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8 12:00: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整个教学活动突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一、创设氛围贯穿一个情境。

全课始终围绕着“到大森林里的动物王国去玩,了解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这一情境而展开。课的开始,教师戴上动物头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我们与动物关系非常密切,渲染了课堂气氛。随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了动物过冬的神秘世界。学生带着想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到课文中找答案,很自然地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之中。学生了解了课内知识后,教师又用“动物王国中还有很多动物呢,斑马阿姨只记录了几个动物的过冬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朋友的过冬方法吗?”这样的语言,把学生的视野又带入了课外更广阔的动物世界。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的王国里,随后,学生兴致极高地模仿着各种动物进行对话交流。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一个情境,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这不是在严肃的课堂里学习,而是在充满乐趣的动物王国里畅游。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愉悦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突出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这类科普知识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动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上。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低年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为此,姬老师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位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上。这项训练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课内训练——基本训练。组织学生先按照原文想象动物说话时的神态、表情,模仿动物进行朗读的训练。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进

  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有礼貌交谈,说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动物过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课外训练——提高训练。在这一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各种小动物的过冬方法,然后,让学生遵循课文中小动物对话的框架,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某一小动物的过冬方法,随后,同桌间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课内外知识两个训练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学生能力形成由低到高的规律,体现了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具有了进行简单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促进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标准》在前言的基础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姬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多处给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

  1、教学内容开放。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适当补充教材中没有而生活中学生知道的一些动物过冬的知识,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知识。

  2、思维空间开放。学生在想象课文中小动物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声音、动作方面,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在拓展课外训练方面,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开放,在不违背动物过冬方法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想去说,按自己的创意去表现,按自己的优势去发挥。

  3、拓展知识空间开放。在拓展不同动物过冬方法这一知识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动物过冬的方法。课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知识的空间。

  4、评价标准开放。教师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口语交际训练过程的评价,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师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张扬个性,对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出众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敢于追求与众不同,敢于标新立异。

  四、学习方式体现一种结合。

  即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课内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课外知识拓展、能力提高训练两个环节中,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个体活动的基础上,带着自学自练的收获,再在小组内或同桌间进行分工训练、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人文教育渗透一种思想。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谈话时的语气、表情、声调,还是学生模仿动物对话时的合作、演练,都渗透了尊重别人、文明处事、礼貌交谈的思想教育,给学生以人文思想的启蒙教育。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在游戏中欢畅,在情趣中漫谈,在快乐中体验,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演练,在参与中发展。教师的角色是参与游戏,引导训练,驾驭课堂,服务学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教学设想

  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观点的异同点;

  2.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词和成语;

  3.背诵孔孟的名言警句。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

  情意目标:为孔孟两位伟大的哲人自豪,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骄傲。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搞懂课文中的注释;

  2.把课文中谈及孔孟两人不同思想观点的语句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三、研习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板书:形影相随)

  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

  (由此一问,导入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导读二、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迅速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人性、人际。学生按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教师将答案以板书形式列出。

  2.通过以上列举分析,我们清楚了,虽然我们张口就说“孔孟之道”,实际上“孔”“孟”除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之外,两人还各有其“道”—主张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导我们深长思之,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导读五——十一自然段。

  1.这七个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请同学看一下,个性不同是二人主张不同的原因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说……无关”,能解读这个句式,就是有关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达“有关”的成份就压到了最低点,实际上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关,但关系不大,基本无关,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1)相去两百年,中国局势,已起了很大变化;(2)此一时,彼一时)

  2.孔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虽有战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会的动荡;礼的约束力虽不太大了,但仍有影响;孔子认为“克已复礼”可行)——板书:社会相对宁静。

  3.孟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时代动乱,国君草菅民命,孟子认为,恢复过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张)板书——社会十分动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单韵母i、u、ü,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3. 学会使用四线格,正确书写i、u、ü。

  【教学重点、难点】

  1.i、u、ü的发音方法和带调读韵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读好带调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小朋友们,上个节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3个单韵母朋友,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a o e。

  2、 学生读。评: 你们把单韵母宝宝读的又长又响亮。真能干。

  二、学习三个单韵母。

  1、看图说话引出“i、u、ü”。

  师引:今天 a o e 朋友要去寻找新伙伴,它们来到了一个院子里,看到一位阿姨在晒衣服,衣服里藏着一位新伙伴i i i,a o e可高兴了,它们来到小河边,看到树上乌鸦在做窝u u u,小明在喂鱼ü ü ü。

