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植树》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植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植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竖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像小树一样成长。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感悟、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图片、课件或录像。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激情引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盼来了美丽的春天。我们小朋友该怎样为春天增添色彩呢?
2、展示课件:你从画面上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小学生在植树。)
3、板书课题我们去植树(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1)哪位小朋友读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植树吗?对,植树就是种树的意思。
(2)那好吧,我们一起植树去吧。
(二)初读课文,初悟情感。
导语过渡: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同学们你端着水,我拿着铲子,高高兴兴地来植树了!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你们先听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来评一评,你们听出我的心情了吗?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感受。
2、谁来说一说,你们听出老师是什么心情?能说说你自己的心情吗?
3、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朋友找出来,多读几遍。
4、同桌的小朋友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5、我们一起在春天里去植树,该怎样读呢?自己再练一练。
(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字卡)生字宝宝从课文中着急地跑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采用多种方法读。
(1)开火车读。
(2)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
2、走进“聪明屋”自主识字活动。
(1)从聪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宝宝,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和宝宝对话,说说你对宝宝的了解。
(2)自主识字我最棒,我有识字小窍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归类识字,把独体字与合体字分开记忆。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用旧字换偏旁识新字
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本课生字比较简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新笔画竖提,并提醒“洒”字右下边没有横。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义规律:
为什么“们”是亻旁?
为什么“树”是木字旁?
小朋友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看它们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点?
2、重点描红:独体字——衣里成
3、抄写字头,请小老师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人人闯关,小老师互查。
2、为生字找伙伴,比比谁组的词语最多。
3、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看图,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读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3、体验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小朋友植树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1)你能读出小朋友的动作吗?(端、铲、洒、载)
(2)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3)师:你们植树这么累,为什么你还读得这样高兴呢?
4、你们到哪里植树去了?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马路、小山、河岸
(2)师引读,引导学生感悟:
你们来到马路植树,马路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小山植树,小山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河岸植树,河岸对你们说:“。”
(3)你们听了,想对他们说:“。”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表达自己的感受。)
5、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1)当你们和小树一样快乐、健康长大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2)带着你的感受,背诵课文。
(三)自主积累。
1、小组间背诵课文大比拼。
2、积累词语我会用。
(1)把词语娃娃请到自己家:我会读、我会写。
(2)带词语娃娃去旅游:我会用。(比一比,在课文中我会用,在课文外我会用。)
(3)课外词语大展示:四人一组,在组内交流自己课外积累。
(四)总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2、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语文《植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树木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具准备:
挂图、录音、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看,我们的黑板报就在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讯息呢!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柳暗花明、草长莺飞、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花团锦簇、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满园春色、含苞欲放、柳绿花红、鸟语花香、百花齐放 )
2、是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树的好季节(板书:植树)知道我国的植树节吗?(3月12日)在那一天,许多人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植树,其中也包括我们少先队员,他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快的步伐,相互喊着:“走,我们去植树”。(出示课题)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这是一首诗歌,共6小节,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分小节读,注意正音,同桌读)
2、读得挺流畅的,不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听要求:(1)、一小节一小节地认真读文,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2)、尝试给课文分段。(生自由读文)
三、组内交流,概括段意
1、说小节的意思
2、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春日去植树)
第二段(3—5)讲植树的`重要性。(植树好处多)
第三段(6)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号召多植树)
3、分段读文
四、精读第一段 理解内容
1、看看课文插图:观察三位少先队员的动作表情,猜猜他们当时的心情。(愉悦、自豪、激动)
想想他们都会到哪些地方植树?文中是怎样写的?读好四个词语(板书:滩、渠)关注省略号。
2、、我们就应该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第一段。(指名读)
3、读文的过程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和煦”(与照比较)伴随金色童年的……
4、全班齐读: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课外采蜜:搜集关于树的古诗、对联、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背第一段
二、组内交流,学习新知
1、是呀,一棵棵青翠的小树,将和少先队员们一起茁壮成长,变成参天大树,带给人们绿色。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你有没有发现文中出现了好几次“绿色”这个词语,找找有关的句子读读吧。
2、交流:绿色的工厂 绿色的希望 绿色宝库(板书)能读懂他们的含义吗?
