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9 07:07: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4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实用【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教师引入: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

  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从行文特点来看,《滕王阁序》又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B、知背景、作者: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C、再读课文,力求读准::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结构: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布置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思路,熟读和背诵全文,并依据注释先自译课文(课后继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4.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准备:

  筷子、生字卡、录音机、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激趣。

  1.出示筷子,让学生分组先试着折断一根,再将四双筷子捆扎在一起让学生折断。

  2.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师述: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一根筷子折断,可是都没有把捆扎在一起的四双筷子折断,大家开动脑筋分析了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我们实验相似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长(zhǎng)老折(zhé)断搀(chān)扶

  3.同桌互相读,互相检查。

  4.小组中分段读。

  5.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课文讲农夫的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找出生字词,自由识记。

  2.认读生字词,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识记生字字形。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

  尤—忧 快—筷 弟—递 困—捆 张—涨

  (2)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忆:

  优—忧

  4.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将它们添加到“我的词语库”中。

  5.指导书写会写字:忧、筷、递、折、绳、捆。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农夫请教长老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他们的父亲为什么很伤脑筋?“此”是指什么?(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互不相让:兄弟之间谁都不谦让。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解决。开交:解决,结束。交:纠缠、相错。

  (2)老父亲为什么日夜担忧?“这事”指什么事?(八个儿子自己只顾自己,像一盘散沙。)老父亲担忧什么?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齐读。

  三、理解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2.交流讨论。

  (1)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折筷子。)

  (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

  (3)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4)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

  (5)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画记有关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

  3.齐读。

  4.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四、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儿子们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创作《团结的力量》的下篇并讲给大家听。想象: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力量大,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团结的力量》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成语或格言,和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唱一唱。播放VCD《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跟唱。

  这首歌我们唱了好多年,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每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都会想些什么?

  生谈感受。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题目代换:

  这篇文章比较长,通过我们预习课文,你觉得文章还可以用什么题目来代换?

  探讨结果:《我和爸爸》、《爱花的爸爸》、《父爱》……

  2、解释课题:

  同学们代换了这么多题目,那作者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课题?

  探讨结果:

  ⑴ 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败落。

  ⑵ 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败落,爸爸离开人世。

  3、略谈感受:

  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你最初读完课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意见结果可能是感动、同情、敬佩等,要求说明原由。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最感动的地方:

  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是饱含激情地读完这篇文章,你能否把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⑴ 自己练读。

  ⑵ 抽生单独读。

  2、师生品读爸爸逼我上学的部分:

  ⑴ 我与爸爸的故事中,哪一件事写的最详细,对我影响最大?

  明确:爸爸逼我上学。

  让我们跟随英子的回忆,一起回到六年前,来亲身感受一下英子被迫上学的经历。以读为主。

  ① 生自己朗读。

  ② 选优秀选手,分角色朗读。

  ③ 小组扮演爸爸和英子,分角色朗读。

  ⑵ 从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讨结果:爸爸对我要求严格,但严中有爱。

  3、品读爸爸去世一部分:

  ⑴ 英子就是在爸爸的这种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长大了?

  明确:面对爸爸的死亡,英子表现出的是从容、镇定。

  我们集体来欣赏,以读为主:

  ① 师范读。

  ② 生分角色读。

  ③ 男生扮老高,女生扮英子齐读。

  ⑵ 从英子和爸爸感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对英子的爱除了严格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成分?生到黑板归纳。

  殷切的希望、温暖的'关怀、热情的鼓励……

  ⑶ 看了同学们的归纳,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他的沉稳与厚重!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那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表达你对父爱的理解吗?

  父爱如海……父爱如春风……如细雨……如阳光……

  三、拓展总结

  1、是呀,父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严厉的,有时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最终他是爱我们的,你和你的父亲之间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

  生交流故事。

  2、在爸爸花儿落了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子长大了,成熟了,假设英子一口气跑到医院,而爸爸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能模仿英子的口吻对死去的爸爸说说话吗?

  生写作,并伴随音乐交流。

  3、整篇文章跌宕起伏,一直是在不断回忆中调整心态,释放情感的,一会儿写现在的事,一会儿写过去的事,这种写法叫插叙。

  4、在我们这堂课中,有一个环节也属于插叙,是哪个环节?

  讲我与爸爸的故事一环节。

  尾声:今天的文章让我们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用心声来唱一唱:世上还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改唱《世上还有爸爸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2.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把实验经过写下来。

  教学难点:注意实验经过要分层写,揭示小实验科学的道理。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烧纸船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2.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说说烧纸船小实验的经过。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今天作文课我们将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烧纸船。

  (2)质疑:读了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出示:有条理地具体地说一说、写一写科学小实验,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演示实验,揭示科学道理。

  (1)学生默读第二部分,明确观察小实验的要求。

  (2)出示第1个思考题:老师做的是一个什么小实验?实验前做了哪些准备?

  老师分别摆上实验器材,请学生一一描述。(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量词)

  (3)出示第2个思考题:实验分几步?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

  教师按照实验步骤一一做具体演示。

  ①架好三角架,三角架上放上纸船,在纸船内倒满清水。

  ②酒精灯放置于纸船下面,然后点燃酒精灯。

  ③让学生观察纸船的变化,纸船有没有被烧掉。

  第三步时,教师创设情境:当纸船烧至3-4分钟时,请学生上台用手试温,然后等水快沸时,再请学生上台试温。引导学生观察上台试温同学的神情、动作、语言。

  (4)出示第3个思考题: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

  突破难点:先让学生说,当学生表达不能到位时,教师作必要的讲解。

  3.口述实验经过。

  (1)回忆实验演示的经过。(教师可以重现实验演示动作)

  (2)说说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四人小组讨论) (注意抓住实验时的一系列动作词)

  (3)学生自由练说实验经过。

  (4)指名说,评议。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烧纸船小实验的经过。

  2.文章初步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二)教学过程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导当堂书面作文。

  (1)再读观察小实验的.3个思考题,教师点拨:一个思考题的内容可以写一段,开头先交待实验前的准备;然后写实验的经过,注意要把实验分几步写具体,并能抓住实验时的一系列动作来写;最后揭示小实验告诉人们的一个科学道理。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对困难生加以个别指导。

  3.交流、讲评。

  (1)定稿后,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读后评议。

  (2)各自修改作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