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0 07:10: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老师不知道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吗?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动画故事,大家想看吗?

  2、课件播放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欣赏。

  3、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图片及拼音文字:“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5、你最喜欢谁?能给它打个招呼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打开课文,翻到111页,自己读一读吧。(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朗读。

  ⑴ 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听哪些小朋友把课文的第一段读正确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整段读下来。

  ⑵ 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你们戴头饰,让小鸭和鸭妈妈和你们做朋友。

  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小鸭和鸭妈妈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没戴上头饰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呢。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比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5、教师检查,并把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小组。

  6、重点指导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特别难读准,能读给我听听吗?卡片出示:游泳、您、深、风景。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

  7、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

  听了故事后,你能说说这四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提示:两位妈妈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8、揭示课题《自己去吧》。出示齐读。

  9、生字教学:出示卡片“自”“己”“自己”和“吧”。

  9、“自己”是谁呀?(拍拍自己:我)。故事中的自己是谁呀?

  10、对呀,这句话是两个妈妈对小鸭和小鹰说的`。学学妈妈平时的口气,读读课题。

  三、品读第一段,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文中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生答。

  2、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学游泳好吗?”

  3、指名当小鸭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语(这个小朋友读得好,鸭妈妈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要求了。小鸭真喜欢你,他很想和你交朋友。)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得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指名演读。

  5、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指导朗读。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想做鸭妈妈的起立,一起读这句话。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想做一回鸭妈妈(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谁来做我的宝宝呀?

  指名一生与老师分角色读对话。

  7、全班学生演读对话。

  师:哪只小鸭子和鸭妈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8、听了鸭妈妈的话,小鸭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自己去吧”这句话的含义)

  9、是呀,真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小鸭自己去学游泳了,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0、想看看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吗?你瞧。课件出示小鸭学游泳的过程。

  11、小鸭终于学会了游泳,它多高兴呀!你听,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教师播放小鸭子的歌曲,学生学做课间操)。

  小鸭学会了游泳,他非常高兴,迫切想对我们小朋友说话。你们看,小鸭在向我们说什么?

  12、你想对小鸭说句什么话?

  13、老师觉得你们真棒,不仅想象力丰富,课文也读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1、小鸭学会了游泳,你们瞧,小溪里游来了一群小鸭。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教师出示小鸭图片,图片后面写好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你读得真好!你看,小鸭向你游来了!(送给读得准的学生一只小鸭)。

  3、刚才学的这些生字,你以前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过?(学生回答)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节课就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出示卡片,齐读一遍)

  2、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中的两个。(教师在田字格范写,指导)

  3、学生在书上或田字格上写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具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准备: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出、飞、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

  (1)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2)齐读:我会读。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二、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3)对口令。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 )画 一( )水 几( )小鸡

  一( )阳光 一( )手 几( )房子

  几( )鱼 几( )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诗。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

  (2)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1)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理清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布置作业:

  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信》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全程参与新课程实验,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喜欢表现自己的个性,具有开展生成性学习的一切因素。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齐读课题。

  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

  (二)读一读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

  (课文比较短小,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读下来,所以,请学生自读。)

  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歌,同学评议。

  3、个性读。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很有意思,“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样式都差不多,我也会这样写。

  师:是吗,大家也有信心当小诗人?

  (学生过去读过大量这种格式的诗歌,也有“创作经验”,厚积薄发,所以,学生学起来亲切、轻松,有当小诗人的`愿望。)

  (三)编一编

  学生编诗。老师打开屏幕文档,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

  生:替花朵给蝴蝶写,赶快来跳舞,我们已经搭好了舞台。

  生:替小鸟给人类写,归还我们的家园吧,我们需要森林。

  生:替树给鸟写,快来安家吧,我已长得枝繁叶茂。

  生: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

  (老师别出心裁,捕捉学生生命中的诗意体验,当堂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使学生的口头作品得到及时展现,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师:好,让我们来读读自己的诗歌。学生读屏幕上的作品。

