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
《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授课时间:14课时
《望庐山瀑布》2课时
《绝句》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有写人类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太阳》《月球之谜》。有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果园机器人》。每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介绍相关互联网的知识。这组课文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对于有的学生用过过电脑上过网,学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很感兴趣。对《太阳》、《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这三篇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用列举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但由于学生经历体验不太深刻,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是由于现在信息量很多,到课外书、网上查找资料来理解课文。神奇宇宙、太空探险。我国杨利伟到太空,也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整体教学设想:
1、与生活链接。通过搜集和网络有关的资料,上网查阅与太阳有关资料,搜集阅读与太阳、月亮有关故事、诗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感觉到宇宙的奥秘。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4、鉴于本组课文的特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写本单元元的所要求的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句。
3、理解本单元的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课前准备:
有关图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有关太阳、月亮传统诗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激发他们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情、读中想。
2、课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设置一些优美的语句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变戏法的方式复现生字,巩固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太阳》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太阳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人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月球之谜》
1、激趣导入。
从神奇的传说到科学的了解太阳知识,让我们共同迈出了探索宇宙的第一步。宇宙中的一切
都在吸引着我们人类,白天有太阳、夜晚会有月亮悬挂在天际,从小我们就听说过月亮故事,你能讲一讲吗?月亮中的嫦娥使我们望而兴叹,究竟她什么样?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才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但它却仍然产生了迷团,今天我们便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
2、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展示收集的图片。
3、把收集到描写月亮的诗句,展示出来读一读。
(三)《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悄然走进各个家庭。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资料谈谈你对电脑的了解,(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哪些功能?学生自读。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你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果园机器人》
1、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了解机器人吗?同学们交流。
(2)播放机器人资料片。
师讲解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界上有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同人类朋友并肩战斗,它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今天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果园机器人。(板书)
2、讨论交流机器人有怎样的特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交流展示:
1、学习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交流会,把收集到的美的诗句读给大家听看谁收集到的多。
2、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出来,搞一个太空图片展。看谁收集的最多最美。
语文教案 篇3
陈子昂博学多识,胸怀天下,他的志向跟四杰是一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广泛的搜求各类知识,学以致用;你喜欢侠客行为,仗义而远行。他考取进士后,上书论政,颇受武则天所赞赏,任为左拾遗。
他对时政提出了很尖锐的见解,对弊端毫不留情,他尊奉武后,但武后杀戮太重,他杀害了唐朝很多皇室宗亲,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上行下效,满朝文武为了表示效忠武后,干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如大臣崔宣礼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坚决要求判处他的死罪,头触殿阶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亲。
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愤怒,但是他不便正面谴责,写《感遇诗》(其四)予以批判: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麂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乐羊是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中山,中山君逮捕了乐羊的儿子,把他杀死后,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忠于魏文侯,就吃下了这碗肉羹。魏文侯虽然重赏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毫无父子骨肉之情。秦西巴是中山君的侍从,中山君孟孙出郊狩猎,得到一只小鹿,分付秦西巴牵回去。小鹿的母亲一路跟着悲鸣不已,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孟孙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任命他为太子太傅,教导太子。
表面上是咏史,实质是讽谕残忍的时事。
陈子昂的很多朋友都入了边塞,赠别诗也多了。有一次朋友魏大从军西北,他一别儿女情长的凄切悲苦,抒发了自己的慷慨壮志。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人希望自己的朋友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的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如诗人自言“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读来如见战阵,有气壮山河之势。
朝纲的严酷和对边塞的向往,更加激发了他沙场立功的决心。于是,他主动请缨到西北边塞,虽艰苦,却开拓了胸襟。返回途中经过洛阳,正值春夜,友人又赴西北边疆,于是置酒饯别,可是,相顾无言,除“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外,别无慰语,颇得温柔敦厚之妙。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目光凝视银烛的清烟,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高山流水,离情绵绵。浓荫遮掩低沉的明月,耿耿长河沦落曙光。悠悠古道,望友人踽踽独行,相聚不知是何年!
