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10-18 17:05: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难点】

  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要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带刺的朋友

  3、师:这位朋友就是--(刺猬)出示刺猬的介绍。

  对,刺猬就是作者将向我们介绍的那位--

  4、齐读课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交一交这位新朋友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既达到了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的目的,又不着痕迹地引起了新课的学习期待。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找到识记好方法。

  2、检查自读: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出示生字及扩词,多种形式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并适时出示难理解词语的解释。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按要求练读,自主学习将字词、课文读正确,通过检查环节的指导和再读巩固字词的学习效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看到了这一过程有怎样的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并总结。

  (本文叙述了刺猬偷枣的故事,突出了刺猬偷枣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思考并交流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秋天,满树的红枣好看又好闻,让人眼馋。

  第二部分(2-12)具体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训练和指导学生尝试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的'内容有趣并故事脉络清晰,学生概括起来难度不大,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自信心。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部分,枣树上的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

  (1)句子比较:

  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体会文章中句子的好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了了红枣的数量多、颜色鲜艳诱人,同时又为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做铺垫。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及朗读体会来感知文本语文的特点,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运用的精妙,利于学生语言赏析能力的提高,自然而巧妙地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爬树”

  1、自读课文的2-6小节,思考:刺猬是怎样爬树的?圈画出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字、词或句。

  2、交流并指导朗读。

  抓住“缓慢”、“诡秘”来体会刺猬的小心谨慎。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关键的字、词和句子来体会小刺猬的动作特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精读“摇枣”、“扎枣”、“驮枣”

  1、默读课文的7-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关注刺猬在接下来的偷枣过程中的动作,体会刺猬的动作特点。

  2、交流并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注意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小刺猬的动作,将它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讲清楚。

  读读找出来的句子,圈出刺猬的动作。

  3、板书: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一些词语来概括刺猬是如何一步一步偷枣,板书:

  用力摇枣逐一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4、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5、指名复述。

  【设计意图】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精读11-12小节

  1、师:作者看完它偷枣的整个过程后,暗暗钦佩。

  2、齐读第11节。

  板书:本事高明

  理解:钦佩

  3、再读第9节

  4、说话练习: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可结合课文内容说,也可加上自己的想象说。)

  5、齐读第12小节。

  6、背诵课文5-7小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前文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通过语文的再次输入,在运用中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总结写法,拓宽视野:

  1、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恰当地使用动词。

  2、拓展延伸:出示《带刺的朋友---击退黑狗》的片段,学生阅读。

  3、交流阅读感受。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1、作者通过写一件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它们称为--(齐读课题)他是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一个有情人,与动物交上了朋友。他从秋天到冬天,到春天,与这群刺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相信你也会有奇妙的发现和收获的。

  2、作业:(1)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2)你了解刺猬吗?查查资料,给小刺猬设计一张名片吧!(自主选择一个完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布置了形式有趣且自主选择的的作业作为课堂内容学习的延伸,有助于巩固课内的学习。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概括是一件比较难的时,不是漏了成分,就是说得太罗嗦。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就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表达需要,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们说话。学生有了句式,只要套用,就能将事情说清楚。另外,在教学完课文,完整了板书以后,让学生看着板书来说,这样学生只要将板书上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整合即可,容易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得比较好,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从不会到会的整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两节课时下来,学生在概括的训练中由于这些成功的体验而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喜悦。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2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本课中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同时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有“香味、吹喇叭”,因此上课开始,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79”,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是秋雨姑娘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然后教师谈话:“你看这个心形像什么?”有的说像桃子、钥匙……这样自然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立即出示一组秋景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文,让他们进行自由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2、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要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心中。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此段主要是从秋天的雨带来的色彩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六句分五个方面写秋天的雨把各种颜色分别送给了银杏树、枫叶、田野、果树、菊花。在教学这段时,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同时用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菊花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读各种色彩的美后,引导学生理解了关键词“五彩缤纷”的含义,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频频点头”的意思,领略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其中送给银杏树和枫叶都是以“它把()送给()”同样的句式进行描写。这样就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通道接轨了,也让学生把吸收到的都释放出来了。

  3、把握整体,从总起句开始。本课以秋雨为线索,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上课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我让学生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分别找到“颜料、气味、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成功之处