  师:让我们也加个开头和结尾吧:(借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生生合作,突破了学生开始时仅编一段为目标的局限,以每人一段组成一篇来展示合作的魅力,体验合作的愉悦,并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同伴的)作品感到骄傲和自豪。这首诗的“诗眼”在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教师这样的处理自然地突出了难点,激发学生对这两小节进行思考和品味,为后面的阅读思考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议一议

  师:刚才读我们自己的诗,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们,我发现我们还能写很多这样的小诗,所以,“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这一小节末尾应该用“……”而不应该用“。”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放在这一段下面,而不是这一句后面,因为后面省略的是很多段诗歌,而不是一句话。

  生:同学们,课文里也应该这样改一改,应该在“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这一段后面加“……”。

  (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还能写出很多段这样的诗歌,感悟到“……”的用法和用途,从而迁移到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第一段很重要,告诉我们写信要用纸和笔、手和心。

  生:用纸和笔、手写信我能明白,用“心”我可不明白。

  生:我来告诉你,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生: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生: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师:真好!我们写信的时候就要用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板书:用心

  用情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就像一条引线,引出了下面的诗歌。师: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对,还有延长声音的作用,以前我们见过它。

  (学生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的用法,可谓一箭双雕。)

  生:课文最后也有一个标点,是“……”表示省略了一些。

  师:对,课文最后的“……”表示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省略了给自己写的信。因为“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

  生:表示省略了自己给别人写的信,因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没有交代新的具体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和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应该成为新课程课堂里的最亮丽的风景。)

  猎人: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尊敬的猎人呀,请你不要打鸟打动物了。

  有一次,我的姐姐和她的恋人在枝头对歌,姐姐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你在背后打了一枪,姐姐的恋人就落下了枝头,没过几天,我的姐姐也悲伤而死。

  还有我的弟弟和父母,我的父母在教弟弟飞翔,父母一下子被打落,弟弟正在自由自在地飞,也被你打死了。

  猎人啊,很多动物对人类有益,你却把它们打死,猎人啊,请你以后不要再伤害动物了。

《【集合】语文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0-10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丰碑》的教案10-10

语文《桥》教案08-11

语文《口技》教案09-09

语文《饮酒》教案01-12

【集合】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老师不知道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吗?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动画故事,大家想看吗?

  2、课件播放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欣赏。

  3、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图片及拼音文字:“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5、你最喜欢谁?能给它打个招呼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打开课文,翻到111页,自己读一读吧。(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朗读。

  ⑴ 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听哪些小朋友把课文的第一段读正确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整段读下来。

  ⑵ 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你们戴头饰,让小鸭和鸭妈妈和你们做朋友。

  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小鸭和鸭妈妈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没戴上头饰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呢。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比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5、教师检查,并把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小组。

  6、重点指导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特别难读准,能读给我听听吗?卡片出示:游泳、您、深、风景。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

  7、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

  听了故事后,你能说说这四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提示:两位妈妈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8、揭示课题《自己去吧》。出示齐读。

  9、生字教学:出示卡片“自”“己”“自己”和“吧”。

  9、“自己”是谁呀?(拍拍自己:我)。故事中的自己是谁呀?

  10、对呀,这句话是两个妈妈对小鸭和小鹰说的`。学学妈妈平时的口气,读读课题。

  三、品读第一段,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文中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生答。

  2、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学游泳好吗?”

  3、指名当小鸭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语(这个小朋友读得好,鸭妈妈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要求了。小鸭真喜欢你,他很想和你交朋友。)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得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指名演读。

  5、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指导朗读。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想做鸭妈妈的起立,一起读这句话。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想做一回鸭妈妈(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谁来做我的宝宝呀?

  指名一生与老师分角色读对话。

  7、全班学生演读对话。

  师:哪只小鸭子和鸭妈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8、听了鸭妈妈的话,小鸭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自己去吧”这句话的含义)

  9、是呀,真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小鸭自己去学游泳了,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0、想看看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吗?你瞧。课件出示小鸭学游泳的过程。

  11、小鸭终于学会了游泳,它多高兴呀!你听,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教师播放小鸭子的歌曲,学生学做课间操)。

  小鸭学会了游泳,他非常高兴,迫切想对我们小朋友说话。你们看,小鸭在向我们说什么?

