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9 15:28: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复韵母ai ei u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

  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韵母读音。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先来探望一些旧朋友——单韵母

  (逐一出示):ɑ i e u,复习,认读。

  (卡片组合)ɑi ei ui它们结成朋友,会怎样呢?

  3.引出: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

  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复韵母ɑi

  1.出示“ɑ”卡片和 “i”卡片

  2.引导: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 )

  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 ,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

  引导观察课文图片,明白a和i是挨在一起的。

  学生开火车式抽读

  4.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

  5.示范写法, 学生书空

  (二)学习复韵母ei

  1.右手出示“e”卡片,左手出示“i”卡片

  2.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 ,e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ei)

  小朋友砍木头,嘴里发出ei 的声音。

  4.编儿歌:e在前,i 在后,滑过来eieie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学习复韵母ui

  1.由“喂”的读音引出ui

  2.提问:怎样读ui?

  要先摆好u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u滑到i ,u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学生编儿歌

  u在前,i 在后,滑过来uiuiui

  4.板书ui : 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戴帽子游戏:课件出示ai ei ui的声调拼读。

  ai ei ui的声调帽都戴在谁的头上?

  2.引出规律,出示标调歌:有ɑ你可别放过,没有ɑ就找o e, iu并列标在后,声调千万别标错。

  3.齐读。

  四、汉字森林(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ai ei ui拼读

  2.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抽读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是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读会复韵母ai ei ui并听写。

  板书设计:

  复韵母

  ai ei ui

语文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世界无烟日》、《能源短缺体验日》两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已经知道设置特殊节日的意义,这时,恰逢植树节来临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知道植树种花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要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请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没有留住鸟儿?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留住鸟儿了?鸟儿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小朋友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样惊人的绿化规模同值树节是分不开的。

  4、教师请小朋友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表演:我爱花,我爱草

  请几名分别当花朵、小树和小草进行情境表演。

  四、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实践活动: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附:儿歌:留住鸟儿

  鸟儿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鸟儿,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鸟儿,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鸟儿,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鸟儿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鸟儿。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语文教案 篇3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关系到他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识字教学非常重要。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识字的能力差。如果让学生“玩”中识字,就能使孩子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在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交朋友,可以将生字亲切地称“娃娃”、“小客人”、“宝宝”等,识字成了交朋友、招待客人的过程。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便说:“读好了吗?生字宝宝等不及了,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组词练习时,说:“你们有这么多小伙伴,我一个人可孤单了,帮我找些朋友吧。”在创设的这种情景下,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他们既学习了生字,又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学得快乐,而且记得牢。

  二、变换形式,“玩”中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持久时间短。根据这一特征,要在创设的情景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能变换形式,“玩”中识字,就能提高效率。游戏是孩子们乐意为之的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变换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1、猜谜法。如学习“仍”、“卡”、“兔”时,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借一半,扔一半——仍;上不是,下不是——卡;兔子眼睛不见了——免。学生积极加入猜谜活动,并很快记住了生字。

  2、表演法。学习“蹭、撕”这样的动词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演示;学“看”这种会意字,“手放在目上为看”,并要学生用手做做动作,加以领会。表演使课堂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

  3、图示法。遇到象形字,用简笔划先画出象形字的图形,再过渡到字形。如“日、月、山、水、田、网、木”,先用图画表示,再引出生字;“马”以文中的小马图作参照物(解释各部代表马的什么部位,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把写成马)对于有些指示字、会意字,如:泪——目中流出的水为泪,林——双木便为林……在画图上添加笔划,或者图画与图画组合起来,这样又组成了新一类字,使学生通过画图知道这类字是两部分意思的组合。让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这样就能快速、准确、有兴趣地记住所要认识的字。

  4、儿歌法

  。“渴、喝”易混淆,编成儿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

  使学生记住“渴”是“

  氵”,“喝”是“口”。“碧”笔划多,学生难认难写,编成顺口溜“王姑娘、白姑娘,他么他们坐在一块石头上”,琅琅上口。学生根据顺口溜记得快,记得牢。

  5、实物法。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如学习“笋”、“辫”,出示实物。这样,学生记住了读音,也通过实物辨别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生字组词,可以用“找朋友”、“字开花”等方法;复习生字可以通过“夺红旗”、“摘苹果”、“送信”、“开火车”等方式。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游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去。

  三、开展接力,读写结合

  学生识字后,很容易忘记。为了加深记忆,可开展读写竞赛。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参加,由学生自愿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一本写字本。每天各小组让一名学生来写,从当天的生字中挑选一个组成词,用这个词写几句话。教师每天对写字本批改,择其亮点进行评赏。利用每周写字课,全班同学对这些写字本进行欣赏。小组中的每个人写完后,再接下去进行下一轮练习,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写字写话乐园。写字接力,学生在不光又一次识字、写字,还锻炼了造句写话的能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他们“玩”中识字,那么识字会成为一种回味无穷的乐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过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经历呢?

  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教师:没有也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学生:散步。

  教师:作者呢?