  在这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五彩缤纷”这个中心词。根据字理析词“分解——组合”的教学要则,先将“五彩缤纷”拆分成“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进行析解。“彩”字中的“彡”是个一形多义的部首,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纹路”,“彡”和“五”是概数,表示颜色多。“五彩”的意思不难理解,因此重点放在对连绵词“缤纷”的字理析解上,从“缤纷”的绞丝旁入手,通过画图引导同学们从字理上理解其本义:“缤纷”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我把一些彩纸撕碎握在手中,学生很轻易地说出用“五颜六色”来形容,接着我把彩纸向空中一扔,学生说用“五彩缤纷”表示,因此,学生明白:“五颜六色”只是表示颜色多,而“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课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告诉我们秋天是“丰收的、欢乐的”。这一段的教学,我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课内引导学生先齐读,然后从“丰收、欢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想象,自由回答。课外让学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踏秋,寻找“丰收的、欢乐的”秋天,可是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的限制,学生对于“丰收、欢乐”的秋天无法看到。因此,此项活动收效甚微。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教学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段,摒弃要么是大量的泛泛而读,要么是“你体会到什么”的单一提问,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学完了《秋天的雨》可以让学生仿写《春天的风》《冬天的雪》,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我在导入时,用了精美的秋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用上舒缓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秋天的意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对秋天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学习课文,学生显得迫不及待。在学习优美文段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图文结合,重视朗读训练,读出秋景之美,读出喜爱之情。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想象图面,融入秋情,其乐融融。课后作业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和喜好来布置,既受学生欢迎,又能体现新课标的工具与人文的统一的教学理念。

  教后知不足: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读促说。学生读的多,但读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没有采用多种形式,齐读比较多,指名读,分组读,竞赛读太少。在读课文后进行了评价,但读的指导上还欠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大胆放手。今天的我只能用“实践出真知”勉励自己,今后在经常总结和反思教学的同时,将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因此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在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来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重点放在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一组美丽的秋景图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再以秋天是一把钥匙为切入点,打开秋天的大门:抓住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老师重点讲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时,说说秋天有那些颜色便水到渠成的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齐声朗读第二段,再次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颜色之美。

  第三段老师边扶边放,让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边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第四段就让学生自学。思考:当金色小喇叭吹起,森林里的小动物和植物都在干什么呢然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以便让学生更准确地知道秋天来了,动物和植物都要准备过冬了。当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的时候,看到的五彩缤纷的色彩美,闻到各种秋天的好闻的味道。以及看见冬天来临前动物们忙碌的身影。感受秋天的颜色美,味儿美,声音美。最后学生以一首《秋雨歌》来赞美秋天歌颂秋天。

  通过上完这节课。让我感受颇深。思考很多。有收获有遗憾……

  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整个课堂结构的安排上,能做到;有快有慢,有高潮低落,让课堂有节奏感,有乐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但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没能完成预设教学目标,让我遗憾。备课时,自我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自我感觉"预设"与"生成"没有做到统一,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观察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

  2.调动多感官,捕捉事物的特征,丰富表达的内容。

  3.多角度地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捕捉事物的特征,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写话范例。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者拍照,或者画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名字叫“找不同”。

  2.过渡: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有趣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

  板书课题: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引用名人名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事物,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二、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出示《搭船的鸟》课文插图,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4.出示《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教师小结: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5.小结: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6.师: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作者又有哪些发现呢?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2)出示带有蒲公英的草地的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8.小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中拓展观察对象,掌握观察方法。

  三、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1.观察要有顺序。

  (1)出示秋天到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

  (2)小结: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等。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1)过渡:观察不仅要有序,而且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2)出示荷花池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荷叶、荷花的特征。

  3.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1)师:生活需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观察有六大法宝,学会这六大法宝,能更生动具体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会让我们充分发现生活的乐趣。

  (2)课件出示片段:今天,爸爸的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橙子,我拿出来一个较大的端详。它比乒乓球大一倍多,同橘子差不多,黄澄澄的果皮上有一个凹下去的斑点,得仔细看才能看得见。如果你把橙子皮剥开,一股香味立刻扑鼻而来,面对亮晶晶、黄澄澄的果肉,你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地舔一下它,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你胃口大开。

  (3)引导学生交流,小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橙子?

