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王建的诗句《十五夜望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板书:十五夜望月 王建)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板书: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板书:白)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板书:栖)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板书:湿)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板书:情感美)
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得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板书: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板书: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板书:拟人)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 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
2. 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六、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画面美:白 栖 湿 情感美:秋思
表达美:间接抒情 拟人 情结美:望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教材简析:教材借助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实践课是努力促使学生在以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目标: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具:挂图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1一起去植树出示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1.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学生汇报,比较结果3尝试提出其它问题并解答。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用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估计及观察物体1小树长高了出示挂图:学生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归纳总结。除了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评议。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我们碰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
目标1、3。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检查预习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
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宴游,即安闲的游览。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
教师补充:穷:
趣:
虚词:而、之
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
九、齐读课文
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
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有关头部器官的词语,并积累有关的4个成语。
2、巩固部首的方法,能熟练运用部首查字发独立识字。
3、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并能积累有关数字的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巩固认读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5、能开展自主识字活动。
6、熟记名言。
7、学会写带有口字旁的字,注意它在田字格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巩固和积累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你来指图,我来认读
1、出示有关头部器官的词语
学生进行抢读词语的练习
2、出示卡通人脸
请学生用直线把词语和头部器官图连起来。
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指自己的头部器官,一个读词。
3、出示带头部器官的成语和图,请学生认读。
4、谁能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带有头部器官的?
二、为字宝宝找门牌号
1、出示六个字,学生认读。
2、把部首圈出来。
3、小组合作:帮助它们在字典公公的家中找到门牌号。
4、集体交流。
三、积累成语
1、试着把书上的这些带有数字的'成语补充完整。
2、读一读,记一记。
(1)说说这些成语中,你了解哪些?从哪里了解到的?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成语?
(3)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四、朗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
3、完成短文后面的练习题。
五、送贺卡
过渡: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做了许多贺卡给老师,你喜欢吗?请读一读卡上的内容吧。
1、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流读。
2、你想送什么样的贺卡给老师呢?请你挑选其中的一张,并大声读一读。
3、游戏:送贺卡
六、熟记名言
1、自己轻声读通名言
2、说说你知道哪句名言的意思?
3、试着背背。
七、在田字格里写字
1、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2、学生讲解口字旁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3、写字,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识字》教案02-08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