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二、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
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理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写一类生字
[注释]
①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
②移舟:摇船。烟渚:暮色迷茫中的小洲。客愁新:旅途中新添的愁思。
③江清:指平静的江面。月:指江中的月影。
[赏析]
《宿建德江》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无际的旷野,小树与天衔接,平静的江面皎洁的明月与人相伴。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导行目标,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组词。
清()客()姐()
请()各()祖()
情()
(3)回顾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轻一点,再轻一点V
(二)提出学习目标
为什么脚步、开门、说话要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目标。
(三)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板书:读、想
(2)填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3)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板书:说
A、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舔,所以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是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甜。
(4)指导朗读。板书:读
冬冬想到阿姨正在睡觉,不能惊醒她。我们读这一节也要轻一些,别把阿姨吵醒。”夜“、”正“”甜“读重音,以示强调。
(指名读一评议一齐读)
(四)学习第2段
(1)回顾学法自学第2段。
刚才我们是按读、想、填、说、读的方法学习第1段的,接下来请小朋友按这一方法自学第2段。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第2段,想一想为什么开门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填空:楼上的大姐姐正把习题(),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细细算”是什么意思,(算得很仔细)
C.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D.试读这一节,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齐读。
(五)学习第3段
按一、二两段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检查、讨论。教师就“亲切”、“交谈”的词义作些点拨。
(六)学习第4段
(1)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上夜班的阿姨睡觉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睡觉,冬冬走路很轻很轻;大姐姐学习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冬冬轻轻地开门,爸爸和客人交谈时,为了不影响他俩的谈话,冬冬说话很轻很轻。大家想想:冬冬为什么能这样做?
(2)学生回答后,出示重点句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挂在心间。”
这里的“挂”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一个“把别人挂在心间”的事例吗?
(3)指导朗读。“把什么......都、挂”读得稍重一点,“别人”、“心间”是次重音。
(4)总结课文。(出示课文插图)这个小朋友的心中装着许多人,她每时每刻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他们,我们要向她学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
(七)谈话导行
(1)冬冬真好,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你也是这样做的吗?
(2)学生回答后,表扬做得好的,启发大家向冬冬学习,时时处处想到别人。
(八)听写句子(《课堂作业》第6题。)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九)作业
《课堂作业》第4、5题。
板书设计:
40、轻一点,再轻一点
脚步做什么事情
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都要把别人
说话挂在心间
读、想、填、说、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意思,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
词卡、拼音卡、课件、(水果、糖果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苹果、枣,糖,同学们喜欢吃吗?好,同学们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等下课以后老师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吃,好吗?
(二)复习旧知
我们先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老师的口形,找到正确的词语卡片和拼音卡片,再读一读。(复习本课所学词语)
(三)导入新课
(拿出一个排球和一个乒乓球)同学们请看,这两个球大小一样吗?不一样。排球大,乒乓球小。(板书课题:大小)(再拿出装有很多乒乓球的一大盒乒乓球和装有3个乒乓球的一小盒乒乓球),比一比,这两个盒子里的乒乓球一样多吗?不一样。大盒子里的乒乓球多,小盒子里的乒乓球少。(板书:多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大小多少》,齐读课题。
(四)理解课文
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1)、教师课件出示一头黄牛和一只猫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生答后教师在图片下出示词语,黄牛、猫。)
(2)、问:一()黄牛,一()猫。生答后出示一头、一只。
(3)、问:黄牛和猫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生答后课件出示词语大、小并补充完整第一小节句子。
(4)、打手语读句子。
(5)、板书:头只
(6)、讲解:头和只都是量词(板书),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比如:(出示图片)一头猪,一只兔,一头象,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鹅,等等。
(7)、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师举例:老师的手和学生的`手,老师的鞋子和学生的鞋子,老师的衣服和学生的衣服等等)
2、再来看图:
(1)、教师课件出示一群鸭子和一只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生答后教师在图片下出示词语,鸭子、鸟。)
(2)、问:一()鸭子,一()鸟。生答后讲解:很多鸭子聚在一起,我们说“一群鸭子”。出示一群、一只。
(3)、问:鸭子和鸟比一比,哪边多,哪边少?生答后课件出示词语多、少并补充完整第二小节句子。
(4)、打手语读句子。
(5)、板书:群
(6)、出示补充的图片和数量词组并讲解:我们还可以说“一群鸟、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等等。
(7)、再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可以用多、少来比较?(师举例:听课的老师有多少人,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糖和枣的数量对比;学生文具数量的对比等等)
2、我们来看第三组图片。
(1)、教师出示苹果和枣的图片,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自己上来比一比,师指导:①比什么?(比大小)②哪个大?哪个小(苹果大,枣小)③一()苹果,一()枣(板书:个、颗)④师生齐说句子后课件出示完整句子并朗读
(2)、师启发:除了“一个苹果”,还有一个梨,一个香蕉,一个橘子,一个西瓜,等等;“颗”平时用得比较少,除了课文中的“一颗枣”,还有(出示图片):一颗扣子、一颗心、一颗星,一颗糖等等
3、我们来看第四组图片。
(1)、教师出示杏子和桃的图片,问:谁上来比一比?(师指导并重点演示“堆”的意思:一堆枣、一堆粉笔、一堆糖)
(2)、师出示第四小节句子并指导朗读。
(3)、板书:堆
(4)、拓展:我们常见的还有(出示图片)一堆萝卜,一堆西瓜,一堆西红柿,一堆白菜等
(五)巩固练习
1、师: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注意口形要正确。(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齐读、对口令读、分男女读、师生对读。)
2、我会说:(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一边(多),一边(少),一个(大),一个(小),
一盒(橡皮)一把(刀)。一(个)西瓜一(颗)枣。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理解了“大”“小”“多”“少”的意思,学习了一些带有量词的短语,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学会运用我们所学的内容,相信大家的语言会更优美,更生动。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数量短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话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激发同学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早期是怎样的?
