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会写、会认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了解文中小鸡的表现,从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1、体会小鸡出生后见到世界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电教平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2、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蛋壳外面是不是也黄乎乎的?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
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看见------------------,-----------------,-------------。
小鸡来到-----------------,看见------------------,-----------------,-------------。
世界多美呀
小鸡来到-----------------,看见------------------,-----------------,-------------。
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小结;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请你们仔细观察身边事物会有更多发现。
后记: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2:这节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时,不断发现基本思路。
3:情境体验,美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欣赏朗读,巩固识字。
1、复习旧课:躲在蛋壳的小鸡原以为世界是什么样的?钻出蛋壳后,小鸡才发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的?
2、指名发言,评议。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引言:小鸡眼里的世界这么美丽,其实还有更美的,他还没发现。小朋友们,赶快把你们收集到是美丽世界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小鸡好好欣赏。
5、学生出示图片,欣赏交流,感受世界的美好、神奇。
6、教师消极:欣赏完这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来识记文中的生字。
7、开火车抽读本可课生字,并练习扩词。
二、练习巩固,积累词汇
1、从课文中画出表示色的词语,读一读。
2、想想,还有那些东西也是这些色的?
3、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4、引导学生选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
5、读一读文后“词语花蓝”中的四个词语。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指名认读并纩词。
3、弄清各个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
(1)、独体字:乎用
(2)、左右结构:鸡站地
(3)上下结构:空高
4、学生逐字书空,教师强调关键笔画:
乎:第一笔为短平,第四笔要写长。
5、逐字指名说说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6、教师逐字范写,学生防写。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世界,还学会了书写文中的七个汉字,真是收获不少,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努力,用心地写字,用心地去发现世界。
板书设计:
5、世界多美呀
天空(湛蓝)
世界多美呀树木(绿色)
小河(碧清)
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去理解文本及识记生字积累词汇,但今后还应注意铺导学生的书写。
2: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整理内容和思路,
2、了解科学知识:动物游戏之谜的科学知识
3、文体性的讨论:一是开头作用;一是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
4、文本性的讨论:一是关于假说,一是没有定论,三是作者字句中流露出的科学态度的启示
教学设计: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结构
通读全文,抓关键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⑴~⑷ 动物也游戏表(浅)
⑸~⑻ 动物游戏可分为三类 ↓
⑼~⒂ 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及结论 里(深)
这篇文章就它的层次而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文章由现象到分类,再到意义、目的,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这非常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说明文的又一点特色:条理清晰。
2、文章开头三段,作者生动形象地写了叶猴、北极渡鸦、露脊鲸的游戏,这三个例子是否是动物游戏行为的简单罗列?结合阅读体会,说说这样开头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答案)
【明确】:(1)三个例子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注意了取材的区域的不同,从缅甸的热带丛林到北极的冰雪陡坡,再到南美附近的大海,这就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也就突出了对此研究的意义。
(2)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引出说明的问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关键句,筛选出 “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演习说 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自娱说 根据: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学习说 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 根据:羱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4、【提问】课文有没有结论?
【明确】有。“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没有结论”,这是概念不清所致。本文不是没有结论,而是没有对“动物游戏之谜”给出明确的揭秘解答,作者为什么没有对文中四种假说的任何一种予以肯定呢?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幼稚,如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等,教师应适当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远的科学世界;可以将这一问题改为“本文既然没有对动物游戏给出明确的揭秘解答,那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1、我们要关注自然,关注未知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积极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对生命、对世界的激情。
2、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他人,不要囿于成见,也不要被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透过现象,乐于探索、勇于质疑,用一种冷静、思辨的理性审视这个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
5、探究问题(研读两个关键句)
1、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2、“动物游戏之谜没有完全解开,但动物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讯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
【提问1】: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本环节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明确】(1)、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2)、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4)、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5)、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提问2】怎么理解“吃惊”一词?怎么理解“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
1、傲慢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有超出生理以外的各种行为。而事实上,动物也会思考,也会游戏,也是有智慧的。
2、我们的探索还漫长,但是我们有怎样的探索态度和精神意义更重大。a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依据:一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体验感悟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难点:体会词句,感悟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1、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小池塘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参观情景,畅谈所见所感
1、指生说说自己参观到了什么?
