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物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以写景为主,借写景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情趣,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写景的技法文章的内涵,学生不会自主分析学习鉴赏,这是学生的难点;还有朗读,学生能齐读、自由读,但不会有感情的朗读,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重视朗读训练,进一步培养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注释和资料,读准字音,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并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教师点拨。讨论及学生自读,试读,有感情读等方式,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文言词汇;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描绘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言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沉浸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之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并进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还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历史的脉络,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交流时,能够以更加开放而包容的心态,欣赏并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接触古典文学作品还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以更加细腻和丰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从而在情感与认知层面实现更深层次的成长。
感受情韵,理解自由洒脱的诗人之心。
】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赏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导入
古人有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们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融,以心灵之眼去感知和描绘山水间的美,为它们赋予了灵性、情感乃至生命。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富春江,以其壮丽而秀美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吴均便在这片山水之间留下了传世之作,仅以百十字的书信,便将富春江的绝妙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让我们一同细细品读这份古人的手札,跟随他的笔触,尽情领略富春江的无限风光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体会音韵美,节奏美(多媒体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正音、关于文言文中的节奏与重音,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讨论和总结来探索这一主题。首先,鼓励学生们发现文本中节奏和重音的特点,提出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疑问。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尝试解答彼此的疑问,并逐渐形成共识。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关于文言文中节奏与重音的基本规律。在朗读指导方面,可以强调以下几点:
1.**节奏感**: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紧凑,常常通过词语间的停顿和声调变化来体现节奏。朗读者应注意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的逻辑关系来适当调整语速和声音的高低。
2.**重音**:在文言文中,重音往往落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上,以强调特定的信息或情感。朗读时,应将这些关键词强调出来,通过加重语气、延长音长等方式突出其重要性。
3.**语调**:文言文的语调变化丰富,有助于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朗读者应根据上下文的情境,适当地使用升调、降调或平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节奏与重音技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读准字音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师生互相质疑,疏通文句,质疑赏析:
1、点拨赏析
第一自然段:清秋风物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赏文句之美:教师示范第一段:“共色”二字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的颜色,而且还有一种形象感,青青的山霭渐渐溶入蓝蓝的天空,境界阔大;“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得美,读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这一段在文中起总说作用,与下文构成总分式结构。
2、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一层:异水图
(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
①缥碧:青白色;缥。
②急湍:急流的水。
③直视无碍:持续地凝视下去,眼前的景致变得异常清晰,没有任何遮挡或阻碍。这描绘的是江水的清澈透亮。让我们细细品味这段文字的韵味:"缥碧"一词,生动地勾勒出水面那一抹青绿,以及水体的清澄无瑕;"千丈见底"的夸张手法,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仿佛能一眼望穿深邃的水底;而静卧于水面之下的细石与悠然游弋的鱼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整个景象因这份清澈而显得格外明净动人。
读这一层第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现波浪翻滚的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的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
在这部分描绘中,我们亦领略了动静之美:此段文字以双层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江水在不同时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时如静谧的镜面,时则似狂澜拍岸,巧妙地勾勒出富春江水丰富多变的风貌。
3、点拨赏析第二自然段第二层:奇山图
(多媒体展示:赏美景,读美文。)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山,耸;遐,远。此二字于此句中用为动词,意为此诸峰皆似竞相挺立于高天,延伸至远方。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⑨犹:好像,如同。
⑩交映:互相掩映。赏析第二段第二层:(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此层词句精妙绝伦。首句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无尽的波涛,赋予了原本静默的山脉以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接着,通过树木的奇特、茂密与山的奇异相互映衬,以树的特性反衬山的特异之处,形成了一种对比美。在描述山的宁静时,巧妙地融入了泉水的潺潺声、鸟儿的鸣叫、蝉的'低吟以及猿猴的啼叫,以声衬静,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映衬美。第四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感受,透露出一个落魄文人对庸俗官场和动荡社会的厌倦之情,展现了他高洁的志趣之美。同时,这种情感也是对奇山独特魅力的侧面体现,实写人的情感,虚写山的特质,展现出了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最后,这段文字似乎有些画龙点睛之感,增添了全篇的诗意,让读者回味无穷,感受到余味悠长的韵味。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的匠心独运之美。
三、再次品读,质疑赏析
在阅读过程中,若能勤于思考、善于洞察,就能收获颇丰,而培养阅读能力则尤为关键。这一阶段强调深度阅读,通过恰到好处的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深入探索,细细品味描绘景物的精妙词句,学习并理解写景的策略与技艺,从而提升鉴赏能力。赏析写景之美:请根据上述内容,修改为意思相近但原创的文本,保持原文的核心思想和表达方式。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板书明确:与朱元思书总写:奇山异水
分写: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感”(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
四、作业布置
1、积累写景名句。
2、背诵课文
3、导游篇:写“美丽的富春江”导游词。
4、预习:探究文中的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作者高雅的志趣,文中深谙的生活哲理。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案02-18
八年级语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10篇02-20
八年级语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10篇)02-20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学反思03-08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05-16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03-06
《与朱元思书》语文教学反思15篇03-19
与朱元思书导游词08-16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1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