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学习给对话加上冒号、引号、顿号、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
2.学习质疑,解疑。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地球清洁工。练习改写对话的表示形式,学习整理学到的科学知识。
3.知道海鸥、乌鸦、鱼儿、榆树和风保护地球环境的作用,认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建议:
(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细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介绍了几位地球清洁工?分别是谁?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这样设计使学生既感知课文内容,又进行语言的训练。)
学生同位互相学习汇报:
第一位地球清洁工是:海鸥。海鸥把大轮船上旅客丢在海里的面包、饭菜和漂在水面的死鱼什么的',统统吃掉了。
第二位清洁工是:乌鸦。乌鸦在啄食地上的蝇蛹、地蚕、腐肉什么的,把大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三位清洁工是:鱼儿。鱼儿看到那些破坏水质的微生物,马上清除掉。如果没有鱼儿,河水会变成污水。
第四位清洁工是:风。风能驱散地球上污浊的空气,让地球保持清新的空气,为人类做些有益的工作。
学生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最大困难是转述课文中的话,把课文中的“我”,要用文中的人物人称直接代替,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把话说清楚,语言简洁准确,练习填写书后第二题。
(二)、深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比较:海鸥、乌鸦、鱼儿、榆树说的话的内容及几个意思的先后顺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2)小组去掉提示语练读课文,直接读人物的语言,教师随机鼓励学生背诵积累。
(3)组织学生小组排演童话剧《地球清洁工》,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评委。
(三)、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A)召开“保护地球环境”的讨论会。
(B)制作“保护环境”公益广告牌。
(C)进行专题研究活动。如:主题为《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让我们的津河更美》等,撰写研究报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山市》教案。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听课文朗读录音;第二遍,学生自读;第三遍,学生齐读。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2、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
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注意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2)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不久,不一会儿)
(4)高垣睥睨(高墙)
(5)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连绵不断)(城市)
(6)历历在目(清清楚楚)
(7)一切乌有(乌,同“无”)
(8)黯然缥缈(隐隐约约)
(9)裁如星点(裁同“才”)
(10)窗扉皆洞开(窗户)
(11)或凭或立(靠着)
(12)倏忽如拳如豆(突然)
(13)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
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3)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赶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四、体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指出奂山山市“数年恒不一见”?
为下文写神奇的“山市”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2、作者写孙公子及其朋友“相顾惊疑”,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出“山市”的神奇,教案《山市》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3、找出并解释《山市》里表示时间的词语,再看看“山市”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无何、未见、既而、逾时等。综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①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先总写一笔:”高原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③**阶段:危楼的出现。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的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4、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5、在描写“山市”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内容是详写?那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
详写:如城郭:高垣睥睨……以亿万计如危楼:风定天清……不一。
略写:其它变化过程是略。
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富于变化,有很强的层次感。
6、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呢?
明确: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1、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作“鬼市”?你能不能用你了解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只好用迷信的方法解释它。
海市蜃楼——当异地景物被阳光折射到空气稀薄的高空后,恰好造成适宜的角度,又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的传递折射回低空,平静的海面或沙漠就成了这些图像的“地面接收站”。古人认为是天上的一种大虫吐气形成的,所以称为“海市蜃楼”。
六、课堂小结
《山市》是一篇介绍山市蜃楼的妙文。文章将变幻莫测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 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辩论。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
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 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语文教案 篇4
【重点、难点】
1、重点:
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难点:
⑴ 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墨子及《墨子》
⑵ 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⑶ 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
⑵ 学习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情感目标:
⑴ 揣摩人物语气,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⑵ 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积累文言知识。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墨子的生平,思想。(完成目标一)
(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课堂交流,教师归纳。)
3、初读课文,整知文意:
⑴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⑶ 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此环节,初步完成目标2和3,可采用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来理解词语,解决文意,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细读课文,揣摩人物讨论的语气、语意。
⑴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⑵ 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意;
课件展示:文中有关墨子、公输盘的对话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行默读课文,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揣摩,交流对话的语气,语意,教师巡视释疑解惑;)
⑶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教师予以纠正;
⑷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件展示:出示内容“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通假字”“疑问、反问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
(此环节完成目标2、3,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也可印发资料,课堂测试。)
5、研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件展示:
⑴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⑵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拔。)
6、品读课文,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⑴ 研读课文,探究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2段。
⑵ 课件展示:a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态度。
⑶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⑷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词,怎样批驳了他的“义”?
⑸ “公输盘服”试推想公输盘此时真的服了吗?他取消攻的计划了吗?
⑹ 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方法:分小组交流、探究,组长做好探究记录,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发言。
7、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结合上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墨子在第一回合中是怎样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的?