2、师相机板书:小池塘
师:小朋友,你觉得小池塘怎么样?你想夸夸小池塘吗?指生说。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参观了书中的小池塘,你觉得好坏个小池塘怎么样?(小池塘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夸奖小池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事,说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师巡设指导。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小池塘像大眼睛?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说。
4、师: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轻轻”、“一闪一闪”、“长长”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能做一做吗?指生做轻轻眨眼的动作,同位互相观察。
师: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那忽闪忽闪的样子了吗?可爱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次读读第一自然段,好吗?
师:谁想和他比一比?看谁能赛过他?
师:大家想读吗?好!一起来过把瘾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池塘里的冰被你们读化了,水动起来了,就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似的。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教学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使学生愿读、乐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意识。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录音范读第二自然段,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将自己读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4)指组汇报
(5)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6)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景物美吗?把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师:“五彩”说的是颜色非常多,很美,为什么说这个小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指名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4、指名感情朗读
5、感情朗读全文质疑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迁移练习
模仿文中句式写话:
_______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阅读与说话和结合,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有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体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精读感悟理解课文,并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语言训练点,使听、看、说、读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美”字,让学生读也它的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审美情操得到。熏陶和感染,学完课文后,让生模仿课文句子说话,这样不仅培训了学生创造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1、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
⑴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⑶背诵诗文:
①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②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③指名背诵,齐背。
4、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①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②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③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④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⑤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5、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6、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识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可采用学生的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人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②给段落标上序号。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解说:带着问题读书这种有意注意能增强感知课文的效果,避免盲目性。)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解说:解决生字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前提。)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解说:让学生在研习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解说: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根据学生的困难提供问题的办法、思路等学法上的指导,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习时间。)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问题③(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房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面揭示了她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的描写里,在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认识过程当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解说:这些内容只是为点拨提示作准备,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对学生的偏差和疏漏的重要内容进行提示。)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解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2)品味本文的语言。
(解说:旨在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解说:此教学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A.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目标②: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于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和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解说:课堂总结便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参看课堂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设计者:赵随鑫
《阿长与<山海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一对年轻恋人杰克和罗斯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面临生死离别时的言行,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爱人的眷恋与无私奉献,也体现出完美的人性,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
二、课文内容概述
《泰坦尼克号》是以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海难为背景而虚构的爱情故事。课文节选的是剧本288号至295号八个镜头,这八个镜头组接成这么一个悲壮的场面:海难发生后,尽管做出最大的努力进行自救或营救,但都收效甚微。各种惨象目不忍睹,冰冷的海水冻死了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乘客。就是在生死诀别之际,一对年轻恋人互相鼓励。“不要告别”“不能放弃”这种对生的话语,坚定了罗斯的信念,最后14号救生艇听见罗斯的呼救哨声便将她迅速营救到艇内,于是她便成了一千五百人中幸存下来的六人中的一个。
