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
教学难点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板书: 秋天
秋天到了 小草、树叶 黄
凉风 落叶
田野里 果园里 其他地方
稻子 黄 苹果 大枣 红 打谷场
棉花 白 石榴 咧嘴 公路上
高梁 红 葡萄 水灵 田间、房前
个人修改
你对季节了解吗?我们来做猜季节的游戏。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3《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指句读,齐读。
(2)观看,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2)观看,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板书: 古诗两首
天 广阔、美丽
勒乐歌 野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 三千尺
壮观 夸张
疑 落九天个人修改
语文教案 篇2
一、单元主题及单元概述
本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开放单元。纪念日凝聚了多少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生产、科研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将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各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使纪念日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畅谈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近纪念日纪念活动,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排演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开展活动、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最后学生以日记、作文、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框架问题
(一)我的基本问题:该如何理解“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
(二)我的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
(三)我的内容问题:
1.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意义?
2.你都知道那些纪念日?
3.五月都有哪些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4.你还知道那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
5.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6.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7.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涉及的学科领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活动范围深而广。
五、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一)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一)第一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将本次语文实践课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将研究设想(五月有哪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都有哪些纪念日?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长、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确定方案与时间表,分工协作。
(二)第二阶段:(一周课余时间)
学生利用家庭、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
(三)第三阶段(两课时约80分钟)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2.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想纪念日:
(1)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第四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
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拟定纪念日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推选负责人,对活动进行分工。
(五)第五阶段:(一周课余时间):利用课余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分组开展模拟纪念日活动。
第五阶段(两课时约70分钟)
观摩模拟纪念活动
如:“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
国庆节纪念活动:诗朗诵,歌舞表演,手抄报展
植树节――小品《植树》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六)第六阶段 (两天课余时间)
1.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2.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3.学生在家制作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
七、活动预计时间:
(三周时间)
八、前需技能
(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识或
1.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打开/关闭程序和保存文件等。
2.学生需要会上网浏览或检索。
九、所需资料
印刷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日历、各类介绍纪念日的报纸、书籍、杂志和学生制订的活动计划。
辅助材料:和纪念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课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三、1、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2、搜集祖国建设方面的材料。
3、培养热爱祖国成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围绕话题,将重点事情说清楚。
教学难点
将重点事情说清楚,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起兴趣(5分)
同学们,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就自己了解的资料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二、探索新知(32分)
1、分小组交流,谈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带着资料及图片在班上发言。
4、有意识的推荐人选,侧重介绍某一方面。
可以介绍从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到的资料。
5、学生同桌交流。
6、指名学生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3分)
祖国的建设靠大家吗,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板书设计
祖国建设跨骏马
要求:1、围绕话题谈感受。
2、采用具体事例说清楚。
3、可配有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建设与发展的成就方面的资料,但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少,多数是建国初期的资料,课上学生谈体会是词汇量很少,没有抓住身边的、就发生在近几年、我们所熟悉的、关注重大成就,交流体会不深。教师出示后,学生有惊叹之感。
家乡的变化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2日 授课时间:4月19日第8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选典型、具体的事例,反映身边环境、日常生活的变化。
2、写清家乡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表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写清这些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
写出具体事例表现家乡的变化,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5分)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展示祖国建设的,课后同学们还搜集了许多关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资料,,在上节口语课中大家还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成就,特别是大家细心观察到了我们身边的可喜变化,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动手写一写吧。
二、探索新知(10分)
1、明确习作要求,提示写法。
(1)学生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
(2)提炼强化要求。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如:住房、交通等。
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3)交流这次习作的困难是什么。
2、提示写法
(1)选择你最熟悉、最有说明力的具体事例。
(2)介绍某项成就要抓住要点,要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3)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具体描述身边的变化。
三、展示变化,感悟发展(10分)
1、展示家庭变化,感悟家庭发展:
(1)小组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一——近3年来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情况。
(2)进一步展示变化:几年中,你们家里生活条件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3)感悟家庭生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身边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二——逛超市时的见闻和感受。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除了刚才说的,再想一想,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汇报。
(3)感悟身边环境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3、展示祖国建设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三:一年中,我们的祖国、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3)感悟祖国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祖国建设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提出要求,审视主题(2分)
下面,我们就用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写家乡的变化。你可以选择一个方面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五、选择材料,明确思路(5分)
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准备。
1、明确选材。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选材。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思路。
