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鱼、五、巴“三个生字。
2美读儿歌。
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音难:热、身、尾巴、鱼
意难:热带鱼、五彩衣、做游戏。
形难:鱼、五、巴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词卡、句卡、热带鱼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题,认读“热、带、鱼”三个字,理解并读好“热带鱼”三个字。
1、出示热带鱼图,引入课题。生和老师一起书空“鱼”。
2、介绍“热带鱼”。
3、认读“热、带、鱼”三个字,读好“热带鱼”这个词。
二、边读儿歌,边学生字。
1、读准儿歌第一句,认读生字“身、五、衣”,读好词“身子、五彩衣”,读美儿歌第一句。
(1)师教读儿歌,生自己读一遍。
(2)出示“身”,读准翘舌音,出示“身上”把词读连贯。
(3)“由热带鱼身上披着()的衣服”这句话引出“五彩衣”这个词。认读“五、衣”,并用衣组词,读好“五彩衣”这个词,要求连读,不拖、不断。
(4)齐读三个词,要求不拖、不断,读连贯。
(5)指导读准读好儿歌。
(6)指导读美第一句。
2、读准切不可第二句。认读生字“尾、巴”,读好词语“尾巴”(强调轻声),读美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师教读,生齐读。
(2)出示“尾”,指导念准三声,出示“巴”,指导念准一声。出示“尾巴”,指导读准轻声。
(3)由黑板上的图引出“做游戏”这个词,师教读2遍.
(4)指导读准儿歌第二句,要求读连贯,不拖、不断。
(5)指导读美儿歌第二句。
3、指导美读整首儿歌。
三、复习生字宝宝。
1、游戏抢读生字,要求读才算抢到。
2、分小组开火车。
四、指导写好“鱼、五、巴”三个字。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1、指导写好“鱼”。
(1)了解笔顺。
(2)了解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3)引导学生从“鱼”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鱼”。
(4)师边范写边讲解写“鱼”字时每一笔的要点。
(5)强调写字姿势。
(6)生练习写2个。强调写完第一个字后,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里的'字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笔写得最漂亮,哪一笔没写好,再写第二个字。
2、指导写好“五”。
(1)了解笔顺。
(2)引导学生从“五”字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五”。
(3)师范写讲解。
(4)生描红后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指导写好“巴”。
(1)了解笔顺。
(2)引导学生从“巴”字的难写处着手观察田字格里的“巴”。
(3)师范写“乚”,讲解它的写法。
(4)生先描红,再在本子上写2个“巴”字。
五、布置作业。
1、把“鱼、尾、巴”各抄写一排。
2、把生字做成卡片,与爸爸妈妈做考一考游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3.明白在困难面前像顶碗少年那样拼博、不气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新授:
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课题、根据文中人物、根据首尾段、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抓住文中感叹句,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场表演中顶碗少年到底和什么在拼博?(板书)
1、带着问题我们边读边想,做好批注,等会我们交流。
2、相机归纳:
全班交流:
①找出描写碗的句子,体会难在自己高难度的动作。
A要教学的句子: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他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齐读思考:
为什么反复强调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指名读说从打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读找出描写碗摇晃的句子,体会难度大。
②顶碗少年与高难度动作拼搏,他的困难仅仅来自于碗吗?(观众的压力)
哪些描写观众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压力?(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和体会)
读、议
③找描写少年神态的`句子体会最大的困难来自他内心。
歉疚、微笑——信心尚存
不知所措
——自信全无
镇静
——找回自信
3、回归整体
①师述:他的压力这么大,他的表演关系到杂技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表演团的声誉,关系到他的前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是什么让他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②这场表演让作者二十年来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总有些激动,我们也有许多感悟。我们也从这三个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三、总结全文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记住了这位顶碗少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路上也应该像他那样……
板书设计:
碗 → 动作难
顶碗少年:拼搏(困难) 观众→ 压力大
少年→ 信心少
语文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首先我们以小诗导入,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小诗,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听后猜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家乡给你留乡下了怎样的印象?朗读学生自己喜欢的句段,在反复的朗读中,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浅的解读,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为学生学习下文奠定了基调。
第二课时:抓住“美”的主线,朗读感悟文本。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欣赏画面: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字,欣赏“调整搭石”,“走搭石”,“相互礼让”,“背老人走搭石”等画面,使语言文字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深化文本: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诉说“
调整搭石”画面时,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能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让学生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强化朗读: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如中心句的理解,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停留在表面上,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进行多次出现,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小练笔: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美在平凡的小事中。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植树》教案06-15
【热】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写作教案03-11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画》教案02-22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