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时间:2024-11-12 16:31:1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

  文,背诵

  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前准备

  1、

  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

  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

  时

  教学流程

  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

  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

  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文《画》。(板书

  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

  题,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

  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

  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

  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

  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

  首谜语诗《画》(板书

  题)[内容来于斐-斐_

  -件_园]

  (用

  幅画引出

  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

  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

  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

  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

  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

  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

  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

  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

  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

  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

  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

  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

  文)

  2、指名读

  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

  个重要任务,从

  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

  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

  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

  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

  点起笔,“火”字

  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

  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

  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二

  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

  个上节

  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

  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

  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

  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

  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

  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

  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

  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

  堂活动中来,活跃了

  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

  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

  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

  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生回答)

  2.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蔬菜,如果蔬菜娃娃知道大家这么喜欢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菜园里认识这些蔬菜娃娃们。(板书:菜园里)

  3.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

  4.你教大家读一遍吧!

  (生领读课题)

  5.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6.小朋友们向教室周围看看有几种蔬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7.下面就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从第一组开始按顺序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九种蔬菜,读读卡片上的字,如果小组中每个人会读了,组长就取走放在蔬菜旁的一张词语卡片,等到把九种蔬菜的卡片都拿齐了,你们就回到座位上坐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观察得认真,认字最快,呆会我可是有奖励的哟!

  (生伴着《铃儿响叮铛》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蔬菜,读认词语,拿卡片)

  8.XX组第一个拿齐卡片,坐好了!请大家坐好,把卡片摆在桌上。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了朋友?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给蔬菜娃娃找名字的游戏!请各组组长从你的桌子下面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图片,小组的伙伴们一起帮助上面的蔬菜娃娃找名字,这些名字就在你们刚才取走的卡片上,找到了就把它的名字贴在图片的下面。孩子们,你们想取胜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各小组成员间可以安排一个人找卡片,一个人贴卡片,还可以安排人来看看贴得是不是准确。相信咱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刚才第一个拿齐卡片的小组,我把上台贴的机会送给你们,请你们小组到讲台上来!一会儿我还会把在下面贴得最快的一组的作品拿到讲台上和他们的一起展出!孩子们:行动起来吧!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学生小组活动)

  2.展出最快的一组。问:他们和你们贴的一样吗?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好吗?

  3.如果这次老师从词语中抽出几个字,你们还会读吗?那么就来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

  (1)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是否准确。(注意正音)

  (2)把字读给你相邻的同学听;

  咱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我知道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样吧,今天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和你们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好吗?咱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观察得最认真!

  (出示课件)用鼠标指着课件中展示的菜园分别问:茄子、卷心菜、南瓜、白菜、萝卜这些蔬菜都是什么颜色的?

  这些蔬菜的颜色好看吗?你喜欢吗?

  菜园里的蔬菜瓜果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我们来夸夸美丽的菜园。(展示课件,出示儿歌)

  三、学读儿歌,细细体会

  1.请小朋友们自己先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按我们以前的习惯,把它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自读儿歌。)

  2.看见大家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棒!师范读儿歌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老师读得怎么好呀?

  (生评议:你读得时候带表情,你读得有感情,你读得好听,你带着微笑去读儿歌……)

  谢谢同学们的夸奖,你们想读好儿歌吗?

  3.那你们就学着老师那样带着表情和感情去读一读儿歌,夸一夸美丽的菜园。

  (生齐读儿歌。)

  4.你们觉得儿歌中哪句话最难读?

  生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

  5.师播放课件展示难读的句子,有这么多难读的句子。现在你们把自己难读的句子告诉小组中的同学,请他教你读,如果还不会读,就告诉老师。

  (1)小组合作学读儿歌。

  (2)汇报学习结果。

  A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中还有哪些句子不会读?

  (我们组还有第......句读不好。)

  B谁会读?谁来帮帮他?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儿歌。

  6.咱们解决了这么多难读的句子,再读儿歌一定能读好!谁能读一遍儿歌?

