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要词句,体会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片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学们,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施光南。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喜爱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结识这位爱唱歌的男孩儿。
3.施光南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上做记号。
(3)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2)黑板出示读错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词。
(3)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从哪些阶段分别体现了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
(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
四、再读课文,自学感知
1.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施光南“爱”唱歌,“爱”音乐?
要求:(1)默读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2.班级内交流。
五、结合内容,思维拓展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与热爱,有了这份勤奋与努力。施光南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音乐家。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从施光南身上学到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
(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讨论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 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 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课外资料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儿童画(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校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究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多音多义字的不同用法,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词组、诗歌等,培养主动积累的习惯。
3.口语交际训练,展示自己的.特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字词,指名读。
2.同桌互读。
二、认读这些汉字,同桌互读,小组读。
三、认识多音字,填空。
1.自由读句子,试填空。
2.集体评议,相互订正。
都多音字 (都)喜欢打雪仗。
天((都)峰。
四、学习日积月累。
l.读一读读读记记。
2.指名读,正音。
3.领读。
4、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日积月累,培养主动积累的兴趣。
2.学习口语交际、展示台,进行口语交际,展示特长。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1.读句子,要求正确通顺。
2.根据句子的语气,填写标点符号。
3.认真读一读。
二、读儿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和重音。
4.说一说,读儿歌后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口语交际。
1.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简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光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
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
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按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 见过 钓鱼 鱼钩 鱼竿 泛起 涟漪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鱼饵 鲈鱼
2、指名朗读词语。
3、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学生齐读生词。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2、师: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3、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五、整体感知课文。
1、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低沉地 斩钉截铁地 语重心长地 意味深长地)
2、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5、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一到四小节。)
2、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晚上)
3)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早上)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5)指名有感情再读第一节。
6)齐读第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3)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4)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指名再读)
5)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指名再读)
6)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又一生读第三小节。)
3)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
4)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请该生继续往下读。)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2)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老师都要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7、深入学习。
1)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2)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3)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4)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5)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6)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7)学生交流。
8)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9)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指导理解5至13节,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汤姆是怎样钓鱼,这一节我们重点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课文5至12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描写汤姆、神态、动作的句子。例如,你们看这句话: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很惊讶)(欣喜若狂)
2、指名学生朗读5至12小节。
二、学习5至13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时,要指导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
2、(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不情愿、不高兴)
3、(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4、(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师插话) 师:汤姆为什么叹气呢?(汤姆很难过、很伤心。汤姆觉得很可惜。)
5、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三处。)
6、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句子。
8、师:“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9、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10、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遗憾、失望)(板书:万分遗憾失望)
11、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你们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
12、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13、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14、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5、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1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7、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18、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19、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
三、总结。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四、不止作业:
一、抄写词语。
2、 组词:
必( ) 钓( ) 未( ) 允( )
心( ) 钩( ) 末( ) 充( )
竿( ) 汤( )
杆( ) 场( )
秆( )
3、 造句:
允许——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事情说清楚等打电话的方法。接着,结合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借助不同话题,组织学生学习拨打邀请电话、请假电话及其他电话,意在使学生将所学的打电话技巧通过具体场景演示,运用于生活,并学会拨打各类电话。教学时,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重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难点)
课前准备
1.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师)
2.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方法。(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 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谜语,你们想听吗?
一个东西生得巧,
十个数字身上装,
有耳朵,有尾巴,
没鼻子,没眼睛。(打生活常见物)
生:手机、电话机……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采用谜语引入课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情景再现,学打电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铃铃铃……”,小明家的电话铃响了,他赶紧去接电话。噢!原来是好朋友芳芳,约他出去玩……(多媒体演示小明接到芳芳电话的情景。)
师:你们觉得芳芳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芳芳在打电话时没有礼貌,她没说“你好”。
师:是的,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电话接通要主动说你好!电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
生:芳芳在电话里没说让小明什么时候去哪儿去玩儿。小明怎么去呀?
师:你听得真认真。芳芳没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打电话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你是谁,你找谁,什么事。
师:那请你再看看课文插图,有位叫李中的同学给张阳打电话,(出示课文情境图。)结果是张阳妈妈接的电话。(播放电话录音。)(通过电话录音的示范,明确打电话的方法。)
师:录音里的电话内容怎么样?
生:电话接通时李中问好了,还说了谢谢。很有礼貌。
生:李中说了找谁,还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
师:打电话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我们掌握。(多媒体出示: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设计意图:一样的通话内容,不一样的通话对象,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总结出了打电话的方法。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打电话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设置场景,学打各类电话
1.生生互动,学习拨打邀请电话。
场景一
师: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来打打这个电话。
师:哪一对合作伙伴愿意来试一试?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对好朋友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1: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2:李中你好!我是张阳。
生1: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踢球,怎么样?
生2:好啊!