写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么写清楚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怎样展示出来,开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用心思考,完成习作(8分)
1、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以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选择材料 抓住要点
写出真情实感
文题自拟 文体不限。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从衣、食、住、用、行及环境等多方面去谈家乡的变化,能结合自己家近几年的生活水平变化去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家乡的变化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掌握修改方法。
3、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2分)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祖国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动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典型作文的讲评(15分)
1.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的典型习作。
2.展示典型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他是否把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写清楚? 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生生交流,师生评价(10分)
1、互相评价。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还可以选一个你认为写作水平比你高的同学交流学习。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自评自改。
读了别人的习作,听了别人对你的习作提出的建议,现在请你动手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吧。
3、共同评价,共同修改。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修改,然后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四、佳作赏析,佳作评选(10分)
1、每个小组评选一篇最佳习作,面向全班交流,让大家获得启发。
2、小组自由评选。
可以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选材、最佳语言、佳句赏析等,发现每个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五、全课总结(2分)
掌握修改方法,仔细修改,让习作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 。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个别人只改了错别字,对于习作内容不会修改,自改能差。
语文七色光四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 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边音和鼻音,读准汉字的读音,学会在汉字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
2、积累背诵有关“国家建设”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深圳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4、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会,激发学生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易混音的读音训练;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搜集关于建设祖国的名言名句和有关资料,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
同学们,会唱《七色光》吗?你们知道吗,语文学习中也有七色光,是什么呢?(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四,感受语文七色光独特的魅力。
二、进入“练一练”(10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下面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出示8个词语,学生在书上完成注音。
(2)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指名让学生读准这些词语,核对注音是否正确。
(3)教师领读,指名再读。
(4)补充练习:
讹( )诈 血( )液 滋( )味 一幢( )幢
(5)你觉得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提醒大家在平时阅读、说话时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些句子需要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着填写关联词语。)
(2)谁告诉大家,你选择了哪一组关联词语?
指名读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一组关联词语。
(3)变化方式训练,明确关联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用关联词语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句子。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国际上的同行赞誉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天气异常寒冷,他坚持拖着伤残的腿去补习班上课。
(4)自己选择一组关联词语试说一句话,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3、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1)下面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认真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发现?
学生自由读短文,发现问题。
(2)指名发言,指出短文中问题所在。
(3)全班交流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
(4)明确修改符号,学生动手在书上修改。
三、进入“日积月累”(10分)
语文七色光里还有一个让我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的栏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两句话及作者。
2、提出要求:读流利,注意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懂意思的词语查字典或者联系句子理解。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背诵。
5、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进一步积累。
大屏幕出示:
一个青年人,总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钱学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四、走进“知识窗”(7分)
七色光里知识多,七色光里收获忙,下面让我们再走进“知识窗”去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中的,读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交流时先说书中的内容,再说自己搜集、了解的内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小组内所了解的深圳变化。(通过代表发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积累。)
五、大家一起来(5分)
1、导入,明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要求大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放眼世界,把你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2、同桌交流搜集的材料。
3、组内资料交流。
4、小组按内容选派代表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说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谈出认识和感想。)
5、整理充实资料。(让学生根据交流,充实自己的资料)
六、总结,布置作业(5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人把课上交流的资料整理出来,办一期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四
塑料( ) 遨游( ) 熟悉( ) 松嫩平原( )
困扰( ) 欺辱( ) 燃料( ) 幅员辽阔( )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平翘舌,关联词语填写也比较恰当,在改短文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改符号掌握不好,修改时不够认真,个别学生只能找出错别字,不会修改词语搭配、语序等问题。读于句子积累的很快,都能理解意识,并当堂背会。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8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垄断 辉煌 瞩目 霹雳
· · · · ·
埃及 下旬 氢弹 讹诈
· · · · ·
二、选择正确读音(3分)
屏息(bǐng píng ) 弹琴(dàn tán)
· ·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5分)
担( ) 钻( ) 屏( )
( ) ( ) ( )
四、补充词语(5分)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尖嘴( )腮 画( )添足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5分)
矗立 寻觅 称赞
苦恼 强烈 震惊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7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 )会兴旺起来。
2、( )奶奶年过花甲,( )她的精神很好。
3、( )今天预报有大雨,( )活动改期了。
4、( )多读多写,作文水平( )会提高。
六、写一段话,歌颂家乡新变化,题目自拟,字数不限。(5分)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教学反思:
对于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较好,能够准确注音、补充词语,多音字把握较好,关联词语选择也很准确。
9、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侥幸、汲取”等词语。
3.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发。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学生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以“相互联系”为主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九课,看看从《桃花心木》中能懂得一个怎样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5分)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2、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0分)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四、指导写字(15分)
1.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美观、正确。