1、人们早期认为地球是怎样的?
2、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活动二 我与麦哲伦一起航行
1、结合p95页的内容,查找麦哲伦航海时的资料。如当时的航海技术、船只状况等情况。
2、出示世界地图,从麦哲伦起航地点动身,沿着麦哲伦当年的航程在地图上标明航迹,并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和收集到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故事。
3、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交流“和麦哲伦一起完成环球航行”的感想。
活动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妙
1、阅读p96页的内容,将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奥妙写在小纸条上,在班上进行交流,看看大家都有哪些问题?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2、收集人们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奥妙以和探索地球奥妙的过程中不畏艰险、科学求证的故事。
3、全班交流自身知道的相关信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干——赶方——仿
(1)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2)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汉字。(多媒体出示)
(4)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2)交流出示:
dàishé yè gōng
代舌 页弓
(3)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1)多媒体出示:
禾火禾少火丁火少
(2)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代舌页弓秒炒
(1)齐读
(2)活动:找朋友。
2.练习巩固:比一比,谁最棒。
(1)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2)指名开火车读,如果可以,请扩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难点】
诗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用具】
生字卡、绘画工具、小黑板。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生日。生日这一天,咱们都要好好地庆祝一下。那么有谁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指名说)祖国妈妈过生日了,想不想给祖国妈妈庆祝一下呢?好!让我们欢欢喜喜地来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吧!(板书课题)。并认识“庆”字,注意它是鼻音,组词:重庆、庆祝、大庆、喜庆。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自身今年有几岁吗?哪有谁知道祖国妈妈今年有几岁?祖国妈妈是在1949年正式“出生”的,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从此,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的好日子也开始了。为了记住和庆祝这一个伟大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了举国欢庆的国庆节。(板书:欢庆)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豪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示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2、同学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自身读得不熟的地方就多读几次,遇到自身喜欢的地方也可以多读几次。)
4、指名读文,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并给予鼓励。
5、男女生互相接读课文: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读完后交换。
三、赏读课文
1、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此时教师要指导同学读出每一句诗的感情来,让他们在读中升化出爱国之情。当某个同学说出自身喜欢的诗句时,教师请其他喜欢读该句的同学站起来和这个同学一起读。)
2、读、议课文:
⑴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
①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欢庆局面?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身的话说一说。(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②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欢庆的局面,你想还有哪些欢庆局面。(鼓励同学各抒己见,这里是扩展同学思维的地方,教师要重点指导。)
⑵四人小组讨论、互评,教师巡视点拨,同学评出优秀解说员,分别上台说给大家听。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4、在同学熟读之后,可让同学给课文配插图和图片,并结合插图背诵课文。然后自选伙伴,把这首诗背给同伴听,请同伴为自身的朗读、背诵进行评议。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把你想对祖国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自身最好的朋友听。或者画一幅祝福祖国生日的画,并在画上写上几句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一个同学唱一唱歌颂祖国的歌。
2、背诵课文(选出几张同学给课文配的插图相机贴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你知道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在这里代表了什么吗?(它们分别代表了祖国的成绩,红旗,和平,全国人民的歌唱声。)
二、认识生字
1、自身看一看课文中的生字,哪些字自身有巧妙的识记方法,哪些字自身觉得认识起来很困难?(等会儿仔细听别的同学的识字方法。)
献:南方的小狗都来给祖国妈妈献生日礼物了。组词:贡献、奉献、献给。
帜:翘舌,与“识、织、只”的区别,组词:旗帜。(注意提醒同学区别旗帜和旗子两个词语。)
洁:与写字相结合起来教学。组词:洁白、清洁。
奏:平舌,与“春”的区别,组词:演奏,奏乐。提醒同学认识“奏”这个动词。
曲:两竖要伸出头,与写字结合教学。“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教师有必要将“曲”的多音写出来。(qu歌曲,qu弯弯曲曲。)
亿:与写字教学结合。
2、在充沛认读之后,可结合课后“读读写写”练习巩固认读,给生字组词。
3、采用各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开火车,小老师抽卡读,指名组词读,同桌互相抽读,齐读。)
三、写字指导
1、书写前,建议引导同学先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⑴“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⑵“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⑶“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2、要写的字有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同学注意它们的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可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⑴“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⑵“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⑶“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旗”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3、生描红并书写。
4、听写词语:
欢庆 亿万 旗帜 棋子 歌曲 祖国 乐曲 清洁 祖先
洁白 十亿
【板书设计】
欢庆
田野 献 果实
枫林 举 旗帜
蓝天 飞 鸽子
大海 奏 乐曲
十三亿小朋友庆祖国的生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