生1:那我们就明天上午8点在胜利公园的足球场见。
生2:好的,不见不散!
生1:一言为定,再见!
师:对照我们刚才学的打电话方法,说说他们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李中在打电话时先问好,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符合要求。
生:他们在电话里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约好了时间和见面的地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仔细。如果张阳有别的事想拒绝李中的邀请,该怎么说呢?(两名学生上前表演。)
生3: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4:你好,我是张阳。
生3:星期天你有时间吗?我想约你一起去踢足球。
生4:真是不好意思,周末我要随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
生3:哦,那好吧,祝你奶奶早日康复!我再约别的同学。
生4:谢谢,再见!
师:虽然张阳拒绝了李中的邀请,但李中很满意。因为张阳非常有礼貌。
2.师生互动,学生拨打请假电话。
场景二
(演示丽丽生病的情境。)
师: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上学,要向老师请假。可丽丽不会打电话,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1:能。
师:现在丽丽就是咱们班同学,她该怎样给班主任打电话,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
生2:说要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3:问问老师同不同意给假。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喂,你好!
生:你好!我是丽丽,是李老师吗?
师:丽丽,你好,我就是李老师。你找我有事吗?
生:李老师,我发烧了,想跟你请半天假,下午再去上课,行吗?
师:当然可以!那谁在家陪你啊?
生:我的妈妈在家陪我。
师:那你在家要注意多休息,别忘了按时吃药啊!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再见!
师:这个丽丽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当和长辈或老师打电话时最好用“您”。这样更能表示对老师或长辈的尊敬。
师: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当丽丽,谁再来打打这个请假的电话?
(师生表演通话。)
师:我们帮丽丽把电话打得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在生病或有事情时也能把电话打得清楚明白。请同学们都记住你们老师的电话号码。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给老师打电话。
3.创设火灾情境,拨打急救电话。
场景三
师:刚才我们试着打了邀请电话、请假电话,我们都能够做到说话有礼貌,把事情讲清楚。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电话,打起来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 (出示:110、119、120。)
师:你们知道这3个电话号码吗?什么时候打这些电话呢?
生:119是救火的电话,110是抓坏人的,120是救人的。
师:119是消防队,110是报警服务台,120是急救中心。
师:这3个号码不能随便拨打。只有发生了紧急情况时,我们才能拨打。而且拨打这样的电话是要有方法的。
师:看,出什么事了?(播放动画。)
生:着火了。
师:拨哪个电话?
生:快打119。
设计意图:学生从虚拟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生活。“丽丽打电话请假”这个“情境”来自生活。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模拟如何打常用的请假电话。尤其是师生互动,一起表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场景,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打电话,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紧密结合。
四、联系实际,在游戏中交际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而且喜欢上了打电话。别急,我们接下来就选择你喜欢的题目来和同桌练习打电话。
多媒体出示:1.忘了作业,打电话给好朋友询问。
2.爸爸出差了,打电话给爸爸。
3.奶奶身体不好 ,打电话问候奶奶。
4.有位叔叔打电话给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进行表演。(学生练习表演,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评价。)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填写手中的评价表格。
生1:我们要表演第四个场景,我来当打电话的叔叔,我的同桌来接我的电话。
生2: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生1:你好,小朋友,请问这是王主任家吗?能帮我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吗?
生2:叔叔,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家。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我转告他给您回电话。
生1:好的,我姓李,我的电话是……谢谢你,小朋友。再见!
生2:叔叔再见!
师:两位同学的.电话打完了,你能说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进行打电话表演,将所学的打电话方法运用于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内化所学的交际方法。
五、总结延伸,走进生活
师: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我们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送去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份春天般的温暖。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打电话,延伸口语交际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打电话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知识。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扫”。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谈话引入: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得到了很多启示。记得在《自然之道》中,由于人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导致成群幼龟受到伤害。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今天,大自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习略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2、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初读课文。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多音字(扫:sǎo打扫sào扫帚)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5、哪些段讲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结果却使森林遭了殃?哪些段讲这样做破坏了生态平衡,把森林给毁了?(1-3自然段4-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
(1)这是一个什么句?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异想天开”?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会被毁的。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郁郁葱葱生光秃秃)出示挂图
四、总结
1、读了《“打扫”森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发言)
(课文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些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林务官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
五、布置作业
抄写认读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
因灌木砍光杂草除尽好心
果害虫逞凶森林被毁坏事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板书: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黄 四 娘 家 / 花 / 满 蹊, 花
千 朵 万 朵 / 压 / 枝 低。 多
留 连 戏 蝶 / 时 时 / 舞, 花
自 在 娇 莺 / 恰 恰 / 啼。 香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板书: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 怜 / 屐 齿 / 印 苍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开。 失望
春 色 / 满 园 /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 出 / 墙 / 来。 惊喜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总评: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俺们应从同学实际动身,为他们发明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同学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俺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同学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