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4 07:36: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13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体会重点词语的过程中体验哪吒正义凛然、不畏强暴、勇战邪恶的精神风貌。

  3、学会借助重点词语搭建的`骨架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

  如何把故事讲生动;

  教学策略:

  一、复习词语:

  1、读题定标:继续讲故事。

  2、听写:兴风作浪、滔天巨浪

  3、朗读:比较异同

  二、以词带面,朗读感悟哪吒形象。

  (一)“兴风作浪”和“滔天巨浪”:

  1、默读课文,用横线把带有“兴风作浪”和“滔天巨浪”的句子画下来再把句子放到段落中去读,看看你能读出些什么来。2分钟

  2、交流:

  (二)乾坤圈、混天绫(5分钟)

  1、自读:请你默读3、4两节,看看你能不能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来。

  2、交流:

  (三):乾坤圈

  1、交流读出的词语,通过文字解释。

  2、板书:一闪,一下。(扔:一个动作带过)

  3、分工朗读,感受“一闪”“一下”的威力。

  (四):混天绫

  1、读出一个词。

  2、用带一字的词来解释,通过“一纵身、一团团火”的对比感受哪吒本领大

  3、读出混天绫的威力

  三、熟读中借助提纲讲述故事

  (一)列提纲:

  (1)列提纲

  (2)提取复述关键词:

  (3)理清层次:

  (二)讲故事比赛

  第一轮:讲正确

  第二轮:讲生动

  换位体验,把“哪吒”替换成“我”,练习,指名讲述,把词语全部擦掉。

  (三)激起课外阅读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 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坚毅和勤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菜园吗?你见到的菜园是什么样的?

  2、我也曾看过无数的菜园,但其中有一个菜园让我至今难忘。你们想跟我一块去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踏上新修的公路,一直往大山里走。走呀走呀,绕过无数荒凉的大山,抬起头来,就能远远地看见那菜园了。(出示句子)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a大家静静的望,望见一个怎样的菜园了?还望见了什么?

  (结合理解“翡翠”,感受菜园绿得可爱,绿得通透;知道菜园建在一块荒山上)

  3、让我们走近它,细细的观察它的样子(出示句子)

  “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标上小节号。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检查

  1、师:我们来读读新词

  2、课文讲了父亲开垦菜园的事。写父亲开垦菜园的是2——10节。

  3、这部分中有两句话,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

  课件出示两句话。

  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点贫瘠出现 可怖的岩石 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出现图片1我们认识一下这一块贫瘠的土地。读句子。

  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

  贫瘠—?—“碧绿的翡翠”

  (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四、学习课文(2--10节)

  快速浏览课文2——10节,根据 “开地”“填石”“肥土”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层次。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 )这一部分。

  1、划出这部分中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2、划出这部分中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3、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4、我们小组推选( )代表发言。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去了解这位不寻常的父亲。

  开地:

  1全家人都投去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

  2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3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板书:

  开地 从早到晚

  师读困难的句子,你们读父亲的决心。

  填石:

  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个了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环境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鹅真心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天鹅图片及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儿见过?什么样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你们现在想见一见吗?

  (设计意图:以天鹅为话题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对天鹅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天鹅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两只天鹅,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什么样的天鹅”吗? (出示:( )的天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天鹅有更形象和客观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天鹅是怎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指生回答,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出示课件(天鹅在湖面抖翅膀、找东西吃):认真观察图中的天鹅,你能找出哪只是“抖着翅膀欢快地叫着”的天鹅吗?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做抖这个动作的天鹅以理解“抖”这个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理解“抖”这个词,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谁能像图中的天鹅一样做做动作?指生做动作表演,其他学生也可跟着做。

  (设计意图: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做动作演一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对“抖”的理解,使“抖”这个词更生动更形象了。)

  ③听声音想象:这只天鹅抖着翅膀还在欢快地叫着,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天鹅的高兴。)

  (设计意图:听着天鹅欢快地叫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天鹅的高兴,促进学生更好的读出天鹅高兴的语气。)

  4.同样让学生到图中找到“伸到水里找东西吃”的天鹅,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天鹅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扩展知识,使学生对天鹅有进一步的了解。)

