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特点。
2.领悟语言的感染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介绍莫泊桑小说的故事,引入课文。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作者简介: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第1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左拉认识莫泊桑的地点是在当代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家中。当时,莫泊桑的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血气方刚。“眼睛明亮”是写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是写莫泊桑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是写他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是写他的睿智,“开朗”“坦率”“朝气”是写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是写他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段,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车伊始”说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是对《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是写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①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②莫泊桑的天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这一句又与第2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应。接着,左拉回忆莫泊桑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以“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来描写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炉
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来形容艺术水平之高。这些都表现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此外,作者还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这些比喻来描述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是写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五、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交流自己看过的莫泊桑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4、5段。
思考:找出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以独词句“啊!”开头既是感叹,也是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在清泉中开怀畅饮”。左拉深情地说“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是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口相传”。
三、学习第四部分:
学习朗读第6段。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莫泊桑的光荣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②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③“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因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四、小结:
这篇演说,以其流畅、热烈的旋律,强烈的感情,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弹琴了一曲葬礼赞曲和安魂曲。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五、布置作业:
探究和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借一个平常的生活细节来赞颂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收集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诗词,名言、歌曲等。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点:
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及诗人赞颂母爱、热爱母亲和感激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赞颂母爱的诗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歌声激情,谈话导入。
1、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激发情感,营造氛围。
2、 提问并结合板书:刚才听到歌声,你想到什么?
师:有母亲,我们就能获得母爱,结合板书:母爱
二、 揭示课题点明学习要点。
导语: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微不至。如《荔枝》,作者从母亲“让荔枝”这一细节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母爱。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千古佳作——《游子吟》,看看诗人是从什么细节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母爱的,又是怎样赞美母爱的。
三、 释题。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吟诵。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如《石灰吟》、《暮江吟》
四、 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让学生汇报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然后老师补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南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一生穷困潦倒,值到46岁才中了进士,50岁时做了溧阳县尉,这是个小官。
他时常思念家中年迈的老母。一天,明月当空,他望着家乡的方向,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起年轻时几次赴京赶考,出门前老母亲都忙前忙后为他准备行装。他清楚地记得第三次进京赶考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他深感母爱的伟大,回房提笔写下了这历代传诵的名作——《游子吟》
五、 读通诗句。
(纠正读音,正确断句。)
六、 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根据书上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诗。然后汇报,不当之处老师订正)读懂哪句讲哪句。
七、 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深入体会母爱,品读诗句。
1、通过刚才的理解,说说这首诗抓住什么细节来表现母爱?(母亲在油灯下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2、看图想象,体会图文中的母爱。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展开想象:母亲在油灯下怎样缝制衣服的,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会说些什么吗?用自己的话把这情景描述出来。可以预设一下。
小结过度:“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正是母亲那密密的针线,无尽的担忧,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真爱无声,大爱无言。”也许老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她把对儿子的千般情、万般爱都融进了这一针一线里、这密密的针脚,凝聚着年迈的母亲对儿子平安的祝福,也凝聚着体弱的老母对儿子仕途的祝福、儿子看在眼里,母亲平日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
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深情地吟诵这四句诗。(出示前四句诗)(注意读好能体现深切母爱的词——密密 迟迟)
3、回忆往事,切身体会母爱。
母爱没有豪言状语,母爱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母爱就存在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细节当中。你能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中感受到母爱吗?(生举例)(个别学生没有了母亲,但身边也有人给予他象母亲一样的爱,注意这种情况的指导。)
带着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吟诵这四句诗。
八、 歌颂母爱,感激母亲。
1、 齐读最后两句。
2、 用不同的句式说这两句的意思。颂扬母亲,感情朗读这两句。
3、 说说你准备怎样感激母亲。(自主交流,汇报)
4、 怀着感恩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九、 课外拓展,举三反一。
1、 把课前收集的.有关母亲的文章,诗词,歌曲,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唱)(然后课件播放〈懂你〉flash)
2、 练笔:师生合作,共同创作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歌。
母爱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针脚,
是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
(母爱是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第一句,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随笔本上仿写几句,写出自己对母爱的感悟,然后汇报。有写得好的,让他写上黑板。组合成一首诗,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加上结尾。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颂母爱,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最后再深情地把〈游子吟〉背诵(不会背的朗诵)一遍。(轻音乐伴奏)
十、 课后作业。
1、 在随笔本上写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 感恩活动:回家为妈妈(或象妈妈一样爱你的人)做一件事。
板书设计:
母爱 游子吟
母爱是什么?
是衣服上密密的针脚,
是失败时鼓励的一个眼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念读,掌握故事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习惯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亲情、理解父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个星期老师和你们一起看的故事书叫什么吗?