  学生:莫怀戚。

  教师:很好(板书题目、作者)。那么今天可不是我来上课,我们将有幸请到三位小老师,请他们来为我们解疑答惑,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那么有请我们的第一位小老师T。

  学生:热烈鼓掌

  小老师T:我们先进行第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预习单上的生字词,准备好了没有?

  学生:准备好了。

  (学生跟着小老师朗读)

  小老师T: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在这些词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来造一段话,准备1分钟时间?

  (思考1分钟)

  小老师T:好了,同学们应该都可以了,谁来?

  学生A:我用“煎熬”和“嫩芽”来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经过了冬天的煎熬,冒出来嫩芽。

  小老师T:很好,不错,请坐,还有谁来?

  学生B:我用“一霎时”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边玩耍,丢了一块石子进去,一霎时水波粼粼。

  教师:这个句子有点不通顺哦,最好说一霎时,整个湖面水波粼粼,这样更通顺些。

  小老师T:大家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学生C举手)好,你来回答。

  学生C:讲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师T:能不能讲具体一点呢?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示意学生C做下,让举手的学生D起来回答)

  学生D:本文主要讲“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两条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陆平坦,而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听从母亲选择了大路,而后来母亲因为儿子改变了想法而一家人选择了小路,最后到了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师T:非常好,大家说她概括的好不好?给他点掌声鼓励。

  学生:好(鼓掌)

  小老师T:好,那么大家能不能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也就是说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

  (讨论2分钟)

  小老师T:好了,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

  学生A: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师T:很好,请坐。但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表达的是尊老还是爱幼?

  学生:尊老。

  小老师T:对,这篇文章其实主要表达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常说的“百善以孝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T: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谢谢T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二位小老师Z同学,有请。

  小老师Z:(走上讲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请大家看预习单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题,请同学们先思考2分钟,可以小组互相交流,然后来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2分钟)

  小老师Z:好,谁先来?(学生E举手)好,你来。

  学生E:我觉得他们的家庭是温暖的,“我”是有责任心的……

  小老师Z:(打断)先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文章中有没有哪里体现出来呢?

  学生E: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从这里看出来,这个家庭很团结,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小老师Z:很好,那么“我”为什么是有责任心的呢?

  学生E:也是在第6段,接下来一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小老师Z:很好。

  教师:可能很多同学都体会不到,这么一件事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谁放在了心头?

  学生:母亲

  教师:很好,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的什么特点?

  学生:孝顺

  教师:非常好。(示意小老师继续)

  小老师Z:那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F:通情答理。

  学生G:慈爱

  小老师Z:都很对,那么从文章哪里能够看出来呢?

  学生G:从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然后改变了主意可以看出来母亲是一个疼爱孙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师Z:非常的好,请坐。这位母亲就是中国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师Z:那么还剩两个人物,“我”的妻子和儿子又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B:妻子很贤惠,儿子很听话。

  小老师Z:很好,那同样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证据呢?

  学生B:妻子贤惠是因为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老师Z:很好

  教师:还有吗?光听丈夫话就是贤惠吗?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闻不问,对丈夫言听计从,这也是贤惠吗?(学生笑)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师Z:(学生C举手)你来

  学生C:文章最后一段,我背起母亲,妻子也背起儿子,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妻子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请坐。

  小老师Z:来看一下老师的答案是不是和你们一样。(放幻灯片)

  小老师Z:看来同学们都概括的非常准确,那么我们就继续赏析第二部分内容,请大家看预习单。当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顺从了母亲而没有迁就儿子呢?

  小老师Z:谁来回答呢?

  学生B:“我”不选儿子是因为“我陪伴他的时间还长”。

  老师追问:你从文章那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B:文章第6段倒数第二句。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那么作者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学生B:……(思考,回答不出来,小老师A的提问太过笼统了)

  小老师:也就是说“我”陪伴母亲的时间怎么样?(意识到问题了)

  学生B:不多了

  小老师Z:很对,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B:孝敬父母,把尽孝道看的特别重。

  小老师Z:非常好,大家说他答的对不对?

  学生:对。

  小老师Z:掌声鼓励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

  (这时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的缘故,小老师没有按照准备时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我”把孝放第一位,而准备直接跳过去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时我只好插入。就势提问:“为什么大家赞同‘我’去尽一个儿子的本分,但‘我’同时也是一个爸爸啊,难道我就不要尽一个爸爸的本分了吗?”)

