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利用学过的古诗《画》导出课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明: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前提】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说明:从图入手,使学生从画面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
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说明:本课的插图再现了卡佳针对“我”在校园的一块黑板上画的两幅画而作的修改图画。这里图文对照,一方面示范了图文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从图到文的顺向结合,又有从文到图的逆向结合,还有图文同步进行的双向结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能力,也使教学方法更趋炎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可操作性,克服了图文结合的笼统性、肓目性。】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说明:教学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揣摩、质疑、切磋,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说明:运用朗读表演,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感知、玩味课文内容。读熟了,文章的语言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语言里。通过读,可以吸收、咀嚼、消化文章中的种种表达方法,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
3.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说明:教学中续编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注意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神态表情怎样,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动,为学习描写人物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加以深入探究。
2、分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一个与西游记有关的节目。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1、课件:听拍手歌《西游记》。(儿歌:唐僧骑马咚隆咚……)
2、同学们,这首拍手歌,大家都会吗?好,和你的同桌拍手动起来。
3、学生唱拍手歌,并相互拍手。
4、声音响亮,个个精神抖擞,真好!
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最近,我们二年级文学社举行了“走进《西游记》”的读书活动,请看大屏幕!
2、课件:课外读书画面。(几周内学生读书的情况剪辑以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的镜头。)
3、这是老师在课间捕捉到的镜头,谁来说说画面中的`你们在干什么?
4、是啊,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从你们读书时专注的眼神里,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西游记》的喜爱。
二、介绍读物、玩具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西游记》的读物和玩具,谁来告诉老师,你们都带了什么?
2、(随机走到一生前):你带来了什么?
学生搜集到的书、工艺品、孙悟空造型的毛绒玩具等并简要说说特征)
兵器玩具:(金箍棒、九齿钉钯、日牙铲等兵器介绍)
3、(对着拿金箍棒的学生)你能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个造型吗?
4、还有谁也带来了玩具,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想玩一玩吗?好,现在就玩起来吧!
5、小组玩玩具。(学生兴致高涨,拿着玩具互相玩耍。)
6、这么多活泼机灵的小猴子啊!我们的阶梯教室都快成花果山了,真热闹!
7、过渡小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老师感觉到了《西游记》已经走近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更了解《西游记》,谁才是真正的《西游记》迷,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知识题库。
三、知识题库。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有问必答!
ⅹⅹⅹ请听题:
①《西游记》是谁写的?(回答正确)
②天蓬元帅是谁?(恭喜你,答对了)
③唐僧师徒去西天的什么地方取经?(完全正确)
2、这样的问答游戏你们会玩吗?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试?
3、(2—3名后)这么多同学想挑战别人,现在我们来开火车提问。
4、开火车。
5、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可真高,真是问得妙答得准!下面老师想出个难点的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6、你能一下子说出四个神仙来吗?(生说出任意神仙名)
7、果然难不倒你们,谁又能一下子说出四个鬼怪名?(生说出任意鬼怪名)
8、《西游记》里是神仙多,鬼怪多,唐僧师徒经过的地方也多,你能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生说)
9、过渡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地名真是了如指掌。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看画面猜故事!
10、课件:西游记故事画面。
谁知道这是什么故事里的画面?
11、生看画面,逐一说故事名。
12、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13、生说。
14、(过渡小结)是呀,《西游记》里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猪八戒请孙悟空的故事片段,请看。
四、八戒智激悟空。(故事续编、表演)
1、课件: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准备劝悟空回去的故事片段。
2、孙悟空不愿意回去,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会怎么办呢?
3、生想像劝的内容,师相机扮演悟空激学生说。
4、看来,猪八戒也有聪明的时候,竟然用起了激将法!
5、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一样?(课件:八戒劝孙悟空的无声画面)
6、咦!他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让我们试着给刚才的动画配配音,同座的两个同学一个做孙悟空,另一个做猪八戒,看着大屏幕练一练,也可以加上动作,开始!
7、生看屏幕练习2~3遍。
8、哪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是谁?……)你们先打声招呼,喊一下对方的名字?(八戒、猴哥)
9、多亲热的兄弟俩啊!已经进入角色了,准备开始,先是悟空说话……
10、2——3对表演。
11、评:你们俩把孙悟空和猪八戒表现得活灵活现,都可以去中央电视台做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了。
五、人物分析
1、同学们,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们喜欢谁呢?