  5.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

  6.看视频(天鹅在水上展翅飞跑):天鹅们在水上跑来跑去,多高兴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真实、直观、生动等多种优势,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天鹅高兴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发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边放课件边叙说:天鹅们一会儿在水上跑来跑去,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又到岸边去走一走,时间过的真快,太阳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天鹅的身上,吃饱了的天鹅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天鹅的美丽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欣赏天鹅的同时感受到时间流过的过程,为后边课文理解孩子喜欢天鹅做好铺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便读边思考问题。

  2.指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看课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岸边散步)

  第二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水上轻轻地滑行)

  ②问:你们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设计意图: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在这个观察与感悟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借助图片信息自读自悟的能力。)

  ③对比两幅图理解:为什么说“那些滑行的天鹅如同一只只美丽的小帆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两幅图的直观对比,使学生非常形象的认识到天鹅与小帆船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白为什么说天鹅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看课件(缺少词语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词语填上。

  (设计意图:加深对“躲”、“悄悄”、“尊贵”词语的感悟,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和下面的质疑做好铺垫。)

  3.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躲”在芦苇丛中?为什么要“悄悄地看着”? 为什么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学生解疑,从中感受孩子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1.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3. 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读能力。)

  四、作业:搜集有关天鹅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到一个平凡但感人的故事,体会娃丽冒雪送信的背后所蕴含的责任感,从中获得成长。

  2、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本课,抓住课文核心内容,理解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感受其中的道理并深化理解。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了解信箱的功能和邮递员的职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信箱的作用吗?今天我们所学的“信箱”却有点特殊,里面有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感知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

  2、解读不易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疑问。

  3、全班交流。

  三、理解

  1、你最被哪一部分的文章所感动?(第三部分或第四部分)为什么?

  2、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请读出你的感受,抽读课文,进行评价,尝试角色扮演。

  4、娃丽只是给石铁潘诺夫一家送去了一封信吗?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请学生读出信的内容。

  6、为什么爸爸要让娃丽和哥哥轮流管理信箱?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向娃丽学习。)

  四、拓展

  1、你认为“信箱”里都装着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分享身边的“有责任心”的人或事,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影子“就象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两种笔画,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关于影子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具准备:

  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就是老师说到哪里,你的手就指到哪里,看谁耳朵听的清,动作作的又快又准。现在开始。教师说口令:摸摸左脸,摸摸右脸,揪揪左耳朵,揪揪右耳朵,跺跺左脚,跺跺右脚,指指前边,指指后边,向前弯弯腰,向后弯弯腰。和左边的同学拉拉手,和右边的同学拉拉手。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左右前后分别是谁?

  3、你知道吗?有一个好朋友天天跟着你,只有在有太阳或者有灯光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知道他是谁吗?

  4、板书课题:影子,指导读准字音,认准“影”。

  二、小组合作,朗读韵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合作读书,评议字音,互相帮助,读好韵文,教师巡视,及时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首先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如:“前后、跟着我、小黑狗、朋友、它们、常常”;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范读: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我也想读,让我读一遍好吗?(教师读时注意读好节奏及字音)

  5、小组再次合作读书,并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参加全班的比赛。教师公开取胜秘诀:一是字音要准确,二是声音响亮,三是带上动作。

  6、全班比赛。第一轮个人比,第二轮,以小组为单位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三、认识生字。

  1、圈出生字,自己读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认字情况,一人当老师,另一人当学生,然后交换。

  3、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及时指导记忆。

  4、区分“他、她、它”(喊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黑板上再画上一只小猪和一棵小树,问学生,该用哪个ta,讨论,为什么?)

  四、在大屏幕前玩手影的.游戏,指名做各种造型让其他同学猜。

  五、作业: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踩影子的游戏,观察,什么时候影子在前,什么时候影子在后,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什么时候有两个影子,三个影子,四个影子?