3、学习“绿色的工厂”句子。
(1)、指名读第3小节
(2)、绿色的工厂指什么?(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放出氧气,净化了空气。就像一座“绿色”的工厂。)
(3)、体会比喻用法的妙处。
(4)、小结:植树的好处
4、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呢?读第4小节,并概括。理解“染”你种一棵树,我种一棵树……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以份微薄之力,总有一天,我们能染率祖国的版图,为大地披上一件绿色的衣服。
5、学习“绿色的希望”
(1)、理解“绿色的希望”指什么?实指小树,虚指美好的愿望,即希望祖国山清水秀。
(2)、理解“风沙乖乖点头”说说植树的好处,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6、学习“绿色宝库”
(1)、表明了植树造林对人类有巨大的好处。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朗读背熟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板书)说说植树的好处。
2、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全民植树。同学们不仅要积极响应还要动员其他少年朋友。怎么动员呢?这首诗就是的动员材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能背的就背。
四、课后总结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五、拓展延伸: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祖国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语文《植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识字
多种方式识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2、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3、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三)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1、练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合作,选出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四)诵读
读中悟,悟中读。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不同方式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2、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七)练习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一)交流
读中悟,悟中读。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3、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写字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部分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掉。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三)练习
1、照样子写一写。
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我和是。
2、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讨论:说说树的作用。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语文《植树》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没,解决疑问,理解课文。
2、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困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鸟的种类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你知道哪种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想认识这种鸟吗?那就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汇报。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生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5、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个别重点、难点生字。
语文《植树》教案5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 季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
(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春天是植树 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读的阅读理解。
①爷爷奶 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②爸爸妈 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
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 奶、爸爸妈 妈,还有“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全文。
教师: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拥有美好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让我们也趁着春天这大好时光,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用心地将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
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语文《植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2)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
1.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 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
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 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3. 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既描写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也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4. 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体现了牧羊人安静、忠厚、不张扬的性格特点。
(2)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爬”“戳”“放”“盖”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牧羊人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劳动情景,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3)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4)“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语言朴素简单,仿佛在不经意之间“随便”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执着地坚持义务植树信念的简单原因,更表现出牧羊老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可贵。
5. 再见牧羊人时,环境有什么变化?
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牧羊人改养羊为养蜂并且一直坚持种树。默默无闻长期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
6. 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把白桦树比喻成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活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显回报。
7.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恰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震撼。
8. 最后一次相见的环境又有什么变化?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充满生气,富饶,幸福,舒适
9. 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划线句子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讴歌牧羊人的坚毅、无私和伟大。
10. 作者在第17段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证“奇迹”的具体描述吗?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五、深入探究
1.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2. 布菲老人长期义务植树,“把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行为令人称赞。生活中类似“种树”的行为也有许多,你怎样看待这些事?
坚持身体力行和贯彻美好的品德,便能将各处的“荒地”变成同样的“沃土”!生活中,辛勤耕耘默默“种树”的人很多,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万千道德模范、最美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苦,协作拼搏,共同为“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六、分析艺术特色
1. 抓住特点写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语言描写);“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动作描写)等。
2. 分清主次定结构。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首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文章不惜笔墨,对牧羊人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描绘,同时,对高原恶劣环境的描写堪称细致入微,这是伏笔,为下文突出高原的变化之大巧设铺垫。所以详写。第二、三次见面,则突出地描写了牧羊人艰辛植树的情景,还有高原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升华文章主旨而略写。这样的结构安排,主次鲜明,主题突出。
3. 叙议结合显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男人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象征——“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如果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七、拓展延伸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xx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个性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搜集与植树相关的故事或口号标语,与同学们分享。
语文《植树》教案7
一、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二、故事背景
本文原名《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三、理解词义
1、慷慨:大方;不吝惜。
2、琢磨:思索;考虑。
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5、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6、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8、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9、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②一?段):记叙和描写了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五、问题归纳
1、课文第一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比喻。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4、课文第5段侧重于哪一方面的描写?有何作用?
