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会写的字,12个会认的字。
2.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当时条件下,生活的艰难,同时明白,生活总是在变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小黑板,糖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
三、学习生字。
四、指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文。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读思考:
你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5段
1.白糖本来是留在端午节吃的,可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指读2——5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要偷吃白糖?
3.找出描写白糖滋味的句子,指导朗读。
4.当“我”想象白糖滋味的时候,心情如何?(狂喜:极端高兴。)
5.默读3、4段,划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1)“我”的心为什么缩了一下?
(2)“怔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发呆、流泪?
6.作者把自己偷糖吃的动作、心理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
7.端午节这天早上,弟弟妹妹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呢?我呢?
8.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9.妈妈为什么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
(三)学习课文第6——7段
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
2.“我”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
3.想象一下,作者长大以后,第一次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他会和母亲说什么?
(四)小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你有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说一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课文
三、做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理解“在”和“再”的意思,进行区分。
( )见( )长春( )一次
想好( )说( )劫难逃健( )
3.读句子,谈感受。
四、板书设计:
1—3苦糖
狂喜
糖甜—偷吃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苦糖
怔怔
五、作业:
1.写生字、课后词语。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诗人的美好愿望。
3.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本首儿童诗的内涵。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儿童诗。
2.轻音乐《献给爱丽丝》。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3个,会写的字有10个,其中带有“虫字旁”的字居多,要指导学生注意归类识记。
2.朗读指导
学习这首诗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学习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了解儿童诗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
3.阅读教学
(1)讨论交流。第一小节第一句是点题的一句话,在于理解那个“也”字。为什么要长胡子呢?关键是想成为“爸爸”。接下来作者用三个小节写了自己成了爸爸后的做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父亲的不满。在理解本诗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跟”“不打”;“讲”“不对”;“带”“不骗”等词,将有助于对本诗的深入理解。
(2)畅谈感受。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把握诗的意境,感悟诗情。
(3)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愿望及成长经历,讲一讲在那一过程中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回忆当时的感受及讲述现在的想法。
(4)完成课后“讨论交流”的表格。
(5)学习本课后,可以《等我也》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愿望,字数不限,做一次小的习作训练。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词语,旨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应着重指导学生能够先写拼音,再写词语。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音节的识记,又能巩固对字形的掌握。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把这些问题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懂得换位思考。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新接触的儿童诗把握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提供四种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一是抓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二是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情景,体会诗的意境;三是教学生以文解人,通过多读作品了解作者、体会感情;四是让学生用“我口说我想”练习表达能力。理解诗意的方法还很多,以上只举了几种例子,教学时,教师可与同学共同总结并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资料
等我也当了老师
等我也当了老师,我就会有许多学生,/我会带他们去春游、秋游,/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我不会指着他们的鼻子喊:/“去,快点坐好!”/我会在课间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尽享童年的快乐。//我不会当着大家的面说:/“你这人太笨了!”/我会少留作业,/让他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我不会对他们喊:/“明天要考试,还不复习!”/我不骗你们,/等我也当了老师,一定这样做。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及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引导学生按由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边观察边指导。
(1)这幅图的中心部分有些什么景物?(成群的奶牛、成群的骏马、雪白的羊群、碧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
(2)从这些景物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牧场)
(3)图的四周有些什么景物?(远处竖立着许多大风车,近处有一大片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4)从景物特点看,你猜想这个牧场会在哪个国家?(荷兰)
(5)用自己的话大概描述一下这幅画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乡下,感受了我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将要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被誉称为“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了解荷兰
1.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阅读本课“资料袋”中的材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2.教师小结:大家瞧,这就是荷兰。(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兰概貌)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低,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以“水”著称的美丽城市。荷兰人民不仅喜爱鲜花,还出口大量花卉,因此,荷兰被称为“欧洲的大花园”。美丽、庄严、华贵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是一个浪漫、悠闲、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一下“牧场之国”优美、宁静、和谐的风光。(再次点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发音,重点读准带点字的发音并联系课文理解所组词的词义。
镶嵌 骏马 膘肥 辽阔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2.再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讨论。)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概括了荷兰的风貌,课文着重描写了荷兰的什么?(畜牧业)
四、品读课文
1.品读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后小组合作学习:荷兰为什么被誉称为“牧场之国”?(荷兰不仅牲畜数量多,而且放牧条件好。)这里的牲畜生活得怎样?(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词语:自由、无忧无虑、悠闲、充满温情……)你能读出这种“悠闲”、“温情”、“无忧无虑”的感觉吗?(学生比赛读)
(2)品读重点句子。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当作人来写,牛犊像“贵夫人”衣着华贵,仪态端庄;老牛俨然是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镶嵌”是什么意思?(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从“膘肥体壮”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这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放牧,而且这里的人民擅长放牧,所以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它们指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对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上尊贵的主人,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任意驰骋在这丝绒般的碧绿草原,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读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的感觉。
齐读第2~4自然段,通过刚才的体会,请你读出应有的情感。
2.品读第5~6自然段。
如果说,白天的牧场是一首感情浓郁、韵律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到了晚上,它又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第5~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品读重点句子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甜美静谧的境界。夜晚,宁静的荷兰也是一首诗。
想一想:如何将第5~6自然段读出甜美、静谧的感觉来。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
五、回顾全文
1.读课文,说说作者在荷兰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是啊,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娇艳婀娜的郁金香,牲畜的自由王国,黄昏时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们再次踏进荷兰,再次欣赏荷兰之美!(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美景,赞一赞你看到的荷兰美景。)
六、课后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精彩句段,细细品味并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我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教师: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5自然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1)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
随机朗读理解相关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2)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3)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争取情境再现。
以同样的方法,随机教学其它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理解。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交流。
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五、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查资料,仿写荷兰,如: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两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草叶上的歌》教案10-25
人教版六上语文教案12-01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07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21
统编版四上语文教案12-02
最新语文教案02-22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11-18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01-07
四年级下册最新语文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