2.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按结构分类。
4、指导写字。
重点强调:“规、萎、汲”等字的书写。
五、再读理解课文内容(5分)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同桌互说。
(2)交流问题,小结: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六、总结(2分)
文中种树人的做法怪在哪?有什么耐人寻味的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桃花心木
侥 汲
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字词、朗读等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做的都很好,课上检查情况较好,个别学生书写时结构把握的不好,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仍需加强。
9、桃花心木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5分)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0分)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出示:“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5分)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六、总结(5分)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
9、桃花心木
设疑 解惑 悟理
奇怪 不确定 独立成长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明白了育苗人话的道理,但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回答问题是语言运用不是十分恰当,说得不是很清楚。
5 O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 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
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
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
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三、开放探究
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谈
黄丽春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本文是科学小品。“趣”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语言调皮诙谐;
3.揭示 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广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蚂蚁小跑步的声音 用心听你会发现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雪花飘落的声音
教学后记:学生对认真听,用心听感悟很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书,写好字。
教学难点:
感悟学习徐虎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最近,我们认识了一些名人,有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安培,还有举世闻名的美国的电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这两位都是外国鼎鼎大名的科学家。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个中国人, 请看,他是谁?(出示徐虎的图片)徐虎。看看图上的徐虎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徐虎!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水电维修工。他在管辖的居民区挂起了“特约服务箱”,日夜为人民服务,从此居民不再为发生水电事故发愁。 (出示徐虎的资料)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虎的课文,题目就很特别,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4.谁来读好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5.你发现文中的课题和老师写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二、范读引路 创设学境
徐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人们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请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徐虎,看看在他的身上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师范读)
三、初读感悟,学词读句。
1. 听了老师的朗读,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被徐虎的事迹感动了呢,你们想不想读呢?那就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的去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平凡 按时 地段故障 提供 凌晨 附近 咕嘟 服务 徐虎 工具 取出 千家万户 挨家挨户
(1)指名读,同学们仔细看看他们的拼音,你发现什么了吗?
(2)指导理解词语。 你能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吗?
A. 平凡:找一个近义词。 (普通)
B.千家万户和挨家挨户这两个四字词语中都有家和户,那他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怎么理解的呢? 这里的千和万是不是指正好一千和一万呢?(是表示多)
(3)理解了这两个词语,那老师这有个填空,能把这两个词语准确地送回家吗? (出示填空)
(4)小朋友们不但把词语读得很正确,而且能理解词义,真不简单!现在去掉拼音,一起来读,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各种形式的读)火车火车哪里开?
3.词语读准了,那就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认真听,一个同学读完了,要请小评委们提出自己的评价,好不好? (分别请学生读每一段。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A .凡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当天夜晚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及时提供热情服务。(“ 故障”就是毛病的意思,从“急需”这个词我们看出事情不能等,很急)
B.可徐虎看到抽水马桶里的污水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心里很着急,便说:“这是总管道堵塞了,不能再耽搁。”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5.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现在徐虎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啊:(出示填空)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徐虎是 。许多年来, 徐虎利用 , 走遍了 ,给大家 。人们都说他的像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很会读书,边读边思考,真是好样的!课文的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 出示,谁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普通”就是“平凡”的意思,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电修理工,而人们却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这六个生字吧! (出示六个生字): 徐 修 供 取 务 凡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行,他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啊?
3.你是怎么来记住这些字的呢?
徐: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儿歌,双人加余读作徐。记住儿歌你就记住这个字了,那这个字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修:记住了“徐”,我们来看看“修”字,你怎么来记,或者你想来提醒大家什么? 这个字的笔顺比较多,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个儿歌,“修”字单人靠一竖,右边折文三撇住。 跟在老师后面说一遍,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
供:记住了“修”,我们来看看“供”,你是怎么来记住他的呢? 他是一个多音字,除了第一声,还有第四声。你会给他分别组词吗?
取:一起来看看“取”,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 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耳朵的“耳”这儿上面一横要长些。
务:学习“务”你怎么记住它呢?折文在上力在下,这字读“务“整五画。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上面的折文要写得舒展一些。
凡:学习“凡”。几个人的几,在里面加一点,就是凡。
4.我们讲了注意点,又讲了记住的方法,那写起来就更加的简单了,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写一遍。
a.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纠错。每个生字写一遍
b.拿到投影上展示,找出不足点!(重点评讲“修”)
c.生再次练写!
d.再次投影进行讲评。
课后作业:
1.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 将六个生字写两遍,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熟读成诵,对照注解,自读理解课文。
2.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初步了解庄子思想。
二、课堂导入
1.庄子与〈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了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基本思想:主张“天道无为”
三、诵读感知
1.齐读课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释下列短语
秋水时至 东面而视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当于现代的固定短语),在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非……则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见……于
见笑于大方之家。
四、探讨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
1.归纳成语
2.比较河伯和“坐井观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异同点。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 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 )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 ),把这样的竹筒放进( ),竹筒受热里面的( )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 )街头巷尾( )每逢佳节( )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的教案【热】03-1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赶海》教案03-19
【热门】语文的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