  (1)指名学生读儿歌。

  (2)读得多流利呀!谁敢向他挑战?(抽生读)

  7.读得多棒呀!现在咱们带上表情,给儿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读儿歌,好吗?

  (全体学生起立表演读儿歌。)

  8.试着用动作背一背课文。

  孩子们真了不起,读得好,演得好,我真喜欢你们!不过,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情况:蔬菜王国的小精灵知道大家伙儿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瓜果,她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四、扩展延伸,发散思维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1):画面出现九种小动物

  1.指着大屏幕:这些小动物是小精灵请的蔬菜管理员,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呢?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师点击动物的图案,转变为本课的词,这就是小精灵想考你的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我代表小精灵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学生上台点击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读一读。)

  3.播放课件创设情境(2):蔬菜王国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蔬菜王国的小精灵,你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都不相同,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其他蔬菜瓜果的特点吗?说对了,我有礼物送给你们!

  课件显示文字内容:

  ()青青细又长,()地下捉迷藏。

  ()高高打灯笼,()身穿绿衣裳。

  4.听清楚小精灵的要求了吗?你们平时还见过哪些蔬菜?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有什么特点?

  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吗?

  学生发言。

  5.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真高兴。课下把你知道的蔬菜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看谁知道的最丰富。你们爱画画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就和画画有关!播放课件出示作业:画画连连(P96的课后练习)会做吗?

  你们这么棒呀!这么了不起!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画出你最棒的作业,让我欣赏、欣赏!(学生伴着音乐《秋日私语》画画)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4

  教材分析:

  《雨点》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字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诱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小朋友,这阵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吗?你观察过这些雨都落到哪儿去了?

  小朋友们,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雨滴的声音,(播放录像资料让他们欣赏雨点的美景。)

  2,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了什么?雨点落到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个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写了一首《雨点》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板书课题:雨点

  出示“雨点”图,师述:看,小雨点多可爱呀!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3.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一边看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过渡:老师读得怎么样?你们想读吗?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资料让他们欣赏雨点的美景,把孩子们带到绿意盎然的荷塘边,唤起她们对春天、对雨点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

  1.听,小雨点落下来了。播放下雨的声音。

  2.让我们来看一看雨点落下来的情景,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3.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现在我们来闯第一关: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先拼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度的字多读几遍,看谁最认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遇到我们课后要学的生字词把它圈出来。

  4.同学们,第一关闯关是否成功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看谁能读准确。(带有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去拼音读)

  (1)抽读词语:

  A.指名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小卡片)

  B.指名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2)宣布闯关成功

  把我们生字宝宝带回到他们的家中,你们还能认识他们、读准他们吗?生字读好了,课文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课文,学生再评,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将课文读熟后,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三、理解课文。

  1.游戏进入第二关:检查读课文

  过渡:课文能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1)符号教学,“,”像一只小蝌蚪,它的名字叫逗号;“。”像个圆圈,它的名字叫句号。一句话还没有说话需要停顿,我们可以用上逗号;当把话说得清楚明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它放上句号。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2.老师非常荣幸的告诉大家,你们的第二关闯关有成功了,恭喜你们,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这篇课文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是内容却很丰富呢!

  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用“……”标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3.交流:

  (一)讲读第一句。

  A.指名读第一句。

  luò

  (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

  (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B.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

  Shuìjiào

  (1)(出示词语:睡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A.指名读第二句。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sàn

  出示词语:散步)读一读。

  B.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C.指导读好“散步”。

  D.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

  (三)讲读第三句。

  A.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B.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

  C.评读。

  D.齐读第3句。

  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

  (四)讲读第四句。

  A.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

  B.指名读。

  C.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Hǎiyángtiàoyuè

  (出示词语:海洋跳跃)

  D.指导读好“海洋”、“跳跃”。

  E.齐读第4句话。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连续三次闯关成功,老师真替大家高兴,下面是第四关,大家准备好了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笔画。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识字、学词,并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力求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③在江河里奔跑。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四句。

  ④在海洋里跳跃。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让我们拿起书,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图背诵课文。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悟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用句式“雨点落进,在”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仿写课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指导写字,迁移学习。---写

  1.认读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谁能边读边给它找个朋友?

