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写阿房宫的面积。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
直走咸阳: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6.第六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榭。
重点词:
气候:环境气氛。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二)第2段
1.第1层:妃嫔媵嫱……为秦宫人。
写宫人的来历。
重点词:
辇名——历乘车。
学生背诵。
2.第二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写宫女众多。
重点词:
绿云:绿即青,不用青,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梳晓鬟也:晓梳鬟也。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雷霆飞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写宫人的命运。
重点词:
缦之:长久地。
而望幸焉:宠幸。
学生背诵。
4.第四层:燕赵之收藏……亦不其惜。
写宫内奢侈的生活。
重点词:
鼎铛玉石,金块缕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瓦砾。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宫人的情况和宫人的生活来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自读三、四段
1.重点词:
(1)秦爱纷奢:豪华
(2)直栏横槛:栏杆
(3)可怜焦土:可怜,可惜;焦土:名——动。变成焦土。
(4)族:灭族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动——意动,以……为鉴。
2.段落大意:
第3段:写秦始皇的荒淫导致秦国灭亡。
第4段:总结历史教训,希望当世统治者引以为戒。
3.总结:
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陈,转入对秦之历史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使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写民众的反抗,迅猛异常,摧枯拉朽。
第4段讽劝后人引以为戒,是前一段的扩展。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自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借古讽今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借回领历史来向当地统治者进行讽喻,希望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提醒唐敬宗不要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亡秦的下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3、4段。
2.完成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设计
阿房宫赋
杜牧
一、解题:
1.赋
2.背景
二、分析
第1、2段:铺陈
语文教案 篇2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易懂。相信学生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礼物”导入新课
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
(学生拿出礼物)
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作业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1)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
(3)第5段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4)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
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
课件出示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
(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
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
>
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2、出示课题
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交流预习情况。
2、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外婆一共谈过几次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谈的?为什么要这么谈?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1)理解: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领会当时急切、悲怆的情怀。
(2)结尾句:“我知道……”
①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②理解课题含义
四、说话训练
说一个自己(或者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主题是“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其他读物。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非常渴望团聚。
3.学会本课涉及到的新字词。
二、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台湾地图 ,台湾景色的图片资料 ,有关台湾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陆小朋友的心愿;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难点:
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课堂情境、谈话引入本课学习内容《小帆船》。
2.拿出地图,让学生找到台湾的位置。
3.告诉学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岛屿,与大陆隔海相望。
4.展示台湾风景和风土人情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5.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六、分析课文:
1.前四行,让学生感到船儿虽小,但却满载了大陆小朋友的关切之情;路途艰险,更表达出大陆小朋友渴望祖国统一的决心。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接下来的四行,重点理解日月潭、阿里山是台湾的象征。使学生明白,“捎到阿里山,捎到日月潭”就是捎给台湾每一个地方的小朋友。
3.最后两行,抓住“欢迎”、“联欢”感受大陆小朋友的热情和盼望早日与台湾小朋友一起学习的心情。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假如捎封信儿去台湾,想一想你打算写些什么给台湾小朋友?
八、教学结束:
以歌曲《小小的船》结束本节课。
语文教案 篇5
本文的教学应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一、谈话导入,了解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相机指导学生认读“恐龙”;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
2.板书“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指出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再次练读。
3.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随意说,及时纠正语音错误。对内容上不做严格要求。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2)你还读懂了什么?(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3)朗读指导,练习。
(4)教师引读,读好问句。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课文告诉我们了吗?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
2.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3.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
(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种种说法……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4)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2)地球一片黑暗。
(5)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该如何填序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读绿色通道里的5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着”,重点指导“种”、“浇”、“拔”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思考,了解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儿童作品的特点——反复,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猴子、乌鸦、喜鹊、杜鹃图)。它们几个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随老师一起走进22课《猴子种果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让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
(一)出示自渎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猴子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词语。
zhòng jiāo shī féi
种 浇 施 肥
nài xiǎng bá gǎi xǐ
耐 想 拔 改 喜
3、去掉拼音读词语
浇水 施肥 将来 成活
农谚 耐心 结果 拔掉
改种 喜鹊 杜鹃 着急
樱桃树 等不及
4、出示词串:
猴子 乌鸦 喜鹊 杜鹃(关注鸟的叫声)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关注说具体的话)
浇水 施肥 拔掉 改种(“浇”、“拔”的书写)
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农谚”的理解)
多种方式读词串。
5、检查读课文。
(1)猴子种了几次树?种了哪些数?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板书: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三、默读第二—七自然段。
1、用“—”划出乌鸦、喜鹊、杜鹃说的'话。
2、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动笔画,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悟。
3、我会填:
(1)猴子种果树时,先种( ),听了( )的话,改种( ),接着听了( )的话,改种( ),又听了( )的话,改种( ),最后( )。
(2)这是一只___的猴子。
四、设疑结束第一课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2、猴子种果树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同学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发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发明”,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同学在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发明”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干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获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身手,没能取得好成果,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身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同学理解课题,激发了同学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同学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同学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身手,却样样都落后于他人,觉得自身“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身的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身手,却样样都落后于他人,觉得自身“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沛发挥自身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同学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身手;要练,就练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用的身手。)
设计意图:指导同学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同学在阅读时发生情感共鸣。指导同学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身手;要练,就练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用的身手。巧妙地引导同学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发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同学续编故事:下次的竞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身手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身手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假如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续编故事,以拓展同学的思维,训练了同学的想象能力;引导同学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同学的情感。引导小同学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同学活化了。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读题。
2.读“习作要求”。试说写好本次作文有哪几点具体要求。
((1)审清题意。(2)选好事件。(3)经过写具体。)
3.自学习作提示。
(1)如何审清题意,划出交待方法和要求的一句话。
(2)仔细琢磨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解说对题目选材范围和要求的理解。
4.课堂交流。讨论上述问题,综合归纳板书:
亲身经历一件事
时间、地点不限
内容:好事愧疚的事新鲜事乐事有意义的小事
重点理解:
(1)“亲身经历”是什么意思?(必须是自己参与的'真事,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胡编乱造。)
(2)“亲身经历”的事很多。哪些事有必要写下来?(明确“有意义”,必须给人以启示,或赞扬好品质、好思想,或总结经验教训,或批评不良行为。)
5.交流材料,开拓选材思路。
(1)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事(简要说清这件事的时问、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什么选这件事写?(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展开说,适时评价:材料是否“亲身经历”;事情的积极意义是否明确。
(2)小结。
联系习作材料,强调:①善于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写。小事涉及的人物少,场面小,时间短,情节简单,容易写好。②在经历过的众多小事中进行比较,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事情的发生有远有近,以选最近发生的写为宜,近期的事记忆较新。
6.指导习作。
(1)复习。写事的文章我们已写过不少。复述记叙的基本要求。(①六要素完整;②经过部分分几步写;③写好重点一步。)
(2)学习“参考片断”,自学后讨论:
①片断写什么内容?(“我”偷改考卷被发现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
②划出反映“我”内心活动的句子。说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板书:被发现--老师批评--同学们议论
(乱极了)(像锤于打)(悔,限)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我”的感情。)
④小结方法:在叙事中要写好语言、行为,写好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0-1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丰碑》的教案10-10
语文《桥》教案08-11
语文《口技》教案09-09
语文《饮酒》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