  2、找到新伙伴a o e真乐呵,小朋友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请你在图画里圈一圈。(请小朋友上来圈)哪位小朋友坐的最端正,老师请他到大屏幕上圈出新朋友。看看自己圈对了吗?用手势告诉老师。

  三、学习i、u、ü的发音

  1、学习i的发音

  (1)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i、u、ü。那就让我们和i、u、ü来交交友吧。在图片下面出示“i、u、ü”。学生自由读。请小老师读,现在请大家管好自己的小嘴巴,听老师读。老师夸张的朗读,加手势。

  (2)小朋友们,“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跟读它“i i i”,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念“i”的时候,小小嘴巴两边弯,牙齿对齐 i i i

  (3)编了句顺口溜来记“i”,牙齿对齐“i i i”,一起来。(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学习u的发音

  i 宝宝站得直最喜欢和坐的.直的小朋友交朋友。在请大家管好自己的小嘴巴,听老师念。嘴巴突出“u u u”。小火车来了“u u u”,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小老师带读,小组读。

  3、学习ü的发音

  认识了u,再来读读“ü”吧。小鱼的鱼就是“ü”的读音,念“ü”的时候就像在吹笛子,看老师的口形“ü ü ü”。

  指读 开火车读 教师是正音,念的又长又响亮。

  师:孩子们发现了吗刚才这个ü和u有什么联系。

  ü就是u上面加上两点。读顺口溜:u上加点ü ü ü,小鱼吐泡“üüü”。

  4、你还能给“i、u”编编顺口溜吗?

  (预设:衣服衣服 i i i 小1加点i i i)

  (电线弯弯u u u 乌鸦做巢 u u u)

  5、游戏:看嘴型猜拼音

  调皮的 i u ü 又躲到老师的嘴巴里,你能猜出他们吗?

  四、课中操

  引: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i u ü,老师还把它们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来学一学吗?唱一句,你们跟一句。

  a o e找朋友

  找到阿姨 i i i

  找到乌鸦u u u

  找到鱼儿 ü ü ü

  好朋友手拉手

  一起往家走。

  五、书写指导

  1、i u ü回家了。仔细看看他们住在哪一层呢?

  2、学生观察:(i住在上格和中格,u住在中格,ü住在上格和中格。

  3、师:老师先把i送回家。i:i由两笔组成,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l”,脚踩在地板上,一点就像它的头,伸到了3楼上去想看看什么,可不能把它的头写得又黑又大。伸出小手写一遍,拿起你的铅笔在本上写一个再写一个。

  4、u、ü有什么不同呢?把u送回家吧。师范写: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竖右弯,再写竖,脚也要着地,一起用手写一遍,在本上写。

  5、最后送ü回家吧:先写下面的u,两个泡泡吹到了3楼去,两竖对齐。

  六、学习“i u ü”的四声

  1、学习“i”的四声

  师:小朋友们,我们跟i u ü交上了朋友,它们心里可高兴了,小i就想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小眼睛看仔细了,变,变,变,小i变完魔术后你还认识它吗?谁来读读它?指读,齐读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发现了吗?小i戴上四声帽子的时候跟αoe戴帽子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读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一起念。

  分组练习四声。看图片读:ī 这件衣服真好看!í 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 你的意思我明白。

  2、学习“u、ü”的四声

  小朋友们,看完小i的魔术,你们也能帮小“ü”也戴上帽子吗?

  学生自己尝试 在卡片上标

  点出标调的“u、ü”

  学生黑板标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六、巩固练习

  1、游戏“拔萝卜”:认识了戴帽子的i u ü,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拔萝卜”,小白兔种了许多萝卜,萝卜丰收了,可这萝卜也太难拔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愿意吗?只要你读对了萝卜叶子上的字母,萝卜就拔出来了。小朋友开火车拔萝卜。

  2、看卡片读: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跟i u ü再见,可不要叫错他们哦!