  2.书写剩下的生字

  说说怎么记住它(师范写)

  3.学生练写(音乐)

  (设计意图:给优秀作业加圈圈,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大,这一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板书设计:

  2.雨点(图片)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教学后记:

  整节课,我非常注意引领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并让孩子们学会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为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准备。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被崛5个字。

  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20xx28]

  《画》综合资料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设计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法欣赏法朗读法

  【教学媒体】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思路: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思路: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思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思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思路: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思路: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思路: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5、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思路: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3、背诵。

  4、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三、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

  思路: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思路: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六、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思路: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建议: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可视时间和学生情况任选其一,不必面面俱到。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7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难点:

  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

  1、雪与云互相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2、生字词语卡片。

  3、让学生向家长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课《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①可以利用课后的生字表:②可以问同学或老师;③可以借助看图,结合上下文,用猜字的方法)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桌互相分节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

  ràng qǐwán wǎng jiào shāo zhīdào huà

  让 一起玩 往 睡觉 烧着了 知道 化了

  2指名学生读

  3出现不带拼音的单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第一自然段。

  A、图上画着什么?这是幅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运用口头词汇说句子。如:“房子上、树上、地上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B、指名读第一节。(引导学生读准轻声词:“房子上、树上、地上”)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节。

  A、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雪孩子怎么样?

  B、指名读。

  C、学生评读。(注意“漂亮”一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引导学生读出“漂亮”一词的喜欢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

  1、把第一、二自然段朗读给家长听。

  2、自学第三至八自然段,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学生说说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第三自然段

  A、说图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B、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引导学生从图中、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C、“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种动作同时进行)

  D、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 又 … ”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E、汇报朗读。(学生在读中悟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2、交流第四自然段

  汇报交流

  3、交流第五自然段

  (读好儿化韵“一点儿”;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读出着急的语气)

  4、交流第六自然段

  (读的速度稍快,读出着急的语气;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

  5、交流第七自然段

  A、指导看图。(从图中看出雪孩子化了,小白兔很伤心。学生结合看图,说说什么叫“化了”)

  B、指名朗读。(读的慢些,“自己却化了”语调低沉,表现出小白兔的伤心)

  6、师生对读,学习第八自然段

  A、雪孩子化了,雪孩子哪里去了呢?(请学生用本节的一句话回答)

  B、既然雪孩子变成了白云,那么美,那么我们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赞美)

  C、说话训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为了救你自己却化了,不见了。你除了赞美他以外,心理还会有其他什么想法呢?你能把这种心情对雪孩子说说吗?(学生说一两句话)

  D、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a) 课前我们已经去了解雪、云之间是如何变化的,现在哪一位同学能当小博士,向大家介绍。

  b) 学生介绍,并向大家介绍信息的来源。

  c) 出示雪、云之间变化过程的课件或挂图。

  E、全班配乐朗读。

  三、写字指导

  1、生看田字格中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2、“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这两个字让学生观察,特别要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3、指导写“瓜”和“衣”。注意两长撇的不同:一个是竖撇,另一个是斜撇。两短撇的不同:一个是卧撇,另一个是短撇。

  4、学生练写。

  5、学生自己写“来”。(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6、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教学札记: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8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zàiháiziwánquánbiànhuífāyá

  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

  hǎojiǔwōniúwánbɑpáyɑpá

  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9

  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的是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到了各位老师的好评。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对同学的学情估计缺乏: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么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只要是课上我引导学生从《语文园地一》中的题目说起,引导学生先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再练习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身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才会被学生在课上弄得个措手不和,毫无防备。我想这就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是“教师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同学唱读的纠正:

