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2 07:59: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理论意义和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2、学习作者以“诗歌特点”“欣赏诀窍”为两个相关系统,研究、阐释诗歌欣赏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目的之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一、阅读课文,领略内容

  1、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诗歌欣赏活动是由诗歌特点决定的。作者根据诗歌的特点给我们谈了诗歌欣赏的要求及方法,并且举了许多例子详加阐释。

  2、根据练习第一题的要求,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二、精读理解课文阐述的观点

  1、“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怎样理解?用哪些例子阐明的?

  明确: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就要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课文举了《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一首》三个例子阐述的。

  2、“诗歌欣赏要善于寻找并判断诗背后所孕含的情思和韵味”是怎么回事?如何寻找判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

  概括:诗歌的特点在抒情。一般来说,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了直说,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语言又极精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方法是四个字:“泡”、找、进、“猜”,说明例子分别是《老马》、《祖国啊,祖国》、《枫桥夜泊》、“问君能有几多愁”、《口供》。

  3、“诗歌欣赏时,要对不连贯的诗句进行‘加工’填补,以利于‘综合性思考’”为什么?好处在哪?例说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语言就是不连贯,跳跃性大,这也是诗歌的`特点之一。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理解关连起来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例说有《启明星》、《夜雨寄北》。

  板书设计: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诗歌欣赏

  观点方式诗歌特点诗歌欣赏例子

  读者把握构思〈我爱这土地〉

  诗人创造丰富再现诗人《长干曲》

  艺术形象创造的形象《沙扬娜拉一首》

  诗歌

  欣赏善于寻找判断诗歌背后孕含的情思、韵味是一想象泡〈老马〉

  种再诗歌抒情咀嚼找〈祖国啊,祖国〉

  创造含蓄凝练再三进“问君能有几多愁”

  猜〈口供〉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活动准备】

  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学生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学生: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起来""心里难过极"。可见父母为木雕怎样伤害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只要损害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我做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习作1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难点:能根据主题收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四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资料

  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二、指导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引导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

  1、学生各自修改。

  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第三课时

  一、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本上。

  第四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讲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挂图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书写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

  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

  )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

  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外形——坚毅顽强

  生长——纯洁朴素

  气节——虚心有节

  态度——无私奉献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让学生以“俯视的姿态”来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有学生直接从课文题目找这个字,会说“新”或是“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人物主要活动中梳理出这个关键字,然后回视课文,围绕这个字串联人物活动。)

  小结:人物活动围绕一个“骗”字,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受骗又助骗,百姓受骗又传骗,小孩揭穿骗局。

  设计意图:递给学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抓手”,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而又深刻的印象,并学会梳理文章线索。

  二、说人物。

  师:在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请在“这是一个的皇帝”句中写上一个词,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课件出示问题)

  (这一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自己的看法,都应该鼓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会按自己的理解填上一个词并会积极找出理由加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还应该适时地让学生朗读相应的语句,可以采取多样的朗读方法,读出语气,读出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充分认识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对人物形象,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让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课堂上大胆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掌握精读、朗读等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形成对人物的独特理解。

  三、探主题。

  师: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这是些怎样的人?安徒生想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大臣们看到新装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你是大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2、二十年后小孩长大成人,你觉得他还会揭穿骗局吗?

  3、两个骗子又到另一个王国行骗,你觉得他会再次成功吗?

  (三个假设的问题,趣味性较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人物心理,进行独立的思考,深入探究故事主题,又能以“俯视”的姿态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性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四人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合作探究,并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时间3分钟。

  (此环节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结果,教师应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能说出自己,探究的结果直指文章的主题:安徒生通过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警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保存一颗纯洁的心灵)

  对问题1的探究,教师在学生从课文中搜集到的有关大臣的情节基础上,调动全体学生一起朗读,体会人物心理,并形成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当学生谈到自己坚决不会像大臣那样阿谀奉承时,教师要赞扬他的这种高贵的人格;同样,当学生谈到自己可能也会像大臣这样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新衣,教师也应该认同他的心理,并将讨论引向“骗局”的关键——抓住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

  对问题2的探究,有学生会认为二十年后的小孩不会揭穿骗局,因为他内心有所顾忌,也有学生会觉得他不会揭穿骗局,他不受世俗的影响,保留一颗纯洁无邪的心灵。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能指向童话的主题,教师要伺机诱导。

  对问题3的探究,有学生可能会觉得如果遇到一个“不爱打扮的皇帝”骗子就不会得逞,可能会偏离这环节课探讨的主题,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故事中的皇帝仅仅因为爱打扮才上当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主旨,骗子利用了人们“虚伪”的弱点。

  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努力给学生创造轻松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

  设计意图:对故事主题的探究是一个难点,通过这三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人物心理,挖掘故事主题,探究的结果直指文章的主题:安徒生通过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警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保存一颗纯洁的心灵。小组合作探究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给学生搭建平等开放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注重探究过程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谈看法。

  师: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明确应该向小孩学习,学习他的纯洁无邪,学习他说真话。可是生活中说真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要付出代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说真话”这一话题的看法。

  (学生在谈看法时可能会脱离实际说得比较空乏,教师可设计情景诱发学生的讨论。比如可创设这样的情景:如果你的同桌在单元考试中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作了弊,刚好被你看见,你该怎么办?使学生有一个谈论的中心,也有利于学生谈出实在的真实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应真诚地倾听,多鼓励,及时引导他们走向“说真话、做真人”这一高尚人格的道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走进自己的生活,直击学生的心灵,在真实开放平等的环境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提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口技》教案02-27

语文《桥》教案02-25

语文《识字》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