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9 08:04:5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

  1、议论文三要素在本课的体现。

  2、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

  2、对文中难句的理解。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请一学生讲《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师小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下面,我们就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他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创造应当靠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丁肇中----(点学生介绍)

  三、检测预习:

  1、生翻开这课的《导与练》,师找四名学生上台写出“基点梳理)1—4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难词,师生共同点评纠正。

  2、师补充: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师说生答,师把词板书在黑板上。)

  A、形容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一帆风顺 )

  B、置身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袖手旁观 )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不知所措 )

  D、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彷徨 )

  四、感知文本: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音要宏亮,吐词要清楚;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

  五、巩固铺垫:师生一起回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同学们可结合课文后边方框里的文字回答)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

  2、什么是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3、怎样理解论据呢?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4、那什么是论证呢?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论证等,在议论文中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说理,很少只用一种方法。

  六、活学活用: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列出结构提纲吗?利用刚才所复习的议论文知识,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可推举一个代表把讨论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人则写在书上或者预习本上。师生共同订正。(板书)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论点)

  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

  A、(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证明王的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B、(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C、(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七、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格物致知“出自何处?是什么含义?

  A、“四书”中的《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

  B、含义是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而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有这种精神?

  A、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

  B、如果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知识只能从书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就会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A、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a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功课成绩好,但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b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缺点使得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

  八、说古论今: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壤上至今还没有诞生诺贝尔奖?谈谈你的反思。你觉得一个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主动塑造自己为国争光?可畅所欲言。

  九、走进文本:生自由读课文,进一步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他是采用什么论据和论证方法来说明道理的。

  二、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找答案。(事例论据,道理论据;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

  三、师生互动:继续研读课文。

  1、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实验的精神”?

  实验的精神就是积极的探测,细致具体的计划。

  2、第8、9两段都是论述“实验”的内容,删去一段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8、9两段分别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使论证严密,更有说服力。

  3、将第10段中的“不常有”改为“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不常有”说明“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会经常出现,但不是不可能出现,如果改为“没有”就太绝对化了。

  4、第12段中的“这样”指什么内容?

  “这样”指“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5、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段话怎样理解?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吗?

  A、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B、 示例: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

  6、哥白尼为了推翻教会的“地心说”,翻阅大量文史资料,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最终提出了“日心说”,除了以上这些实例,你还知道哪些能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重要性的实例?说出来大家听听。

  例:A、以前流传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而达尔文经过长期考察通过化石发现人是由类人猿演化而来;B、以前人们认为天圆地方,而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成功,发现地球是圆的。

  四、探究语言:本文限制性修饰词语的运用及关联词语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连贯性,试找出文中这些词语句子和你的同学一起探讨。

  1、“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惟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惟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只有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别无它路,强调了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三个词语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地选择正确的目标,当选好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三个词位置不能调换。

  3、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异同。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

  两句话内容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A句关联词“不是……而是…….”列出两种实验态度作比,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怎样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强调了“积极的探测”对于实验的重要意义。B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1、认识12种动物的名称。学会本课3个重点生字,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带入词串,情感朗读。趣味识字,熟记笔顺。

  3、让学生喜欢动物,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不同动物的的特点,情感朗读词串。

  2、掌握本课3个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手法:讲授法、朗读法、说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和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上个星期,我们去野生动物园春游,相信大家都认识很多动物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形容动物的词语,考考你们!

  高雅 凶猛 威武 淘气 善跑

  奇特 活泼 机灵 聪明 敏捷

  强健有力 胖乎乎 色彩艳丽

  二、精读文本。

  过渡:你们好听的读书声,引来了一群动物朋友,听说它们还带来了一份礼物,只要你认真通过动物朋友们设下的每一个关卡,你就可以收集到礼物的小秘密,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拿到礼物吗?

  第一关:认一认

  1、看图识动物。

  2、看字识动物。

  3、注意:“狮子、猴子、猩猩”第二个都读轻声、偏旁相同。

  4、齐读全文。

  第二关:读一读

  过渡:真是聪明的孩子,现在我们开始第二关:读一读

  1、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每一组词串。引导学生对4组词串情感朗读。

  2、 利用各种方式朗读词串。

  3、 小游戏:我来指,你来做。

  第三关:说一说

  过渡:动物朋友,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想请大家帮个忙。

  A、原来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动物技能展示大赛”,小动物们想请大家,用一句话,来帮他们代言。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出示)我是 的 。我 。