  (4)出示顺口溜进行记忆。

  五官感受很重要,眼耳鼻舌都用到。

  身体感受与心理,合理想象不可少。

  敢于表达敢于写,写出作文一定好。

  设计意图:以秋天的图片、荷花池景色、描写橙子的片段为例,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抓住事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

  四、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1.你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上周,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每人轮流用几句话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认真聆听同学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3.小组代表介绍。(实物投影:照片 学生介绍)

  4.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啊?(动物、植物、景、人……)

  5.总结:你瞧,我们周围的生活多么丰富哇,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良好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彼此的发现。借助图片、实物等展示自己观察所得,在交流中获得习作素材。

  五、当场习作,交流评议

  1.现在,就请你回想一下自己发现的过程,用三五句话将自己发现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照片上的内容,如果你想到了更有意思的发现,也可以换个内容写。

  2.学生写作。教师提醒:身体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3.谁来读一读自己的发现?

  4.出示要求:读的同学语速放慢,读出自己有所发现时的心情;听的同学,想象画面,捕捉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5.师生点评。

  具体:发现多角度(看、闻、听、摸)。

  生动: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语气词、标点符号。)

  6.总结。

  师: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就会发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因为生活有多丰富,习作就会有多精彩!

  设计意图:旨在鼓励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分享,通过自读修改、互评修改的方式,使学生完善自己的习作,掌握此次习作的方法。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4

  词语理解。

  同学们,读读词语,你能理解吗?

  生解释词语并进行词语运用练习。3.再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预设: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玩,红头躲在草堆里。藏在草的红头就被大黄牛卷进嘴里。

  师点拨:红头就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是故事的起因。

  师继续追问: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哪几个段落描写的?你能找到吗?

  布置任务:请根据刚才的分段,简要地说一说段意。

  (设计意图:先认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读文,为整体把握课文作好铺垫。了解故事起因、经过,概括段意,有利把握课文整体结构。)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知道本课大意之后,我们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问: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预设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归类识字法。

  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

  预设

  2:“管”就是形声字,“管”上部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下边“官”是声旁,表示读音。

  教师强调:①要注意书写提示,结构不同书写的规律也就不一样。②注意“命管

  算”三字的写法,提示容易写错的部位。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

  2

  遍。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四、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红头的旅行真是凶险,要不是有青头帮忙可就坏大事了。遇到这么凶险的旅行,这两位小蟋蟀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应该借鉴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细品课文!

  五、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选择读音。(见课件

  17)

  2.

  读词语。(见课件

  18)

  3.

  抄写词语表中的

  18

  个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谁再来回顾一下大家文章分为几部分,

  各写了什么?

  预设:文章分为

  3

  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讲两只小蟋蟀玩耍的情境。

  第二部分(7-19

  段)讲红头在

  “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

  21

  段)讲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景。

  2.

  谁能按提示回忆一下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玩耍误入了牛嘴啊!

  板书:(起因:捉迷藏误入牛嘴)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提示说关键词语来概括故事起因,引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二、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

  7-19

  段。

  1.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

  7-19

  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变化的词句。

  预设

  1: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从第二个胃到牛嘴里。预设

  2:我补充一下,先到牛嘴里,最后喷出来。

  2.

  教师引导学生边找边说边做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经过: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3.

  教师引导质疑,用导语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先自己勾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再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并告诉学生牛的这一个吃食的特点叫“反刍”。

  5.教师引导巩固本文的学习重点:请大家再重新回忆吃食的特点,填写下面的内容

  教师引导:看着这个提示,请用自己的话给你的同桌讲一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过吧。

  (设计意图:通过画出和讲述红头旅行路线,了解牛有

  四个胃、会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学到讲,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

  20-21

  段。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预设

  1:红头从牛嘴里逃出来了。

  预设

  2:青头安慰红头,两人相拥。板书:(红头脱离危险)

  (三)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体会了红头旅行过程的惊险,当时两位主人公在经历惊险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人的对话来体会一下,并且要练习读出当时的语气。

  1.