回到长安,此时武后专权日甚,在朝中颇受压抑;告假还乡以慰怅惘之情。回到巴蜀,逗留日久,离乡返京。想自己平生,壮志难酬,能不伤恸?回京路远,日程又松散,已一月才到湖北乐乡,正值暮色,不想已有怀乡之思。唉,胸怀天下,自当以天下为家,无奈天下不容我,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返归长安,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出身贵族,全然不懂军事。陈子昂毕生才学,屡献奇计,不被采纳,因为愤懑,言辞过于激烈了些,遭到贬斥。
陈子昂怀才不遇,有感于燕昭王筑黄金台振兴燕国史实,写诗两首,以发胸臆。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此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有英豪被抑之气,读之令人感喟。末句“驱马复归来”,已含归隐意。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像前代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不再见,后来的贤主却不及见到。他感觉自己很孤独,当然这种孤独并不是沮丧沉沦,自怨自艾,而是一种高傲,一种不屈服。伟大而孤傲成就了陈子昂;他的激情使他感觉自己是一只狼,充满着宏阔理想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方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他不仅仅是怀才不遇,对国家军事的'松弛也很痛心,他是个军事天才,可惜无用武之地。他指责当时边塞: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他的言辞毕竟太激烈,毫不忌讳,牵涉了最高统治者的太多敏感的事情;无所顾及成为自己的致命弱点。
在唐结束对契丹的战争后不久,诗人解官归里了。统治阶层并未因他的归隐而放他一马,因为他知道的太多,造成的社会影响太大。于是,巨大的黑手延伸过来,通过密谋,利用当地的县令段简,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送入大牢。不久,陈子昂无法忍受牢狱生活,忧愤而死。一代诗歌先驱,终究死于贼人之手。
他死了,但他的大旗并未倒下,改革仍在继续,风骨仍在传扬。他的理论因《与左史虬修竹篇序》而流传。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认识部首足字旁。描摹和临写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运、送,2个左右结构的字:挑、担。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语气。
3.展开想像说一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话后的想法和做法。
4.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1.图上画着谁?(出示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
2.读课题(个别读,齐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听录音,思考: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它们都要了吗?
2.交流,读通句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小灰兔要了白菜,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3.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学课文。
三、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第3、4节。思考:小白兔拿了菜子,心情怎样?
2.蹦蹦跳跳。认识足字旁,积累足字旁的字。
3.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勤劳的小白兔、好吃懒做的小灰兔)
(1)出示句子:
a)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白菜很快地长大了。
b)小灰兔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白菜一天比一天少了。
(2)学习生字:嫩、施、除、运、饿。
4.小白兔的白菜长大了,小灰兔的白菜吃完了。后来又怎样了呢?
5.指名读第5节。思考:小灰兔为什么疑惑?小白兔为什么自豪?
6.出示句子,体会“疑惑”、“自豪”的.含义,指出不同的语气。
(1)小灰兔疑惑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2)小白兔自豪地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9.读句子:只有劳动最光荣。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说话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桌讨论,交流。
2.抽读生字。
3.读词语:嫩绿施肥除草搬运
饥饿挑担疑惑自豪
怀疑迷惑运气消除
捉虫实施蹦蹦跳跳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运、送、挑、担。
2.词语:蹦蹦跳跳、嫩绿、饥饿、疑惑、自豪
教师的导学地位,我觉得应该是在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上,在这里我体验到一些教学细节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多么重要。本课我抓住小白兔种菜的辛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苦,学生在我的范读中,在几个人表演常常种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细节中,我强调常常所表现出小白兔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然后让学生写写划划,学生看到这个勤劳的小白兔想对他说写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也体验着劳动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5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课题组把它归属于语言积累型。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课一得”的理念指导下,教学本课的重点设定在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积累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泉”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钟)2。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国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宁海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1分钟)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一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缘故、一嘟噜、绽放、扑哧、干涸”等词语,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5分钟)2。四人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通过各组员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钟)
3。四人小组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4分钟)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在了解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写完整。
2、激发说话写话的兴趣,培养说写能力。
3、教育学生要爱护小鸟。
学习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激趣引入故事。
课件播放小鸟图片,学生观赏后提问:这些小鸟那么的可爱,如果我们见到了应该怎么办?(保护小鸟)。有那么一窝小鸟,他们现在碰到了一些麻烦,让我们来帮帮它们。
2. 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猜一猜鸟儿们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抽生回答)那鸟儿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让我们跟着这只鸟儿到现场去看一看吧。
过渡:瞧,小鸟把我们带到了这里,看来要救出小鸟可不容易,要闯过四关才能救出小鸟。加油哦!首先,要弄清楚小鸟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我们跟着小鸟到现场去看看吧。
二、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关:“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画,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图画的步骤一般是什么? (集体回答)
那按照观察顺序,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上都有谁?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小鸟、小猫、小朋友)那小鸟、小猫、小明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想吃小鸟)
过渡:大家都是亮眼睛的孩子,观察地非常仔细,这样我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我们继续加油。刚才我们亲眼看到了还不会飞的一窝小鸟,面对要吃他们的小猫,他们会感到怎样呢?那小明看到小猫要吃小鸟时,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呢?