(我有友情要出租)
那是谁的友情要出租呢?(大猩猩)
大猩猩为什么要出租友情呢?(大猩猩没有朋友感到很孤独,所以它想要出租友情。)
小朋友们记得真牢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的绘本故事又和大猩猩有关。
二、揭示课题
今天的'故事名叫——(点出封面:大猩猩)谁来念一念题目(指一名孩子读一读)
猜猜大猩猩和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想象交流)
三、讲故事,随机设疑
1、点击PPT进入故事:
安娜喜欢大猩猩。她看有大猩猩的书,看有大猩猩的电视,还画了许多大猩猩。但是,她从来没有见过一只真正的大猩猩。她爸爸没有时间带她去动物园看大猩猩。请他做什么,他都没有时间。
每天,安娜上学以前,爸爸就出门去工作。晚上,他还把事情带回家来做。
要是安娜有话问他,他就说:“现在不行,我很忙,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他还是那么忙。他会说:“现在不行,周末再说吧。”
到了周末,他又常常喊累。
爸爸从来不陪她做什么。
师:讲到这里,你觉得安娜什么样?
学生自由说感受。
是呀,安娜感到好孤单,好寂寞呀。
2、继续故事: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安娜上床的时候很高兴,因为他跟爸爸要了一只大猩猩!半夜,安娜醒过来,看见脚边放了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有一只大猩猩,不过只是个玩具。
安娜把猩猩扔到墙角的玩具堆里,又回去睡了。
深夜里,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发生了一件怎么奇怪的事情呢?
学生猜想。
那只大猩猩走到安娜床前会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
师:此时大猩猩会做什么?
学生想象
3、继续故事:安娜很害怕。那只大猩猩说:“安娜,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是问你想不想去动物园。”
大猩猩笑得很好看,安娜不害怕了。她说:“我很想去。”
他们走到楼下。安娜穿上大衣。大猩猩穿的是爸爸的大衣,戴的是爸爸的帽子。
他说:“大小正合适。”
他们打开前门,走到屋外。
大猩猩说:“安娜。我们走啦。”他轻轻地把安娜抱起来。他们出发了,从这棵树荡到那棵树,直奔动物园。
到了动物园,园门早关了,四周又都是高墙。大猩猩说:“不要紧,翻墙进去。”
他们一直走到“灵长类”那一区。
安娜简直看呆了。
好多好多的大猩猩!安娜觉得这些猿猴、猩猩都很漂亮,可是好像都不快乐。
师:这些猿猴和猩猩为什么都好像不快乐?
学生自由说一说。
4、继续故事:大猩猩说:“现在你想做什么?”
安娜说:“我想去看电影。”
他们就去看了。
看完了,他们就一起去逛街。
安娜说:“电影很好看,可是我肚子饿了。”
大猩猩说:“没问题。我们去吃东西。”
大猩猩说:“该回家了吧?”
安娜点点头,她有点儿困了。
他们在草地上跳起舞来。安娜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师:大猩猩带安娜做了哪些事?
生:动物园看猩猩——看电影——逛街——吃饭——跳舞
5、继续故事:大猩猩说:“安娜,你该进屋去了,明天见!”
“真的吗?”安娜说。
大猩猩点点头,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安娜醒了,看到了那只玩具大猩猩。
安娜笑了。
师:安娜为什么笑了?
学生说一说理由。
6、继续故事:安娜冲到楼下,想把所有的事情告诉爸爸。爸爸说:“乖女儿,生日快乐!想不想去动物园玩玩?”安娜看着爸爸,好像想起了什么。
师:安娜想起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师:安娜马上要和爸爸去动物园了,她想起什么?并且会怎么做?
学生猜想。
7、点击PPT:画面上,安娜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拿着玩具猩猩。安娜好快乐!
师:安娜为什么那么快乐?
学生说。
其实爸爸是非常爱安娜的,只是工作确实很忙。你看他知道安娜喜欢猩猩,就送给他这个礼物。我们来看这个画面(把画面回到上一页)看到了什么?(爸爸口袋里有一直香蕉。)
师:爸爸为什么要在口袋里放香蕉?
学生说理由。
四、整体感知
整体回顾故事内容。
五、总结:是啊,其实爸爸也是非常细心的,你看连香蕉都准备好了。世界上的每个父母都是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六、作业:
一、爸爸带安娜来到动物园他们会玩些什么?怎样玩的?心情怎样?
二:第二天晚上大猩猩又带安娜出去玩了,他们玩了些什么?怎样玩的?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黄河象 假想来历 陷入
化石
斜插
发掘化石
脚踏
教学过程 :
出示挂图,导入 新课。
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板书:骨骼化石)你们知道骨骼化石是什么吗?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叫它们黄河象。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黄河象》。
检查预习
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掘出来的?