三、结构分析
剧本节选部分共有八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在冰冷的海洋上,杰克鼓励罗斯树立活下去的勇气。面对木头只能承载一人的残酷事实,杰克毅然让罗斯爬在木头上,自己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对罗斯强烈而坚贞的爱,使杰克为了爱人的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罗斯濒临绝望的边缘而打算放弃求生的念头时,杰克勇敢地鼓励她,并以爱情的誓言与力量重新激起罗斯对生的渴望。杰克在明知自己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流露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而是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爱人的鼓励与祝愿,他以全身心爱着对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杰克对罗斯的爱是崇高而无私的,这不仅是真正美好爱情的赞歌,也是完美人性的体现。
第二个镜头:船员洛以惊人的魄力组织救援。这里有一个假扮妇女偷生的男人的细节,与上文对比,暴露了人性中自私、卑鄙、丑恶的一面。
第三个镜头:写洛和救生艇在海洋上进行搜救。这里展现的是海难后最残酷也最令人伤感的画面。现实的残酷与爱情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令观众对杰克与罗斯生死不渝的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在强大的自然灾害中人类的生命是如此脆弱,也不由得让人对生命有了更强的体悟。
第四个镜头:海洋上,杰克冻死了,罗斯也与救援的船只失之交臂,就在她绝望之时,爱情的力量重新唤起她求生的意志。一系列的画面,展现了美丽的夜空,正如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样美丽、永恒,然而现实的残酷,却使罗斯必须面对事实。杰克的死使她伤心欲绝,但杰克以生命的代价希望挽救罗斯的生命及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使罗斯决心活下去。观众此时感到的不只是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感叹。
第五个镜头:洛指挥救生艇继续前行。仿佛生的希望离罗斯越来越遥远了。
第六个镜头:杰克沉入海中,罗斯带着对杰克的爱与眷恋,踏上顽强的求生之路。杰克为了爱情的付出,对罗斯的鼓励,给了罗斯巨大的勇气与力量,这也是她能获救的重要原因。此时观众可以设想,虽然杰克的躯体永远沉入了大海,但他的灵魂、他对罗斯的爱却将伴随罗斯一生,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泰坦尼克号(节选)》。这也就是伟大爱情的永恒。
第七个镜头:洛听见哨声,罗斯获救。
第八个镜头:罗斯由回忆转入现实。数字是无生命的,但它们触目惊心,揭示的是一次生命的浩劫,面对巨大的灾难,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
四、写作特色
1.对比鲜明,情节富有震撼力。
“泰坦尼克号”的海难,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最触目惊心的灾难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杰克与罗斯的生死之爱就更具有了震撼力。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彼此的承诺让爱情绽放出美丽而永恒的光辉,而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一面却是在最恐怖、最黑暗的背景下发生的,生命的脆弱和爱情的`永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2.感情真挚感人,语言生动。
杰克与罗斯的生离死别是真挚感人的,二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感动了无数观众。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都会深深地沉浸在他们生死相依、无私勇敢而又崇高永恒的爱情之中。
五、动人的情感内涵
面对生死抉择,杰克与罗斯的态度是从容的,是无悔的,是动人的,是充满了生命热力的。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爱,实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两情相悦,他俩都愿意因为爱而选择死,而与此同时,他们也用爱战胜和超越了死亡。
杰克的放弃与永不放弃:杰克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是与爱人终身相守的美丽与温馨,还有自己热爱的艺术、美好的前程,以及他所热爱的充满梦幻和机遇的生活本身的变化无穷的魅力。他所热爱和向往的这些,全都无怨无悔地放弃了。但是自始至终有一样东西是他永不放弃的,那就是对罗斯的爱和鼓励,他点燃了罗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勇气、兴趣与信心。
罗斯的放弃与永不放弃:罗斯放弃了金钱,放弃了地位,放弃了高贵优雅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放弃了乘坐救生艇逃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预备与恋人生死相依。作出这种选择的罗斯几乎让卡尔觉得她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永不放弃的是对生活中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性中真诚与美善的追求、对个性中热情与豪迈的追求。所以她接受了杰克的爱的祝愿,决定好好地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怎样没希望,永远不会放弃。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
2.注意文中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体会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学会分析一般电影剧本中人物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1.学习主人公面对死亡从容镇定,永不放弃的态度。
2.体会电影剧本的语言之美。
二、学法引导
这是一篇电影剧本的节选,可采用观看电影了解剧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请学生朗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文中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二)难点
电影剧本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疑点
和其它的文体不同之处,电影剧本是怎样来塑造男女主人公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关知识
1.根据学生课下所搜集的资料,找3-5名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
补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后出示课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家。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贫民区。他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二、导入新课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识记生词的情况:
暖烘烘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欺负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木屐
3.出示课件3让学生把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顺序。
4.按照课件3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
2.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课文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3.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同学们,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4.学生讨论,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白天鹅?
5.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第39-47自然段。[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惊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学生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2)它感到非常难为情。它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棵好的心是永远不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五、系生活,小结延伸
(1)这只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