  B、自由讨论

  C、交流,老师注意情感指导。

  第四关:写一写

  过渡: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呀,那写一定不在话下。现在进入第四关:写一写。

  A、猴:左右结构,王爷牵着一只猴子在散步。

  鹿:半包围结构,广阔的'草原上,我们带上弓箭去比赛打猎。

  斑:左中右结构,两个大王在比文化。注意王字旁。

  B、注意书写姿势,书写指导并描红练习。

  C、这三个字宝宝都是藏在小动物的名字中,我们一起读一读,看书读。

  D、背一背。

  三、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 )等动物,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其它哪些动物呢?(出示,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它们都属于我们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作业:

  1、当小老师,教会爸爸妈妈有感情地朗读《识字6》。

  2、收集5个以上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进而感知真挚、深沉的母爱。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蕴涵在文中的母子深情。

  3、学习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从内容、语言感受母爱的真挚、深沉。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当堂训练

  教师:激趣引导 智慧点拨 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展示目标

  二 走进文本 概括事件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

  三 精读文段 体会情感

  1、请你结合文章第三个片段,以“母亲”的身份说一段独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母亲的情感。

  2、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说一说。

  四 回顾全文 写作探究

  1、“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

  2、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吗?请你忆一忆,写一写。

  五、深情小结 沉思回味 (以余光中《乡愁》作结)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想学、爱学、自主的学,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了解汉字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

  3、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观察和语言运用能力。

  4、背诵古诗,了解大意,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进行简单的习作训练。

  6、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起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勇闯难关。

  一、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课件展示“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说怎样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4、归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例如:衬衫 裙子

  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例如:祝福 神话

  5、拓展:你还能列举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宝

  6、举一反三:说说“ ”和“穴”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例如:宝贝

  窟窿

  [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汉字变化和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的愿望和喜欢汉字的感情。]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 牛角尖尖的 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 蔚蓝的大海 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

  3、启发思考:你平时观察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或颜色呢?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同桌互相说,启发积累。教师评价订正。

  总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一定要仔细,描绘事物时所选用的词语一定要搭配得当。

  5、练习天空

  头发( ) 小草( ) 大山( )( )的树林 ( )的草原 ( )的天空

  [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自己感悟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比较总结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仿照说词语,进行拓展学习,积累词语,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归纳:这个句子展现了泡泡的4个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泡泡的美。

  4、出示一张小妹妹的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小妹妹有什么特点。

  5、归纳:可爱、乖巧、聪明、漂亮、听话、调皮。

  6、仿写句子,完成练习。

  7、评点句子,对两个并列分句发生的重复和出现矛盾的毛病,及时指出纠正。

  [两个句子的练习,体现了先扶后放、由易到难的特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多说句子。]

  四、积少成多

  1、介绍诗人:同学们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3、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根据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

  6、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田野的.远方。小树枝头上的花已经飘落,枝头的绿叶才长出,没有形成树阴。小路旁有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追扑黄蝶,可黄蝶飞入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

  7、背诵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背诵古诗,揣摩诗意,感受意境。]

  五、阅读平台

  1、读短文,扫清生字障碍,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课文中所写的“贴鸡毛”游戏是怎样玩的。

  3、学生自己练习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说说游戏的玩法,再说给同桌听。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齐读短文,体会作者的快乐。

  [此题练习时应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贴鸡毛的游戏是怎样玩的和游戏的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六、作业

  1、背诵“积少成多”中的古诗。

  2、把“贴鸡毛”游戏的玩法告诉你认识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

  板书:选鸡毛——找大门——鸡毛发电、同时唱歌——贴鸡毛

  第二课时

  这次语文大课堂安排了“玩得真开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抢板凳……)[

  二、 课件展示游戏场面,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愉悦的童年生活。

  三、尽情游戏

  1、读题,明确要求。

  (1)自由组合成小组。

  (2)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3)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

  [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使学生说时有兴趣、有内容。]

  2、学生尽情游戏,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

  2、复习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学习他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在对话中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爱迪生

  2、你能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习生字:孵(左半部书空)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生字。

  歪(反义词) 楼(换部首) 邻(前鼻音) 傻(右半部书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3)交流思考题,学习课文第一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第二~十二节,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1)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指导朗读,再演一演。

  过渡:爱迪生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来的?分角色朗读二~六节。

  出示句子:爱迪生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

  仿说练习,积累表示声音的词。

  再读二~六节,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想象说话:爱迪生蹲得腿也酸了,他想:,,,,

  小爱迪生这么做,能孵出小鸡来吗?

  (3)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指导朗读。

  你能告诉爱迪生其中的原因吗?(信息交流)

  课后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希望大家像爱迪生那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勇于思考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小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链接的有关资料,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针对故事中对待突发情况的两种不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1、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

  2、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快乐人生的通行证。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中心话题: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阅读,静思默想,在书上写己的.想法和认识。

  2、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口头交流。

  3、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发言,让学生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提高。

  四、提升认识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尽人意的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完美”呢?

  五、教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语文教案 篇8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

  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的教案【热】03-14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养花》 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