2.课件出示第二关:“想一想”。
请小朋友独立思考:小朋友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结果怎样呢?看看谁的办法妙?(课件提示:小朋友是怎样救小鸟的,结果怎么样呢?)
①小组展开讨论:小朋友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全班汇报,指导说话。
具体引导一种方法。“用竹竿”,全班站起来做动作,然后说说自己的动作怎样赶走小猫的。
过渡:老师太惊讶了,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救小鸟。看来我们离成功会越来越近了。看,小鸟告诉我们顺利通过第二关,真棒。 我们跟着小鸟继续前行吧。
3.课件出示第三关:“说一说”。
请你们根据提示的内容,把故事编完整,在说的过程中选择一种救小鸟的方法,他是怎样救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整个过程,给出提示。
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救小鸟的办法,与前面两幅连起来,把故事完整地说给同桌听。
①看着大屏幕,自由地把故事内容说一说。
②请几名学生连起来说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你们的发言太精彩了,小鸟又提示我们顺利过关了,表扬表扬自己吧。胜利正在向我们招手了,还有最后一关。
三、 写话指导(第四关:“写一写”)
过渡:这一关老师想和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写开头部分,你们完成救小鸟和结果部分。
重点指导写救小鸟过程部分,刚才你是怎么说的.,现在就怎么写。没学过的字写拼音。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议
1.请几名同学把自己写的话念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
播放鸟类图片:小朋友救下的小鸟长大了,他们已经学会了飞翔。瞧,它们多自由多开心呀!鸟是人类的朋友,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保护这大自然的精灵吧,保护鸟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板书设计:
救 木棍 鱼 玩具枪虎面具…… 小鸟 赶走 引开 打下 吓跑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想学、爱学、自主的学,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了解汉字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
3、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观察和语言运用能力。
4、背诵古诗,了解大意,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进行简单的习作训练。
6、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起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勇闯难关。
一、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课件展示“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说怎样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4、归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例如:衬衫 裙子
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例如:祝福 神话
5、拓展:你还能列举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宝
6、举一反三:说说“ ”和“穴”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例如:宝贝
窟窿
[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汉字变化和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的愿望和喜欢汉字的感情。]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 牛角尖尖的 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 蔚蓝的大海 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
3、启发思考:你平时观察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或颜色呢?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同桌互相说,启发积累。教师评价订正。
总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一定要仔细,描绘事物时所选用的词语一定要搭配得当。
5、练习天空
头发( ) 小草( ) 大山( )( )的树林 ( )的草原 ( )的天空
[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自己感悟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比较总结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仿照说词语,进行拓展学习,积累词语,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归纳:这个句子展现了泡泡的4个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泡泡的美。
4、出示一张小妹妹的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小妹妹有什么特点。
5、归纳:可爱、乖巧、聪明、漂亮、听话、调皮。
6、仿写句子,完成练习。
7、评点句子,对两个并列分句发生的重复和出现矛盾的毛病,及时指出纠正。
[两个句子的练习,体现了先扶后放、由易到难的特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多说句子。]
四、积少成多
1、介绍诗人:同学们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3、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根据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
6、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田野的远方。小树枝头上的花已经飘落,枝头的绿叶才长出,没有形成树阴。小路旁有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追扑黄蝶,可黄蝶飞入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
7、背诵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背诵古诗,揣摩诗意,感受意境。]
五、阅读平台
1、读短文,扫清生字障碍,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课文中所写的“贴鸡毛”游戏是怎样玩的。
3、学生自己练习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说说游戏的玩法,再说给同桌听。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齐读短文,体会作者的快乐。
[此题练习时应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贴鸡毛的游戏是怎样玩的和游戏的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六、作业
1、背诵“积少成多”中的古诗。
2、把“贴鸡毛”游戏的玩法告诉你认识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
板书:选鸡毛——找大门——鸡毛发电、同时唱歌——贴鸡毛
第二课时
这次语文大课堂安排了“玩得真开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抢板凳……)[
二、 课件展示游戏场面,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愉悦的童年生活。
三、尽情游戏
1、读题,明确要求。
(1)自由组合成小组。
(2)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3)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
[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使学生说时有兴趣、有内容。]
2、学生尽情游戏,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课文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回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
2.我们今天来学习第4课,教师板书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4.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6.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出现了几处?(四处)
三、品读体验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2)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2)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四、巩固延伸
1.再一次朗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桌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
课堂作业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语文教案 篇10
一、变态发育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二、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 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三、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四、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五、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0-10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精选)语文教案09-25
语文教案12-17
语文古诗教案10-17
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