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酌情评议。
练习分段、归纳段意、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把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部分找到,做上记号。
学生准备后讨论:文中哪些地方是讲科学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每段段意。(学生练习归纳,在书上写出来)
学生准备后,交流归纳的段意,(一、讲这具化石的样子;二、讲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三、讲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发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请三个同学朗读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具黄河象骨架有什么特点。
学后讨论:有什么样特点?(骨架很高大)从哪里看出它高大?(从它的高度、长度;从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觉。)还有什么特点?
(很完整)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整个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别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说,整个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块脚趾骨,一块也没有失掉,全部保存下来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科学家的假想,说后学生互相补充。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1没移动过
保存完整依据
2在指挥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据
2站立姿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
讲读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来写的?(三层。第一层即第2节;第二层即第3节;第三层即第一4至节。)
逐层理解。
第一层: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大地草丛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河岸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高大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喝水是很危险的。
第二层:突出倦和渴。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第三层:突出喝和陷。
抓两头段落,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四自然段: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脚踩着石头。)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第一段:人们站在骨架前,昂首阔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里。)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无缺 疲劳干渴
发现 斜插的姿势 假想失足落水
发掘 上级指挥员 泥沙掩埋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图,思考:
(1)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
(2)这具黄河象化石完整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句。
2、请学生指图说说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这个特点。
3、训练用甚至也连也口头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师谈话,转入下一段教学。
二、讲读第二段。
读本段后思考: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各层的层意是什么?
逐层学习。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岸边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身高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河水是危险的。教学时要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第二层(2至6自然段)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要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结果失足而落水,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教学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层(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总结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下列词语:
玲珑 噩耗 恸哭 愤怒 恍惚 突如其来 晴天霹雳 变幻无常
小心翼翼 支离破碎 与日俱增 踽踽独行
二、能力目标:
通过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会分析文章的线索。
2、 难点:体会语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会分析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深情是如何贴切的表达出来的。
3、 解决办法:对于文章的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分段来解决。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重点句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各种各样,总的说可以概括为:友情、亲情、爱情。亲情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情感,她是 人世间纯天然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名为“金盒子”。本文所写的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手足之 情,至今仍使人为之泪下。
二、指导研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画上,查字典注好拼音,并根据上下文掌握词 语在文中的意思,记在生字本上。
玲珑:精巧细致。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恸哭:极悲哀的大哭。 教师备注
愤怒:非常气愤。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神志不清。
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到来。(事情发生在突然之间)
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变幻无常:变化很多,无法掌握,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支离破碎:形容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与日俱增:一天天增长,形容增长快。
踽踽独行: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2、解题:题目“金盒子”与文章是什么关系?
题目“金盒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划分层次: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为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明确:文章围绕金盒子写了作者与早逝的哥哥和弟弟之间曾发生过的事,表现了作者与兄弟之间深深的手足 之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金盒子的来历和“我”与哥哥的交往与哥哥的去世后金盒子对我们所具有的特殊 意义。
第二部分:(9—14)记叙了“我”与弟弟围绕金盒子所发生的故事。
第三部分:(15)当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孤独的我一人,金盒子成为了“我”痛悼手足深情寄托之物。
分段的根据:是按时间顺序来分的。
4、阅读课文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明受感动的理由。
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有类似的金盒子这样的玩具吗?它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故事呢?它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感受呢?写 下来,一二百字。
语文教案 篇6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与“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具一格: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教师请同学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身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同学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安排作业
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课后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溢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身。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练习用比喻词造比喻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搭配 想一想每一个搭配的上下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交流:一个指具体事物另一个则不是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读一读 自由读句子 想一想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比喻句) 师:三个句子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好象、像、是 再读句子 你能用这些比喻词再造几个比喻句吗? 三、读一读、记一记 自由读句子 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练习背诵 四、读一读 自由读短文想想朗读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如何做到
全班交流
第二、三课时 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事情经过 2、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有真情实感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一、谈话导入 师: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欢笑,也有泪水,你一定有过流泪的经历吧,你愿意谈一谈吗? 全班交流 师注意点拨:你为什么会禁不住流泪?现在当你回想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
二、指导书写 师巡视辅导 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 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 整件事情写具体,尤其是令你流泪的部分 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能打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 生自由习作、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阅读短文《爸爸的咳嗽》。
教学步骤
一、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读短文和文后的练习题。
二、再读短文
1.边读边思考文后的题。
2.给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
三、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1.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短文讲自从搬进新居后,我发现父亲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和咨询,终于找到了病因——硫酸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从中应该懂得:a.遇事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b.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应早日治理。
2.短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写了发现病情——仔细观察——找到病因——希望治理。
(2)形成新颖活泼。采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叙,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树教案12-05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大卫》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