  【教学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单韵母i、u、ü及四声的形式,同时出现了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学习和认读。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减缓学习坡度,适应儿童学习认知的特点,增加对新知识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步骤来完成教学。在导入“y”和“yi”的新课学习时,我采用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教学yi枯燥的内容,赋予极有生命的童话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yi”的四声在语言环境里的读法也是轻而易举的。然后,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共同动脑,自编“w、wu”的童话故事,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共同的参与,集体的智慧,当然有意外的效果。最后,运用拼音卡片,让学生在不段地找卡片中复习巩固拼音。在动手过程中同时动脑,对相同读音不同意义的字母和音节的掌握,在卡片游戏中快乐地掌握了

  此外,两个声母YW及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教授。首先让学生认读iuv强调读音,以及写法。在四线格李的占格。结合声调来联系发音。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运用很多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声母yY和W虽然和韵母读音相同,但是学生都很积极的熟记下来。最后就是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可以利用歌谣、儿歌来增强学生记忆。yi标声调时去掉点,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识记。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课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语文朴实。我拿着书本反复阅读。最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教学重点定为:探究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教学难点定为:学习本课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先感受“气愤”,激发学生思考:怀特森老师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气愤;后深感“佩服”,向学生提出疑问:面对气愤的学生,怀特森到底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利用小组合作平台,唤起学生的内心纠结: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你会怎样辩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同时进行角色体验,感受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出人意料的举动,从而感受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永远记住: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通过前后情感冲突,读懂“我”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并让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怀特森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

  静下心来,回头看,最大的感受是,这篇文章是略读课文,但我感觉自己上成了精读课文,大量地讲解,没有进行大胆地取舍,觉得什么都很重要,对于略读课文的定位没有把握好。虽有带着学生一起感受怀特森先生的人格魅力,但是没有和学生一起沉下心研读课文,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从而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小练笔的设计:从《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学生写的内容与课堂上的回答无多深地拔高,泛泛而谈,还不如进行词语教学,结合《词语手册》中的题目进行练习。

  作为语文教师,拿起语文书,静下心来读,沉入课文读,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语文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高,这就是本次教学给我最大的启示。

语文教案 篇5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中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的特点、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学生文中的说明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本课教学建议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5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第6自然段概括说明它们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课文的前5个自然段,各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而前5个自然段与第6自然段之间是“分──总”关系。这种结构安排,使课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然后让学生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按顺序把它们写下来。

  2、全文分几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精读,深入理解内容

  由于课文前5个自然段的段式结构相同,因此,教学时可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段精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第1自然段的教学,先出示小黑板上的思考题:

  1、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找出有关的'词句。

  2、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特点的?这样说明好在哪里?

  然后,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边读边划思考回答。

  教学第6自然段,要让学生知道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发展,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概括全文内容。

  三、练说,强化知识记忆

  练说,是强化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因此,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练说。如“以人代物”,让5位同学分别替代5种新型玻璃,然后作自我介绍,自我推销;或者“角色转换”,让学生当“记者”、“用户”、“厂长”、“经理”,通过采访询问来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等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四、练写,促进迁移运用

  课后第3题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或附近的工厂、学校、商店、家庭应用了哪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然后就这项成果的特点、用途写一段话”。根据这个要求,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熟知的一项科技成果,然后学习文中的段式结构和一些说明方法,把它的特点、用途用一段话写下来,从而使学生在读写迁移的练习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学以致用,又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特点描述的写法。知道太阳花花期的特点体会太阳花顽强向上,把有限的精力尽情绽放的品格。理解个人与集体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

  2、品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

  3、复述课文重点章节,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仔细体会课文内容,思考花与人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轻松导课,激起学趣

  在院子的角落里,默默地盛开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花,它们永远向着太阳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它就是太阳花。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出示课题:种一片太阳花(板书)

  二、提纲挈领,抓住要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太阳花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2、轮读课文,分别正音。

  三、初读品味,切入主题。

  1、学习1――5段,从中你了解到什么?全班交流。

  2、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家选择太阳花来种的原因是什么。

  是啊!由于太阳花很好服侍,所以大家选择了她。

  四、课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 (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第二课时:

  导语:上次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学。

  我们知道文学是感性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让我们发掘文学的契机,而想象却可以让我们飞翔。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字,看看通过 “水”这个字你都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七、那么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被套板反应套住的经历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学以致用: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骄傲 , 自豪 , 令人叹服 。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明确:“眩晕”

  总结:眩晕,简单的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么?想到的东西要向有创意,前提是要脑子里要有东西,有东西可想,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连陈词滥调都想不起来,还提什么创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又价值的东西,都记在本子里,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背下来,要用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啊。

  回顾课文内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广射虎 咬 联 想

  要 文 要

  嚼

  韩愈推敲 字 套板反应

  -------------------------------------------------

  ↓结

  达到艺术的完美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音节,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拼成音节的两拼法。

  3.学会带调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学会正确书写bpmf。

  第二部分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声母b和p、韵母a的卡片。

  3.拼音翻台卡片。

  4.做游戏的小纸条。

  教学板块与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一——读准认清

  一、巧用情境图,引出bpmf

  导入:小朋友好!就在这个暑假里,有个小女孩妞妞跟着爸爸一起出去旅游,他们到了很多地方。请小朋友先自己看一看书上12页的这幅图,看清他们去了哪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插入动画:请看图说一说)

