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关联词在词语中的作用,并会正确运用。
3积累名言警句。
4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新|课|标|第|一|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 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 富于想象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 (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头)”。“又”(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拟人写法的句子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句。
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娃娃”。
2、出示课题,学习“雪”,认识“雨”(雨字头),读准“雪”字的音。读题,注意“娃娃”的第二个“娃”读轻声。
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
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文边学字。方法:看拼音,读准音;读课文,想想字义。
四、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1、示卡读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着”。
2、读带读字、词:下雪啦、堆、抱走。
3、读准多音字“看”:找一找课文中“看”读什么?练习根据词语选读音:看见(kān kàn) 看着家(kān kàn)
4、分句读文,注意正音。
五、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他为什么高兴?
4、指导朗读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朗读,近乎叫喊,速度稍炔点。
5、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6、句式训练,出示:下雪啦 。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及新学的偏旁。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指导书写: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H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读,练习用“雪”口头扩词。
2、练习课后1:读一读,连一连。
3、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
1、自己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 么?
2、交流反馈。
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会怎么说?
4、读第2句话,练习用“谁干什么去”的句式说话。
5、引读第3句话,看投影片3。
6、指导朗读第2、3句话。第2句话要用天真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
7、试读第2、3句话。(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
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
2、讨论:雪娃娃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投影片2,说说雪在太阳照射下怎么样了?懂得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拟人写法)
4、指导朗读第4句。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话。
四、模仿录音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读生字、词。
3、启发学生记字形。
4、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字
语文教案 篇4
(一)解题,看图导入。
1卑迨榭翁猓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蓖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蔽颐翘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弊约撼錾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奔觳槭蹲趾投量挝那榭觥S蒙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弊远潦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笨赐枷胂笮〕氐拿谰埃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④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⑤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触景生情
①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②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真情表达
①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②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 修筑 垛子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智慧 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预设(1)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哪些文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让你体会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预设3、4)
预设(2)
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因为这长城就是劳动人民一点一点修筑的!还有那句话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引入预设3、4)
预设(3)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
师:多少块条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车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那他们是怎样把石头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读)
预设(4)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为什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年代久远)对啊!六百多年前,那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条件落后,这山更——险峻。任务却—重!(引入预设3)看————(引读)
在烈日炎炎下,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这些衣衫褴褛的人——
在饥肠辘辘中,是这些思乡心切的人——
3、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城砖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献血,这里面又充满着多少智慧,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带着你所有的联想所有的赞美,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齐读3段)。
4、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字透漏出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对,这是联想。是踏着方砖,扶着条石不由自主地与历史重逢。所以现在,你还认为长城仅仅是雄伟壮丽、高大坚固吗?此时此刻,长城不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长城它让你感觉————?
(长城,我为你——骄傲、自豪)
(四)赞美长城
1、师:是谁最初设计了长城,是谁一步步建筑了长城,是谁一次次守护了长城,又是谁在千百年后赞美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书中的那句话来评价长城?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你,连作者也这样说——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作者,全世界去过长城的人都想说——