2、(一生说: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喜欢他?还有谁也喜欢孙悟空?那就请你们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
3、例如说到英勇善战: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孙悟空英勇善战?(穿插小故事),看来,你确实非常了解孙悟空!
4、小结孙悟空的人物特点。
5、那有喜欢猪八戒的吗?说说原因?
6、生说。
7、是呀,原来,猪八戒也有这么多的优点,怪不得同学们喜欢。
8、你们还喜欢谁?
9、总结过渡:是啊,《西游记》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正是因为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才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同学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游记》,只有去读书,书才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带来了一本书。
六、读书活动
1、(走到一生前)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那你能找出一段精彩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
3、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也喜欢你这本书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换看书,你会知道得更多!
4、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书,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断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5、生自由读书。
6、有些同学读得真是摆头晃脑,有腔有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7、几名学生读。(相机评价)
8、总结: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读名著,看名篇,做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明代的吴承恩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西游世界,这部小说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以及各种版本的书籍,传遍了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从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你们,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快乐成长!
9、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解读:
本篇是科普说明文,但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可读性强。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目标预设: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并结合课文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有关词语。
2、在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3、通过品词读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增加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后语文活动的拓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三、设计理念:
1、把与文本的对话上升到与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而触摸到作者那颗滚烫而焦灼的心,去体味地球母亲的那份无私而悲凉的情,以唤起学生人性的感悟。
2、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对文本的阅读感悟,都力求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鉴于与六(3)班学生尚在磨合期,所以兴趣引路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如用“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弱化学生怕提问题的心理。
3、在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领悟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灵魂,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注重课前资料的积累,课中资料的揉合,课后向外的无限延伸,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四、过程展示与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兴趣)
1、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事情。
2、引导学生质疑,引出课题。
3、通过读题,初步感知。
4、检查预习情况,触摸学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出意)
1、再用心读课文,猜想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2、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帮助梳理。
3、预设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2)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
(3)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4)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
(5)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
(6)生态灾难到底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胁呢?
(7)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
(8)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
(9)为什么说地球很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抓住感受,品读课文(读出形)
1、说说自己再一次读课文后的感受。
2、这些感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请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重点是课文3——8自然段)。
4、读着读着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四)连词成段,回归整体(读出味)
1、根据板书,把这些词串成一段话,读一读。
2、把串成的这段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五)补充材料,升华情感(读出情)
1、听老师读一组数字,有什么感受?
2、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倾诉感情(读出魂)
1、再看下面一段数字(用多媒体打出),又有什么感受?
2、请带着这种感受,向全人类我们的发出呼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此时,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对所有的地球人说些什么?想对还在破坏周围环境的人说些什么?还想对你自己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查阅相关资料:查阅与地球、与环境相关的资料,开一次主题班会或搞一次语文活动课(教案另定);推荐课外书:《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姜戎)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感受”一词来贯穿全文,学生的.情感由兴趣起,随思维升,最后达到高潮。但课后回忆一下,在本节课似乎过渡地张扬了人文性,没能使学生的情感真正落实到课文的局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工具性来凸现人文性,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值得反思和继续探究的问题。
2、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生怕提问题的心理,此节课我设计了“猜猜老师将会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手段,虽然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但有没有把学生引向去揣摩老师的心里而提问题的轨道,使学生所提出的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是为了迎合老师而提出的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这一点有待于去检验。
3、为了体现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过多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使本节课的容量过大,导致中间的某些教学环节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整堂课给人一种”赶场子“的感觉。如何使自己的课堂从从容容地教,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过,是下次一定得克服的弊病了。
六、教研组评价:
1、从本节课上我们看出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从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帮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不露痕迹地解决问题等环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机智,这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地方;从设计的“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这样的教学手段上可以看出老师很注重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是这一策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并没影响学生提问题的导向。