  1.认识“f”

  (教师指情境图)大家看啊,这幅图上告诉我们爸爸带妞妞去看什么了呢?(生:看大佛)。对,看大佛。这就是大佛的f(点击课件,让f出现在大佛的旁边)。

  2.认识“p”

  他们要爬上什么才能看到大佛呢?(做出斜坡的手势,让学生能根据图画和手势很快领悟)(生:要爬上山坡)是的,要爬上山坡才能看见大佛。这是山坡的“p”(点击ppt课件)

  3.认识“m”

  这佛可真大呀,妞妞看到了大佛非常好奇。看,她想干什么?她呀,想要用手去——(教师在大佛前做出想摸的动作)摸一摸。瞧,这就是“m”(点击ppt课件)。

  4.认识“b”

  就在这时候,大喇叭开始广播啦:各位游客请注意,大佛是珍贵的文物,人人都要爱护它,可不能摸呀!瞧!这大喇叭正在广播呢,广播的“b”(ppt显示)。妞妞一听啊,懂事地缩回了手。

  二、读准音认请形

  过渡:(鼠标滑过这四个声母)这四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插入动画:注意喽!声母)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准,认得清,记得住这些新朋友。

  1.读、认“b”

  (点击课件,出示b)我们先学第一个声母b。来,请小眼睛这台摄像机看着老师,看老师怎么读:(教师读bb,学生学会看老师口型)

  请跟我读:bb(速度慢一些,师每一次读中间留空,便于学生跟读)来,我们自己读一读(插入动画:请自己读一读)

  小朋友,会读b了吗?听一听,跟老师读得一样吗?bb。

  你们发现了吗?要把声母b读好,就要读得又轻又短(教师随之作出手势)(插入动画:注意喽!又轻又短)

  我们怎么记住b这个声母呢?来,这儿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点击ppt,出示b的表音表形图),再看看声母b。不少小朋友发现帆板在水上冲浪的样子与声母b形状很像。有的小朋友还发现波浪的波就是声母b,它们的读音是一样的呀!我们看明白了这幅图,就能很快把声母b读音和形状都记住了。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呢:帆板冲浪bbb(重复)。来,看着图自己多说几遍(插入动画:请自己读一读)

  2.读、认“p”

  (点击课件,出示p)请小耳朵这台录音机听好老师读,pp。请跟我读:ppp。声母p大家要想读好,同样,也要又轻又短。

  p这个声母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来?书上也教了我们一个办法,来,看一下小猴推车图,小猴推着车子上坡就是p,那车子的形状也正好和声母p一样呢。请跟我说一句顺口溜:小猴推车ppp。小朋友,你会看着图说一说吗?

  3.做游戏

  教师:好,休息一下,我们来玩游戏好吗?

  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当我对着它读不同的音时,纸条会有什么变化呢?请看好。(老师对着纸条读bp)是不是发现读b时纸条不太动,读p时纸条动得很厉害。了不起,发现了这两个声母发音时的小秘密了。你们也可以照样子试一试。(插入动画:请自己试一试)

  B:辨析bp

  (手拿声母b和p的卡片)声母b和p长得很像呢!我们怎么分清它们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C:听音游戏

  现在,我们都学会分清b和p了,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如果你听到的是b,就请站起来,如果你听到的是p,就请蹲下去。游戏开始了。(插入动画:请开始做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看图认读声母、做游戏的方法记住了b和p。现在,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声母m和f吧。

  4.读、认“m”

  (点击课件m)摄像机、录音机都要动起来哦!(教师手指眼睛和耳朵):mmm。请跟我读:mmm。有没有读得又轻又短?m这个声母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来呢?

  来,我们看一下小兔采蘑菇这幅图,小兔面前有三个大蘑菇,蘑菇的蘑就是声母m。那三个大蘑菇组成的图案正好像声母m(可以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请跟我说一句顺口溜:兔采蘑菇mmm(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课件。教师重复示范,帮学生加深记忆)。小朋友,请看着图自己多说几遍。

  5.读、认“f”

  (出示课件f)今天要认识的最后一个声母:ff。请跟我读:ff。f这个声母怎么记住它呢?