师:是你们的朗读提醒了我,这句话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喊出来的——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学们,想再看看长城吗?(视频)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这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山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同学们,巨龙已经腾飞,必将在你们的欢呼声中飞得更高更远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齐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定义、解释、分项、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与叙述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介绍科学知识的写法。
2、理解平实性说明文准确、周密、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中先总说再分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定义、解释、分项、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与叙述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介绍科学知识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实性说明文准确、周密、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着火的树木温度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温度高,它们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更多的能量,这样,当消防指挥官面对着熊熊烈火担心不已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载着热红外波段传感器的卫星经过大兴安岭上空,传感器拍摄到大兴安岭周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影像,因为着火的森林在热红外波段比没着火的`森林辐射更多的电磁能量,在影像着火的森林就会显示出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更亮的浅色调。当影像经过处理,交到消防指挥官手里时,指挥官一看,图像上发亮的范围这么大,而消防队员只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点上,说明火情逼人,必须马上调遣更多的消防员到不同的地点参加灭火战斗。
二、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遥感技术的科技性说明文。它通俗的解释了什么是遥感技术,简要的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四个主要特点,具体的说明了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获得了驾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三、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和两个小标题所标明的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现代科技领域的新成就-遥感。
2、第二部分(第2-8段):说明遥感技术的特点。
第一层(2-3)说明遥感技术的性质,指出它能够“实现对各种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第二层(4-8)说明遥感技术的特点。
第三层(9-13)说明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这部分先概括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其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共有四十多个领域;其作用是能“及时地向国防和国民建设部门提供急需的图件和数据,使人们更全面的认识一些自然界的规律,获得驾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第二课时
一、概括本文的说明方法:
1、课文运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解释说明又称为作解释,也就是对事物作介绍、作解说。它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构造、功能、成因等,也可以用来解说事物的概念。它能使抽象的概念、深奥的专业术语等变的浅显易懂,通俗明白。
如课文在给“遥感”下定义后,紧接着用了一个长句来作解释:“它借助于专门的光学、电子学、、、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这个解释深入浅出地对定义中所说的“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和物质的映像作了具体的说明。又如“遥感技术的特点”中的第3自然段也运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的年代、运用的范围与作用,并概括说明了它的特点,为下文具体、详细地介绍做铺垫。
2、课文还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比较说明是在介绍某种事物时,用与它有联系的事物加一对照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说明可以突出事物的性质、特点,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课文在介绍遥感技术的探测原理时,把光学照相机与微波遥感器加以比较,突出了后者在天空被厚云层覆盖,或没有光照的夜晚,仍可探测到地面的目标的特点;在介绍遥感技术“快”的特点时,把用地球资源卫星测量同用航空摄影测量与实地测量加以比较,突出了遥感技术“快”的特点和“不仅能及时反映现象,还可用来对比分析环境的动态变化”的优势;在“区域分析”一段里,把墨西哥及英、美等国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勘察所用的时间和人力加以比较,充分说明了遥感技术的效率之高。
二、总结课文结构:
本文在结构上采取了“总-分”的写法,即先总说,后分说。先总说,就是先揭示说明的主旨,点出说明对象;后分说,就是从各个不同方面介绍说明对象。从全文看,第一部分是总说,第二、三部分是分说;而在第二、三部分中,也分别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6个生字;认识“皿”。
2.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盘”和“滋”。
3.能熟练地朗读全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重点和难点:
1.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尝、委、那、样”这四个生字;认识“皿”。
2.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李子核。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核(书空)
3.师:除了李子之外,还有哪些水果也是有核的呢?(交流)那么,我们平常吃这些有核的水果,要注意什么呢?有个叫万尼亚的孩子,从没有吃过李子,一天,妈妈买回了一些李子,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过渡:母亲买了万尼亚从没吃过的李子回来,他会怎么呢?
三、学习课文及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轻声自读,学习生字:算盘尝滋味
(2)看到母亲买回从没吃过的李子,万尼亚他想怎么样呢?
示句子:万尼亚从没吃过李于,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课文2—4小节。
(1)当父亲询问这件事时,大家都说没有吃过,万尼亚怎么说?
出示: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没有,我没吃过。”自读,学习生字:涨、那、样
(抽生读。)此时,万尼亚的脸为什么涨得像海虾那样红,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2)没有人承认吃了李子,那怎么办呢?听听父亲是怎么说的?
(3)听了父亲的话,万尼亚的脸色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句子: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边去了。”男女赛读,体会此时万尼亚的心情
(4)大家都笑了,可万尼亚却哭了,他为什么要哭呢?(5)有感情地朗读2—4小节
四、描一描,写一写
五、复习巩固
1.“摘李子”游戏,复习生字及词语。
2.小组分角色演一演。
六、师:学了课文,你想对万尼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