  (这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说错,也没有人举手了,整个课堂陷入了沉默。我有点后悔打断小老师的上课步骤。)

  小老师Z:请大家小组讨论3分钟。(随机应变,很好。)

  (小组讨论了3分钟)

  小老师Z: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C(举手)

  小老师Z:你来。

  学生C:我觉得文中的“我”认为孝顺母亲比疼爱儿子重要。

  (下面的同学就有不同意见了)

  小老师Z: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小组的看法。

  学生D:我觉得母亲和儿子对“我”来说一样重要,但因为选择大路可能对儿子来说只是少了一点玩耍的乐趣,而对于母亲则意味着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非常好,很准确,同学恍然大悟。)

  小老师Z: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小老师Z: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为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为儿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够满足她的事情一定会满足她。(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Z:(进一步导入下一个问题)好,那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我’迁就儿子选择小路,长此以往,试想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B: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儿子会被“我”宠坏。

  小老师Z:对,儿子这样会被“我”的娇惯而宠坏,那么母亲呢?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很好,请坐。

  学生E:会逐渐的不高兴。

  小老师Z:对啊,儿子久而久之会被宠坏,变得骄纵;而母亲虽不会计较太多,但毕竟还是不舒服。(打出幻灯片)所以这很明显的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对于一个家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时间花的多,有点着急了。)

  小老师Z:好,我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谢谢Z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现在我们请出最后一位小老师H同学继续给我们上课,有请。

  小老师H:(走上讲台)亲情是美好的,温馨的,能够让我们记住一辈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的这篇文章《三代》,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怎么样的一种亲情?请大家一起拿起书本有感情的来朗读一遍。

  (朗读,3分钟左右)

  教师:我发现刚才读的时候出现了几个错字,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是那两个字读错了?

  学生:(经过引导)脚踝、蹒跚。

  小老师H:(板书“踝“和“蹒”的拼音。)

  小老师H:好,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件事来表现亲情的?

  学生E:通过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来表现的。

  小老师H:很好,那么跟《散步》比较一下,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E: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师H:嗯,非常好,都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浓浓的亲情,这个在写作手法上叫做什么呢?

  学生:以小见大

  小老师H:非常好。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现在请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两个故事哪个更感动你呢?

  (小组讨论3分钟)

  小老师H:讨论结束,现在谁来谈一谈?

  学生F: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为什么呢?

  学生F:因为散步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却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觉得在遇到这样的事时,很多人都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很好,说的很精彩。还有谁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学生G:我觉得《三代》更好,正因为是下意识的反应才说明“我”把“我”的父亲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别的重要,才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不然一犹豫就不会这样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三代》更感动我。

  (学生自发鼓掌)

  小老师H: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

  教师:其实无论是《散步》还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过他们侧重的方面不同,《散步》侧重于“我” 对母亲的孝心,当母亲和儿子只能二选一时,“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母亲,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好,“我”意识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则侧重于“我”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就算牺牲“我”也要保护全家。总之两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好好体会。

  小老师H:我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很好,谢谢H同学,今天这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内容。好,同学们,现在请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着我们回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细的叮咛着我们一切小心?

  学生:是父母。

  教师:对,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学们,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一个和美的家庭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真正有很多收获,回到家里,能够多帮父母做点事情。谢谢大家。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㈠ 出示挂图,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春 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㈡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A、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五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

  D、三个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㈢ 总结

  1、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好听的歌曲、还有那么动人的故事,谢谢!”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大家齐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学生分析:学生都知道搭配的简易方法,而且很想动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数学原理,还得进一步学习新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老师想和家长们成为好朋友,新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2、老师随意与家长握手,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3、师:刚才老师已经与多少位家长握手了?(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也没记住呀?(太乱了)4、师:是呀,太乱了!老师也不知道握了几个了。下面老师要是再握一次手,你们说应该怎么做?(注意点什么?)5、学生说,教师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看来同学们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顺序。6、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你们刚才所说的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节课我们就用有顺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元旦到了,小红的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装,3件下装。(课件出示)

  提问:从上装和下装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生:5种、6种……)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3=6)():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1)改变条件: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板书:248

  4、测验证、发现规律。

  (1)再次改变条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36,248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证猜想。

  任务:请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3)反馈:

  师:你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略)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祝贺猜想正确。)

  [点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数学活动,并有理有据地表达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摆中感悟,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自己探究出一个规律:求两类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引出要搭配的服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播放课件情境图)

  (课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贝贝,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游乐园。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贝贝从衣柜里挑出了几件衣服。(课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师:这些衣服中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你来。

  生: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

  师:那是什么样的上装和什么样的下装?(引导学生说出颜色)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那么你想让贝贝怎样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课题。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师:从同学们的建议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把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贝贝自己选择,好吗?(好)

  二、自主探索,学习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动要求。

  师:请同学们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动手操作好吗?同桌两人合作,拿出信封里的学具,一个人摆,另一个人数,看看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动手操作。

  师:现在开始。

  3、学生汇报,到黑板摆一摆。

  (1)、请少于六种的小组展示。

  师:(拍三下)同学们摆完了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把刚才的学具收到信封里,比比哪组最快?12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给大家看?请到黑板摆一摆。你们一个摆,一个数,行吗?下面的同学请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是怎么摆的?和你们摆的一样吗?(对着摆的同学:)你们摆了几种?其他同学看清楚了吗?

  (2)、请六种的小组展示。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搭配》教学反思。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五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解密码锁问题、路线选择问题、拍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开密码门、选择路线、及拍照等五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搭配》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为之不断探索。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教学后记:

  从听写来看,同学们对本单元的字掌握的较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当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口技》教案02-27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