  由于刚刚接手一年级同学的朗读指导不清楚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纠正同学的唱读现象,认为一年级的小同学只要将字音读准就好,唱读也属自然现象,所以没有和时纠正。在听过了指导教师的评课后,我认为自身对于同学的朗读要求过低,应在朗读上对学生加以规范和指导。

  二、在组织课堂方面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深切地感觉到自身的组织课学能力急需加强。看到自身班的同学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是不时地乱动、坐不住,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对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觉力不从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余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在课上,看到有局部的学生坐不住,甚至有说话的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但评价的形式仅仅是口头评价,评价的语言仅仅是“现在某某小组做得好”,如此而已。当时也有的同学出于集体荣誉感也做好了,但是坚持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就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其实,对于本班的同学,我在课下也采用小组评比和发奖励贴纸的形式对同学的课堂表示给予评价和鼓励,只是有老师来听课,我认为在课上给同学们发贴纸会耽误教学时间,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没想到,在课上反复提醒同学们的课堂纪律和坐姿,指出个别同学的问题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因此延误了许多教学时间,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证,学生在课上学习得更加费劲,我讲起课来也觉得力不从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即时性的评价以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至关重要,无论几年级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动身。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缺乏,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教。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1

  【授课题目】画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的寻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简介】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学习,对于诗意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认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是一则谜语诗,诗的题目就是谜语的谜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

  这么美的画面,你们喜欢吗?现在请大家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语速和断句的地方。(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你们也想美美地读一读吗?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67页,用你们最美的姿势,端好书,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3.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其他同学提个小建议:大家认真听,做个懂礼貌的小听众,听完,老师还要你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呢!

  4.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我们来一场男女同学之间的比赛读,但老师想听的可不是你们用力地喊,看哪一组读得有感情。

  5.看大家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老师希望得到大家的配合,我们来一起读。老师说每一行诗的前两个字,你们接后面的。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看来,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练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认识的扣在桌子上,不认识的一字摆开。

  2.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认识了本课中的生字,老师给他们又交了新的朋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远山远近白色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3.看大家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采蘑菇的小游戏,看谁能把小蘑菇采下来。

  4.重点讲解“远、近、还”(刚才我们在读字卡时,老师发现大家对这三个字认识得不是很好,我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啊?)这三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走之旁。走之旁的字一般多与走路或路有关,那么谁能用“远”或“近”说一句话呀,也可以根据班内同学的位置说话。你们发现没有,“远”和“近”他们还是一对“反义词”呢?课文里除了“远”和“近”之外还有其他的反义词吗?(顺势书写“来”和“去”)

  5.你还能说出课文之外的吗?(游戏:我说白,我对黑;我说云,我对雨)

  四、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孩子们,课文我们读熟了,生字也练写了,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的谜底是画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做动作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拓展阅读

  今天我们学的是一首谜语诗,打开课外书,书中还有两个谜语,你能猜出他们吗?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认写本课生字。

  2、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目、耳、鼻、口、舌、牙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能给部分生字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身体器官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情引入

  1、孩子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眼保健操的音乐)。每当我们耳畔想起这熟悉的旋律时,就应该——(生:做眼保健操)

  2、为什么要做眼保健操呢?(生:保护眼睛)是呀,眼睛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应该好好保护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课(板题:保护器官)。

  二、教学“目”,教给识字方法

  1、过渡:孩子们真精神!说到眼睛,它还有一个名字呢?叫“目”。

  2、(出示课件:目)谁先来和它打打招呼?(抽生读,齐读。)

  3、小朋友们读准了“目”的音(板书:读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

  4、预设:

  (1)加一加。师评价:熟字加笔画记,这个方法好。

  (2)找朋友。师评价:采用找朋友的方法,不错。

  (3)形象记忆法……

  5、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生字(板书:记形),有的用“加一加”,有的用“找朋友”,有的……真了不起!“目”能干什么呢?(生自由答)

  6、老师听懂了,目能看。(出示课件:目视)可是这两个字里没有“看”啊!哪个字是看的意思呢?