  评析:这节课的设计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用游戏导入。幼儿的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在幼儿园被采用的多,低年级孩子小,与幼儿比较接近,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注意幼小衔接,让学生多玩游戏,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这一节课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玩游戏,这样做,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爱上了语文课。二是采用了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学习或同桌二人学习中读课文,认生字,既培养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又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展示了自己,在互帮互学中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d、t、n、l,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辅导学生学会声母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与带调拼读音节。

  3.引导学生会读儿歌。认识“大、乐、我”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及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音节卡片,“苹果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谈话激趣:孩子们,今天有几个大家都熟悉的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课件出示ɑ、b、e、m、f、o、u、l、p、ü)谁能准确地读出它们的名字?

  2.还有谁能找出这些字母里的声母来?

  3.我们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声母的?(唱儿歌)

  4.齐唱儿歌。

  5.导入新课:今天教师再介绍几个声母朋友给大家认识好不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看图说话学拼音4”。

  二、学习新课

  一)看图进入情景,练习说话,引出并学习 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

  1.同学们请随老师到动物园去找新朋友吧。(课件出示书中情景图)。

  2.一走进动物园的门口,你见到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一至三名学生说话,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课件闪出dǎbǎ)。

  3.你喜欢这些小熊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熊很遵守纪律。

  4.你会排队吗?在什么时候?

  5.“dǎbǎ”这两个音节里哪个声母是我们的新朋友?引出并学习“d”。

  师讲发音方法、范读、指读、齐读。

  6.参观了小熊打靶,我们又去看看别的动物在干什么好吗?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参观动物园。边参观边小声地跟身边的同学说说你看见了谁在干什么,还遇到了哪些新的声母朋友。

  7.学生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相机引导学生认读t、n、l三个声母。

  二)记忆d、t、n、l的形。

  1.孩子们,刚才我们学会了这几个声母的读音,现在我们来想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2.先请看一幅图(课件出示课本第13页第一幅图)。你觉得这幅图跟哪个声母朋友很像?

  3.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d”,它跟我们学过的哪个声母相似?

  4.谁能编出一句顺口溜来记住“d”(左下半圆ddd)

  5.另外的三个声母t、n、l你们又用什么办法来记?

  6.请打开课本第13页,看看书中的图,回忆一下学过的声母,想一想,把你的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老师。

  7.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书中插图,引导学生编出顺口溜(伞把向下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棍子lll)。

  8.轻松一下。请把你们刚才编的顺口溜编进儿歌里,同桌间唱一唱,夸一夸。

  9.站起来齐唱儿歌。

  三)指导书写

  1.我们来写写这四个声母。

  2.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老师示范写)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写d、t、n、l的(抽生名答一个)。

  3.谁能把这四个声母正确地写在四线格里?注意:写字时姿势要正确(四个声母各写一个)。

  四)指导拼读

  1.同学们学会了声母d、t、n、l。下面让我们来做拼读练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拼读口诀,叫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出示小熊打靶图)小熊打靶的`“dǎ”,这个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怎样拼?(示卡片)

  指说、拼,领拼。

  3.谁能用dǎ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4.d和ɑ相拼的另外三个声调谁会拼。(指拼、齐拼)

  5.声母d还喜欢跟其它韵母交朋友,看谁会拼,(指拼、领拼de、di、du)。

  6.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出示塔)“tǎ”这个音节谁能来说一说,拼一拼。

  7.请用“tǎ”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8.t和ɑ相拼的另外三个声调谁会拼?(指拼、开火车拼)。

  9.声母t还想多交几个韵母朋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中完成te、ti、tu的拼读练习。

  10.用同样的方法指导拼读“ná”、“lǎ”。

  11.声母n和l还和其它韵母交上朋友,我把它们的音节挂在了苹果树上,请同学们练习拼一拼。

  1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请一些同学上来摘下你拼读得最好的音节,大声地教大家读。小老师当得好的,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你。

  通过游戏完成ni、nu、nü、li、lu、lü、le的拼读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接顺口溜,看谁接得又快又准。

  左下半圆,右下半圆。

  一个门洞,两个门洞。

  伞柄向上,伞柄向下。

  2.连线题:

