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17:01: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第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语文天地内容(板书:语文天地)

  二、练习第一题:学写字。

  1、指导写字

  出示投影:奶、候、常

  (1)指名认读。(学困生)

  这几个字应该怎么写?指名书空。(中等生)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这个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这几个字最后一笔分别是什么?(优等生)

  (3)想一想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小结: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三、练习第二题: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1、复习声母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2、认读下列字出示投影

  办法高兴喂牛野果事情

  (1)学生自读生字

  (2)自己练习给生字补上声母。

  (3)小组交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言)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拼读生字(中等生回答)

  5、全班集体朗读。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卡片,让学生回忆这些偏旁。(全班进行)

  2、以“ィ”为例,进行教学。

  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流,我们学过的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让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你能试着给写出带有其他偏旁的字吗?(全班进行)

  4、补充练习:

  教师说一个偏旁,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言,当学生提出没有学过的字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并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

  你还学过或认识哪些偏旁,你知道哪些字带有这样的偏旁吗?把它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四、五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二、三题。

  二、练习第四题: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

  1、教师出示词语投影

  时候伙伴打扰

  事情重要抚摸

  2、读课文《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中等生、学困生)

  3、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看看它们用在哪里。(全班进行)

  4、学生自己找词语。

  5、你能不能也像课文那样,自己再说一句话用上这个词语吗?(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对精彩的语句大力表扬。)

  6、你能不能把自己说的这个句子记录下来。

  五、练习第五题:小组讨论:我们长大了。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朗读学生说出的话,你认为从他们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们长大了吗?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互相讨论一下。(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优等生)

  4、反复朗读。(全班进行)

  5、你认为会做哪些事情说明你长大了?你们长大了吗?所以你会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中等生、优等生)

  六、作业:

  必作题:有感情地朗读《我们的节日》。

  选作题:你能不能把自己认为《我们长大了》应该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六、七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你一定和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好东西,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吗?当你喜欢时是不是也回家向爸爸妈妈要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出示投影一只漂亮的手表。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想要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做?(中等生回答)

  2、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指名学生朗读文章。(优等生回答)

  4、学生自己朗读文章,并说一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要这个漂亮的手表了?

  5、小组讨论、交流。

  6、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7、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准备怎么做?(让全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意识不到或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

  8、能够考虑到爸爸、**的难处或他们工作的辛苦,这也是长大了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长大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喜好,更能够考虑到别人的难处,处处替别人着想。

  三、练习第八题:读一读。

  1、说一说哪天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

  2、我们节日这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3、指名读一读《我们的节日》。

  4、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朗读。

  5、齐读。

  四、练习第八题:自查。

  1、看书,指名读自检的要求。(中等生)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检。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我们已经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了,下面你们自己把前几个单元看一看,你觉得自己在:认字、读书、造句、组词、拼音、背诗这几个方面能够的几朵小红花。如果这几个方面你做的都很好,请你奖给自己六朵小红花。

语文教案 篇2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特征的景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

  1、导入 :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 ,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

  ——完成《课课练》。

  ——熟练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美丽,能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收集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集中识字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工具书(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一幅秋景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努力使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读生字,能熟练地认读课文词语。

  2、教学难点:

  培养学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与读字看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多美啊!请大家听。

  (播放录音。)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屏幕展示两张秋景的图片。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择喜欢读的词语,看一看,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意思?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好伙伴交流一下。

  4、优秀生范读,教师指导,全班跟读,自我反馈。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请字典帮忙,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收集词语,办一个词库。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把今天学的自己认识的生字在作业本上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认识课文12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文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互相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谁更能干。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二、积累词语,自主识字

  1、能背课文中词语的小朋友自己还可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你所知道的词语。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白纸,自己想出一个积累词语的方法。

  (编字谜、成语接龙、查字典积累词语……)

  3、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评出最佳创作成就奖。

  三、读文感受秋天

  1、一起读课文。

  2、小组内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秋天。

  3、小组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各个生字。

  2、请各小组分析各个生字。

  (包括结构、字音、笔顺等。)

  3、小组长汇报组内有分歧的地方。

  4、逐个解决分歧。可以试着写一写。

  5、书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4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的>总结:刚才我们进行了条件的整理,可以把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摘录下来,也可以画线段图。如果用列表的方法,先把已知条件这样整理。

  教师>试题中两个表格的异同)

  师:其实,列表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把问题填进去。

  评析:在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徐老师再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不断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他们的数学认识与体验。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列表方法的理解,徐老师没有强调列表的重要性,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在摘录信息,制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在静态的思考中,学会合理选择信息,处理有效信息,最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列表法的优越性。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列表或用箭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示书上65页)

