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6 09:26: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宦化()萋萋()柯()

  2、文学常识。

  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乐天”就是。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诗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学习第一首《杂诗》

  1、朗读《杂诗》

  2、作家作品简介:

  小组讨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是一种什么意思?相当于什么?

  2、“应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品味感悟:

  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杂诗》表现作者(),()的精神。

  《夜雨寄北》(又称《》),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感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背诵《杂诗》、《夜雨寄北》。

  2、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

  合作探究

  二、《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4、主题讨论:

  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是一首七言诗,“酬”的意思是。

  ②、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⑵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4、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

  5、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五、【诗文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成+皿耍:而+女喊:咸+口英:央+艹

  钓:勺+钅趣:取+走睡:垂+目蒲:浦+艹

  组词扩展: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 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 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 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方法与过程

  1、边读边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窘迫与艰难。

  2、抓重点诗句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了解写歌的过程。

  3、学会在阅读中了解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新生活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一·二八”事件的资料,了解聂耳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激情导入: 师引:你听过《卖报歌》吗?你会唱《卖报歌》吗?(选生试唱) 评价鼓励后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创作的?他为什么要做这首歌?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 《卖报小姑娘的歌》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

  3、自学导纲。

  二、简要提示

  1、1933 年秋天,聂耳在上海霞飞路几次遇到一个卖报的小姑娘,小姑娘把报名喊得十 分顺口悦耳,在聂耳听来就好像是一首动听的歌。回来聂耳了解到小姑娘家境贫寒,全家靠 她挣点钱维持生计。聂耳很同情她,决定创作《卖报歌》来帮助她。

  2、“一·二八”指“一·二八事变”,即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犯上海的事件。

  3、关于聂耳,请阅读课本 181 页《课文链接》。

  三、认知与探究

  (一)知识与技能性问题。

  1、查阅相关工具书完成下列任务。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shēn tuǒ 申 报 椭 圆 zāo zuó 遭 遇 琢 磨 zhǎ jié 眨 着 睫 毛 pèi é 配 上 安 娥

  (2)理解词语,尝试运用。

  遭遇 迫不及待 清脆

  2、走进词吧,丰富词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寒冷 清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 匆忙 悲惨 匆忙 悲惨 悲惨

  (二)探究性问题。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仔细体会这样的句子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2、“好,那么现在同我到街上去!马上去!”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觉得与 下文中的那个词语表达作用相辅相成?

  3、从小姑娘和聂耳对对话中你能体会到小姑娘的什么特性和聂耳的什么态度?

  四、梳理与反馈

  1、熟读课文,试着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简要复述给身边的同学。

  2、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请你把它分成四个部分。

  五、合作互动

  1、小组或班内学生间互动:要求学生把《导学提纲》完成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 价,并把解决不准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集一下。教师示例后巡视。

  (1)我不太明白《申报》和《时报》的意思?

  (2)我不明白“一。二八”的意思?

  (3)我不知道“迫不及待”的意思?

  (4)我不知道“琢磨”的意思?

  (5)文中的“小毛头”是怎样一个孩子吗?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6)小女孩的家境又是怎样的呢?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7)勾画出能表现聂耳积极为小女孩写歌的句子。

  (8)文中那些句子表现出了聂耳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虚心态度。

  2、师生互动: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诱导性动。

  3、教师精讲:以下是预设的问题。

  (1)从第 2 段对小女孩外貌的细腻描写中, 我体会到她的可爱, 又觉得她十分可怜。 (请 生读读。)

  (2)这一段主要写小姑娘外貌, 最后两句又有什么用呢?小姑娘在电车站拥挤的人群里, 既然卖报的人少, 生意应很好, 为什么却说人们一个个从她身边匆忙走过, 是不是有些矛盾? 再体会“挥着”、“迎着”、“叫喊”等动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姑娘多么想卖掉 一张报纸啊。)

  (3)从第 3~9 段关于小姑娘和聂耳的对话中, 我知道了小姑娘这么冷的天还出来卖报的 原因, 她的遭遇真让人同情。 这也是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 全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从课文最后一部分我还知道了《卖报歌》是聂耳和安娥合作创作的,到现在还广为 流传。(抓“街头巷尾”、“常常听到”等词理解。)

  (5)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这首歌到现在还是全国儿童爱唱的歌的原因吗?

  a“他想写一支曲子反映报童的悲惨生活。”(理解“遭遇”、“迫不及待”等词。)

  b“一首具有儿童特点的《卖报歌》。”

  c“你认为哪里不顺口,还有哪些话要说,我可以改。”(理解“琢磨”、“爽快”等 词) 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从中悟出写好作文的秘诀。 (此环节教师根据实际引导, 尽量手让学生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六、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选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2、师生共同归纳。

  (1)小姑娘家境遭遇不幸靠卖报维持全家生计感动了聂耳。

  (2)聂耳处于对聪明伶俐的小姑娘的同情和安娥联手为她创作歌曲。

  七、拓展运用

  1、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然后改写成陈述句。

  2、练唱《卖报歌》,进一步体会聂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32 卖报小姑娘的歌感动 小毛头

  创作歌曲 同情 聂耳

语文教案 篇6

  说学情

  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散文,对散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以理解内容、感悟思想以及分析艺术技巧为主,尚未上升到具体的阅读方法的层面上,一些较难的艺术技巧也很少涉及;但是,作为即将升学的初三学生,他们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加之前面五个单元“学会读书”的积累,是本课学习的有利条件。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并且考虑到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检验性,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体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会欣赏绿色之美、自然之美。 这也符合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学生能从课文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学到相应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生活的阅读中去。

  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2.默读法:有利于学生正确深入理解全文,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和态度。

  3.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

  4.朗读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法:打破了课堂单向传递的束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2-3分钟)

  使用幻灯片播放梅雨潭、什刹海拂地、虎跑寺“绿壁”、西湖以及秦淮河,同时播放第三段“我曾见过我怎么比拟得出呢”的配乐朗读。幻灯片播放的图片以及背景朗诵,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就提问学生看完图片、听完朗诵之后,对梅雨潭的绿有怎么样的感觉?明确:引导学生与别的绿进行对比。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

  2

  备课时间:

  9月15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讨论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3、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

  人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研读

  1、研读内容: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六、教师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

  1、倾听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好人的课文,说说有哪些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人?

  3、分角色朗读。

  二、从人入手、评析课文

  1、学生回答讨论:板书(给人物记档案)

  地点:北京 时间:“文化大变动”

  老王──身份:回民 三轮车工人 家庭:光棍 身体状况:营养不良“田螺眼” 病

  我们夫妇──身份:知识分子 处境:干校 身体状况:一条腿走不得路

  教师小结: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 患难之处见真情。

  2、进一步小组合作讨论:

  有过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⑴ 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⑵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⑶ 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⑴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⑵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⑶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⑷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⑸ 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钱钟书夫妇已经这样对待老王,但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没有做到, 内心的深切愧疚和高远追求,使我们感动。

  播放FLASH歌曲《我不够爱你》

  三、从言入手,赏析课文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天”──结尾。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自主探究,动态生成)

  预设:⑴ 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

  ⑵ 钱?为什么是侮辱?

  ⑶ 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础上,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四、从情入手,升华思想

  倾听歌曲《爱的奉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的教案【热】03-14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养花》 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