  练习拼读:nù、nǚ、lù、lǘ、dǎ、dú、tǎ、tù。

  四、总结

  汉语拼音可以帮助我们拼读好多好多的音节,以后还能帮我们认识所有的汉字呢。所以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跟汉语拼音做好朋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一课时复习巩固声母d、t、n、l及其音节,认读“大、乐、我”三个生字。)

  二、巩固声母d、t、n、l及其音节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朋友,请大家读一读(d、t、n、l)。

  2.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图里,看看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

  三、指导书d、t、n、l

  四、练习拼读音节

  (出示课本13页中部音节)请同学读一读。

  五、读儿歌,学习会认字

  1.读同学们用手指着,看着音节自己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看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啦。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全班边读边表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春草

  (4)春花

  (5)春风

  (6)春雨

  (7)迎春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歌曲《童年》,师生同唱。

  2、师: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你此时想到了些什么?

  生1:我想到了冬天堆雪人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跟同学玩游戏的时光。

  3、师总结:是啊,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童年的水墨画>:

  组诗,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我们来诵诗。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下面我们就来诵诗。

  1、找学生表演朗诵。

  2、在课外,你还搜集了哪些儿童诗?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3、老师也搜集了不少儿童诗,并选了其中三首,让我们一起来赏读。

  4、请大家先自己默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工具

  1.磁带;

  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找几首儿歌读一读;

  4.了解《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1)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形式鉴赏,模仿习作

  1.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2.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3.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组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1、内容:

  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

  鱼上钩的一刹那,先前的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

  2、特点:

  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动静结合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比喻

  3、主题: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3、适时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与本单元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揠苗助长的事。

  2、寓言PPT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2、学生各抒己见。

  3、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抽读。字理学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巴望 筋疲力尽 白费 一大截 纳闷 兴致勃勃

  (3)分组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三、师生对话,感悟寓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去理解的?

  (2)“巴望”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2、默读二、三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读懂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6)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假如你是儿子,你对父亲说……假如你是农夫,你会这样长叹……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写寓言。

  2、抄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和课文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 往上拔 / 禾苗都枯死了

  想法对 做法错 结果坏

  想法再好,不按照规律办事,结果会坏事

  揠苗助长(课文)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目标】

  1.会书写“凑、沾、形、纤”4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描写燕子的语句。

  3能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学习第4-5自然段,能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描写燕子的语句。

  【教学难点】

  学习第4-5自然段,能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晰脉络

  1、复习背诵:“春光燕子图”(第2自然段)

  2、导入新课:走进“燕子飞行图”。

  二、品读词句,想象画面

  (一)体会燕子飞行美

  1、边听老师范读第4自然段,边想象燕子飞行的`画面。

  2、理解词语,体会飞行。

  (1)查字典理解“横掠”,体会燕子飞行。

  ①查字典理解横掠”。

  ①掠夺(多指财务);②轻轻擦过或拂过;③用棍子或鞭子打。

  ②比较“横掠”与“横飞”:强调“横掠”是擦着湖面飞过去。

  ③小结:“横掠”让我们体会到燕子飞行速度快,动作轻快灵活。

  (2)比较词语,体会用词生动。

  比较"沾"与"碰": “沾"的意思是轻轻的碰,程度比"碰"要轻。一个"沾体现出燕子姿态的优美与轻盈。

  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请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图片补充完整。将课文理解和将图补充完整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感受小圆晕"翼尖"剪尾”。为学生想象画面提供台阶。

  (2)配乐朗读,领路燕子的飞行美。

  (二)体会燕子休憩美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燕子动作的词语。

  2.理解"休憩、闲散",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

  (1)休憩:休息

  (2)闲散:空闲、悠闲、清闲、自由自在等等。

  3.体会"几痕",感受画面美

  (1)出示: 组词:伤痕、疤痕、痕迹、几痕。"痕"做量词。

  (2)出示:课文插图。

  作者向远处的电线杆看过去,那美丽的图画变得隐隐约约,只有淡淡的痕迹。

  4.再次朗读,体会图画美

  (1)填词读,体会画面美

  出示:嫩蓝的(),几支(),几痕()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2)合作读,体会喜爱之情

  出示:嫩蓝的--,几支--,几痕--,线上停着--,那便是一。多么有趣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美”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句式说话。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从朗读中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感悟夏天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用词句

  1、每到夏天,荷塘里的景色可美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一看荷叶,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赶快去荷塘看看吧!观看荷塘视频。

  2、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荷叶?