本段侧重于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这与他周围荒凉、破败的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居住环境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展示了牧羊人的人物性格。
5、第⑩段的“他停下……盖上泥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停”“戳”“放”“盖”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的娴熟动作和认真的特点。副词“轻轻”,写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关照一个婴儿,写出牧羊人的专注和认真。
6、在11段中插叙有关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有何作用?
此处插叙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体现其生活的孤独和艰辛,展现其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壮举。
7、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8、第15段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中,“毁灭”和“创造”各指什么?
“毁灭”是指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破坏;“创造”是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9、“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句中的“几乎”“从没”“只有”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10、最后一段的议论具有怎样的作用?
此题可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文章结尾处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七、课外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语文《植树》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植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着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同学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6、学生边读边汇报。
三、游戏识字
第二课时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节是在向我们介绍植树的好处。
2、学生读后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应怎么读。
⑴ 说到第二节时,教师可问:你通过读这一节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在这些地方都栽上树,会是什么样?(学生想象、体会)
⑵ 读第三节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3、请大家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祖国美丽的景象。
4、试着背诵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学习“立”字旁,注意立字旁在上边时要写得扁一些。
2、指导“老”字的'笔顺。
3、注意“今”与“令”的区别。
4、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小车上。
六、迁移练习
回家后,设计一下学校里或者你家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语文《植树》教案9
设计意义:
《植树》看图写话是语文S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花园二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次写话运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先看图再写话),那么学生很难进入植树的这种活动情境,也很难激发学生写话的激情。因为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图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他们没有亲身植树的感受,而是凭借图画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别人的植树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话时便是空洞无语,无真情实感,尽管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无生命图片写得较生动,这也是学生凭空造假。我们为了让儿童去感受生活馈赠,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摆脱昔日畏惧写话的心里障碍,从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特开展一次3·12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将学生的劳动场景录制下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实现动态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场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其教学模式为:走进生活借助媒体快乐写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此设计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进行快乐写话。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2.能力目标: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次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根本。
3.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触发情感
1.3月12日带领学生在学校植树造林的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
2.在植树活动中教师有组织的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分工合作(打水组、扛树苗组、浇水组、挖坑植树组等)。
3.在活动时,我有意地请学校摄影教师把所有的活动场景摄下来,并制成课件。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样的日子进行植树有其特殊意义,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了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触发其真情实感,才能消除学生写话的素材屏障。科学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写话的难点制成电视特殊镜头(课件),再现学生生活是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灵感的法宝。]
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在音乐与图像中再现自己的劳动场面。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板书:植树)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三、知识迁移积累语素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如描写春天的词语,表示高兴的词语,劳动场面的词语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知识迁移的途径,从而唤醒学生过去学过的词语,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话设下铺垫。]
四、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代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接着分步加投植树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并问:你们在植树过程中是怎样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投影植树后孩子们同小树比高的图片,并问:看到自己亲手植的树,你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植树的过程。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媒体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学就是为了用,这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素质人才,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而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因为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五、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在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先自己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像,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写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几幅植树情景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七、品读作品,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环节教师的诵读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作品一次最佳评价。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相关链接:
我国植树节的来历: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倡导植树造林。他说: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他不仅倡导植树,而且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回故里广东省中山县里,特地将从檀香山带去的树籽亲手种在故居旁,长大后苍劲挺拔,为人乐道。在孙中山先生执政的19l5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的我国的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直到1979年,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正式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语文《植树》教案10
一、激趣导入
1.分别出示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这位爷爷谁认识?(他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再看着张图,邓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全班器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朗读、感悟、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