  7、生:“视”。(抽读“目视”,男生读,女生读)

  8、眼睛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眼睛,保护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指着眼睛读——“目目目”。

  9、总结方法:刚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目”,怎样学的.?(指着板书回顾)首先,读准了它的音;然后,记住了字的形;最后,想了想作用(板书:想义)。

  三、自读自悟,交流收获

  1、请小朋友们再互相看看,我们人体还有哪些重要器官呢?(生:自由说,抽学生说。说一个板书一个)

  2、这些器官都很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课文里,也写了这些内容。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根据我们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完成。

  3、生字的音读准了吗?(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

  4、音节娃娃去掉了,还会读吗?(摘苹果抽读)

  5、这些新朋友你想用怎样的好方法记住它呢?你想记哪个就记哪个?(同桌互说)

  6、预设:

  (1)我记“舌”,用“加一加”的方法,“千”加“口”,舌舌舌。

  教师: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学生:尝味道。

  教师:(点课件:舌尝)舌的作用是尝,连起来读读(齐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2)我记“口”,用形象记忆法:张大嘴巴“口口口”。

  教师:谈谈口能干什么。

  学生:吃东西、说话。

  教师:(出示课件:口说。分大组读)

  (3)我记“牙”,用“找朋友”的方法:“牙齿”、“大牙”、“牙刷”、“门牙”。

  教师:说了这么多关于“牙”的词,它能干什么呢?

  学生:咬、咀嚼。(出示:牙咬。齐读)

  教师:牙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在生活中怎样保护牙?……

  四、多种朗读,巩固练习

  1、孩子们积极发言,老师真的很高兴!看着大屏幕,再读读它们。(拍手读、男生读、女生读、拍手背)

  2、引读:器官有这么大的作用,难怪书上说——(课件出示书上的句子)

  3、捧起书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4、连线题:读完了,人体的器官和它们的作用你记住了吗?考考你!

  五、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写“口”。

  (1)请学生观察“口”的笔顺图,看看它由几笔组成。

  (2)师范写,提醒书写要领:“口”字是上宽下窄。

  (3)生书空,巩固记忆。

  (4)生在书上描红、临摹。

  2、指导书写“舌”。

  (1)请生观察“舌”的笔顺图,看看它是什么结构。

  (2)师范写,提醒书写要领:“舌”字中间的一横要写长。

  (3)生书空,巩固记忆。

  (4)生在书上描红、临摹。

  3、指导书写“目”。

  (1)请学生观察“目”的笔顺图,看看它由几笔组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比较“目”和“日”:“目”字里边有两横,而“日”字里边只有一横。(形象记忆:因为人有两只眼睛,所以里边有两横;而太阳只有一个,所以里边只有一横。)

  (2)师范写,提醒书写要领:“目”字上下一样宽,竖要写直。

  (3)生书空,巩固记忆。

  (4)生在书上描红、临摹。

  4、总结。

  孩子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到了识字的方法:读准音、记住形、想清义。希望大家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借助汉语拼音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娃娃。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3

  【教学目的】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⑴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⑵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⑶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⑷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⑸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⑴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⑵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⑶“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⑷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⑸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⑴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⑵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⑶朗读全文。

  ⑷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理解词语,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课题。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4、刚刚大家很会动脑筋,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呀还得靠小朋友自己来解决。下面请小朋友仔细听这个故事,听完后用手势表示,你已经解决了几个问题。(课文录音)

  5、交流:

  (1)他是谁?根据学生回答,揭示:他就是邓小平。教“邓小平”三个字。请小朋友看清老师是怎么书写的。再读好这个人名。有谁知道邓小平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补充介绍。)

  (2)红圈圈又是什么呢?(当时,小学生的主要功课是写毛笔字,写得好的字,老师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表示无声的夸奖和肯定。)

  (3)为什么邓小平爷爷得的红圈圈最多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时间三分钟,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和序号。

  (3)碰上不理解的字词打上一个小问号。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他”是谁?“红圈圈”是什么?