  3、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这片荷叶,带着你们的喜爱之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4、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你能用说荷叶的方式说说苹果吗?

  5、你抓住了苹果的形状和颜色来说,真不错,今早上,老师拍了一张校园的照片,你能用说荷叶的方式,再说说我们的校园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几个小伙伴也特别喜欢荷叶,请打开课本,翻到70页,端起书,听清老师的要求: 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都有哪些小伙伴也喜欢荷叶。

  2、同学们喜欢荷叶,老师也喜欢荷叶。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大荷叶。

  3、喜欢荷叶的小伙伴都有谁?哦,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老师在黑板上画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三)多式朗读,体会快乐:

  1、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找几位同学一人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课文。

  2、在这四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读给大家听听吧。

  3、哦,你最喜欢小水珠。这个字读什么?“躺”这个字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身字旁,跟独体字“身”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哦,你观察得真细致,“身”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撇”不出头儿了。

  你能做一做动作,躺一躺吗?

  4、一阵风吹来,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左摇右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把荷叶当作什么?——摇篮,同学们,见过摇篮吗?出示摇篮图片,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你能把小水珠躺在摇篮里舒服、惬意的感觉读出来吗?

  5、你还喜欢哪个小伙伴?

  6、小蜻蜓,你做做动作,来读一读。

  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立在荷叶上,只需要我们张开双臂,踮起脚尖就可以,这时的我们像什么?——飞机,难怪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它的——停机坪。出示停机坪图片,快看,大大的,平平的,给飞机降落的地方就是停机坪。

  小蜻蜓们,请起立,展开你们透明的翅膀,飞到荷塘,踮起脚尖,立在一片荷叶上,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7、你们还喜欢哪个小伙伴?请你读。

  小青蛙,你的声音太响亮了,整个荷塘都听到了。

  谁再来做一只小青蛙,放声歌唱?

  演员在舞台上唱歌,青蛙在荷叶上唱歌,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当成了歌台。

  让我们做一只放声歌唱的小青蛙,一起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吧。

  8、你瞧,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吧谁吸引来了?——小鱼儿,你来读吧。

  小鱼儿在荷叶下做什么呢?快乐地游泳,高兴地做游戏。你哪句话看出小鱼非常快乐呀?

  哦,你从“笑嘻嘻”读出来的,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鱼儿的快乐吗?

  我发现你是微笑着读的,所以,小鱼儿笑嘻嘻地快乐游水的样子,我一听你朗读就想象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来读读这段话。

  (四)小组合作,角色朗读: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荷叶,你能将这些词语贴到小伙伴后面吗?学生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分别贴到黑板上老师画的简笔画后面。你为什么这么贴?

  2、同学们把课文读得真流利,请同学们四个人一个小组,组长分配好角色,用角色扮演朗读课文的方法,快去读读课文吧。

  3、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来读,戴上头饰,老师读黑色的部分,你们分别读红色的部分。戴上头饰,扮演文中小伙伴们的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师生合作扮演角色朗读课文。

  (五)自主读帖,规范书写

  1、课文读得真不错,大荷叶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字——“美”。

  请同学们对比观察“美”字和以前学会的“羊”字,你能发现什么?

  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羊儿丢了小尾巴。再借助辅助线看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三横长短是有变化的,第三横最长。

  同学们能根据你们的观察,尝试编一个书写小口诀吗?

  羊儿丢了小尾巴,三横长短有变化,大字一定要站稳,撇捺舒展才美观。

  3、和老师一起来写一下这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4、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描一个,写一个,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哦。生描红,书写生字。

  5、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写得怎么样。投影展示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6、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评价,修改一下自己的写的“美”字。

  (六)小结、作业:

  通过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我们和小伙伴都很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请你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吧。老师再推荐给大家一本绘本《夏天的早晨》,去绘本中感受夏天的美好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