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
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①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
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
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
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朗读。
(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
(3)理解“镶嵌”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西湖的美。
3、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堤”。强调读音,理解意思。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
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
学习“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小节
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
出示填空: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另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春天,两堤上(),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同桌讨论交流。
齐读该段。
2、学习第四、五小节
(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条堤说一说:
A.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理解什么是桃红柳绿,并用桃红柳绿来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锦”,注意是前鼻音。
看图理解锦带的意思,朗读出白堤静态的色彩美。(挑战读,齐读)
B.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春天的早晨,在苏
堤上漫步,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感受苏堤动态的朦胧美。
自己也试着朗读一下句子。
学习生字“绽”:不能读成“定”。理解绽开的意思,即绽放。
男女生比赛朗读。
(3):如今正是初春时节,西湖苏堤、白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花。在这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苏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4)齐读第四、五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游玩了苏、白二堤,西湖美景也不容错过。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细细品读第二小节。
要求:1、用“”划出你觉得景色美的句子。
2、学习其中的生字
3、说说喜欢的理由。
按照“读句子——学生字——说理由——解答不理解的地方——再读句子”的顺序学习第二小节。
五个生字:叠:下面不是“宜”。
峦:纠正读音。上面不是“亦”。
优:组词。提醒不要多加一撇。
掠:理解什么是掠过。换部首扩词。
硕:理解硕大。组词。
疑惑:为什么会一山浓,一山淡?
究竟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2)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
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听吗?同桌试着背背。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
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请你当个小导游,把它介绍好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
五、课文
读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天堂吧!
(学生齐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12西湖名堤
苏堤白堤
(苏东坡)(白居易)
教学反思:
《西湖名堤》是一写景的.课文。文章第二节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文字特别细腻优美,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步是学生边看西湖画面边听老师范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步是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读通课文,理清章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第三步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初步学会带着欣赏的角度去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步是在齐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目的是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内化。这一节所花时间较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略显稚气的朗读也称得上有声有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折有横折、竖折的写法。
2.比较两种折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的写法。
3.学习书写这两种折的几个字。
教学重点:
1.比较两种折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的写法。
2.学习书写这两种折的几个字,注意运笔方法及间架结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横折、竖折的写法
横折的写法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竖折的写法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二、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
田、目、山、画、回、出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田:里面是先横后竖,最后封口,注意横折需顿笔。
目:横短竖长,里面的横靠左边写。
山:第一笔是竖,稍微长点。
出:第一笔是竖。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学习布娃娃礼貌待人,小狗有错就改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布娃娃态度的变化与小狗行为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听写生字。
2、指名轮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1、出示灯片,指名读文。
(1)理解:“你怎么随便就进来了?”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初步认识问句。感知“随便”这个词的意思。
提问:布娃娃为什么说小狗是随便进来的?
学习用“随便”说一句话。
(1)想一想:小狗为什么会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马上离开”?小狗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小狗知错后悔的心情。
(2)跟录音小声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拓展延伸:想像小狗在布娃娃家怎么做客。
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
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
星系 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
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彗核 离地球1光年 由远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
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董荐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2、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训练学生运用如果就、宁可也的句式和课文中的词语说话、写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课文5-7节。
三、教学准备:(1)放像机 (2)彩电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根据意思听定词语。(坚毅、眺望、嘹亮、恳切)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段让我们带着仇恨,坚决的语气齐读第二段。
3、那么董荐瑞是怎样逼近暗堡,炸毁暗堡的,我们用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董荐瑞的精神;通过读和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第三段
1、自由读5、6两节:①用 划找描写战斗环境的句子;
②从这些战斗环境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在这样一个抢林弹雨,生命危险的战斗环境中,董荐瑞是怎样冲向暗堡的呢?用划出描写董荐瑞冲向暗堡动作的词语。
3、从这些动词中可以体会到董荐瑞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引读第6节。
师:敌人看到抱着炸药包猛冲而来的董荐瑞,内心感到无比害怕,知道自己末日来临了,但是,他们还要垂死挣扎。
生接读: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全是血。
师:血,更加激起了董荐瑞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这时候,他只有一个信念,冲上去炸掉它。
生接读: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荐瑞扫射猛冲到桥下。
(三)学第四段
1、董荐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桥下,出现了这最壮丽的一幕,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七节。
思考: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播放枪林弹雨的录音)
2、万分紧急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万分紧急指出什么?
3、这时候董荐瑞是怎样想的呢?出示练习题,见作业 练习(二)
4、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舍身炸暗堡这部分内容,体会董荐瑞的哪些动作、态和话语最使人感动?(用标明)板书见后
5、那么炸毁暗堡这一段该怎么读呢?板书:稍快、沉缓、有力。
(四)录像激情,训练读写。
1、学生观看董荐瑞舍身炸暗堡的录像片。
2、看了录像,有什么感想,把激动的心里话说给董荐瑞叔叔听。
3、学生做作业
(三)。
4、反馈矫正。
5、全体起立配音朗读第七节。
语文教案 篇7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1-2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秋游》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