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曲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月光曲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
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
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月光曲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茵幽券蜡瞎陌
盲键粼缕恬汹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月光曲语文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贝芬谱定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
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本课继续训练用回答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重视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语句优美、意境优雅的段落。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秀、纯熟、霎时等词能够运用。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想像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同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贝多芬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听音乐揭题。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单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
2学习生字词语。
(1)为生字券设计一个文字游戏,记住它的音、形、义。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①区别意思相近的词语:幽静、恬静;
②区别意思相近相反的词语:陌生、纯熟、陶醉、苏醒;
③辨析意思有交叉的词语:清幽、清秀。
④先交流方法,再理解词义:琴键、霎时、波涛汹涌、谱写、断断续续、水天相接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成分成两段。
(4)读第1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
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5)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完成作业本第1题。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题1的问题,学习全文。
2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学习课文。
1复习引入,学习课文。
(1)复习:说说自己读了第二段,读懂了什么。
(2)用上曲子这个词语说一说。
(3)这两首曲为什么样的人而弹?
①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量词,填一填,读读:
一()茅屋一()蜡烛一()旧钢琴
②能用上这里的词语说说贝多芬为谁弹了两首曲子吗?
(4)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中的刚才分别指什么时候?
(第一句中的刚才指的是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前:第2句中的刚才是指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第一首曲子,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
②为什么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后,他会为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当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他又弹一首,而且十分激动地飞奔回客店录曲子呢?这也是课后习题后1提出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握这两个刚才,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也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
(5)再读课文,想想划划,并与附近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指名说,教师归纳)
①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
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
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哥无能为力。
②贝多芬同怀盲姑娘和她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2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怀情。
3回答课后题1的问题。
4完成作业第2、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能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继续学习课文,知道《月光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别读第二段的三个部分,再指名回答后习题1的三个问题。
(2)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人人说完整,说清楚。
(3)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按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
3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第9自然段。
4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
5完成作业第3、5题。
月光曲语文教案4
学生视角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名曲。关于它有怎样的传说?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学生先睹文章为快的动力所在。
难点
对音乐知之甚少或缺乏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文章的联想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思考
本课景美情深,通过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助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当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感悟,培养想象能力。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以读助学。
信息资料。
《月光曲》录音磁带;贝多芬生平介绍及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中培养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清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二、直奔中心
1,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画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2。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会是怎样的。师出示几种曲调供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3.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耳听听《月光曲》,看曲调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集中全力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
(1)学生练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
(4)学生背诵。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主体尝试想象
师: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产生了这样的联想,那么盲姑娘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你自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
生自由发言……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二、读写结合
1.出示屏幕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引导学生把这段话与原文对比。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懂了课文之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学生加以补充润色,使文章更美。
荷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4.生读,互评,帅计,修改。
(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确有所得。)
三、交流介绍贝多芬生平,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练习
用一两句话表达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
四、师生共同闭目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想象练习。
(在扩展想象的同时,也扩展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手段与方式。)
五、课堂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词语吗?
———————————————————————
六、实践活动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
月光曲
听对话
贝多芬受感动即兴创作
作曲家弹曲子伟大人格
月光曲语文教案5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板书“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了解乐圣"并点击"生平逸话",拖曳文本框右边的滑块浏览。)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句。"
五、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板书:谱谱写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六、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板书: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七、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并单击"阅读提示"。)"同学们,能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按阅读提示跟着做么?"
八、读后提问,引导分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
【月光曲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03-06
《月光曲》六年级语文教案03-06
《月光曲》六年级语文教案13篇03-06
《月光曲》说课稿05-16
月光曲说课稿01-07
月光曲说课稿05-16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说课稿01-11
月光曲教学反思01-22
《月光曲》教学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