  (指着表音表形图)这图就可以帮助我们。图上这人是干什么的呀?对了,是魔术师,他用来玩魔术的拐杖不就是声母f吗,魔术师正用手扶着呢,扶着的扶正是声母f的读音啊!(可以用课件边讲边演示)。我们也来说一句顺口溜:手扶拐杖fff。小朋友,请看着图说说这句顺口溜。

  6.诵读“语境歌”,巩固声母认读效果

  小朋友,bpmf这四个声母你们都读准了,认清了,也记住了。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儿歌,请听我读(课件出示语境歌,旁边配上情境图)。

  爸爸带我爬山坡,

  爬上山坡看大佛。

  大喇叭里正广播,

  爱护大佛不要摸。

  好听吗?老师还会把它读得更好听一点呢?来,跟着我读。(老师击掌而读)

  小朋友,儿歌有意思吗?很喜欢吧!来,自己读一读。(插入动画:请一起读儿歌)

  教学板块二——学习拼读

  三、学习拼读

  1.学习拼读方法

  韵母α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听,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它想跟声母b交朋友呢!(点击课件,出示b和α)

  请听我读:b—α→bα。瞧,把声母和韵母拼到一起,就成了——音节(插入动画:注意喽!音节)。b和a在一起是怎么拼出ba这个音节的呢?请大家看,(点击课件)一个小猴推着b,前音要轻短,一个小猴推着a,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课件随老师话语动画演示)

  跟我说一说拼读的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来,你们说给老师听听。

  再跟我读:b—α→bα(让学生有跟读的时间)请同学们自己拼拼看。

  拼读时,可千万别忘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插入动画:注意喽!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拼读翻台卡

  一听到声母b与韵母α交上了好朋友,成了音节,其他声母和韵母也想这样做呢!(老师拿出拼音翻台卡)它们在这儿,谁它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请跟我读。(老师边翻卡片边教读)你们也可以自己翻到14页,把小猴下面的四组音节拼一拼。(插入动画:请自己拼一拼)

  教学板块三——带调拼读

  四、学习带调拼读

  1.学习带调拼读

  咦,韵母这回带着帽子出门了,该怎么拼读呢?来,跟着老师读一遍。(师示范,学生跟读,注意留白)听出来了吗?老师是在最后把帽子给加上去,读出来的。再跟我读一读四声。

  小朋友们,书上还有三幅图,你们自己试着去读给你们的老师听一听,好吗?(插入动画:请自己拼一拼)

  2.寻找拼音字

  有了带调音节啊,就可以给汉字注音啦!大家看,(点击课件)斧,就是斧头的斧,那么夫呢,可以是夫人的夫,扶,扶手的`扶,父,父亲的父。拼音就是这么神奇,可以帮我们认识好多汉字。书上的其他音节,你看看还可以给什么汉字注音?自己试着说一说吧!(插入动画:请自己试一试)

  教学板块四——书写练习

  五、书写练习

  1.咱们再来观察一下,bpmf这四个声母在四线三格这个家里,怎么住下的呢?(插入动画:请认真看一看)

  2.看得越认真,就能写得越正确。看,b、p(教师鼠标滑动,不讲解)特别要注意m,它是由三笔写成。第三笔右弯在第二笔右弯的右上处起笔。再看看f。

  3.看清楚了吗?就要写字了。写字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正确的写字姿势。(播放课件:写字操完整版)

  4.小朋友们,开始写字吧!可要注意你的写字姿势哦,要跟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比一比。(插入动画:请认真写一写)

  5.:小朋友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会读、会认,会写,还会拼。课后,我们可要多多拼读,先把第十四页书上的拼熟了,再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拼音拼读。如果坚持这样去做的话,拼音会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

  第三部分教学备注

  重点难点

  1.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是重点。

  2.带调拼读音节是难点。

  使用注意:

  1.看情境图时,要求学生放胆说一说。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努力把话说清楚。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2.声母的读音方法为“又轻又短”;两拼的方法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本课第一次出现名词——声母、音节,要通过看图认读等多种方式要让它们搞清这两者的含义。

  4.读语境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诵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请用好教具中的拼音翻台卡片,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拼读量,使学生很快掌握拼读方法。

  6.在寻找拼音字时,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学习中寻找可以被注音的汉字。

  7.这是学生的第三次书写,要讲,但不要太细,书写是为了强化汉语拼音的识记。

  8.以上教学环节可以选用。因为这是声母第一课,所以建议上三课时。第一课时,上第一板块与第四板块,读准认清并学会书写;第二课时,上第二板块,学习拼读音节;第三课时,练习带调拼读。

语文教案 篇10

  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阅读教案02-20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画》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