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0 10:36: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案-十一 学问和智慧。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 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十一 学问和智慧》。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 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 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 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关系。

  2、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肃穆荒谬稚嫩呵护发泄

  杀戮屹立盟誓憧憬韵律

  缭绕不绝放逐反驳赤裸裸血腥

  2、解释词语: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记。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二、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充满的是爱的笑脸和亲切的关怀呵护,可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我们在第二课中曾经提到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屠杀人民的罪行似乎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造成的巨大伤害。

  三、快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概括课文四部分的,说说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沉重”是说纳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小孩,这对人们来说是“沉重”的。而“美丽”是说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4、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说说理由。

  四、揣摩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表达一种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写天气,又渲染人们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雪耻,不能忘记在战争中牺牲的受害者,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是因为他诚恳的态度,他面对历史和现实表达自己的内疚、愧意,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五、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语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复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2,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3,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①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①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②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①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②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4,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5,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5,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字词,练习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练习拼音。

  fànshangnóngmín

  (白米饭)、(花衣裳)、(农民)

  napiàobù

  (哪里)、(漂亮)、(织布)

  (2)组词。

  那( )粮( )农( )

  哪( )漂( )布( )

  (3)照样子写词语。想(想一想)

  看( )听( )

  说( )做( )

  (4)连词。

  吃粮雪白的海滩

  种衣火红的米饭

  穿饭金色的太阳

  (5)造句。

  漂亮

  2,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①学生试读。

  ②老师范读。

  ③指名读。

  ④齐声读。

  (2)老师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米饭与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农民、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应爱惜粮食与衣服。吃饭时,不要有剩菜剩饭,不要掉饭粒;穿衣服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浪费。

  (3)指导背诵。

  ①学生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齐声背。

  注意背诵时要有感情。

  3,作业练习。

  (1)听写词语。

  (2)练习写有同偏旁的字。

  穴( )、米( )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预设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02年2月28日 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课题:去年的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 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4、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傣昌戴(戈)舞()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团结)

  第二课

  一、生词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生词

  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似乎互相

  似相

  SHI似的相片

  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真假好人发现晃眼朝阳

  假放假好爱好发头发晃摇晃朝朝向

  二、背《小儿垂钓》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两个词造句十分:好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读课文

  二、写生词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五、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第六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会写生词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准备胶卷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五、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从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个方面去回答)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七课

  1、熟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容易错的字:旅考遗

  4、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6、课后资料袋两朵彩云

  园地二

  一、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几条,会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会填读记四、《闻鸡起舞》意思,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

  遥(遥远)

  三、诗句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

  2、我们依旧快活……

  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七、有关风筝的介绍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匙缤扇频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园地三

  1、背写表示词语

  2、背对对子

  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字音(凌绽灼燥)

  二、词语

  三、背课文第2自然段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五、会填下面的空格

  牵牛花()睡莲()蔷薇()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第十四课

  一、读准字音:试闷几陌

  二、词语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

  五、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十五课

  一、字音:看(看守看见)磨(磨面磨刀)调(调皮调转)

  千里迢迢

  二、词

  三、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五、资料袋关于微生物的情况

  园地四

  细微的()全新的()伟大的()地球上的()

  简单的()艳丽的()美丽的()干燥的()有趣的()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一、字音:阜仆

  二、词

  三、孔子和老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学无止境"是什么意思

  五、孔子的名言背写

  第十八课

  一、抄写生词

  二、背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反义词划出来。

  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十九课

  一、抄写生词

  二、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赵州桥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美观)

  四、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长度、宽度、建设材料、形状特点)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五、画一画文峰塔(五层伞状结构顶上护栏尖顶)

  园地五

  1、背写反义词的词语

  2、背十二属相,会用十二属相写成语

  3、形近字组词

  4、多音字

  倒创爪长作溜乘杆

语文教案 篇8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玉石意义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的形式,整体感知了《三字经》,同学们知道这两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引导学生结合朗读感受,初步理解这两节《三字经》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讲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说明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节: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是要后悔的;一个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句。

  明确: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每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3.理解“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句。

  明确:如果在一个人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因为受到过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句。

  明确: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年少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

  明确: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就不会懂得礼节和道义。

  6.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加一加”识字法。

  明确:“加一加”识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学过的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变成的;“性”是“生”加上竖心旁“忄”变成的;“近”“迁”“远”,分别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变成的。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生字的乐趣,也可以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生字的写法。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总结:本文通过两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阅读教案02-20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