  学校图书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摞摞的字典,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你能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吗?你可以用列表法或者用箭头表示的方法来整理,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信息是已经直接告诉我们的?看这个图时,要特别注意些什么?有的同学还不知哪里入手,谁来当个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生:有一个本数是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师:是哪一个?(左边的)对,这个条件是隐藏的,先要找到。

  学生继续练习。

  师:讲评学生作业。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什么?(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列表和用箭头的表示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1)168÷6=28(毫米) 420÷28=15(本) 28×18=504(毫米)

  (2)168毫米→6本 420毫米→?本 ?毫米→28本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是先求什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解题,感觉怎么样?

  生:很清晰,列表后,一看就知道接下去求什么。

  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像一开始我们播放的录音。下课后,同桌可以商量什么时候用列表方法比较简单些。

  (机动练习)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最后一个环节计算一摞字典的高度,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始呼应,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评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课始,请学生观察情景图,描述问题与条件,加深了学生对事情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真正走进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教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合理调控,设计了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其间,徐老师不是靠语言的描述来突出教学重点,而是不着痕迹地让他们不断尝试、观察、比较,进而体会用列表法整理实际问题所提供信息的重要性。由此说明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度,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课末,老师又将生活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

  综观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合理地摘录信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合作、交流,并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短短40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副校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一些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

  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 学生补充,板书巩固。3分钟

  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 阅读感悟,自主研讨。15分钟

  提防 疟子 寒噤 吆喝 蹿 仄 飒飒 泅水

  2、解释词语:

  转弯抹角: 悠闲:

  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

  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学生口述,教师引导。5分钟)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示例: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行文思路。

  反复阅读感悟,理清思路。13分钟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9-54) 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的看病途中,由于老头子过分的自信, 导致大女孩受伤,老头子感到丢人,决定当着小女孩的面教训敌人,挽回面 子。 (开端、发展)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 由于老头子的过分的自信和自尊,导致大女孩受伤。 。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第三部分:(55-末尾) 写老头子用计谋通达了几十个日本鬼子,为大女孩报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 (高潮、结局)

  五、课堂小结:

  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口述,2分钟)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将故事内容复述整理在笔记上。

  B组(中等生):将故事内容复述整理在笔记上,字词小楷。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字词小楷,识记文学常识。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1.知识链接(见学案)

  2.导入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滩》、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让我们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

  3.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明确: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材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二层,写林黛玉见王熙风。

  7~11段是第三层,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四层,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4.研习课文,环境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 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 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明确: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现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资依恃那握有“万几震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第二课时

  1. 导入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分析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2. 研习课文,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研读课文,欣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落实本课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可用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一)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 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盲人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二)王熙凤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②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③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出她在府上的权势。

  小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三)贾宝玉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黛玉先听王夫人诉说,再想起母亲的话,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些贬斥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②宝玉的出场与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西江月》的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小结: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3. 小结

  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4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探,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了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九、作业:练习册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板书设计:(见上)

  八、作业: 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母亲的生日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弄清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体会当时”我“的感情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你知道每年的`哪天是母亲节吗?你为母亲过过节日吗?是怎样过的呢?一般来说,送鲜花给最亲爱的人,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本课文的题目是《一束鲜花》,我们看看这束鲜花是送给谁的?又是怎样送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概要

  1、根据意思,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根据意思,合并自然段,便于读懂课文。

  2、把你不理解的语句用”--“线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录音)

  1、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老师:失望的意思是:希望落了空。母亲希望儿子顺路经过这里,见见面。可是,儿子和朋友约好见面的时间,不能来,母亲很失望。尽管这样,母亲还是祝儿子一路顺风,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2、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第六至第十二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同学们讲得挺好。这部分主要讲:他开车要上高速公路了,突然想起母亲的生日,又知道母亲喜欢鲜花。因此,绕回一段路,打算买鲜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去。说明他还是孝敬母亲的。他也肯于帮助别人,为小男孩补足了花款。

  3、看课文插图,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至第十六自然段)(出图片)

  老师讲:看图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请同学们看图时,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不错。再想一想那个小男孩在墓前向”我“挥手时,”我“可能想了些什么?

  老师: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母亲生日那天,做晚辈的有所表示是对的。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母亲听了也会高兴的。牢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文中的”我“,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花到决定亲自给母亲送鲜花的感情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四板书设计

  一束鲜花

  我给母亲打电话小男孩买玫瑰

  写地址请人送变化摊放墓碑

  掉车头亲自送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说说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

  2、填空

  顺:()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久:()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拿:()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