  12、你想对小鸭说句什么话?

  13、老师觉得你们真棒,不仅想象力丰富,课文也读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1、小鸭学会了游泳,你们瞧,小溪里游来了一群小鸭。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教师出示小鸭图片,图片后面写好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你读得真好!你看,小鸭向你游来了!(送给读得准的学生一只小鸭)。

  3、刚才学的这些生字,你以前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过?(学生回答)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节课就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出示卡片,齐读一遍)

  2、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中的两个。(教师在田字格范写,指导)

  3、学生在书上或田字格上写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具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准备: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出、飞、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

  (1)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2)齐读:我会读。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二、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3)对口令。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 )画 一( )水 几( )小鸡

  一( )阳光 一( )手 几( )房子

  几( )鱼 几( )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诗。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

  (2)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1)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理清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布置作业:

  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信》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全程参与新课程实验,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喜欢表现自己的个性,具有开展生成性学习的一切因素。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齐读课题。

  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

  (二)读一读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

  (课文比较短小,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读下来,所以,请学生自读。)

  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歌,同学评议。

  3、个性读。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很有意思,“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样式都差不多,我也会这样写。

  师:是吗,大家也有信心当小诗人?

  (学生过去读过大量这种格式的诗歌,也有“创作经验”,厚积薄发,所以,学生学起来亲切、轻松,有当小诗人的`愿望。)

  (三)编一编

  学生编诗。老师打开屏幕文档,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

  生:替花朵给蝴蝶写,赶快来跳舞,我们已经搭好了舞台。

  生:替小鸟给人类写,归还我们的家园吧,我们需要森林。

  生:替树给鸟写,快来安家吧,我已长得枝繁叶茂。

  生: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

  (老师别出心裁,捕捉学生生命中的诗意体验,当堂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使学生的口头作品得到及时展现,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师:好,让我们来读读自己的诗歌。学生读屏幕上的作品。

  师:让我们也加个开头和结尾吧:(借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生生合作,突破了学生开始时仅编一段为目标的局限,以每人一段组成一篇来展示合作的魅力,体验合作的愉悦,并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同伴的)作品感到骄傲和自豪。这首诗的“诗眼”在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教师这样的处理自然地突出了难点,激发学生对这两小节进行思考和品味,为后面的阅读思考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议一议

  师:刚才读我们自己的诗,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们,我发现我们还能写很多这样的小诗,所以,“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这一小节末尾应该用“……”而不应该用“。”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放在这一段下面,而不是这一句后面,因为后面省略的是很多段诗歌,而不是一句话。

  生:同学们,课文里也应该这样改一改,应该在“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这一段后面加“……”。

  (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还能写出很多段这样的诗歌,感悟到“……”的用法和用途,从而迁移到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第一段很重要,告诉我们写信要用纸和笔、手和心。

  生:用纸和笔、手写信我能明白,用“心”我可不明白。

  生:我来告诉你,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生: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生: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师:真好!我们写信的时候就要用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板书:用心

  用情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就像一条引线,引出了下面的诗歌。师: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对,还有延长声音的作用,以前我们见过它。

  (学生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的用法,可谓一箭双雕。)

  生:课文最后也有一个标点,是“……”表示省略了一些。

  师:对,课文最后的“……”表示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省略了给自己写的信。因为“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

  生:表示省略了自己给别人写的信,因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没有交代新的具体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和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应该成为新课程课堂里的最亮丽的风景。)

  猎人: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尊敬的猎人呀,请你不要打鸟打动物了。

  有一次,我的姐姐和她的恋人在枝头对歌,姐姐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你在背后打了一枪,姐姐的恋人就落下了枝头,没过几天,我的姐姐也悲伤而死。

  还有我的弟弟和父母,我的父母在教弟弟飞翔,父母一下子被打落,弟弟正在自由自在地飞,也被你打死了。

  猎人啊,很多动物对人类有益,你却把它们打死,猎人啊,请你以后不要再伤害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