  读红头语言,体会旅行的惊险。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5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

  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

  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

  ——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妙”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妙”等13个字和“美妙”等22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呢”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4.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第2自然段列举出风多少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第3自然段写水是通过哪些形式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第4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歌手来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的?(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形成相关板书。)

  二、通过水、动物以及阅读链接《瀑布》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3自然段。

  (一)体会水发出的声音的美妙。

  1.导语:同学们刚才把风吹森林时的美妙声音通过背诵表现出来了,接着,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出示任务:朗读第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水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词语:热闹的音乐会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不同的声音淙淙潺潺哗啦啦轻快的山间小曲波澜壮阔的大合唱(板书:热闹的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 哗啦啦轻快的波澜壮阔的)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提取出的词语,体现水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发出的声音美妙。

  追问:(利用板书)你在哪里听到过“热闹的`音乐会”或“轻快的小曲”或“波澜壮阔的大合唱”,这些课文说的大自然的声音呢?(指名回答。合情合理就应予以肯定。)

  (二)尝试背诵第3自然段。

  1.导语:同学们朗读得真好,能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把水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发出的声音美妙读出来了。老师注意到,在刚才的有感情朗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能把一些句子背诵下来了,下面,我们就尝试背诵这一个自然段,好吗?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背诵第3自然段。(提示:背诵是有感情地背书。)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个学生背诵后,齐背诵。

  (三)体会动物发出的声音的美妙。

  1.导语:同学们刚才把水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的美妙声音通过背诵表现出来了,接着,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出示任务:朗读第4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读出了动物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和画出有关句子,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词语: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唱歌快乐(板书: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唱歌快乐)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提取出的词语,体现动物发出的声音发出的声音美妙。

  (四)阅读阅读链接《瀑布》,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1.导语: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一些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我们接着通过另一篇文章了解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好吗?

  出示任务:翻到P90,自由朗读阅读链接《瀑布》,把诗歌读准读通顺。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两至三个学生朗读,以读准读通顺为标准评议。

  3.出示任务: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展开想象一下,瀑布飞落下来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看能不能想象到的声音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语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声音:浪涌:哗啦啦,哗啦啦。风吹:呼呼……呼呼……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这个诗句。

  三、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和阅读链接《瀑布》,我们借助关键语句,梳理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新鲜感的语句,展开想象,知道了作者通过留心身边周围的事物,发现了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礼物--大自然许多美妙的声音,了解到大自然的美好。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妙(美妙)吵(吵闹)受(感受)爱(热爱)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琴”,下面是“今”不是“令”,不要写多一点。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摘抄课后练习3词语以及自己喜欢的语句。

  七、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继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习作者留心身边周围的事物,去听听周围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适当做做记录。

  板书设计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7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

  在粗.壮影.

  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

  白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有关民族的词语。

  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

  ④边防,边境。 ( )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

  6.生字我会写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

  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习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8

  1.知识目标:说话有条理、规范、语句连贯、通顺。

  2.能力目标:讲述暑假生活的趣事,提高讲、听、问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1.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说出暑假生活的“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2.训练有条理、语句连贯、通顺地说话的能力和认真有礼貌倾听的习惯。

  设计意图:

  1.抓住中心来引导,让学生说得有有重点。1.用同学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例来做说话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由别人的事说到自己的事,更容易拓展思维。

  2.通过提问来引导说出趣,有例子引路,降低难度梯度。

  读写结合

  师生问好,向听课的教师问好,说出我们班的'。孩子们,你们x满怀,也让刘老师热血沸腾了。接下来就好好表现吧。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把你们的照片分享我们班级群里,在刘老师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幅五彩的画卷。你们想不想看看?刘老师有个条件:看到一幅图,就要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例如……()(第一关小试牛刀)

  (课件第二关读懂要求)

  二.指导说话写话。

  1.揭题,明确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暑假生活”(板书揭题)学生自主读要求。

  课件出示“能说会道”,再出示说话要求,倾听要求。

  2.明确要求,再读要求,谁明白要求了,来说说。重点是说说自己经历的,发生在暑假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重点说清楚一件事。(课件出示要求)

  3.了解“趣事”。课件出示课文情景图中的云图、人物,(第三关我能说得清)

  4生进行片段说话,用“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再说说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

  5.生生互动,我们都是小记者,请你接受采访。(课件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应面向听众,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听的同学要有礼貌,不插话,不哄笑。)

  6.把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

  7.小组为单位交流暑假中的趣事,推选出一个同学在全班说。(第四关守住擂台)

  8.选取一件事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写下来。(课件要求写清: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有什么感受)

  9.展示学生作品

  三.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分享了我们暑假生活中的趣事,大家学会了怎样通顺地说话和有礼貌倾听。

  2.拓展作业:课后我们把说的写成。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生:……(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

  生:多音字。(板书)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

  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你来解释。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

  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说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2)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3)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课件出示4)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底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特别好看。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的。我喜欢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5)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板书:外貌特征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五、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出示课件6)

  (1)每段开头空两格;

  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板书:兴趣爱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外貌特征兴趣爱好具体事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猜猜他是谁》教案三篇.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2

  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法指导:

  目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阅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预习指导:

  诵读古诗,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理解本课生词,收集有关写春的古诗。

  目标导入:

  1、同学们你还记得哪些写春的古诗,作者是谁?

