总觉得父母和老师太罗嗦,爱管闲事,总是和自己过不去

  总喜欢和“哥儿们”、“姐儿们”在一起,常常为“哥儿们”、“姐儿们”两肋插刀。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上述种种误区?

  该不该谈论我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

  (学生讨论)

  对于青春,我们充满了好奇,因此,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不应该的,这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教师举例说明)

  我们再来看看小刚的情况(学生看书)

  (讨论交流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真正的个性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也不是发型上的烫卷染色,更不是姿势上的千媚百态,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美丽和魅力,真正的'独立和长大应该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分清美丑,是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学会有效的保护自己,自觉地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应该如何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交往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团结合作的氛围。(教师举例说明)

  “哥儿们义气”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我们有些青少年同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又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和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老师和父母总爱和自己过不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其同接受成年人的正确教育对立起来。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还比较缺乏,虚心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连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都听不进去,我们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甚至会误入歧途。

  二、全面理解青春的内涵,让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

  1、关于青春的诗歌欣赏

  青春是花(诗歌)

  你的笑脸,是最美的花朵;

  你的声音,是最动听的乐曲;

  你的明眸,是闪烁的星星;

  你的微笑,能使人感到浓浓的春意;

  你的举止,使人觅得春的信息。

  春夏秋冬,你一年都是花季。

  好年华,好飘逸,好浪漫,好美丽。

  你真诚、热情、单纯、敏锐,但又免不了有点冲动和偏激;

  你乐观、洒脱、自信、进取,但有时也免不了感到困惑和迷惘。

  你初涉尘世,你风华正茂,你给大地以蓬勃的生机,你给宇宙以生命的涌动。

  你的生活是这样的色彩斑斓,处处都可以展示你的力与美的风采

  青春的梦

  青春的梦,

  像大海激起的浪花,那样美丽;

  像巴金笔下的日出,那样奇妙;

  像傍晚的火烧云,千变万化;

  像海滩上的贝壳,千奇百怪。

  青春的梦,

  她更像一道菜,色香味俱全,

  只有细细地品尝,才能知道它的美味

  (播放相关歌曲)

  青春ABC…(诗歌续写)

  A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B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C青春是一弯新月,是缺憾。青春总是不完满的。正因为不完满,就多了一份不同的体验,多了一种美好的希冀。

  D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

  E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实的花。

  F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

  G青春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朝气+勇气+灵气

  H青春是单杠,是运动。青春的第一标志是健康,而健康来自不懈的运动。

  ……

  2、关于青春的名句欣赏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流。——高尔基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苟安。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耳顺之年,则亦多见,倒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古稀,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深植一片追求,只要你从天上,人间追求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追求消失,锐气如同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老矣。然坚持追求,你就有望在百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我们要知道,信心、爱、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能让枯枝长出鲜果,能让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探索,不倦的思索,不停的追求,这才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

  3、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内涵的?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

  青春不仅仅意味着秀丽的容颜、优雅的气质、和健美的身姿;它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青春是我们拥有克服困难和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是我们欣然接纳欢喜与忧愁,是我们能够尽情的享受人生竞争的种种乐趣。

  4、(教师进行归纳点评,结束教学)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决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青春永驻心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