(此环节完成目标3,采用的方法是学生结合对以上五个问题的思考,品味,交流墨子劝说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8、课时小结。
9、反馈训练。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情感与价值:
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难点:
阅读图书及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自选图书教材、挂图、黑卡纸
教学过程:
一、猪年话猪,导入课题
1、今年是猪年,新年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猪的影子,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猪?你觉得小猪怎么样?
2、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与小猪有关的图书。
二、简介图书,激发兴趣
(一)出示图书,读封面
指导读封面上的题目、图、作者,并作猜想。
(二)师生共读第一个变形故事
1、出示图一
你看到了什么?你猜猜,小猪开心吗?
指导读第一页,读出烦的感觉。
2、出示图二
小猪边走边想着好玩的事,走着走着,你们看,他遇见了谁?
指导读第二页文字。
小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好主意?
3、出示图三
你们的主意都不错,小猪也有自己的办法,看,小猪来了。他怎样让自己变成了长颈鹿的?
指名读第三页文字
4、出示图四
小猪就这样踩着高跷散步去了,路上他又遇见了谁?
你猜猜他会怎样介绍自己?
出示对话,认识引号,指导朗读
“嗨,下面的`那位!”小猪跟斑马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
“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
分角色练习朗读
5、出示图五
小猪摔得怎样?
指导读第五页文字
三、想象变形方法,学编故事
1、他又想到什么好主意,还可能遇见谁?想变成谁呢?
2、前后四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接下来你们最想让小猪遇见谁,变成谁?怎样帮他变的?结果怎么样?每一组猜想一个。
3、汇报
四、读图文,了解故事情节
1、总结读图书的方法。
2、阅读图书,提读书要求。
3、学生读书
4、汇报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我要考考大家有没有读懂。小猪还变成了什么?(随机出示相关的动物图片)
5、这只可爱的小猪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很无聊,不开心,想找点有趣的事,一会儿扮成长颈鹿,一会儿刷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大象、袋鼠、鹦鹉,最后小猪找到了快乐了吗?他在哪里找到的?
6、齐读有关内容。
7、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因为小猪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
出示:“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齐读
五、总结读书方法,布置亲子阅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誉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称誉他人要真心实意,不能太夸张,否则将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要想获得他人的称誉,得先学会称誉他人。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在朗读词句中认读生字;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教给同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继自身喜欢那个小动物就读那个小动物所说的话,通过自读、范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也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假如在平时,你听到他人鼓励和称誉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只小刺猬和一只小獾之间发生的事。看看相互鼓励与称誉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以自身喜欢的方式仔细读一遍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正音。
3、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
⑴自读生字。
⑵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样认识的?(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并褒扬爱学习的同学。)
⑶齐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卡片认读。
4、将生字婴幼儿送回家,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考虑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题目是“称誉”,通过刚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图文结合,读中感知:
⑴出示第一幅图课件,结合课件同学自读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
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虑并回答: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誉他呢?小獾有什么表示?
引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出示课件第二、三、四幅图:
结合插图,朗读课文的第五至十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在同学谈的过程中,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会小刺猬和小獾得到称誉后的喜悦。
如: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誉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谢谢你,你的称誉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⑶考虑并回答:
称誉他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誉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朗读全文。
说说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
下面请大家在三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当小刺猬,一人当小獾,一人读课文。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读得最棒,演得最好。
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和扮演小能手,颁发小奖品。
5、小结:
自身选一个同学,在小组内夸夸他的优点。
四、实践活动
1、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誉你的`家人。
2、回家协助家长做力所能和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誉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得到大家的称誉。
二、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
同学复习巩固。
⑴同桌互读。
⑵指名读。
⑶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扩词:
指名说词语,教师板书。
齐读字词。
同学选几个词语抄下来。
3、三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积累运用
课件出示:
闻了闻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一棵比一棵壮
了 比
了 比
1、读一读给出的短语。
2、比较一下每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3、照样子说词语,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集体交流。
5、写一写。
四、写字
1、课件出示词语:
采果子背着板凳椅子但是黄昏清晨消除
⑴读一读。
⑵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自身喜欢的方式感悟词义。
⑶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比比哪个小组获胜。
2、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身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⑴同学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教师范写,互相提示要注意的问题。
⑶同学描红仿写。
⑷同桌互相评价,修改。
板书设计
称誉
小獾 小刺猬
做板凳 摘苹果
一个比一个好消除一天的疲劳
教学后记
同学对生动有趣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同学朗读、分角色扮演,同学渐渐的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今后教学中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读课文,发挥了主动性,调动了积极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