  2、通过课前预习,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吗?

  导学过程:

  板块一

  自主学习: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从景色入手,了解古诗主要写什么。]

  展示交流:

  1、生字自学情况

  2、课文朗读情况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板块二

  学习引导:

  1、生字新词意思

  2、了解词语大意

  3、试着说说诗句大意

  展示交流:

  1、理解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诗意。

  (1)为什么称为“寒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读第二句。理解“白云生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板块三:小组合作学习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或”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句式说话。

  3、展示交流

  板块四: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四、达标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练习背诵古诗。

  3、填空:《山行》中写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近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写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提升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你和杜爷爷一起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

  3、培养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续接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故事中夸张和想象作用的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童话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续接故事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让学生模仿动物们的叫声。

  2、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动物们都有特属于自己的叫声,它们用叫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同类的动物进行交流。如果一个动物并不会叫,那么,它该如何去跟其他动物交流呢?它又该如何去学叫呢?今天,我们就将走进一条不会叫的狗的世界中,看看它为了学叫而经历了什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差、叉”这两个字时,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批、压、中、怒”这几个字时,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学习“吗、厌、默”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差(差生)——着(看着)

  叉(叉子)——又(又惊又喜)

  (2)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方:访(访问)——仿(仿写)——纺(纺织)——放(放学)

  部首归类示例:

  疒:疯(疯狂)——疼(心疼)——病(一病不起)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思考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情况进行引导,从而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一只狗不会叫,因此饱受其他人的批评,它因此不知所措。

  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写小狗跟着公鸡学叫的过程及结果。

  第三部分(第25~37自然段):写小狗跟着杜鹃学叫的经过和结果。

  第四部分(第38~49自然段):写出三种不同的结局预测。

  第一层(第38~45自然段):给出小狗跟着牛学叫的情景,让读者对结局进行预测。

  第二层(第46自然段):给出小狗遇见农民的前提,让读者对过程和结局进行预测。

  第三次(第47~49自然段):给出小狗遇见狗的前提,让读者对过程和结局进行预测。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语言描写,从中我们知道这只狗因为不会叫而遭到别人的质疑和批评,而它自己也不知所措。

  2、小狗为什么会跟着母鸡学叫,而不直接找其他狗学呢?

  明确:因为它所在的国家并没有狗。它是孤零零的一只狗。

  3、小狗跟着公鸡学叫顺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顺利。最开始它学出来的声音很滑稽,吓得旁边的小母鸡都逃走了。后来它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都没能成功,说明小狗即使很努力,但是仍然发不出喔喔喔的声音。

  4、小狗会因此而放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没有。从第16自然段可以看出。小狗不仅没有放弃,还更加勤奋地练习。“天天”“从早到晚”说明小狗练习的频率高,练习的时间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不会轻易放弃的狗。

  5、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狗终于能发出好听的喔喔喔的声音了,但是却给它带来了危险。这个危险是什么呢?

  明确:因为小狗的叫声太像公鸡的叫声,因此让狐狸以为它就是一只公鸡,于是准备拿它做午餐。从侧面表现了小狗的叫声很逼真。

  6、在狐狸带着刀叉走到公鸡叫声的地方时,它看见的是一只学着鸡啼的小狗,狐狸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狐狸的心情是失望。“该是多么失望啊”一句流露出了浓浓的失望之情。

  7、当狐狸听说狗练习鸡叫的时候,它的表现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狐狸真想捧腹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表现了狐狸觉得小狗的行为十分可笑。

  8、当自己辛苦努力的成功被狐狸取笑之后,小狗的表现是怎样的?

  明确:感到很委屈,低着头,含着泪默默地走开了。

  9、小狗委屈的样子被杜鹃看在眼里,于是它主动提出要教小狗学叫。小狗经过努力终于学会了,但是杜鹃的'叫声,也给小狗带来了危险。这次的危险是什么呢?