五、学习积累词语
1.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
语文《植树》教案11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世界无烟日》、《能源短缺体验日》两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已经知道设置特殊节日的意义,这时,恰逢植树节来临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知道植树种花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要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请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没有留住鸟儿?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鸟儿?为什么留住鸟儿了?鸟儿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小朋友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样惊人的.绿化规模同值树节是分不开的。
4、教师请小朋友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表演:我爱花,我爱草
请几名分别当花朵、小树和小草进行情境表演。
四、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学生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学生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实践活动: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附:儿歌:留住鸟儿
鸟儿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鸟儿,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鸟儿,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鸟儿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鸟儿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鸟儿,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鸟儿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鸟儿。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语文《植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植树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植树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她。有读错的地方,你来帮他改正。
3、说说课文共几小节?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识字游戏
1、出示文中要认和要写的字。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在文中圈出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互查:听听哪个字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桌吗?如果同桌都读对了,你就在他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
(2)指名读,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教师随机正音
翘舌音:植 春 厂
平舌音:色 走
(3)教师随意指生字,考考学生是否会认
3、巧识字形
师:你有什么 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1)四人小组讨论识记字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歌谣/谜语巧识巧记)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记住的字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师: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同学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出问题)
4、巩固生字:
(1)摘桃游戏 :黑板上画一棵大桃树,结满桃子,每个桃上有一个生字,学生摘一个领读,再齐读,再让大家组词/说话。
(2)找朋友(拼合体字:让/河/多/坡/植)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是在向我们介绍植树的好处。 生:读后汇报,第3、4小节
指名读第3小节
师:科学家怎么说的?(出示绿树制造空气的课件)
师:在这样舒适美丽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甜蜜、幸福
师:试着读读,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练读)
指名读,生评议,再指名读,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师: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棵树一点绿,千棵万棵一片绿课件)
师:这些树染绿了祖国的大地,多美啊,谁来读读。 请学生推荐班上读得好的2名同学读。
师:大家来和他们比一比(全班再读)
师:你还请哪位同学读?(请一位读得少的'同学读)激励男女生比赛读,读后选一人评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汇报:防风固沙……
3、哪些地方可以植树呢?
自由读第二小节组
师:通过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根据回答板画:荒滩、河岸、山坡、路弯……
师:哪个词不懂?理解“安家落户”
4、师:春天到了,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植树。 (播放:小树快快长的歌曲) 齐读:第1、5小节
师: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兴奋
师:读出愉快,坚定的语气,重读“走”字 小组比赛读
5、请同学们快到黑板前面,画出你们植的树。 (生到老师板画的荒滩、河岸……等处画出大大小小的树)
师:座位上的同学讨论我们的学校和家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汇报:
6、全文美读、背诵。(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像祖国美丽的景象。 (2)试背诵课文
7、思维拓展、口语训练
出示课件 (1)观赏树林为我们遮风挡沙,挡住洪水的图片。 模仿课文3、4小节编儿歌。
如:妈妈说:
树林可以为我们挡住风沙……
师:(配乐读全文)今天我们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祖国大地上到处都会有挺拨的大树。
二、指导书写
1、学写:亲、老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认读) 出示2个字的笔画顺序(学生书空)
指导观察两个字的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占格位置)
老师范写,讲解(一笔一笔跟着) “立”字旁要写得扁些
2、学写“走、河、户”
出示田字格生字“走、河、户”(学生认读)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字占格位置,老师边听边写 (学生可以上台说一说,笔画及占格位置)
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学生自主学习写“让、工、厂、多、今”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小组讨论每个字占格位置,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比较“今――令
板书设计:
3、我们去植树
净化空气
染绿大地
语文《植树》教案13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字词。
2、运用多种方法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关键词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3、学习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慷慨()废墟( )干涸( )坍塌( )
山毛榉() 酬劳( )水渠()戳( )
白桦树( )薰衣草( ) 呼啸()刨根问底()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干枯,没有水。()
(2)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长草木的地方。()
(5)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感受“奇迹”——概括一个故事
温馨提示:默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重要的数量词来概括故事(重点读3、8、11、20自然段)。
四、分析“奇迹”——认识一个老人
温馨提示:精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重要的叠词来分析人物品质。也可从其他语句勾画。
温馨提示:跳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评价性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读首尾段)。
五、探究“奇迹”——学习一种精神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牧羊人的植树行为对你的影响,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六、积累拓展——认识更多“植树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默默“植树”的人,他们心怀大爱,毅力非凡,创造了奇迹。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七、创造“奇迹”——歌颂一种精神
选取一个“牧羊人”写一段话,歌颂他的精神。
语文《植树》教案14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 季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
(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 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
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读的阅读理解。
①爷爷奶 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②爸爸妈 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
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 奶、爸爸妈 妈,还有“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拥有美好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让我们也趁着春天这大好时光,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用心地将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
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