  3、你们了解邓小平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4、文章讲了邓爷爷小时候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这节课上学的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和轻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在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继续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认真练字的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词句。(指名读)

  (3)看图进一步理解句意。(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正在干什么?先生的表情怎样?他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写写邓小平小时候认真练字的?用“——”把这句话画下来。

  (2)回答后出示句子:每次写字,邓小平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A、指名读句子。思考:这里的“先生的要求”指的是什么?谁能联系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先用纸蒙着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

  B、谁能想象一下,邓小平小时候会怎样练习?理解后再读这句话,读好“每次”“都”等字词。

  C、正由于他这样认真,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联系下面的几句话来思考。(老师给他打的红圈圈最多。他的母亲很高兴。他练出了一手好字。)

  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情境一:当老师批到邓小平的作业本时,会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动作,还会说些什么?

  情境二:当妈妈看到都是红圈圈的作业本时,她又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

  情境三:当同学们看到邓小平的作业本时,又会说些什么?

  任选一个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老师的奖赏,母亲的.高兴,同学的羡慕,都说明邓小平小时侯确实是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三、赏读课文。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这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

  四、指导背诵

  1、着重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回忆这一自然段五句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写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第二、三句话写先生怎样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第四句话写邓小平每

  次写字都按先生的要求做,得的红圈圈最多。第五句话写母亲知道以后的心情。

  3、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五、巩固练习。

  1、用“先……再……”和“每次……都……”等写话。

  2、课外阅读《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5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听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贫困的书生,虽然他家里很贫困,但是他读书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要去考状元了。因为他平时很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状元呀,书生可高兴了。但是皇帝还想再考一考这个书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书生叫到宫殿里,给他看了一幅画,要求书生马上根据这幅画写一篇文章。让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给书生看了什么画。(出示画的图片)

  二、指导观察,看图说话

  1、看了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2、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3、书生要看图写文章,那你能根据这幅图说话吗?

  三、根据情景,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出示古诗正文)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卡片)请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读这些字呢,读时要注意什么。

  3、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谁能来读读这首古代人写的古诗?

  4、学生自评正音:重点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诗文,感受诗意

  1、指导理解诗意: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

  (1)书生是怎样来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

  (2)“山有色”,那山会是什么颜色?

  (3)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书生却说走近流水仍然听不到声音呢?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鸟儿为什么看到人来也不惊飞,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

  2、范读: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可以吗?(教师示范读)你们注意到老师读的停顿和重音了吗?(板书停顿、重音处)然后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范读给学生的朗读指明方向。

  多形式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组合读。

  3、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根据生答板书:画)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是画呢?

  4、找出反义词: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教师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好象在思考。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装作无意地念念“远”“近”这些词,再找不到就装作自己找到原因,点明一组,让学生找出其他组。

  五、拓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看图背诵,同桌背诵。

  2、拓展升华:同学们,你们说这首诗好不好呀?为什么好?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好的诗,这个书生真不愧为第一名,皇帝可高兴了,就马上封他为“状元”,还在他的.家乡造了座状元桥。其实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很有才华的,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不信,我就念两首给你们猜一猜。

  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

  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

  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

  迷底:独木桥。

  露湿鞋,清晨早起搭花台。

  隔墙喊妹妹不应,对面招手妹不来。

  迷底:镜子

  六、课后拓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能难得到别人。

  板书设计:

  画

  山远看山有色,水近听水无声。

  画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课后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学习,在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中体会成功。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能在触手可及的故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于古诗的热爱。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教自己,教师只是提示他们学习。另外,如果能将这个故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将会更加有趣,效果会更好。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5-21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3-2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01-31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02-23

小学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12-2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06

小学一年级语文《iuü》教案04-03

小学一年级语文《gkh》教案04-04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11-2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