  明确:小狗被猎人当作杜鹃,差点被猎人打中。

  10、小狗为什么会觉得猎人疯了,居然会对着一只狗开枪?

  明确:因为猎人听到的是叫声,是根据叫声来判断猎物的位置,没有看到这个叫声是小狗发出来的,所以就对它开枪了。但是就小狗来说,猎人杀它,就是杀狗,而狗是猎人捕猎的好帮手,因此它很意外。也从侧面说明小狗学杜鹃的叫声学得也很逼真。

  11、引导学生对三种结局的猜测和补写,让学生注意补写要合情合理。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课文还告诉我们找不准方向,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不会叫的小狗

  不会叫被批评

  学公鸡叫被狐狸取笑

  学杜鹃叫被猎人用枪打

  四种结局预测

  勤奋刻苦但没有找对老师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字。

  2、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4、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2、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1、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2、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3、学生准备

  4、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5、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15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

  (一)揭题,读题。

  (二)读题,学习“搭”。

  给“搭”换个字。

  感受“搭”的妙处。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

  (三)读题质疑。

  预设:

  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船上还有谁?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一)出示阅读提示。

  把课文读正确。

  想一想: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个问题?

  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

  读词语。

  搭船父亲沙啦羽毛翠鸟

  鹦鹉长嘴捕鱼静悄悄吞了下去

  自由读,指名读。

  (1)读准字音“啦”。

  (2)观看鹦鹉图片,感受鹦鹉的'漂亮。

  齐读。

  解疑:读了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个问题?

  整体感知: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

  小结:同学们,作者可真是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认识一些新朋友。

  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第1自然段。

  自由读。

  思考: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交流: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①看到:下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二)指导朗读。

  读好“沙啦、沙啦”

  给“打”找个朋友。(下、飘、落……)

  为什么用“打”?

  积累词语

  鞭炮声:噼里啪啦

  流水声:哗啦哗啦

  泉水声:叮叮咚咚

  鸟叫声:叽叽喳喳

  读词语

  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

  四、归类识字,指导写字

  (一)观察字形,归类。

  左右结构:搭、沙、啦、响、羽、嘴、悄、哦、捕

  上下结构:亲、翠、吞

  独体字:父

  (二)书写指导。

  羽--翠:“羽”字第一笔是横折钩,“翠”字上面第一笔是横折。

  嘴:“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三)自主书写、点评。

  学生练习写字。

  投影展评。

  修改,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受作者的留心观察

  (一)出示“观察记录单”,回忆观察所得。

  出示“观察记录单”。

  根据回忆填写部分内容。(板书:观察)

  (二)导入: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翠鸟的外形吧?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第2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

  (四)默读第2自然段并填写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六)读出“美丽”,熟读成诵。

  (七)小结:哇,好美丽的小鸟啊!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翠鸟,细致观察的好处可真大!(板书:细致)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翠鸟美得让人难以忘记,那么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呢?让我们到第4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一)出示:第4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翠鸟捕鱼的情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默读,圈出描写动作敏捷的词,继续完成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动作敏捷:冲、飞、衔、站、吞

  (生交流,师板书:有序)

  动作快: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六)读出“动作敏捷”。

  指名读。

  生评价。

  自由练读,齐读,表演读。

  (七)小结:哇,真是不得了,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四、联结生活,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作者在旅行中观察到翠鸟的外貌、捕鱼的动作,但是老师有个疑问,他是专门蹲在那里看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一)出示:第1自然段。

  (二)交流。

  (三)创设情境。

  (四)观看照片或视频,完成观察记录单。

  打开平板素材包观看照片或视频。(素材包内包含白鹅的照片和视频两个文件夹)。

  出示观察记录单,选择外形或动作填写观察所得。

  交流评价。

  (五)小结:是啊,看来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时处处都会有所发现。我们要向作者和上面的这位小朋友一样留心生活,留心观察,这样作文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五、布置观察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一)布置观察任务。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记录观察所得。

  (二)出示观察提示。

  借助观察记录单,尝试用看、听、摸、闻等多种方式去观察。

  在不同的时间去观察,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及时记录观察所得。

  (三)出示观察记录单。

  六、板书设计编辑推荐: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6-21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05-26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0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6

[经典]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7-16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09-13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7篇)04-09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02-1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