2、黑板上板书的问题,擦掉问号后变成课文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连成一段话。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因为学生的问题是无法预料的,将学生们所关心的问题变成组段的关键词,是课堂教学智慧的展现。
3、本节课超时7分钟,之所以导致超时,是因为老师设计的环节太多,一节课就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贪多必将导致浮浅。
4、整体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学生发言面较窄,至少有10个左右的学生游离在“边缘地带”。
5、提升了对文本的感悟,但深度不够,有些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比如“地球是可爱的,同时又是容易破碎的”。“可爱”和“破碎”学生感悟不彻底。
七、专家引领:学校教科室聘请的两位专家参加了听课评课,以下是总结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1、对于评课的导向,首先得贯穿新课程的三位目标,在课堂上如何将三位目标进行融合是关键。当然,对不同的课型,三位目标所呈现的强度不太一样。《只有一个地球》从体裁上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文笔生动感人,所以不一定非要呈现出说明文的特征,对这篇文章宜以感情线为主。整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抓住“感受”品读全文,方向是对的,但老师在课堂上又过度地张扬了情感,而忽视了对文章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2、新课标尽管提倡语文课堂要立体多元,但“一课一得”仍然要提。怎样在一节课中去突出一点,这是老师们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一节课有一个亮点,出现一次高潮,那么,我们就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3、突出学生主体应该是在教师导引下的主体,对学生提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导向,不能任由学生思绪满天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这样不至于在解决问题时显得“支离破碎”。比如:对于这一课,学生提了十几个问题,哪些是知识性问题?哪些是情感性问题?哪些属课内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要放到课外解决的问题?要进行归类,才能有的放矢。
4、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的意识中是应摆在首位,但在学生进入情感状态后,要呈现认知目标,落实知识目标,这样才能做到三维目标的真正融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本课新词。
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教育:
懂得爱心是无价的,它是不需要回报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她(他)
重难点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审题质疑,引出课文。
说说你所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样的?项链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你听说过爱心可以做项链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
4、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给课文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从中理解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表达的感情。
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克雷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2、画出中年人帮助克雷斯的动作的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3、中年人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对此你怎样理解?
快速默读其余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克雷斯以后是怎样做的?
2、最终克雷斯收获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现在请你说说对“爱心项链”的理解。
五、进行小练笔。
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象克雷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指导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注意:
4、把事情写完整,有头有尾,重点是写经过。
5、加上环境描写,并使之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6、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六、全文
引导学生自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难点
1.识字。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释题
1.小朋友,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
2.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所”。
3.全班小朋友跟老师读课题。
4.谁知道题目“所见”是什么意思呀?
二、观察图、感知内容、引导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谁?干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牧童的动作。
3.引导想像,指导学生根据牧童的动作,想像牧童可能因为什么示意大家不要出声呢?
4.设置悬念,引导读文。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3)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小朋友跟着录音读。
(4)学生齐读。
(5)指名读,学生评议。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指名读一、二两行诗。
2.看看图,读读文,你们觉得这两诗句告诉我们牧童在干什么呢?
3.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训练说话。
4.发生了什么事,小牧童忽然停住了歌声,不唱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的三、四两句诗。
5.学生反馈。
6.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牧童想干什么?8.学生反馈。
7.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发生在树林里的牧童身上的故事。
六、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教师指导学生读。
3.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教育孩子保护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检查生字
1.指名读古诗,集体评议。
2.集体读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认读。
5.开火车读,巩固生字的`认读及组词。
二、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在感情地读。
4.指导学生结合图,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5.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三、拓展延伸,教育孩子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图上的小朋友对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4.教师小结公正地评价,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说一说第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并推荐好的供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6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并认识贝多芬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月光曲奏鸣曲》第一乐章前四小节)说说听后感觉。
2、学生介绍《月光奏鸣曲》。
3、一起来了解《月光奏鸣曲》背后动人的故事。
二、汇报预习
1、生字:
⑴ 指名读字说部首,组词。
⑵ 正音:券、缕、陌。
⑶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誊。
蜡的形近字:腊。
幽的笔顺。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 齐读生字。
2、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直奔重点
1、自由读课文,哪几段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8、9、10 。)
2、自主学习8、9、10三段,你读懂了什么?标记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
4、汇报:
⑴ 为旋律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读?
(弱──强。)
指导读“忽然……”有气势,高昂。
⑵ 作者是怎样借助语言来表示音乐描述的意境的?
(联想 。)
画出联想的内容自由读。
⑶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在的事物。)
去掉联想的句子再读,这样好吗?
⑷ 练习对比读,体会联想内容的必要性。
5、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对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的描写,通过对月光下大海的描写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意境、感情,以具体的形象来展示音乐以景美写音乐美。我们再读,试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