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5 07:58: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内容。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细腻生动的描写,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积累词语,背诵全文。

  学能目标

  1.培养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德育审美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及营造广阔的想像空间的技巧。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了解写法,品味语言,培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查阅有关口技的音像资料,记录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做口技练习,体会口技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总体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主要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统领作用。

  教学设计

  表演激趣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一张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可真是叹为“听”止。这就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如此,那林嗣环笔下的那位口技艺人和他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把握读音。

  教师范读。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

  2.讨论学习,了解大意。

  学生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感知语言,领悟特点。

  学生从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哪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教师明确:

  (具体声响略)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三个场景声音变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当我们观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 表演的内容 表演的道具

  观众 看表演的反应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中原句来印证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

  教师协助归纳:

  内容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夫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道具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观众反应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结论 表演精彩善

  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善。

  质疑问难

  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交学生下来分小组讨论研究。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设想及依据]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要求。)

  2、教学难点

  ①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②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4、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想像和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策略]

  1、音乐导情: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且他们都很熟悉的歌曲《鲁冰花》,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让学生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使他们更容易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背景音乐始终萦绕在课堂,使学生沉浸在那种欢愉而深沉的氛围之中。

  2、朗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是一个学习的.重要手段。我采取的方式有:自由读、选择读、示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进入文章的意境,体会文中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3、想像入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感受诗中的意境,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我首先按品读——感受——赏析——仿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然后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以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情

  (播放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谁能说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啊!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7页)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情

  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师读)

  2、结合屏幕上字词的拼音和解释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注意读准字音、注意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美读悟情。

  1、谁能说说应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篇文章呢?学生发言后,让学生选取最喜欢语段试读,读后请学生评一评。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2、多媒体显示难读的句子,一起来分析该如何读,先由学生大胆的试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读,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淘气、机灵、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感受入情

  老师在朗读的时候透过眼前的文字,感受到了一幅幅孩子与妈妈嬉戏的生动画面,老师想先给大家描述一幅。请同学们边听边张开想像的翅膀看能否进入老师描绘的画面中。

  (1)教师示范

  清晨,在开满金色花的林荫中,走出一个美丽而修长的身影,喔!是妈妈,她湿发披在两肩,发丝上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的小草,她悄无声息地走进小庭院,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妈妈在做祷告,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好香呀!这香气从哪来的呢?此时,我屏住呼吸,一声不响。

  请你也从你感受到的画面中选取一幅展开想像用语言来描述。

  (2)学生发言

  (五)、赏析人物

  在这一幅幅的画面中孩子和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以下的句式来说话。

  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我是从---------------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我是从---------------看出的。(投影)

  (六)、仿写延情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借什么来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

  学生思考,代表发言。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抱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七)、诗情的诵读

  让我们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朗读全文。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4-22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12-27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11-26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9-14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14篇08-13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14篇)11-14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通用05-31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15篇)08-27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10-08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